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很冷门的一首词,开头两句就惊艳了世人,读后让人大呼过瘾

辛弃疾很冷门的一首词,开头两句就惊艳了世人,读后让人大呼过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端书馆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4/1/20 1:37:12

辛弃疾,南宋官员、将领、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辛弃疾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代表作品有《稼轩长短句》、《清平乐村居》等。

《满江红·点火樱桃》

辛弃疾 〔宋代〕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译文:

樱桃红得就像点着的火焰,映照满架的荼蘼花宛如一片白雪。此时正是春意最浓的美好时刻,能看见竹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碧绿崖壁。母燕招引着小燕子缓缓地飞翔,看起来气力很弱,黄莺声声呼唤伴侣,娇滴滴似乎略显胆怯。试问匆匆来去的春天、如今你又要离我而去,为何不肯把愁烦一道带走,却偏偏让我愁肠千结。

登上高楼远望,只见春山万重,层层叠叠。我的家乡在哪里啊?此时全被烟波阻隔。我把这古往今来山河破碎的恨事,即便是转身面向他人,又能向谁去述说?就算梦中变成蝴蝶也飞不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只听那杜鹃哀鸣声声叫断了三更的冷月。躺在枕上难以入眠,只听它声声劝我“不如归”,可它哪里知道,我是有家难以回归啊!

这首词写作年代较早。再从词中所写的永难平息的春愁,无人可诉的乡土之恨来看,应当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改元之后的四五年内所作。词人的居处似乎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江,这条大江隔断了南北的往来,使作者归乡的愿望永远成了无法实现的梦想,在此词中深有表现。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这一句是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春天心理的外化,辛弃疾这里则是满腹心事。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千愁万恨,春天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词的上片触景生情,感伤春日的美好和短暂;下片通过具体而细致的描写,表达出词人的春愁和春恨。全词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英雄气,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更多文章

  • 一代剑客辛弃疾:写词只是爱好,追梦半生,去世前遗言让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辛弃疾,宋孝宗,金人,赵构,苏轼,岳飞

    辛弃疾在年幼时,他的祖父辛赞总是喜欢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弃疾注意到每当此时,祖父辛赞脸上的神色都是沉重的,祖父指着这大好河山,痛心疾首地告诉辛弃疾,总有一天我们要把金人赶出这片土地。乖巧的辛弃疾会点头答应,祖父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祖父的爱国情怀也深深感染了辛弃疾。辛赞本是宋朝人,却因为靖

  • 宋词真正的开山祖师,仅五首词存世,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也只能仰望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辛弃疾,李清照,苏轼,宋词,范仲淹,韦应物

    范仲淹是宋代历史上一位文武全才,不可多得的名相。因为一篇《岳阳楼记》,许多人都记住了他政治家的身份,但是却忽略了他在宋词上展现出来的惊人才华。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边塞词人”,他一生只留下五首词,三首为“豪放派先声”,另两首为宋词由“花间”向“婉约”转型的“代表作”。并且这五首词中,至少有一半还

  • 辛弃疾故地重游,见不到旧日红颜,写下一首词,凄美无比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苏轼,晏殊,全词,金朝,宋朝,诗人,辛弃疾,念奴娇,白居易,古典乐,千古名句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宋代〕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开头三句,“野棠花落,又匆匆

  • 论辛弃疾词意象的创新性和交融性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辛弃疾,李清照,苏轼,词作,豪放派,诗人

    在中国古诗词的创作和欣赏中,意象既是独特的中国审美,作者也藉此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段,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的一座桥梁。而古诗词中的意象极其丰富,有景有物,有事有人,逐渐具备其固定性和特有内涵。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中,有着很多方向的开拓,而在意象的运用中,更是极具巧思且大胆创新,常常突破以往

  • 辛弃疾闲居多年,重新被起用,激奋中写下一词,成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辛弃疾,刘裕,孙权,宋文帝

    1204年,长期闲居铅山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朝廷任命他为镇江知府,希望他在北伐中能发挥作用。而辛弃疾,对这次的北伐也充满希望,情绪十分高涨,激动兴奋之中,他写下了一首词,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成为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首词吧!那一天,辛弃疾登上北固亭远眺,看着眼前的“千古江山”,不由

  • 辛弃疾写《鹧鸪天》,送给即将“高考”的弟子,九句话用五个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辛弃疾,李白,典故,书生,功名

    又到一年的高考季了,作为过来人和长辈,你对你的朋友、晚辈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在这种时候,有人会运用成语和警句,向他们表达鼓励和祝福;也有人会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告诉他们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求学过程。在八百多年前,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有一位门生要去参加“高考”。作为先生,辛弃疾满怀热情地送上了一首

  • 读诗|辛弃疾的酒风

    历史解密编辑:老黄说史标签:辛弃疾,破阵子,壮志,豪放派,诗友

    辛弃疾的酒风:不仅醉里挑灯看剑,亦可醉里贪欢!辛弃疾之所以名垂后世,除了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外,还因为他是两宋的杰出词人。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是隋唐名将秦叔宝的同乡。辛弃疾出生靖康之难后的第十三年,其时的山东已沦落金人之手。少年辛弃疾即以恢复为志,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声名远播

  • 辛弃疾一首《满江红》,开头这四个字绝了,至今被世人嫌弃太出色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词牌,荼蘼,词坛,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满江红,周邦彦

    《满江红》这个词牌名是北宋词人柳永所创,然而真正让《满江红》传唱大江南北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一曲“怒发冲冠”,这首《满江红》千百年来也激励着国人的爱国之心。《满江红》这个词牌名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之后《满江红·中秋》、《满江红·暮春》等诗词相继出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首辛弃疾的《满江红》,这首

  • 辛弃疾最好的一首词,非这首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辛弃疾,孙权,刘裕,信平君,曹魏

    辛弃疾的一生,就是一部南宋抗金史。21岁时,辛弃疾便集结了2000多人起义,并加入了耿京的起义大军。22岁时,当他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七义军溃散的消息后,只率领50余人,袭击拥有几万人的敌营,亲手将叛徒张安国擒拿,交由南宋皇帝处置。可是,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这种豪壮之举而有多少变化,他的抗金之路

  • 辛弃疾失意时写的一首词,最为悲壮,道尽满腔热血、壮志难酬!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辛弃疾,陈同甫,抗金,刘备,破阵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院长读书今天请您一起来品读辛弃疾一首经典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大概是辛弃疾在失意闲居信州(今上饶)期间写的,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和金朝军事冲突不断,南宋江山风雨飘摇。辛弃疾是汉人,却出生在被金国占领的地区,他和祖辈都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