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送给高考学子的一首宋词:来自辛弃疾的考前祝福

送给高考学子的一首宋词:来自辛弃疾的考前祝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狗子 访问量:2294 更新时间:2024/1/2 0:00:15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对寒窗苦读十年的莘莘学子而言,高考是人生第一次的转折。若能金榜题名则意味着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前路愈加宽广;若是出师不利,则需承受莫大的打击,只得来年再战。

  今日之高考,便如古时候的科举。不过相比之下,高考的各种条件都比古代科举好上不少,高考的学子们都有校车接送,而科举学子则需要徒步跋涉数月去赶考,实属不易。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送人赶考的词,同时也是一首很好的高考祝福词,来自辛弃疾的考前祝福——《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南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门已准桃花浪,

  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

  却笑人间举子忙。

  词题中的“廓之”,是辛弃疾的好友兼学生范开,范廓之。范廓之当时正准备去参加当年的秋试科举,希望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负十年苦学。临行相别之际,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词赠别范廓之,这既是一首送别词,也是辛弃疾对学生的期望。

  上阕开篇两句通过想象直入科举考试的主题:“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意为入秋初凉,范廓之身着白苎麻衣袍,端坐考场之内,奋笔疾书以致发出了如春蚕进食般的沙沙声,可以想象答题之自信。

  后两句“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使用了鱼跃龙门蟾宫折桂两个典故,预见到范廓之通过秋试,一举夺魁的场景,话说得既吉利也奋。

  下阕回到范廓之上路赶考的实写:又携书剑路茫茫!书剑登路,象征能能武,同时以大鹏、丹凤为比,又有鼓励振奋和祝福之意。

  结尾两句“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又再次虚写,想象范廓之一句考中进士,青云直上,明年今日,俯瞰人间学子赶考时的忙碌纷纷!今日之忙碌,他日之青云直上,轻松愉快,形成鲜明对比,辛弃疾对范廓之的期望和鼓励不可谓不深切。

  如此豪迈而振奋人心的送别词,在两宋可谓极少见。尤其是送别即将参加科举的学子,既怀有深切的期望,又不断加以鼓励,甚至提前想象“鱼跃龙门”、“蟾宫折桂”、“平步青云”的场景加以祝福,辛弃疾的这首词实在是用心良苦。

  如此殷勤鼓励和祝福的词作,放在现今的高考学子身上丝毫不违和。仿佛千年前的辛弃疾为参加高考的学子发出鼓励和祝福之声,提前预祝莘莘学子们“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标签: 辛弃疾桂子科举高考一首

更多文章

  • 辛弃疾:文人武功第一,武人才华第一,为何南宋朝廷却不敢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辛弃疾,苏轼,金国,岳飞

    他是南宋第一古惑仔,21岁聚集2000义士抗击金军。他也是一代词宗,堪称宋词的天花板。他曾经带着50骑冲入5万人的大营,活捉叛徒还全身而退,他就是词中之龙辛弃疾。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到底有多猛呢?辛弃疾拿起剑是江湖侠客,骑上马便是三军统帅,提起笔就是词中之龙。要了解辛弃疾,还得从他祖父辛赞说起。靖康之耻

  • 辛弃疾很冷门的一首词,开头两句就惊艳了世人,读后让人大呼过瘾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烟波,子规,春愁,春山,枕上,南宋,诗人,金朝,辛弃疾,古典乐

    辛弃疾,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

  • 一代剑客辛弃疾:写词只是爱好,追梦半生,去世前遗言让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辛弃疾,宋孝宗,金人,赵构,苏轼,岳飞

    辛弃疾在年幼时,他的祖父辛赞总是喜欢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弃疾注意到每当此时,祖父辛赞脸上的神色都是沉重的,祖父指着这大好河山,痛心疾首地告诉辛弃疾,总有一天我们要把金人赶出这片土地。乖巧的辛弃疾会点头答应,祖父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祖父的爱国情怀也深深感染了辛弃疾。辛赞本是宋朝人,却因为靖

  • 宋词真正的开山祖师,仅五首词存世,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也只能仰望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辛弃疾,李清照,苏轼,宋词,范仲淹,韦应物

    范仲淹是宋代历史上一位文武全才,不可多得的名相。因为一篇《岳阳楼记》,许多人都记住了他政治家的身份,但是却忽略了他在宋词上展现出来的惊人才华。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边塞词人”,他一生只留下五首词,三首为“豪放派先声”,另两首为宋词由“花间”向“婉约”转型的“代表作”。并且这五首词中,至少有一半还

  • 辛弃疾故地重游,见不到旧日红颜,写下一首词,凄美无比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苏轼,晏殊,全词,金朝,宋朝,诗人,辛弃疾,念奴娇,白居易,古典乐,千古名句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宋代〕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开头三句,“野棠花落,又匆匆

  • 论辛弃疾词意象的创新性和交融性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辛弃疾,李清照,苏轼,词作,豪放派,诗人

    在中国古诗词的创作和欣赏中,意象既是独特的中国审美,作者也藉此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段,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的一座桥梁。而古诗词中的意象极其丰富,有景有物,有事有人,逐渐具备其固定性和特有内涵。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的创作中,有着很多方向的开拓,而在意象的运用中,更是极具巧思且大胆创新,常常突破以往

  • 辛弃疾闲居多年,重新被起用,激奋中写下一词,成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辛弃疾,刘裕,孙权,宋文帝

    1204年,长期闲居铅山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朝廷任命他为镇江知府,希望他在北伐中能发挥作用。而辛弃疾,对这次的北伐也充满希望,情绪十分高涨,激动兴奋之中,他写下了一首词,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成为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首词吧!那一天,辛弃疾登上北固亭远眺,看着眼前的“千古江山”,不由

  • 辛弃疾写《鹧鸪天》,送给即将“高考”的弟子,九句话用五个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久叔标签:辛弃疾,李白,典故,书生,功名

    又到一年的高考季了,作为过来人和长辈,你对你的朋友、晚辈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呢?在这种时候,有人会运用成语和警句,向他们表达鼓励和祝福;也有人会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告诉他们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求学过程。在八百多年前,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有一位门生要去参加“高考”。作为先生,辛弃疾满怀热情地送上了一首

  • 读诗|辛弃疾的酒风

    历史解密编辑:老黄说史标签:辛弃疾,破阵子,壮志,豪放派,诗友

    辛弃疾的酒风:不仅醉里挑灯看剑,亦可醉里贪欢!辛弃疾之所以名垂后世,除了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外,还因为他是两宋的杰出词人。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是隋唐名将秦叔宝的同乡。辛弃疾出生靖康之难后的第十三年,其时的山东已沦落金人之手。少年辛弃疾即以恢复为志,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声名远播

  • 辛弃疾一首《满江红》,开头这四个字绝了,至今被世人嫌弃太出色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词牌,荼蘼,词坛,诗人,宋朝,南宋,辛弃疾,满江红,周邦彦

    《满江红》这个词牌名是北宋词人柳永所创,然而真正让《满江红》传唱大江南北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一曲“怒发冲冠”,这首《满江红》千百年来也激励着国人的爱国之心。《满江红》这个词牌名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之后《满江红·中秋》、《满江红·暮春》等诗词相继出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首辛弃疾的《满江红》,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