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7首金朝必背经典古诗词,大才子元好问独占其四,值得细细品读

7首金朝必背经典古诗词,大才子元好问独占其四,值得细细品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沉醉古诗文 访问量:582 更新时间:2024/2/2 22:59:28

颍亭留别

元好问 〔金朝〕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金朝对汉族人来说,是一个挺悲哀的年代。异族统治,科举被断,上升的途径被阻塞,同时被阻塞的还有读书人的优越感与自尊。

不过,这样的改变也有一点好处,就是让更多原本可以进入官场的文人们走入了民间,选择跟人民大众在一起。

元好问是金朝的大才子,他的诗里,还残留着一点点诗在唐时期的荣光与辉煌,还保留着一点点文人的风骨与气场。

可是这毕竟不是唐宋了。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 〔金朝〕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隐居之后的生活格外简单,尤其是养了几个靠谱的后辈之后。

村里年年丰收,所有农活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自有我的儿孙们打理。

我早上醒来,算一算这一天要干什么呢?

大概就是,享受醒来时候铺洒在大地上的明月光,享受微醺醉后,吹过嘴角的一缕凉风似醒。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元好问 〔金朝〕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元好问的写景词,写得既然是黄河,自然词中也沾惹黄河之魂,变得雄壮而热切。

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

段克己 〔金朝〕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这一首,来自金朝的时代风格明显了起来。自唐之后,我们在外交和战事上难得有硬气的时候,而南宋,算是将屈辱推到极致的一个朝代。

经过汴梁的旧宫殿,曾经的一切又一起涌上心头。动乱的时代里,人与人的离别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刘迎 〔金朝〕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离别的愁绪萦绕在杨柳风烟当中。

思念的梦魂缠绕着春日盛开梨花。

当时遇见你,如同仙光披身,令人神魂颠倒。

不知又隔了多久,再次想起你,只记得,当年楼上的一曲琵琶。

渔家傲·诗句一春浑漫与

段克己 〔金朝〕

诗句一春浑漫与,纷纷红紫但尘土。楼外垂杨千万缕,风落絮,栏干倚遍空无语。

毕竟春归何处所,树头树底无寻处。唯有闲愁将不去,依旧住,伴人直到黄昏雨。

-暮春时节,无尽的闲愁简直成为了诗人的态。 又一个春天将要归去,每一个人都将迎来另一次无所作为的人生。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金朝〕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金朝的压轴,也是元好问的压轴。从这一篇就能够看出,元好问之于金朝文学的意义。

更多文章

  • 元好问的一首小诗,仅用20个字,就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村幽景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诗人,青苔,山花,元朝,元好问,中州集,科学家,山村幽景,历史学家

    元好问,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问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

  • “一代文宗”元好问最经典的10首诗词,第一首无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元好问,诗词,诗人,遗山,雁丘词

    编辑 | 橘子黄插画师 | 逆溯君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认识元好问,一定是因为这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句

  • 元朝太监朴不花:作威作福的高丽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元顺帝,元朝,太监,帖木儿,高丽,皇帝

    作者:甘棠元朝不像是唐朝和宋朝,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太监,唯一一个还是高丽进贡而来的外地太监。有关这个太监的一生,和一个女人有着离不开的关联,他们就是朝代历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和外国太监大总管。这是属于朴不花的人生,和奇皇后的上位史。(一)从高丽小山村走出来的奇皇后说起高丽,从古至今就是弹丸之地的小国

  • 崖战之战灭亡南宋的张弘范算汉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迹闲谈标签:张弘范,汉奸,秦桧,金国

    灭亡宋朝的张弘范能算汉奸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啥叫汉奸。狭义的汉奸,首先得是个汉族人,然后出卖了以汉族为主的政权和国家。广义的汉奸就包括各个民族,比如今天的56个民族,国籍都是中国,如果有人出卖国家,那统一称为“汉奸”。张弘范张弘范出生在河北涿州,他出生的时候,金国都已经灭亡4年了。在当

  • 文天祥、张弘范与忽必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宋元之际的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文天祥,张弘范,忽必烈,宋元,元朝,西夏

    忽必烈真的不想杀文天祥。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十月,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忽必烈以上宾之礼待之。之后,忽必烈派了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来劝降文天祥,这里面有1276年临安城破之时被抓的宋恭帝;有南宋旧臣,比如同为状元出身的留梦炎;还有元朝重臣,比如平章政事阿合马,又如灭南宋的张弘范。但文天祥始终不为所动

  • 史上霸气外露的一句话——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张弘范,忽必烈,元军,伯颜,元朝,镇国大将军,元世祖忽必烈,艺术家,军事制度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伟大人物往往都有至理名言,比如汉武帝刘彻“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金海陵王完颜亮“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等等,恕小编识寡,在我看来,史上最霸气的一句话属于张弘范,他是谁?先看看他说的话吧,他不仅说了而且把这句话刻在了石头上。这就话就是“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是多么

  • 灭宋“将军”张弘范一家的命运,忽必烈的野心和元帝国的最终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发现吴标签:上都,金国,诗人,元朝,张弘范,忽必烈,元帝国,小说家,蒙古帝国

    1279年,张弘范所率领的元军于崖山彻底击溃宋军的最后部队,宋亡,张弘范意气风发,勒石记功: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时间来到明代,由于张弘范本身是汉人,人们为了讽刺张弘范,在其勒石处前加一“宋”字,这段碑文变成“宋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一个“宋”所达到的讽刺效果非同一般。重用汉人,忽必烈的野心张

  • 张弘范:祖孙三代都是名将,5个孙子被元军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张弘范,元军,忽必烈,宋军,张世杰,大将

    1328年,元军冲入张家,把张弘范的5个孙子全部处死,孙女为奴,并抄没家产。一代名将张弘范,为元朝出生入死,血战疆场,立下赫赫战功,子孙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可悲。张弘范,元朝名将,文武双全,与父亲张柔、儿子张珪,都是文韬武略,是元朝的柱石。元朝能夺取中原,主要依靠中原汉军“世侯”,尤其是张柔家族。蒙

  • 张弘范:因指挥元军灭亡了南宋而被指为汉奸,这其中是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张弘范,金人,汉奸,张世杰,岳飞,文天祥,伯颜,军事制度,元朝,艺术家

    张弘范:问我事如何?无日不风波崖山之战,十数万大宋军民蹈海自尽,浮尸数十里,惨不忍睹,立朝三百余年的宋王朝就此划上了句号,而造成这一堪比“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是元朝镇国大将军,名为张弘范。战后的张弘范在崖山石壁上勒石而还,字为“张弘范灭宋于此”,后来有人在前面加了个“宋”字,遂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 1278年张弘范奉命南下灭宋,在漳州平灭一百五十座宋军山寨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宋军,元军,汉军,大军,诗人,元朝,张弘范,文天祥

    1278年,新上任的元军征南总指挥张弘范抵达扬州后,挑选了一些将领随军听用,并抽调一千蒙古兵、四千汉军步兵、一万五千汉军水师,分成几路南下攻打残宋。十月十九日,元廷又命淮东行省打造战船,供张弘范军队使用。张弘范任命自己的弟弟张弘正为先锋官。张弘正出发前,张弘范对他说:“因为你骁勇善战才用你作先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