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中的河西之争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中的河西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388 更新时间:2023/12/28 6:07:15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西地区的范围和方位在历史上不尽相同,一般普遍指黄河以西地区,汉代河西地区大体包含今甘肃和青海以西地区。唐代以河西走廊为主,蒙古灭西夏后尽占其原地。

河西地区南有祁连山,北连漠北沙漠,东接中原汉地,西通西域多国,既是维护中原稳定的重要屏障,同时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顾祖禹称: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城。”

汉朝以来,霍去病占领河西地区以防御匈奴进攻,张骞经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出使西域后,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加强了中原地区与中亚的联系。唐代设置河西节度使作为管理西北事务的重要基地和后勤补给基地。此外,河西之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南界横山,东距西河,土宜三种,善水草,宜畜牧,所谓凉州畜牧甲天下者是也,北路兵至西凉府,获羊百万,囊驼二十万,牛五百。”河西之地水草丰美,粮食来源充足,有天然的优良牧场,能够提供数量可观的马匹以及牛羊等物。

西夏在占领河西后,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此时,蒙古帝国的统治者成吉思汗正在草原上崛起,将兵锋指向了资源丰富的河西之地。成吉思汗于1205年、1207年和1209年三次攻打西夏,直至夏主纳女请和,暂时恢复了蒙夏和平。1227年蒙古军攻陷沙洲,西夏正式被蒙古国吞并。蒙古国控制了河西地区并将其分给贵族皇室,窝阔台子阔端受封河西东部。

阔端分得河西地区后,发展当地农业,减轻儒生的劳役,采取与民休息的恢复政策。此外,阔端还将藏传佛教介绍到河西地区,利用宗教加强对河西之地的控制。河西地区在阔端的控制下,经济得到发展,人心得到恢复,实力大为增强。

当汗位由窝阔台系转移至托雷系,由于阔端与蒙哥的关系较好,在蒙哥成为大汗时,并没有为难阔端,但其控制区域有所缩小。蒙哥汗死后,忽必烈阿里不哥展开争夺帝位的战争,河西之地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而成为必争之地。

在兄弟二人较量前期,忽必烈在河西地区并不占据优势地位,阿里不哥占据上风。“宪宗即位,同母弟唯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受蒙哥指派,忽必烈掌管远离河西的漠南汉地,在河西之地并未投入兵力,“秋七月,命忽必烈远征大理。”

忽必烈的军队多集中云南攻打大理,没有时间精力控制河西之地,并未认识到河西之地的重要性。直至1259年,蒙哥病死钓鱼台,阿里不哥欲称帝,并将势力深入河西之地,这才引起忽必烈一方的重视。蒙哥在准备攻打南宋时,命阿里不哥留守哈剌和林,“他让幼弟阿里不哥统帅留下的蒙古军队和斡耳朵,把兀鲁思交给了他,并且将自己的一个儿子玉龙答失留在他那里”。

根据蒙古人“幼子守财”的传统,阿里不哥起初得到更多蒙古人的支持,因此阿里不哥掌握着大部分蒙古军队及蒙哥时期的大臣,如阿蓝答儿、刘太平、浑都海等。双方的第一次交锋是阿蓝答儿“钩考”事件,“宪宗命阿蓝答儿,刘太平会计京兆,河南财赋,大加钩考。”

蒙哥出于对忽必烈的猜忌,派阿蓝答儿前往京兆(陕西)地区钩考,而京兆正是忽必烈所在的封地,“钩考”对忽必烈的潜邸大臣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钩考”过后,实际上解除了忽必烈在漠南汉地的军权,这件事加剧了兄弟二人的矛盾,也在客观形势上有利于阿里不哥。直至接替塔察儿出兵南宋,忽必烈才重新得到军权。

阿里不哥凭借自身优势,慢慢将势力伸向河西地区,采取了军事行动。“时先朝诸臣阿蓝答儿、浑都海、脱火思、脱里赤等谋立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欲在漠北称汗,以便在政治上得到蒙古人的认同。阿里不哥积极地做好了要在河西之地进行战争的准备,“于是阿蓝答儿发兵于漠北诸部,脱里赤括兵于漠南诸州。”命屯兵在六盘山的浑都海向关陇地区进军,命刘太平,霍鲁海准备粮食,以入侵秦蜀。

面对阿里不哥的四面围堵,忽必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忽必烈设十路宣慰司来控制整个政治局势,“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而在廉希宪入京兆前,刘太平、霍鲁海已入京兆。刘太平作为当年的“钩考”大臣,拷掠忽必烈手下官员,任用酷史,京兆百姓对其有一定程度的反感。廉希宪到京兆后,立即宣扬忽必烈即位的消息,稳定大局以安抚人心。同时派使者到六盘山以安抚浑都海军士,

几日后,浑都海杀使者反叛,秘密告知成都的密里火者,青居的乞都不花派兵援助,“且约太平、霍鲁海同日俱发。”浑都海等人表明了支持阿里不哥的态度。当得知浑都海反叛后,廉希宪立即派遣万户刘黑马,“掩捕太平、霍鲁海及其党,获之,尽得其奸谋,悉置于狱。”后又“复遣刘黑马诛密里火者,总帅汪惟正诛乞台不花,具以驿闻。”

从而接管了当地蒙古军。除掉刘太平,霍鲁海,切断了浑都海与外界的联系。“浑都海闻京兆有备,遂西渡河,趋甘州。”阿里不哥命阿蓝答儿自和林南下与浑都海回合,联合关陇、蜀的将士,合兵进攻位于河西西凉的只必帖木儿(阔端子)的领地,使得“诸将失利,河右大震。”

面对紧急情况,忽必烈立即“诏诸王合丹、合必赤、与总师汪良辰讨之,大败其军于姑臧,斩阿蓝答儿及浑都海,西土悉平。”为了震慑已占领地区,廉希宪将阿蓝答儿、浑都海枭首于京兆市。此役忽必烈取得胜利,控制了整个河西、关陇之地,大挫阿里不哥的整体实力,削弱了其军事力量,切断河西地区与漠北之间的联系。

标签: 忽必烈阿里不哥蒙哥河西阔端西夏

更多文章

  • 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怎么与忽必烈争汗位?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思考这个世界标签:蒙哥,大汗,汗位,元朝,小说家,阿里不哥,元世祖忽必烈

    作者:西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孛儿只斤·阿里不哥(约1219年―1266年),又译阿里布哥,蒙古贵族。元睿宗拖雷第七个儿子,元宪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蒙哥在位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大蒙古国首都哈拉和林,素来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1259年8月11日蒙哥去世。1260年5月5日,忽必烈

  • 白朴意境很是幽美的一首元曲,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沙鸥,烟波,白苹,秋江,鸥鹭

    秋天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季节,没有春的温柔,也不如夏的火热,但却胜过冬的凋零。特别是秋意浓浓之时,梧桐叶黄,古色苍苍,满山的红叶,临风的飒爽,让游客们都忘记了俗世的烦躁,再也无须假装一份孤傲。元代一位才子也感叹于一片美丽的秋景,创作了一首意境幽美的作品。《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元代〕黄芦岸白蘋渡口,绿

  • 白草红叶黄花:白朴散曲【越调天净沙】

    历史解密编辑:小李飞飞标签:白朴,散曲,马致远,元好问,越调天净沙,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1226一1306以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先生。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白朴生于金末,是元好问的通家子弟,在文学上得益于元好问颇多,金亡后不仕。后迁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与诸遗老放情山水,诗酒为乐。他工杂剧,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

  • 白朴的这首《天净沙.冬》,短短的28个字,却写尽了冬日的萧瑟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白朴,天净沙.冬,萧瑟,冷月,马致远,冬景,赵冬日,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编剧

    我们一看到天净沙这个曲牌,就会想起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元曲只有28个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和马致远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白朴,用天净沙这个曲牌,以四季为主题,

  • 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到白朴《墙头马上》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墙头马上,井底引银瓶,白居易,白朴,王实甫

    纵观中国古代戏剧史,女子被伤害的主题很多,与身体上的伤害相比,心灵和精神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涉及情感意志,更不能因循苟且。值得激赏的是,我们古代戏剧中的女主人公,常常都充满了斗争精神,聪慧、善良、可爱,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女性的大德、至善与至美。有一个题材,我常常给年轻的女学生讲,叫《井底引银瓶》

  • 白朴的苦闷人生与悲剧风流——我们要向元剧作家学习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白朴,忽必烈,元杂剧,剧作家,关汉卿

    一谈到古典戏剧,年轻的学生常常追问——我到底为什么要知道它,你到底要我从中学习什么?这种问法,有一定的功利性。总而言之,在当下务实的精神之下,与他人说古典戏剧,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同时也相当奢侈的事情。然而,我还是要讲!因为至少在元代剧作家白朴身上,有与今天的我们几近类似的苦闷。我们看白朴,或许能够

  • 山西历史名人 一百二十六 白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白朴,元好问,杂剧,天籁集,马致远

    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著杂剧十六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另有《天籁集》,收词作二百余首,后附散曲四十多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网络图片、侵权联删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

  • 赏画 | 陈汝言《罗浮山樵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水墨,丁东,画家,立轴,陈汝言,国防部门,书法作品,罗浮山樵图

    陈汝言《罗浮山樵图》纸本 立轴 水墨 107x53.5cm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本幅左上自识: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月望后庐山汝言为思齐断事写罗浮山樵图。裱边十砚斋主人、严绳孙题跋。此图所绘罗浮山,位于广东增城县东,为东晋葛洪得道之处,画面峰峦层叠,一瀑飞溅,负担士子蹒跚而行,情思高旷,正如十砚斋

  • 小年读首范梈的诗,学段儿童传统节日舞|年少有舞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年少,传统节日,习俗,节日,灶神,糖瓜

    “年少有舞”为新京报特别策划栏目,与编舞师姜先昊、左杨洋合作,推出系列儿童传统节日舞蹈,将一年中小年、除夕、新年等传统佳节习俗融入编舞之中,教孩子在强身健体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设计/新京报张瑶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分别是中国南北方的小年,小年是除夕春节到来前的一个重要节日,用糖瓜祭祀灶神、扫除

  • 在京西古道边 老舍遇见马致远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老舍,茶馆,钟声,朱凡,元朝,马致远,古典乐,曲作家,京西古道

    洁白轻盈的云雾从西山顶上垂下,在山间飘飘荡荡。夕阳西下时,宁静的东马各庄,迎来了久违的热闹。一场大戏,正在这个京西古道旁小山村里上演。“戏院”是一个乡村民宿小院中的大厅,民宿由村里废弃的学校改建,大教室改造成了大厅,搭起舞台,摆上一排排的八仙桌和宽条凳,宽敞的礼堂,就变身一间古典的戏院。来自北京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