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隐居山林,吟咏了三首佳作,宛如工笔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

元好问隐居山林,吟咏了三首佳作,宛如工笔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袁飞说科普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3/12/19 1:26:49

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山水之间充满神奇,徜徉在竹林花海,行走于幽径野地,不仅可以怡情养性、放松心情,而且还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尘世有荣衰,朝代有兴替,让人烦恼不断、牵挂多多。林泉中虽然也有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但是人们却可以沉醉幽篁、弹琴长啸,更能在白云深处、探奇寻异。下面介绍元好问隐居山林,吟咏了三首佳作,宛如工笔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

山居杂诗 其一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学家,他勤奋好学,才华卓越,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既有刻画百姓们苦难生活的律诗,也有描写自然景物的绝句。这首诗展现了日里的山林景象,描写细腻,引人入胜。

开篇描写竹林野花,竹节瘦长、爬满藤蔓,丛花娇艳、杂草乱生。“斜挂”二字,展现出藤蔓缠绕青竹,盘旋上升的情形;“乱生”二字,描绘出野花自生自长、杂草无边蔓延的景象,尽显山林幽深、鲜有人迹的特点。

后两句描写山风和溪水,高大的林木在山风的吹拂下,呈现出变幻多姿的情状;溪水静静流淌,溪畔青苔密布,让人感受到一派清新和宁静的氛围,既显得色彩明丽,又极富动感。

全诗四句话对仗工整,描写了夏日的山村景致,竹影摇曳、野花飘香,还有风吹高树、水过青苔。这些自然景色,经过诗人的艺术加工,就仿佛一幅秀丽多姿的山居图,如诗如画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山居杂诗 其二

树合秋声满,村荒暮景闲。

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

这首诗描写暮秋景象,深秋季节、草木萧瑟,田地里的庄稼收割之后,便显得有些荒凉。山中枝叶稀疏,秋风穿过林木,可以听到树叶哗哗作响的声音。树合,指树木聚合成林;一个“满”字,刻画出秋风阵阵,仿佛漫山遍野的树叶都在不停地摇晃。

面对如此萧索的景象,诗人却并不感到伤感,一个“闲”字,采用移情手法,景物本无所谓闲适,而是因为诗人心情放松,才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可入画,更应该凝固于诗行,与人分享。

后两句抒写了一种转瞬即逝的景象,刚刚可见长虹挂天,转眼间又是大雨滂沱;诗人出门时还是阴云密布,可是随着山风吹来,云雾散尽,才子蓦然回首,又可惊诧地欣赏到一片翠染青山。白雨,即暴雨的意思。

诗人或许是偶然流寓此地,或许是暂时隐居乡村,此时此刻,他一定感到心旷神怡,又倍感愉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他惊奇,山村里的秀美山川更让他流连忘返,才子面对宛如仙境的景象,任烦恼和忧伤都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山居杂诗 其三

鹭影兼秋静,蝉声带晚凉。

陂长留积水,川阔尽斜阳。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象,四句诗就像四幅画,令人咀嚼不尽。首句以澄净的秋水为背景,白鹭悠然地在水面上盘旋、嬉戏,也留下了其灵动和梦幻般的倒影。

傍晚时分,气温回落,随着夕阳西坠,山林里雾气又开始聚集。暄叫了一天的秋蝉,此时似乎也显得有些疲倦,虽然离得很远,仍然可以清晰地听到其清脆的蝉鸣,可是这单调的声音中,却透出一点悲凉的味道。

第三幅画面则展现了雨后初霁的景象,一场秋雨不仅让水塘中留贮了很多积水,而且也带来了阵阵凉意。最后两句则描写了夕阳晚景,水面忽然变得开阔,在晚霞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片金黄的画面,更显得迷人和静谧。

更多文章

  • 7首金朝必背经典古诗词,大才子元好问独占其四,值得细细品读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金朝,杨柳,才子,元朝,元好问,雁丘词,古诗词,科学家,千古名句

    颍亭留别元好问 〔金朝〕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金朝对汉族文人来说,是一个挺悲哀的年代。异族统治,科举被断,上升的途径被阻塞,同时

  • 元好问的一首小诗,仅用20个字,就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村幽景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诗人,青苔,山花,元朝,元好问,中州集,科学家,山村幽景,历史学家

    元好问,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问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

  • “一代文宗”元好问最经典的10首诗词,第一首无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元好问,诗词,诗人,遗山,雁丘词

    编辑 | 橘子黄插画师 | 逆溯君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认识元好问,一定是因为这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句

  • 元朝太监朴不花:作威作福的高丽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元顺帝,元朝,太监,帖木儿,高丽,皇帝

    作者:甘棠元朝不像是唐朝和宋朝,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太监,唯一一个还是高丽进贡而来的外地太监。有关这个太监的一生,和一个女人有着离不开的关联,他们就是朝代历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和外国太监大总管。这是属于朴不花的人生,和奇皇后的上位史。(一)从高丽小山村走出来的奇皇后说起高丽,从古至今就是弹丸之地的小国

  • 崖战之战灭亡南宋的张弘范算汉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迹闲谈标签:张弘范,汉奸,秦桧,金国

    灭亡宋朝的张弘范能算汉奸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啥叫汉奸。狭义的汉奸,首先得是个汉族人,然后出卖了以汉族为主的政权和国家。广义的汉奸就包括各个民族,比如今天的56个民族,国籍都是中国,如果有人出卖国家,那统一称为“汉奸”。张弘范张弘范出生在河北涿州,他出生的时候,金国都已经灭亡4年了。在当

  • 文天祥、张弘范与忽必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宋元之际的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文天祥,张弘范,忽必烈,宋元,元朝,西夏

    忽必烈真的不想杀文天祥。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十月,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忽必烈以上宾之礼待之。之后,忽必烈派了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来劝降文天祥,这里面有1276年临安城破之时被抓的宋恭帝;有南宋旧臣,比如同为状元出身的留梦炎;还有元朝重臣,比如平章政事阿合马,又如灭南宋的张弘范。但文天祥始终不为所动

  • 史上霸气外露的一句话——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张弘范,忽必烈,元军,伯颜,元朝,镇国大将军,元世祖忽必烈,艺术家,军事制度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伟大人物往往都有至理名言,比如汉武帝刘彻“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金海陵王完颜亮“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等等,恕小编识寡,在我看来,史上最霸气的一句话属于张弘范,他是谁?先看看他说的话吧,他不仅说了而且把这句话刻在了石头上。这就话就是“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是多么

  • 灭宋“将军”张弘范一家的命运,忽必烈的野心和元帝国的最终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发现吴标签:上都,金国,诗人,元朝,张弘范,忽必烈,元帝国,小说家,蒙古帝国

    1279年,张弘范所率领的元军于崖山彻底击溃宋军的最后部队,宋亡,张弘范意气风发,勒石记功: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时间来到明代,由于张弘范本身是汉人,人们为了讽刺张弘范,在其勒石处前加一“宋”字,这段碑文变成“宋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一个“宋”所达到的讽刺效果非同一般。重用汉人,忽必烈的野心张

  • 张弘范:祖孙三代都是名将,5个孙子被元军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张弘范,元军,忽必烈,宋军,张世杰,大将

    1328年,元军冲入张家,把张弘范的5个孙子全部处死,孙女为奴,并抄没家产。一代名将张弘范,为元朝出生入死,血战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子孙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可悲。张弘范,元朝名将,文武双全,与父亲张柔、儿子张珪,都是文韬武略,是元朝的柱石。元朝能夺取中原,主要依靠中原汉军“世侯”,尤其是张柔家族。蒙

  • 张弘范:因指挥元军灭亡了南宋而被指为汉奸,这其中是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张弘范,金人,汉奸,张世杰,岳飞,文天祥,伯颜,军事制度,元朝,艺术家

    张弘范:问我事如何?无日不风波崖山之战,十数万大宋军民蹈海自尽,浮尸数十里,惨不忍睹,立朝三百余年的宋王朝就此划上了句号,而造成这一堪比“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元朝镇国大将军,名为张弘范。战后的张弘范在崖山石壁上勒石而还,字为“张弘范灭宋于此”,后来有人在前面加了个“宋”字,遂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