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故事:盲人老者和少年争布,元好问智审布匹断公案

民间故事:盲人老者和少年争布,元好问智审布匹断公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鹿说鹿语 访问量:4856 更新时间:2024/2/2 22:00:39

一日,一盲人老者一少年跪在堂前,双方都说对方见财起意,要讹走自己的两匹布,县令元好问捏着胡须,不动声色地说:“看来,本官今日要好好审审这些布了。”

围观群众哄堂大笑,布匹又不会说话,元大人怎么审布呢?怕不是糊涂了!

少年名叫杜金,今日去庙会卖柴顺带捎了布用包袱包着,把它卖掉,路上遇到这个盲人老者也要去庙会。

杜金心善,便让他上了车捎他一程。

谁知,下车后,老者死死抱住包袱不撒手,非要说这是他的布。

老者人称瞎子,除了眼神不好,其他都好。

一听小伙子这么说,不乐意了,他声泪俱下地哭诉:“青天大老爷,我本来就是去庙会卖布的,原以为这小子好意捎我,哪成想,下车后就要讹我的布,非说是他的,小小年纪就这么贪心,真是世风日下。”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元好问沉思片刻,看着这一老一少捏着胡须说道:“既如此,只有这布能做证了,那我今天就好好审审这些布吧。”

说完,他不顾众人哄笑,把两匹布一一翻看,反复审视着布匹成色,并用双手卡算着布匹的长短尺寸。

接着,元好问认真地把布匹合拢在一起放在嘴边,好像是对着布匹说话,然后又把布匹放在耳边,似乎在听布匹对自己说话。

最后,元好问笑着对两人说:“刚才我听布匹说有记号,你俩谁能说出布匹上记号是啥样?”

杜金一脸茫然,什么记号?我妈没说啊!

这时,刘瞎子缓缓说道:“我在布匹梢头那打了个结,大人明察。”

元好问点点头,又问杜金:“那你总该知道这布尺寸吧?”

没想到,杜金还是摇头:“我妈没说啊,交易时候再用尺子量。”

这下,刘瞎子更得意了,他摇头晃脑的接道:“我家的布宽1尺3寸,长2丈4尺,两匹布尺寸一样。”

元好问一听,仍然点点头,围观群众开始对杜金指指点点,议论他欺负老人,杜金在一旁急得满脸通红。

元好问不慌不忙地坐在堂上,看着杜金,继续问道:“你这少年,啥也答不上来,你让本官如为你做主?那你说说你家的织布机在哪?”

杜金一脸激动:“这个我知道,在我家的羊圈里,织布机旁边是两只老山羊。”

话刚说完,大家都笑了 ,刘瞎子也嘲笑杜金,瞎说,谁能在羊圈里织出这么好的布?

听了刘瞎子的话,元好问也说,确实是上好的布,这蓝色漂亮啊!

刘瞎子忙接道:“我侄子开染房的,染出来的布都是精品啊!”

不料,人群中传出爆笑声,刘瞎子也跟着傻笑。

突然,只听惊堂木“啪”地一声,众人的笑声戛然而止。

接着,元好问对刘瞎子喝道:“你这老翁,人家好心捎你一程,你却见财起意,这是两匹白布,哪来染过的痕迹?分明是你讹人家的布,真是岂有此理!”

刘瞎子顿时目瞪口呆,但他仍在极力狡辩:“大人哪,我眼神不好,可是我说的布匹的记号、长短,可是清楚的很,您凭啥就断定这两匹布是他的?”

元好问缓缓走下堂,问道:“你既然眼睛看不见,你是怎么发现布匹的边没有锁好?是你用手‘摸’出来的吧,

至于尺寸也是你摸出来的,只可惜,你摸得不够准确,每匹布是1尺4寸宽,2丈5尺长,比通每匹布宽一寸、长一尺,可见织布的是厚道人家,绝不会像你精明耍滑!”元好问说着让衙役拿尺子来量,果然分毫不差。

元好问一席话,说得刘瞎子头上直冒虚汗,但他还在狡辩。

元好问不理会他,让衙役把布匹拿给刘瞎子让他闻,看看上面散发着什么样的味道。

他吞吞吐吐地说:“羊膻味。”

元好问大怒说:“本官刚才在‘审’布匹时,就闻到羊膻味了。正因为长期在羊圈织布,才会有这味道,可见杜金句句属实!”

这时,刘瞎子再也无话可说,只好磕头认罪。

原来刘瞎子坐上车之后,车一颠,一个包袱掉在他脚边,他捡起一摸,摸出包袱里是两匹布,就想据为己有。

他先把布梢头的线打了个结作为记号,再用手卡量了布的尺寸,本想着万无一失,谁料想元好问慧眼如炬,三两下就让他露出了马脚。

元好问随即把布匹断给了杜金,惩戒了刘瞎子。一时间,元好问智审布匹的公案传遍了四里八乡。

刘瞎子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因为贪心害了自己。

不义之财不可取,量力而行赚钱,知足常乐生活。

更多文章

  • 宋之问、元好问、唐珙三大诗人各是哪朝人?你能全猜对吗?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元好问,宋之问,唐珙,诗人,李白,刘希夷

    (说历史的女人——第878期)中国做为诗的国度,数千年来产生了无数诗人,著名诗人如过江之鲫,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今天咱们谈的这三位著名诗人,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大诗人了,都是颇有经典佳作传世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姓名的关联性,尤其是姓氏,分别跟历史上相连的三个王朝(这里指中国历史上的主干王朝)唐、

  • 诗词原创:步韵元好问七律十首|酒老草堂春卧足,花悲尘事雨愁先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元好问,诗词,杜甫,七律,遗山

    元好问在宋之后,诗词皆可,适合初学者揣摩学习。此组七律为2011年练笔习作,元好问一百多个七律全部步韵了一遍,以做文字与典故积累,兼且学习技法。文字较为生疏,姑且一读,姑且一笑。既然喜欢诗词文字,当读书练笔不缀。读遗山《怀益之兄》后步韵:云失衡阳雁失声,北风南岭隔心情。十年奔走生尘俗,一水飘零泣弟兄

  • 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他发出对爱情的终极追问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元好问,生死相许,元稹,论诗,苏轼,杜甫,元好,历史学家,古典乐,科学家,艺术家

    元好问:问情为何物,直生死相许 诗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一朝一代,都有文坛的领军人物,如唐之韩愈,宋之欧阳修等等,但及至南宋半壁后,一直延及金元,这文坛领袖的面目便有些模糊了起来。 说来也许有个关汉卿,可那只是在元杂剧的领域中领风骚而已,于整个文学界怕是难当其任,何况在那乱世,文

  • 元好问隐居山林,吟咏了三首佳作,宛如工笔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

    历史解密编辑:袁飞说科普标签:诗人,山林,景象,元朝,元好问,水墨画,古典乐,历史学家

    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山水之间充满神奇,徜徉在竹林花海,行走于幽径野地,不仅可以怡情养性、放松心情,而且还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尘世有荣衰,朝代有兴替,让人烦恼不断、牵挂多多。林泉中虽然也有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但是人们却可以沉醉幽篁、弹琴长啸,更能在白云深处、探奇寻异。下面介绍元好问隐居山林,吟咏了三首

  • 7首金朝必背经典古诗词,大才子元好问独占其四,值得细细品读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金朝,杨柳,才子,元朝,元好问,雁丘词,古诗词,科学家,千古名句

    颍亭留别元好问 〔金朝〕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金朝对汉族文人来说,是一个挺悲哀的年代。异族统治,科举被断,上升的途径被阻塞,同时

  • 元好问的一首小诗,仅用20个字,就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村幽景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诗人,青苔,山花,元朝,元好问,中州集,科学家,山村幽景,历史学家

    元好问,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元好问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

  • “一代文宗”元好问最经典的10首诗词,第一首无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元好问,诗词,诗人,遗山,雁丘词

    编辑 | 橘子黄插画师 | 逆溯君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认识元好问,一定是因为这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句

  • 元朝太监朴不花:作威作福的高丽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元顺帝,元朝,太监,帖木儿,高丽,皇帝

    作者:甘棠元朝不像是唐朝和宋朝,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太监,唯一一个还是高丽进贡而来的外地太监。有关这个太监的一生,和一个女人有着离不开的关联,他们就是朝代历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和外国太监大总管。这是属于朴不花的人生,和奇皇后的上位史。(一)从高丽小山村走出来的奇皇后说起高丽,从古至今就是弹丸之地的小国

  • 崖战之战灭亡南宋的张弘范算汉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迹闲谈标签:张弘范,汉奸,秦桧,金国

    灭亡宋朝的张弘范能算汉奸吗?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啥叫汉奸。狭义的汉奸,首先得是个汉族人,然后出卖了以汉族为主的政权和国家。广义的汉奸就包括各个民族,比如今天的56个民族,国籍都是中国,如果有人出卖国家,那统一称为“汉奸”。张弘范张弘范出生在河北涿州,他出生的时候,金国都已经灭亡4年了。在当

  • 文天祥、张弘范与忽必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宋元之际的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文天祥,张弘范,忽必烈,宋元,元朝,西夏

    忽必烈真的不想杀文天祥。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十月,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忽必烈以上宾之礼待之。之后,忽必烈派了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来劝降文天祥,这里面有1276年临安城破之时被抓的宋恭帝;有南宋旧臣,比如同为状元出身的留梦炎;还有元朝重臣,比如平章政事阿合马,又如灭南宋的张弘范。但文天祥始终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