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在广州花都区,晚清名臣骆秉章的后人们,以网上祭拜的形式,纪念这位先人。
就在几天前的3月30日,广州市参事室组织参事到花都炭步镇华岭村光禄大夫家庙参观调研。在这座清朝皇帝钦赐给骆秉章的家庙前,参事们建议进一步挖掘整理骆秉章生平事迹、收集有关文物文稿,将光禄大夫家庙建成广州乡土历史和廉政文化教育的场所。
骆秉章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书法家,历任侍讲学士、御史、湖北按察使、湖南巡抚、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等职,为晚清最重要的封疆大吏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他在抚湘督川的十七年中,政绩卓著,影响深远。
然而这位从广州走出的著名人物,最终却是归葬佛山,这是为什么呢?此外,骆秉章墓的湮没和重新发现的经过,也引人唏嘘。
政声卓著归葬广东时“香烟千里不绝”
同治六年(1867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骆秉章在四川成都病逝,终年75岁。一个多月后,接到骆秉章去世奏报的两宫皇太后和皇帝“遽闻溘逝,披览遗章,良深震悼。”谕旨称骆秉章“忠诚亮直,清正勤明”,追赠其为太子太傅,给谥号文忠,例照大学士规格予以抚恤,同时入祀京师贤良祠,并于四川、湖南两省建专祠纪念。
骆秉章像
深入研究骆秉章生平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花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浪指出,朝廷尊重了骆秉章生前一直想告老还籍的想法,谕旨上明确“其灵柩回籍,并著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
刘浪说,骆秉章以清廉闻名,如何归葬故里成了难题,“《蜀海丛谈》有记:‘嗣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乃获归。柩由水道回粤。舟行所经城镇,人士夹道罗拜,香烟千里不绝。’由此可见,最终还是朝廷拨款解决。”
《清史稿列传》记载:“骆秉章,原名俊,以字行,改字吁门,广东花县人。”而其神道碑铭开头也写得很清楚,“始祖达元,唐时由浙江义乌来居南海之乌石岗乡。明末有讳产者,又迁华岭。康熙二十四年,析南海置花县,故今为广东花县人。”那他为什么归葬佛山而不是花县呢?刘浪认为:“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骆秉章虽为花县人,但自小在佛山读书生活,后人开枝散叶也均于此,佛山已成为第二故乡的缘故。”此外,南海曾是骆秉章的祖墓所在。
于是,骆秉章被葬于佛山南海罗村镇沙坑乡(今芦塘村委会雅三村)东面山岗。原配夫人陈氏的骨殖也被移来合葬一处。
刘浪说,骆秉章的灵柩何时抵达佛山无从查考,只知道其长子骆天保、次子骆天诒悲恸之余,将骆秉章自撰年谱分别寄至其父生前好友,一同在朝为官的苏廷魁和李光廷,拜请两人分别撰写神道碑铭和行状。苏廷魁是广东高要(今肇庆鼎湖区)人,鸦片战争期间曾在家乡练勇数万反抗英军侵略。他还是骆秉章的姻亲。李光廷,广东番禺人,曾主讲广州著名的禺山书院。
文物部门与后人协力墓葬和家庙得以恢复
按照《清通礼》中对一品官员墓葬的规定,墓地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围墙周围三十五步。诸如神道碑、华表、石人石马等配置之物亦有严格要求。骆秉章墓葬应当是依此规格而建。
刘浪说,骆秉章子孙鼎盛。最初的二三十年间,墓前人来人往,香火不绝。之后随着时代变迁,曾经声名赫赫的骆秉章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骆秉章墓开始日益冷清、残败、损毁,渐渐少为人知。
而要说骆秉章墓的重新发现和恢复,不得不提到他的两个后裔。
骆克允是骆秉章第六代嫡裔。1979年7月,正读初中的他一次与姑婆等人一起前往佛山东华里去走亲戚,拜祭了骆秉章墓。当时他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墓地荒草丛生,墓碑已经倒地,四周摆放的都是断裂破碎的石人石马等各种构件。2006年清明,骆克允发现路边有一公告牌,大意是说由于公路建设,目前正在清理墓地,请大家提前做好迁坟安排等事宜。于是他联系到现任佛山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等人,在文化文物部门的大力协调帮助下,将骆秉章墓逐级申报为南海区级和佛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多年来,同是骆秉章第六代嫡裔的骆鼎也在苦苦寻访骆秉章墓。但几度寻访均无功而返。直到1997年的清明,他遇见骆克允,两支骆氏后人终于在先祖骆秉章破败的墓前重续前缘。
时任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海仁等勘察骆秉章墓
2006年10月25日,当地文物部门分别在骆秉章墓前面竖起了两块石碑,一块是“骆秉章墓”,一块则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重新后的骆秉章墓
此外,位于花都的光禄大夫家庙也得到恢复。记者了解到,1939年,家庙遭烧毁,后被改建为小学,又被作为华岭村委办公室。2013年9月,由骆鼎作为主要出资人,共筹资一千多万元重建光禄大夫家庙,历时多年这座雄伟家庙终于重现世人眼前。骆鼎花巨资重建光禄大夫家庙后,又将其捐赠给花都区政府。
重新开放让历史名人资源发挥文化作用
在四川,骆秉章勤政爱民,民谣有“若使川民乐,除非马生角(骆)”之说。骆秉章没有像曾国藩、左宗棠被封伯爵,但在清朝入关后的两百六十多年历史中,他是广东仅有的三个协办大学士之一,另两个分别是乾隆年间黄埔的庄有恭和光绪年间南海的戴鸿慈。从死后追谥来说,同时代给谥号“文忠”的也只有声名显赫,位极人臣的林则徐、胡林翼、李鸿章等数人。
骆鼎介绍,2011年11月,在花都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花都区成立了骆秉章研究会,首任会长由骆鼎担任。2013年6月7-8日,首届全国骆秉章学术研讨会在花都区召开。期间,部分与会专家,学者来到骆秉章墓前凭吊。当他们在丛林茅草深处见到骆秉章墓,不由得百感交集,建议抓紧墓地重修并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能够来此凭吊一代名臣。对墓地重修涉及文物保护的瓶颈问题,大家建议可以由骆秉章研究会牵头,在骆氏后人和民间募集资金,确定重修方案后,再报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实施。
首届骆秉章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在墓前祭奠
骆秉章墓坐西北向东南,整个墓地约一千多平方米,之前损毁严重,墓碑倒地,四周泥土中散见原先建筑的残体,加上野草灌木丛生,面目全非,想要恢复当初原样已经不可能。2015年7月,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认为该墓夯土基础良好,墓穴形制完整,墓碑文字清晰,具备维修的条件。在骆鼎的带动下,骆氏宗亲后人共集资约40万元,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开始对墓地进行重修。2016年3月底,墓地重修工程完成并通过当地文物管理部门验收,清明期间正式对外开放。
重修后的骆秉章墓完全依据当年的墓穴构造和走势,以本地常见的灰白麻石为主要材料建造,四周遍植罗汉松,整个墓地焕然一新。原墓碑文字“本山坐亥向巳兼乾巽之原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宫太傅大学士四川总督一等轻车都尉谥文忠显考骆府君诰赠一品夫人淑德显妣骆母陈太夫人合葬之墓奉祀男天保天诒孙懋仁懋湘懋勤懋勋曾孙毓枢毓麟毓贤敬立石”经拓片后恢复如旧,清晰可辨。
2016年后,来骆秉章墓地凭吊的人明显增多了,除了骆氏家族的人,周边的群众,甚至一些单位、社团和学校也组队来此参观。他们在这里穿越时空隧道,和一代先贤对话。
2019年4月1日,骆秉章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携带工具扫墓时不由得大惊失色,墓被盗挖了!当地文物部门仔细察看墓地情况、棺椁现状以及现场留下的痕迹后,认为这是骆秉章墓第一次被盗,而墓里并没有什么值钱的随葬品。
在对破坏的墓地部分进行修复的日子里,骆鼎将盗墓者挖出来的那个土堆用棚子围起来,以防雨水冲走。他花了几天的时间,将一抔抔黄土点点捻碎,然后摊在掌心细细察看。他居然真的发现了先人的几小块骨殖,继而又发现半枚牙齿。接着,他又找到了几枚琥珀色和翡翠绿色的朝珠。
怀表表心
朝珠
朝珠
石质腰牌
此外,一块腰牌和一只怀表的表心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块腰牌保存完好,图案清晰,但却是普通的石质材料,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品大臣的日常所用;怀表在晚清是稀罕物,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同治登基,颁赏先皇“遗念”给几位勋臣的历史记载。那一次,骆秉章得到的是咸丰皇帝生前用过的“冠一頂,天马皮袍一件,表一件,玉搬指一件”。
骆秉章感谢颁赏上奏1
经过这次被盗,骆秉章墓的保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据骆鼎介绍,下一步将在墓地恢复华表、神道铭,立重修碑记等,并配合当地文物部门申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使这一历史名人墓葬发挥出应有的文化作用。
图/刘浪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