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书 《袁枚散文选》:尽萃袁枚文章的精华

读书 《袁枚散文选》:尽萃袁枚文章的精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汇报 访问量:2176 更新时间:2024/1/3 22:31:17

袁枚散文选》选录袁枚所作散文五十余篇,大致分成五类,包括游记、序论、书函、传记、杂记,大多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代表了袁枚在散文方面的巨大成就。为方便读者理解,李梦生先生特对选文做了简注,并系以“题解”。题解以诠释文意、解析作者的匠心为主。在选注者看来,袁枚传记类散文善于选材,描述恰当,又颇具真情实意;游记类不拘一格,多用白描,让读者颇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又善于发掘游趣,即景立论,情景交融;尺牍类则讲究辞藻,骈散相杂,清新可喜,尤多精致小品。

《袁枚散文选》

(清)袁枚 著

李梦生 选注

商务印书馆出版

>>内文选读:

此才岂但近时无

清代乾隆盛世时,在南京的小仓山下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园林,名叫随园。这随园原名隋园,相传就是曹雪芹《红楼梦》中所写的大观园。不过,它在乾隆年间之所以闻名天下却与《红楼梦》无关,而在于它的主人——高踞诗坛文达数十年之久的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晚年又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生在一个诗礼之家,父袁滨、叔袁鸿均以游幕为生。幼有异禀,在祖母及孀居的姑母迪教诲下,博览群书,声誉鹊起。十二岁中秀才,后又于敷文书院,受业于名师杨绳武,发愤为文。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南赴广西探望在广西巡抚金幕下供职的叔父,以《铜鼓赋》受知于金。正值朝廷诏举博学鸿词,金遂以袁枚荐考。当时应征的博学硕儒二百多人,皆海内俊彦耆宿,以袁枚最为年轻。袁枚虽然考试落选,但从此名闻天下,奠定了他日后在文学界的声誉与地位。

在京时,袁枚与一些著名文人相互唱和切磋,学问日进,同时为功名计,潜心制艺,于乾隆三年(1738)考中举人,连榜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了仕宦生涯。但是好景不长,三年散馆,由于满文考试最下等,未能继续留在翰林院,外任江南知县。翰林院素称清贵之地,由此而循进,很快就能跻身卿贰。袁枚本以文章入翰林,忽被摈外,心中十分黯然,这直接撼动了他对仕宦的信心。袁枚在江南历任溧水、江浦、沭阳知县,最后迁江宁知县。在任上,他严于律己,体察民情,敏而能断,是公认的清官。当时的两江总督尹继善对他很赏识,曾荐举他为高邮知州,部议未准。地方官做久了,擢迁无望,官场的腐败与永无止境的应酬更使袁枚迷惘与痛苦,不能做名宦退而做循吏的愿望也化作镜花水月。于是他急流勇退,买下了荒芜的小仓山下的隋园,加以修葺整治,改名随园,徜徉其中,埋头撰述,与诗友应酬,过起了寓公的生活。这一年,他才三十三岁。

袁枚辞官后,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出山去陕西做官不到一年外,在随园差不多住了半个世纪。在此期间,他或往返于江浙,或出游名山,但主要精力是在随园送往迎来、结交权贵,与文人诗酒赓和、风雅迭倡。

由于他广收门人,又创“性灵说”诗歌理论,与当时诗界奉行的“神韵”“格调”说分疆鼎立,所以以诗名最盛,与蒋士铨赵翼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三家之中,公推袁枚诗名为第一;而同时又以文名驰誉天下、自树一帜的,只有袁枚。

袁枚的各类文章都有他独到的建树,而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突出个人的情趣,文笔丰富多变,正如杭世骏《小仓山房文集》序所云:“记叙用敛笔,论辩用纵笔,叙事或敛或纵,相题为之,而大致超超空行,总不落一凡字。”真实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技巧,使袁枚的文章达到了乾嘉时代文坛中的最高水平,今天读来,仍充满了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四袁枚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不亚于对诗,在《送嵇拙修》诗中,他自称说:“我自挂冠来,著述穷晨昏。于诗兼唐宋,于文极汉秦。”惠龄《寄祝随园先生八十寿》诗也并称他的诗文:“诗名压倒九州人,文阵横扫千军强。”胥绳武还写过这么一首诗标榜袁枚:

不为韩柳不欧苏,真气行间辟万夫。

所说尽如人意有,此才岂但近时无!

扫除理障言皆物,游戏文心唾亦珠。

喜是名山藏未得,传抄今已遍寰区。

袁枚见了后,一点也不觉得这是恭维话,还把诗录入了《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本书选录袁枚所作散文五十余篇,大致分成五类,除“尺牍”类中《答鱼门》《答杨笠湖》《与蒋苕生书》选自《小仓山房尺牍》外,均录自《小仓山房集》。本书虽名为“散文选”,考虑到袁枚又以骈文名家,所作文句优美,对仗工整,韵律整饬,情韵皆长,读之令人齿颊生香,故本书亦选录一二,以见鼎之一脔。

袁枚的文学作品,除《小仓山房集》等外,负有盛名的还有《子不语》。《子不语》是袁枚治文史之余所作,后改名《新齐谐》,一向被推为继《聊斋志异》后最有成就的志怪小说之一。作品在语言、构思谋篇上,无意雕饰润色,力主简略,隽永自然,同样体现了袁枚散文的特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云:“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自题‘戏编’,得其实矣。”褒贬并举,洵为的论。本书从《随园三十种》本选录十余则,以作附录。如此,袁枚文章的精华,可谓尽萃于此了。

为方便读者理解,特对选文做了简注,并系以“题解”。题解以诠释文意、解析作者的匠心为主。朱熹与人论笺释文章,谓不可自作文字,“自作文字,则观者贪看文字,并正文之意而忘之”(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引),本书的题解,即以此为准的。

——摘自《袁枚散文选》“序”,标题为编者所拟

  作者:李梦生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更多文章

  • 袁枚最经典的10首诗词,月下吹笛,雪照明窗,第一首就让人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古典文学和诗词标签:袁枚,诗词,李白,杜甫,月下,牧童,所见,清朝,散文家,艺术家,千古名句

    他是诗人、散文家,也是美食家。他是清代三大诗人之一,他喜欢收弟子,收了很多女弟子。他是清代诗人袁枚。也许,你不知道袁枚这个人,但你一定读过袁枚的诗。“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白日不到处,也学牡丹开”……2018年,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一首《苔》飞入千家万户,袁枚

  • 袁枚一首《苔》立意新颖,理趣横生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袁枚,乾隆,唐诗,诗人,清朝,纪晓岚,散文家,千古名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诗虽说无法超越唐诗,甚至是宋诗,但仍在古诗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清代也同样拥有众多的优秀诗人。其中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大诗人叫袁枚,他同时还是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美食家。其文笔与大学士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他被尊为“乾嘉三大家”之首。他天资聪慧,五岁识字,

  • 袁枚笔下的奇男子:鲁亮侪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袁枚,吴王,鲁公,中牟,鲁亮,诗人,清朝,田文镜,散文家

    袁枚〔清代〕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尊重民意,抛弃私利,冒险犯难,仗义执言,真正的有侠士之风!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

  • 太平天国“牛人”冯云山

    历史解密编辑:江涵谈生活标签:清军,清兵,义军,抗清,冯云山,洪承畴,历史片,古装片,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位于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区层峦叠嶂,形势非常险要明朝未年称之为英、霍山区,革左五营义军曾经在这里安营扎寨,抗拒官军的追则∶当地一些地主官绅为了对付农民军,也据险结寨,相互连保。1645年清军南下、弘光朝廷覆亡,江南百姓迫于清廷的剃发令奋起抵抗时,这一地区的纯民也闻风而动、利用原先的山

  • 冯云山号称太平天国第一完人,传言已绝后,实子孙繁多,隐居乡里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冯云山,太平天国,洪秀全,石亚达,李秀成,韦昌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南粤地区的历史人物并不特别出彩。尤其是广西地区,地理偏僻,民贫地瘠,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史上的英雄人物寥寥可数。直到晚清道咸年间,广西桂平金田义旗高举,风起云涌,两广男儿,特别是广西豪杰,纷纷横空出世。太平天国高层,除了洪秀全、冯云山两位,其他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

  • 太平天国在广西26:拜上帝会到底是冯云山,还是洪秀全建立的?冯云山才是太平天国真正的基石和奠基人,没想到吧?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洪秀全,冯云山,太平天国,劝世良言,石亚达

    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桂平风情!《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前言很多人认为,“拜上帝会”是洪秀全在公元1843年的时候,于花县建立的,其实这是不对的,他建立的只是“拜上帝教”。很多人会说“拜上帝会”和“拜上帝教”

  • 南王冯云山出身殷实之家,又熟读圣贤书,为何会走上起义反清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冯云山,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廷,反清

    冯云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组织者、前期的主要领导者、永安分封的五王之一。但与参加起义的绝大多数人出身贫苦不同,冯云山从小“家道殷实”,虽不是特别有钱有势,但也衣食无忧。因此,其少年时期就进入私塾诵读四书五经,听圣人之言。那么如此一位青年,为何会走上起义之路呢?科举落地,出头无日作为像冯云山这样的知识分子

  • 太平天国在广西56:胡以晃正传,攻庐州杀江忠源报南王冯云山知遇之恩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胡以晃,江忠源,冯云山,太平军,太平天国在广西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豫王胡以晃第五集:豫王胡以晃和冯云山关系有多深前言清朝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也是太平天国丙辰六年,春夏之交,胡以晃在

  • 探秘洪秀全冯云山的“出游天下”:一场鲜为人知的清末版西游记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广东,广州,洪秀全,冯云山,历史片,神话片,太平天国,小说改编片,神秘题材电视剧,西游记(2011年电视剧)

    在初唐高僧玄奘法师西行求取真经的一千二百多年后,同样有四人踏上了衣衫褴褛凶险坎坷的宗教之路。不过前者为取经,后者为传教;前者为求取古印度那烂陀寺的大乘佛法,后者为传播洪秀全自创的“野生”基督教。这场清末版西游记有何离奇古怪,本文笔者就以洪教主的那柄斩妖剑说起,讲讲那场170多年前的洪、冯西行历险记。

  • 冯云山:太平天国第一完人,若非早死,其军事谋略样样压倒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冯云山,曾国藩,太平天国,洪秀全,太平军,劝世良言

    关于太平天国这段历史,历史教科书明确表述为广东花县人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古代历史最后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而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这场起义也是由洪秀全一手策划起来的:洪秀全通过接触西方基督教义,心有所属,信教、传教,创建了拜上帝会,发展会众,传授反抗压迫思想,揭竿而起,在金田誓师起义,在武宣东乡建制,正式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