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朴:他是元好问的弟子,马致远的朋友,一曲梧桐雨,吟唱越古今

白朴:他是元好问的弟子,马致远的朋友,一曲梧桐雨,吟唱越古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1616 更新时间:2023/12/6 10:16:21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如果你喜欢元曲,就一定知道白朴,在《元曲三百首》中,白朴所占比例不少,当然,如果你只知道个“枯藤老树昏鸦”,只能说明你不懂元曲,或者说你就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也是一首《天净沙》,名为“秋”,作者便是白朴,前几句似乎有点同那马致远的名作有些相似,但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这颜色几尽妖艳的描写,是讴歌秋天的美景,这同马致远愁思的意境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我们从这小令中看到的是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寂寥的氛围,作者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画面也由先前的萧瑟和寂寥变为明朗和清丽了。

历史上早有马致远盗版白朴词意之争,从意境上看,怎么说马致远的那首曲儿要高于白朴,这个大概是不争之实;白朴的这首《天净沙》前三句很美,点出了秋天的萧瑟凄凉。但“青山绿水”句过于平庸,结尾处感觉有些平淡,同马致远那“断肠人在天涯”的藉蕴愁思之结句相比,在况味上要差了很多。

所以,虽说从时间上来看,白在前马在后,但要说马致远有盗版之嫌的话,那就有点过了。就如同秦观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盗版隋炀帝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一般,岂不是更过之,不能因为一个“寒鸦”就认为这个盗版那个抄袭嘛。

白朴在元曲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个人感觉是仅次于关汉卿和马致远。他不仅散曲写得好,而且即使是那套曲的元杂剧也很是不错,虽说达不到如阮大铖那般“本本出色,脚脚出色,出出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之地步,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那也属重量级之列了。

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元代河北真定人,原籍隩州,即今山西河曲县;他自幼聪颖,善默记,早年习诗赋,后精于度曲。其词风受宋词豪放派影响,但亦有婉丽之作,内容多为怀古、闲适、咏物与应酬;有《天籁集》传世。

白朴生活在元代,这是一个异族统治华夏的黑暗年代,尽管时间并不长,不到百年,但却是个汉人受尽屈辱和压迫的动荡时代,作为一个马背上夺取政权,崇尚武力征服,以杀戮为事的野蛮民族,他们对汉文化有着天然的抵触。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人将社会人物定为十等,知识分子的地位在娼妓之下,仅高于乞丐,这虽是不见正史的“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的戏谑之语,有黑元人之嫌,但当时士子地位的低下怕也是实情。

元人统治中原后,官吏的任用很是混乱,任人唯亲自不必说,关键是停止了科举,阻塞了寒士文人上升的唯一通道,这样就将大批的知识分子抛向了底层社会。

白朴出生之时,金人尽占中原时日已久,所以他的父亲是在金人的政权中当官,所以,他也可以说是生于官宦之家了,当时南宋小朝廷困于一隅之地,而蒙古人正同金人在中原大地上激战正酣,儿时的白朴就是在战乱的惊恐中度日。

金人战败,父亲随金哀宗弃城而逃,白朴一家在汴京城中惶恐无依,及蒙人入城,烧杀抢掠,白朴姐弟与家人失散,幸得当时与白家世交的大学问家元好问出手相助,将二人收留,这时的白朴年方五岁。

元好问是金朝少有的著名才子,诗词曲赋样样精通,他视白朴为已出,关爱有加,并对白朴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授,因此,白朴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元好问身边一呆便是七年,12岁时方回到时已仕元的父亲身边,元人的种种暴行在白朴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所以,他对父亲在元廷当官很是不满,决心永不仕元。

成年后的白朴开始了游历,并在元大都结识了关汉卿,从此也和元曲结下了缘分,同时他还广交朋友,其中大部是表演元杂曲的乐工、歌妓、戏子一类人物,同这类人物的交往也给他的创作带来的活力,也是他奠定日后在元杂剧中地位的重要源泉。

白朴出生在河北正定,历史上也叫真定或常山,到了成婚年龄时,他也在此成家,妻子姓戴,两人恩爱和睦,小日子过得倒也美满。

但是,平静的日子并未久长,在36岁时,他作为有名气的文士,被当地官员举荐入朝为官,然而他是誓死不从,为自保计,他离家出走,又开始了他游历生涯。

此后的他就孤身一人在江南多地游历,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杂剧,但他的行踪却总是飘忽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们总是欣赏着他写的故事,却总是见不到他的真身。

他主要在江南的杭州和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来他的行踪就无人知道,如人间蒸发,杳鹤无踪了,只剩下遗音,流响古今。

白朴是在动乱年代所出生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与戏曲中,总是免不了那一份感伤悲泣的情怀。他儿时曾目睹过往日的繁华,但是等他再踏上故土时,却只剩下了萧条冷落。这位阅尽沧桑的元曲大家,只能用那一出出流传千古的经典戏曲,在诉说着心中的悲愤。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这是一首名为《沉醉东风·渔父》的小令,渔父樵夫向为中国隐士之化身,“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白朴的这首小令描述的是元曲中常见之意象,体现的不与朝廷合作,寻一二知己,逍遥于山水间的乐趣,这也是元曲题材的主干枝。

芦苇铺岸,浮萍飘荡,杨柳碧绿,野草红艳;虽无生死之交,却能同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倾心相谈,影铺河面上,花落钓人头,黄芦白苹绿杨红蓼,四种颜色四种景物,色彩鲜明,相映成趣,意象艳丽,境界阔大,对仗工丽,写景如画,我们从中也能感知白朴驾驭文字的功力,更能体味他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

白朴不仅小令写得好,于词也是得心应手,可以说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很全面之人,晚年他写有一首歌咏金陵的长调《沁园春》:

“我望山形,虎踞龙盘,壮哉建康。忆黄旗紫盖,中兴东晋;雕栏玉砌,下逮南唐。步步金莲,朝朝琼树,宫殿吴时花草香。今何日,尚寺留萧姓,人做梅妆。

长江不管兴亡,漫流尽英雄泪万行。问乌衣旧宅,谁家作主?白头老子,今日还乡。吊古愁浓,题诗人去,寂寞高楼无凤凰。斜阳外,正渔舟唱晚,一片鸣榔。”

金陵怀古是一个很古旧的题材了,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王安石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无一不是情深歌咏之作;同他们不同的是,白朴在字句上更加地通透直白,大概与他长于小令有一定的关系。

这首词的起篇雄浑,通过对六朝古都旧物的吟咏,感“山川满目之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光荏苒,山河依旧,吴宫花草不在,香径荒芜凄凉,实堪伤。

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于历史同现实的对比,寂寥之情油然而生,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在看似潇洒中,却饱含着作者吊古感今,无奈避世的落寞之情。

此词在写法上平易、简淡,寄深情于深厚天然之中,是白朴的代表作,。他的词风受宋词豪放派的影响,但也并非没有婉丽之作。清代大学者朱彝尊评他的词说:“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

作为一个文学大家,白朴最高成就是他的杂剧作品,据记载,他写有杂剧共16部,但大部轶失,今只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及《流红叶》和《箭射双雕》两剧残曲了。

《墙头马上》所写故事本于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剧中写尚书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长安去洛阳选买奇花异卉,骑马过李世杰花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墙以诗赠答。当晚私约后园,为李家乳妪撞见,二人遂私奔到长安,居裴家后花园七年,生一子一女;后被少俊父裴行俭发现,强令少俊休妻而留下子女。千金归洛阳,父母亡故,在家守节。少俊中进士后,与李千金正式完婚。

李千金形象有别于其他杂剧中的大家闺秀,她敢于蔑视封建礼教而私奔,还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有民间市井女子的性格特征。清梁廷楠说她出语“浅露”、“无状”,然而却正是这一人物的特色所在。全剧结构严谨而情节变化合情合理。有些曲词本色通俗,真实生动,而且性格化。

另一部名《梧桐雨》,是白朴杂剧代表作,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它同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合称“中国古代戏剧的四大悲剧”。

剧中情节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标目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

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

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全剧以李、杨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过程。

此剧的主题思想上有明显矛盾。但全剧结构层次井然,曲词华美隽雅,诗意浓厚。末折以闻雨打梧桐声作结,渲染悲剧气氛,衬托李隆基凄凉的内心世界,尤见成功。

前人对此剧评价甚高,清人李调元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亦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此剧对清人洪升的传奇戏曲《长生殿》影响很大。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这首《天净沙.冬》所描述的意境其实就是白朴绝意仕途的真实心情的写照,读来凄清冷绝,眼前瞬间闪现那天寒白屋贫的夜归人,有着极强的画面感,他所选择的遁世之路,远离了人间的喧嚣,世间因此少了一位碌碌官宦,却诞生了一位流芳百世的文学大家。

白朴,一个看透了尘世的高人和隐士,一生中大部都如唐人张志和一般地遁世不仕,他浪迹江南,寄情山水,至少在81岁时还策杖履步,游走四方,他边游边写,将心中对尘世的忿愤之情寄于笔下,然其心境又很豁达,虽多颓唐凄楚之调,但却也有情寄高远的闲情逸致。

近期得知白朴的《梧桐雨》由昆山当代昆剧院排演收官,公演后好评如潮;剧中杨玉环由我很喜欢昆曲国家一级演员龚隐雷担当,并将进行全国巡演,可惜在巡回地的名单中我没有发现有深圳。

“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依旧的两般儿点缀上阳宫,他管一灵儿潇洒长安道。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

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这雨声紧一阵慢一阵,淅淅沥沥,一点点滴人心碎;唉,一场天宝旧事,几度催人泪下,希望今后能巡演的地点名单中有深圳,即使是路途再远,票价再贵也要去一睹其快,并以此来纪念白朴这位隐于山水间的戏曲大师,一抒景仰之情,哈哈,我这是不是廉价了点哈。

更多文章

  • 陈持平书画:元好问和他的《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历史解密编辑:映天传媒标签:元好问,陈持平,诗词,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书画

    医师艺术家陈持平连几个月均有展出,游于医亦游于艺,端出的牛肉,使得赏析者人人称好,人人说讚,连日理万机的企业家们、艺术团体、文化界都说讚。陈持平医师结合图画与诗词的联想创作,不仅表现出东方与西方的绘画结合,让观赏者了解绘画与书画不再是侷限于传统、框架中,并非一定要用正确的道具与媒材来进行创作。以此做

  • 遗山公园首届元好问文化节来啦!这些活动等你来参与……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网标签:诗词,杏花,临江仙,遗山公园,元好问文化节

    “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一生心事杏花诗。”遗山先生元好问《临江仙》中描述杏花的佳句体现出他对杏花的情有独钟:不管看过多少芬芳的桃李,无论是蜂儿逐蜜,还是蝶儿恋花,这辈子他心心念念的都是杏花啊!元好问之所以对杏花这般喜爱,不仅因杏花洁白无瑕、娇俏灵动,更重要的是他的初恋情人名叫“杏花”!睹物思

  • 鹧鸪天·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海棠,金屋,多情,元好问,相思树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 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乃千古名篇,白朴模仿一篇也是佳作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白朴,元好问,摸鱼儿,杨玉环,织女,李商隐,金朝,编剧,剧作家

    白朴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原本出生在金国的一个达官家庭,父亲为枢密院判官。幼年时代的白朴,经历过国破家亡,母亲惨死,父亲投敌之重创,一度被元好问收养。因为才华出众,白朴曾经被举荐给了忽必烈,但是遭到白朴本人拒绝。生性孤傲的白朴与父亲决裂,隐居于金陵,与风尘女子为伍。为她们写诗填词,创作剧本,终成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7,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元结,切响,律诗

    前言今天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的第17首: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頀音。这首诗明显又是批判加褒扬,前两句批判了一种诗歌现象,后两句褒扬了另一种现象。一、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研摩虽苦果何心?这么费尽心力的研究,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句就是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6,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苏门,论诗三十首,苏轼,黄庭坚,杜甫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6首: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这首诗,建议与第22首、23首对照欣赏: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22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23这几首诗,都和苏

  • 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水阁,张罗,元好问,荷·元,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 荐书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

    历史解密编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标签:元好问,传统文化,遗山,诗人,诗学,诗文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元好问集编著者:(金)元好问 著 狄宝心 解读定价:104.00元(精装)70.00元(平装)书号:ISBN 978-7-5013-7515-8(精装)ISBN 978-7-5013-7516-5(平装)装帧形式:精装/平装开本:710*1000(毫米) 1/16页数:552页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0,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柳宗元,谢灵运,诗人

    前言今天继续,欣赏的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20篇: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姓谢的大诗人,自然会令人想到南朝的二谢,大榭为谢灵运,小谢指谢朓。那么,这首诗中的谢客,是指谁呢?一、谢客风容映古今谢客,专指谢灵运。因为他的小名叫做:客儿,所以后人常常称之为谢客。

  • 一天一首古诗词古诗词,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诗词,唐诗,古诗词,宋词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金朝】元好问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音频:00:0004:4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