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用什么制造弓箭?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称帝

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用什么制造弓箭?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萨沙 访问量:315 更新时间:2024/1/11 2:37:39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蒙古高原没有多少树木更没有竹子,古代游牧民族用什么制造弓和箭?1260年5月5日:担任可汗的兄长蒙哥逝世后,忽必烈在旭烈兀和封地属臣支持下自立为蒙古帝国皇帝。

很多人不知道,古代制造弓箭是相当困难的,接近于今天造大炮。

我们看看《水浒传》中的庆买弓箭:管营张世开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不曾差遣你做什么。我要买一张陈州来的好角弓。那陈州是东京管下,你是东京人,必知价值真假。”说罢,便袖中摸出一个纸包儿,亲手递与王庆道:“纹银二两,你去买了来回话。”王庆道:“小的理会得。”

王庆出了本营,到府北街市上弓箭铺中,只用得一两七钱银子,买了一张真陈州角弓。明日,张世开又唤王庆到点视厅上,说道:“你却干得事来。昨日买的角弓甚好。”王庆道:“相公须教把火来放在弓厢里,不住的焙,方好。”张世开道:“这个晓得。”

看看,一副普通弓箭就要2两银子,一点也不便宜。

拿到弓箭以后,还需要仔细的保养。

实际上,制造一副弓箭至少需要六种材料(干、角、筋、胶、丝、漆),对于材料的要求还很高。

资料中这么写:干,保障射得远;角,保证箭速快捷;筋,保障箭射得深;胶,保证弓身紧密结合,不会分力;丝的作用,是保证弓身牢固;漆则是保护弓身,使之能经得起风霜雪雨。

就材料方面,干要求非常优质的材料,分为七八种等级,柘木为上等,檀木次一等,竹子最次。

角的要求 也不低,一般选择秋天宰杀的壮年牛的角:秋天宰杀的牛,牛角质地厚重;春季的牛角质地轻薄。小牛的角直而润泽,老牛的角不直而且干燥。如果牛病得很久,它的角理就会受伤,而且坑洼不平。弓匠选择的角需要颜色青白,而且末端粗大。靠近牛脑的部分角质受脑气的蒸润,因此比较柔韧,因柔韧就会自然弯曲。角的中段常常附在弓隈处,弓隈处也必然弯曲。颜色发青,表示牛角坚韧。

除了这两样材料以外,其他四样材料也有很严格要求。

比如弓筋:挑选弓筋,匠人要成条而长的小筋,筋端的结要大而且润泽。因为具有这种筋的野兽,一般都行动迅疾,用它们的筋制作弓,射出的箭也会和野兽跑得一样迅猛。筋要反复捶打,一直打到熟之又熟为止。刷弓的漆要清,用的丝要像在水里煮炼时一样的颜色。

只有保证材料,才能制造出优秀的弓箭。

那么问题来了,蒙古草原上怎么搞到制造弓箭的材料?

蒙古高原并不是撒哈拉沙漠,树木还是很多的。

不提小片的森林,就看看面积辽阔的大森林。

蒙古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达阿尔泰山脉,北连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

大家注意大兴安岭这几个字,所有木材都可以解决了。

大兴安岭的林地有7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作几万亿张弓箭也是小菜一碟。

大兴安岭是在蒙古高原的东部,西部还有阿尔泰山脉。

在阿尔泰山脉生长着大量西伯利亚松、西伯利亚冷杉、云杉等,数量非常之多。

除了这些大森林以外,草原上还有无数小片的森林。并不是所有蒙古人又以放牧为生,也有在森林中专门打猎的部落,只是人数较少罢了。

制造弓箭不是造房子,不需要太多的木材。只要砍伐一颗好树,就可以制成很多弓箭。

蒙古的复合弓除了使用木头以外,还需要角制。这种弓箭使用寿命是比较长的,超过汉人常用的竹制弓箭。

蒙古人一把好弓保养得利,可以使用几年时间,哪怕你天天射箭。

制造优秀的弓只要更换弓弦,可以得到接近10年的寿命。

至于箭来说,可以使用蒙古常见的白桦木。

箭羽会用水鸟的羽来制造,蒙古很多集结河流,有大量水鸟。箭杆有二至四片箭羽,让箭飞行时更稳定。

蒙古人造弓箭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金属的箭头和生漆。

很多弓箭的箭头是骨制成的,这种箭头杀人是没问题,破甲就差了一些。

到了征服金国以后,这种情况就大大改变了,因为金国有成熟的金属冶炼技术。

同样道理,因为草原上不产生漆,蒙古人制作弓箭的时候比较少使用这种材料。生漆的作用是涂刷在弓的表面,能够结成黑色的硬膜,坚固耐久,经得起许多化学品的腐蚀。

蒙古人的弓箭缺少生漆,就不太适合在炎热潮湿的地方使用。

好在蒙古高原也没有类似的场景,这点并不严重。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弓箭对于他们来说极为重要。

在蒙古人的战斗中,骑射是破敌的关键,也是蒙古人杀伤敌人的法宝。

在战斗开始以后,蒙古人会使用大量轻骑兵游动射箭,造成敌人惨重的伤亡。一旦敌人阵营出现动摇或者兵力损耗严重,蒙古人就会出动轻重骑兵进行冲击。

这种冲击有可能只是诱敌罢了,很多战役中蒙古人依靠骑射激战多日,消耗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最后在进行近距离肉搏决战。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更多文章

  • 横扫欧亚大陆的忽必烈,为何突然进攻日本和东南亚?又为何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元朝,大汗,宋军,蒙哥,日本,忽必烈,东南亚,小说家,阿里不哥,成吉思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蒙古帝国是古代游牧部落成就的巅峰。一个起自蒙古草原的小部落,短短百余年的时间,就依靠东征西讨,在“旧大陆”建立了一个疆域高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统治人口高达1.3亿的部落帝国。不可谓不厉害。但到了忽必

  • 忽必烈为何在燕京建大都?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忽必烈,蒙哥汗,燕京,成吉思汗,阿里不哥,和林

    1206年,整个北半球的诸多英雄人物开始了自己的霸业,其中成吉思汗就是最有名的一位。这一年,成吉思汗对所有蒙古人宣布,自己即将在斡难河举办一次忽里台大会,会上成吉思汗要求蒙古各部团结统一,即日起大蒙古国就要建立了。虽然之前各自为战的蒙古人,在这一天终于有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次大会上除了建国宣言以外,

  • 元朝开国忽必烈为什么选择建都大都?

    历史解密编辑:莫地方标签:元朝,大都,忽必烈,小说家,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阿里不哥,孛儿只斤·窝阔台

    一些雄心的人,肯定不会呆在一亩三分地,毕竟小地方不可能让自己宏图得以很好发挥,所以找个适合地方,这样才可以更好发挥自己的宏图。忽必烈作为一代雄主,成为天下之主才是他此生所愿,所以小小的蒙古大汗只是他人生中一个阶段的目标,既然想要天下之主,肯定不能呆在漠北,漠北距离中原太远,肯定没办法掌控中原,所以他

  • 忽必烈特别推崇汉文化,可98年的元朝,为何没能彻底汉化?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体育标签:忽必烈,元朝,成吉思汗,阿里不哥,汉文化

    成吉思汗的众多儿子中,战斗力最强的,当属第四子托雷。托雷的4个嫡子也都是能征惯战之辈。而且每一位都做到了大汗的位置。老大蒙哥,是大蒙古国第4位大汗。老二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第5位大汗,也是元朝的开创者。老三旭烈兀,是伊尔汗国的大汗。老四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并列为大蒙古国大汗,只是后来被忽必烈击败了。这4位

  • 极盛下的祸患暗隐,忽必烈的频繁征战,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归客历史标签:忽必烈,元朝,征战,诸王,蒙古,屯田

    1279年,忽必烈消灭了流亡中的南宋残余势力,统一了全国。忽必烈是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议的大统一国家的开国者,在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又继续对亚欧许多国家展开征伐。虽说元朝期间的战争不断,但是忽必烈在位期间是元朝征伐最频繁的时期。我们都知道在元朝时期中国的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甚至许多现在没有在

  •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皇帝,元朝,蒙哥,忽必烈,小说家,成吉思汗,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文:潇潇引言:忽必烈,忽必烈又拼忽必烈或忽必烈,庙号世祖,(1215年-1294年),蒙古国将领、政治家,成吉思汗的孙子和最伟大的继承人。作为元朝(1206-1368年)的第五位皇帝(1260-94年在位),他完成了对中国(1279)于1211年由成吉思汗开辟,成为全中国的第一位元朝统治者。论据:浅

  • 孟拱强烈推荐、忽必烈梦寐以求的猛人,因何以奸臣形象为人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忽必烈,贾似道,孟拱,元军,宋军,奸臣

    在以明代小说《红梅记》为蓝本的各类型戏剧中,贾似道一直以来都是以贪财好色、奸诈狡邪的形象示人,在正史中,贾似道也被列在《宋史·奸臣传》中,数百年来遭人唾骂,甚至有人把南宋灭亡都归罪于贾似道。贾似道戏剧形象可是这个定论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呢。如果贾似道真的不堪,孟拱又为什么推荐他担任京湖置制使一职,忽必

  • 忽必烈为何要定都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蒙哥,元朝,大汗,忽必烈,北京市,小说家,蒙古帝国,阿里不哥,孛儿只斤·窝阔台

    忽必烈选择北京作为元朝的首都,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便于统治。元朝和历史上的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都不太一样,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在统一整个中原之前,元朝在北方已经打下了极为广袤的疆土。如果忽必烈选择像过去几个大一统王朝一样,定都南方的话,元朝对于北方草原的控制,将会十分有限。忽必烈生于1

  • 文韬武略忽必烈—卓越的用兵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忽必烈,元军,伯颜,拖雷,平定,成吉思汗

    忽必烈(公元1215年—公元1294年),即元世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笫四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忽必烈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元1215年9月23日),生于漠北。童年时代正是蒙古民族发展壮大、征战不断、影响极盛的时期。战争的环境熏陶了他度量弘广、志于伟业的性格。其父拖雷是一个智勇兼

  • 忽必烈万里“斡腹”灭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元朝,大理市,忽必烈,小说家

    文/顾宏义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实施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行程两万五千里,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其中最为艰险的路段是从云南昆明到宁夏六盘山之间,大约5000公里,金沙江、大渡河横亘其间,雪山、草地、天险腊子口亦分布于此区域,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长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