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谁,其中一人郑板桥自愿称是其“门下走狗”

“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谁,其中一人郑板桥自愿称是其“门下走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飞扬者 访问量:3959 更新时间:2024/1/27 4:34:31

其实明朝的才子有很多,只不过在比较之下,很多人就显得平平无奇了。就好比明朝一共有90位状元,但并非每个人都在后世有名气。相反像解缙只是“同进士出身”,但他在后世却赫赫有名。

因此,能够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的人,一定具有过人之处,才能在整个276年的明朝历史中脱颖而出。那么说到这里,到底“明朝三大才子”都有谁呢?

解缙

说起解缙,知道他的人就太多了。就像前面提到的,尽管他不是状元出身,甚至连前三甲都没有考中,但他能够被后世熟知,就足以证明其才学出众。

解缙出身书香世家,不仅祖父、父亲才高八斗,就连母亲也是通晓书史,擅长音律。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解缙从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于是5岁成诵,7岁能诗,12岁熟读经书,并通晓其理。

洪武二十年,解缙在乡试考中解元,次年会试名列第七,殿试中与兄长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之后入仕。朱元璋对解缙十分赏识,曾经对他说过:“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解缙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朱棣登基后,还让他负责主编《永乐大典》,这也是解缙成名的原因之一。

《永乐大典》被誉为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涵盖了我国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里面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等。

解缙不仅文学出众,更有治国安邦之才,他向皇帝提出的建议,往往都能得到赞许。朱元璋就夸赞他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可惜解缙的结局不好,不过也正因为他的悲惨结局,才更让人将他铭记。

杨慎

杨慎是正德年间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与解缙一样,杨慎也是小小年纪便能成诗,人人皆惊叹其才华。杨慎是状元出身,他的诗曾经得到大学士李东阳的赞赏。

杨慎的存诗有2300余首,其内容极为广泛,有思乡的,有怀旧的,有表达人民疾苦的,还有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除此之外,杨慎对于散曲、杂剧、弹词都颇有研究,书画、训诂、名物也均有涉猎。所以《明史》才会评价其:“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只可惜杨慎结局同样不尽人意,嘉靖三年,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明世宗谪戍云南,最后杨慎也死在这里。不过比解缙好一点,杨慎虽然是被谪戍到这里,但云南的优美风景,替他减去很多忧愁,他也在这里写下很多描写祖国河山的名诗。

杨慎所著的诗词中,最出名的还要数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而这首词,也是杨慎在云南的时候写的。

徐渭

在“明朝三大才子”中,其中有一人,让郑板桥自愿称是其“门下走狗”,这个人就是徐渭。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青藤居士、青藤道人等等,他是明朝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和军事家,光看这些头衔,就知道他是个极具本事的人。

别看徐渭在文学方面称得上是佼佼者,可他并非是个书呆子,他甚至曾经还参加过抗倭斗争。当他担任胡宗宪幕僚时,就协助其抗击倭寇,并参与制定诱降海盗汪直、徐海等人的计谋。

他胸怀大志,可惜一生遭遇坎坷,更是无奈入狱好几年。出狱之后,徐渭渐渐看透政治上的黑暗,于是决定寄情于山水间,靠写诗作画为生。

徐渭的画风别具一格,无论是画山水还是人物都极其生动,自形成“青藤画派”。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是徐渭的粉丝,郑板桥更是刻过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徐渭的诗,被明代文人袁宏道尊为“明代第一”;徐渭的画,让齐白石自叹“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徐渭的人,被文学家木心评为“十足的天才”。这样一个人,被称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是一点都不为过。

明朝才子众多,但解缙、杨慎、徐渭三人,无论是博学多才方面,还是在当时的影响力,甚至是对中国文学的贡献,都是出类拔萃的。因此这三个人,就被后世评为“明朝三大才子”。

(参考文献《明史》)

更多文章

  • 永辰主演历史人文纪录片《郑板桥》2月9日播出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诗词,先生,兴化,永辰,纪录片,古装片,历史片,书法作品,郑板桥(电视剧)

    2月2日,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发布了2023重点影视节目片单,其中被列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的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郑板桥》将于2月9日-13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每晚21:30《发现中国》栏目播出,该片由演员永辰与杨以笙主演,泰州市委宣传部、兴化市委宣传部和中央新闻纪

  • 郑板桥智助穷秀才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学苑标签:郑板桥,画家,墨竹,郑燮

    今拾遗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

  • 清代郑板桥给自己写的一幅百字寿联,生动揭示人生真谛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郑板桥,对联,人生真谛,俗物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

  • 潍坊“郑板桥”主题园林街景亮相!

    历史解密编辑:潍坊齐鲁网标签:郑板桥,园林,潍坊,街景,雕塑

    10月9日,在城区和平路与北宫西街交叉口附近,市民从“郑板桥”雕塑前经过。日前,一处以“郑板桥”为主题的园林街景亮相城区街头,“郑板桥”雕塑周围种植了大量的竹子,自然风景和文化元素相结合,充分体现出潍坊地域文化特色。

  • 清官难断家务事,那有没有能断家务事的清官呢?郑板桥断家务事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郑板桥,清官,皇上,张天,县令

    康熙时期有一个才子叫做郑板桥,被派到了山东的潍县去当县令,他感觉非常的委屈[流泪],觉得像他这么有才华的人,怎么说也得搞一个知府来当一下,再看看朝堂里面的那些文官武官,几乎都是没有谁的才能能够赶得上他。所以说郑板桥接到了皇上下的令之后,他心情就很不好[流泪],他一肚子火没有地方发泄,他觉得皇上这个人

  • 中国民间故事—郑板桥审案

    历史解密编辑:老胡胡侃电影标签:郑板桥,知县,清官,县衙,大老爷,中国,民间故事

    郑板桥在潍县当知县的时候,处理完了公务事儿,喜欢布衣便装到外边逛一逛。一天傍晚,他独自一人逛到城郊一座小桥旁,见两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伙子,坐在桥头上闲聊、正在议论郑知县的事儿。郑板桥停住脚想听一听。你说郑知县好不好?”“人们都喊他清官哩!”我看他是个糊涂官。“为什么?”“他整天写字画画儿,老百姓能当

  • 郑板桥竟然为了一口狗肉上当受骗,这个盐商到底用了什么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盐商,字画,狗肉,畜肉,郑板桥,扬州八怪

    谈笑千年历史,解读百味人生。谈天说史,不断推送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口舌之欲乃是人的天性。一代奇人异士郑板桥因为爱吃狗肉上当受骗的事被传为佳话!“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这两句诗据说是郑板桥被罢官,为前来送行的潍县百姓赠画留念时所提。那时的郑板桥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一向清廉。临

  • 郑板桥:做人要糊涂,卖画要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得艺ARTPLUS标签:郑板桥,画家,扬州八怪

    你一定听说过郑板桥这句名言:吃亏是福,难得糊涂郑板桥《难得糊涂》刻石拓片 潍坊市博物馆藏在做人上,郑板桥推崇糊涂哲学但在卖画上他却一点也不糊涂他将文人耻于言利的酸腐气一扫而空是历史上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郑板桥(1693-1765)江苏兴化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板桥居士等清代著名文人书画家,扬

  • 泰州临湖禅院,它曾是宫氏春雨草堂,郑板桥等名人常来此吟诗作赋

    历史解密编辑:水玉扬观世界标签:郑板桥,高凤翰,翁同龢,泰州市,临湖禅院

    如果说来到千年古城江苏省泰州市,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泰山岭上有禅院,百年银杏枝叶繁”,而这句话中所说的禅院就是临湖禅院了。在泰山公园内的泰山脚下,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你会发现在泰山山腰,有一座巍峨的明清式砖券门,券门上方镶嵌石刻匾额,上书“临湖禅院”四个大字。临湖禅院又名云溪精舍,是明朝中晚

  • 民间故事:郑板桥审驴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说故事标签:骡子,包公案,郑板桥,衙役,大老爷,私访

    清代画家郑板桥,人称“扬州八怪”之首。 他写得怪,画得怪,说话办事也怪。扬州府志上记载,他是 “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纤细必周。”就是说: 怪虽怪,给老百姓办事非常细心周到。审驴这个笑话, 传说是他在山东潍县做官时候的事。潍县这个地方,东至莱州、 登州,西经青州城到济南府,是一条要道。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