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信任八思巴与蒙古的帝师制度有很大关系

忽必烈信任八思巴与蒙古的帝师制度有很大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斯基栀子 访问量:1340 更新时间:2024/1/19 16:15:54

说到元世祖忽必烈与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的特殊关系,就不能不谈到元朝时所建立的一种独特的僧官制度。早在窝阔台汗(蒙古大汗,谥元太宗)在位时期,蒙古孛儿只斤氏皇室就已对藏传佛教各教派有所了解。淳祐七年(1247年),宗阔端写信盛邀萨迦派高僧萨班·贡噶坚赞至凉州相见,萨班活佛的侄儿八思巴随伯父一同前往。会谈结束不久,西藏(吐蕃)地方僧俗势力在萨班活佛的号召下宣布归顺蒙古宗室,萨迦派因而独受蒙元统治阶层的青睐、倚重。

宝祐元年(1253年),当时还是宗王的忽必烈钦慕萨迦高僧八思巴盛名,将他召置麾下,两人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下,忽必烈从大师受佛戒。元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挫败弟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即蒙古大汗位。同年,设总制院(亦称宣政院),负责管理全国及西藏地区(吐蕃)的佛教事务,并封自幼生长于蒙古汗廷的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命他领总制院事。

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在藏文的基础上创立了蒙古新字(八思巴文),忽必烈下令将其颁行全国。次年,晋升八思巴号为“帝师大宝法王” ,赐玉印。从此帝师一职的设置伴随元朝兴衰而始终未改。

卓滾o八思巴罗智坚赞

帝师一职,位高权重,地位尊崇。《元史》记载:自八思巴之后嗣帝师者,照例领总制院事(后改宣政院),相当于一品官衔,赐玉印。忽必烈以后元朝历代帝王即位之初,皆从帝师受佛戒。即位后,要专门对帝师“降诏褒护”。平日百官上朝,皇帝的御座旁为帝师设有专座。帝师的号令被称为法旨,通行于天下(蒙元全境)所有佛寺。帝师生前备受尊敬,死后尽享哀荣。至元十七年(1280年)首任帝师八思巴转世(去世),忽必烈大恸,加封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者沈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忽必烈还为帝师八思巴在大都(今北京)修建真身舍利塔。

自忽必烈始,帝师在元朝历代统治者的心目中,地位几乎可以与佛祖释迦牟尼相提并论。

八思巴很早就奉诏到和林辅佐忽必烈。两人惺惺相惜,互相扶持,感情自是非同一般。 八思巴既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尊崇,被其尊为帝(国)师,主要是蒙元统治者开始笃信佛教,还有利用萨迦派高僧八思巴在藏地的巨大影响力夯实蒙古人对该地区的统治基础方面的考虑。当然,身为帝师,八思巴也对元朝皇帝负有一定责任与义务,故他虽贵为国师,但实质上仍是元王朝中央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作为宣政院(最早叫总制院)最高负责人,帝师八思巴负责向皇帝举荐该院“居第二者”的宣政院使及以下各级官员。在西藏(吐蕃)地区设3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中的高层官员,如宣慰都使元帅、元帅、万户、千户等,必须经帝师八思巴或宣政院提名,最后由忽必烈任命。

元朝以萨迦本钦统领卫藏地区13万户,忽必烈在位期间,对本钦的任免也必须根据帝师八思巴的推荐与提名。此外,国师八思巴作为忽必烈在佛教方面的老师,还要负责向忽必烈传授佛法、受戒、以及为他举行灌顶仪式,还要为后妃、 皇子、公主、诸王等宗室成员受戒。帝师八思巴还统领天下所有僧尼,管理全国佛教事务,要遵照忽必烈的旨意支持佛事、弘扬佛法、 为在位皇帝祈福消灾、视寿延年,为已故诸汗资祈冥福,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海晏河清。因为国师承担如此重任,故地位崇高,不可或缺。但凡遇到帝师因故要暂离大都,皇帝即委任另一人担任此职。虽为暂代,但也有候补之意。史载,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八思巴奉旨返回卫藏地区,忽必烈即委任其弟仁钦坚赞接任帝师。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后任帝师达玛巴拉奉旨返藏主持西藏政务,忽必烈又任命八思巴的弟子意希仁钦接替他出任帝师。帝师对于元王朝的重要性,由此不难想见。

标签: 忽必烈思巴帝师元朝蒙古

更多文章

  • 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用什么制造弓箭?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萨沙标签:弓箭,王庆,元朝,忽必烈,蒙古人,小说家,蒙古草原,游牧民族,蒙古骑兵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蒙古高原没有多少树木更没有竹子,古代游牧民族用什么制造弓和箭?1260年5月5日:担任可汗的兄长蒙哥逝世后,忽必烈在旭烈兀和封地属臣支持下自立为蒙古帝国皇帝。很多人不知道,古代制造弓箭是相当困难的,接近于今天造大炮。我们看看《水浒传》中的

  • 横扫欧亚大陆的忽必烈,为何突然进攻日本和东南亚?又为何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元朝,大汗,宋军,蒙哥,日本,忽必烈,东南亚,小说家,阿里不哥,成吉思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蒙古帝国是古代游牧部落成就的巅峰。一个起自蒙古草原的小部落,短短百余年的时间,就依靠东征西讨,在“旧大陆”建立了一个疆域高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统治人口高达1.3亿的部落帝国。不可谓不厉害。但到了忽必

  • 忽必烈为何在燕京建大都?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忽必烈,蒙哥汗,燕京,成吉思汗,阿里不哥,和林

    1206年,整个北半球的诸多英雄人物开始了自己的霸业,其中成吉思汗就是最有名的一位。这一年,成吉思汗对所有蒙古人宣布,自己即将在斡难河举办一次忽里台大会,会上成吉思汗要求蒙古各部团结统一,即日起大蒙古国就要建立了。虽然之前各自为战的蒙古人,在这一天终于有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次大会上除了建国宣言以外,

  • 元朝开国忽必烈为什么选择建都大都?

    历史解密编辑:莫地方标签:元朝,大都,忽必烈,小说家,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阿里不哥,孛儿只斤·窝阔台

    一些雄心的人,肯定不会呆在一亩三分地,毕竟小地方不可能让自己宏图得以很好发挥,所以找个适合地方,这样才可以更好发挥自己的宏图。忽必烈作为一代雄主,成为天下之主才是他此生所愿,所以小小的蒙古大汗只是他人生中一个阶段的目标,既然想要天下之主,肯定不能呆在漠北,漠北距离中原太远,肯定没办法掌控中原,所以他

  • 忽必烈特别推崇汉文化,可98年的元朝,为何没能彻底汉化?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体育标签:忽必烈,元朝,成吉思汗,阿里不哥,汉文化

    成吉思汗的众多儿子中,战斗力最强的,当属第四子托雷。托雷的4个嫡子也都是能征惯战之辈。而且每一位都做到了大汗的位置。老大蒙哥,是大蒙古国第4位大汗。老二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第5位大汗,也是元朝的开创者。老三旭烈兀,是伊尔汗国的大汗。老四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并列为大蒙古国大汗,只是后来被忽必烈击败了。这4位

  • 极盛下的祸患暗隐,忽必烈的频繁征战,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归客历史标签:忽必烈,元朝,征战,诸王,蒙古,屯田

    1279年,忽必烈消灭了流亡中的南宋残余势力,统一了全国。忽必烈是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议的大统一国家的开国者,在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又继续对亚欧许多国家展开征伐。虽说元朝期间的战争不断,但是忽必烈在位期间是元朝征伐最频繁的时期。我们都知道在元朝时期中国的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甚至许多现在没有在

  • 浅析元朝皇帝忽必烈的掌权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暮成雪吖标签:皇帝,元朝,蒙哥,忽必烈,小说家,成吉思汗,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文:潇潇引言:忽必烈,忽必烈又拼忽必烈或忽必烈,庙号世祖,(1215年-1294年),蒙古国将领、政治家,成吉思汗的孙子和最伟大的继承人。作为元朝(1206-1368年)的第五位皇帝(1260-94年在位),他完成了对中国(1279)于1211年由成吉思汗开辟,成为全中国的第一位元朝统治者。论据:浅

  • 孟拱强烈推荐、忽必烈梦寐以求的猛人,因何以奸臣形象为人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忽必烈,贾似道,孟拱,元军,宋军,奸臣

    在以明代小说《红梅记》为蓝本的各类型戏剧中,贾似道一直以来都是以贪财好色、奸诈狡邪的形象示人,在正史中,贾似道也被列在《宋史·奸臣传》中,数百年来遭人唾骂,甚至有人把南宋灭亡都归罪于贾似道。贾似道戏剧形象可是这个定论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呢。如果贾似道真的不堪,孟拱又为什么推荐他担任京湖置制使一职,忽必

  • 忽必烈为何要定都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蒙哥,元朝,大汗,忽必烈,北京市,小说家,蒙古帝国,阿里不哥,孛儿只斤·窝阔台

    忽必烈选择北京作为元朝的首都,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便于统治。元朝和历史上的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都不太一样,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在统一整个中原之前,元朝在北方已经打下了极为广袤的疆土。如果忽必烈选择像过去几个大一统王朝一样,定都南方的话,元朝对于北方草原的控制,将会十分有限。忽必烈生于1

  • 文韬武略忽必烈—卓越的用兵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忽必烈,元军,伯颜,拖雷,平定,成吉思汗

    忽必烈(公元1215年—公元1294年),即元世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笫四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忽必烈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元1215年9月23日),生于漠北。童年时代正是蒙古民族发展壮大、征战不断、影响极盛的时期。战争的环境熏陶了他度量弘广、志于伟业的性格。其父拖雷是一个智勇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