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打开其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打开其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654 更新时间:2024/1/10 8:29:43

曾国藩是晚清的重臣,他在清廷无法抵挡太平军时,一手创建了湘勇,最后慢慢发展壮大直至攻破天京,这些举措绝对能称得上力挽狂澜。

但清廷其实一直并未真正地信任过他,甚至从未相信过汉人,清廷的本意不过是扶持他们这些地方势力来平定太平天国,等‘长毛’一灭就该收回兵权。有趣的是,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这股势力已经成长为清廷不敢擅动的庞然大物。

清廷自然不甘心大权旁落,所以双方暗地里还展开了多次的交锋。

1861年,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率军猛攻安庆,在付出惨烈的代价后最终轰开城墙,曾国荃仰天含泪大呼“贼破矣”!随后冲进了城内,将英王府设成曾国督帅行署,其内的财物不翼而飞。

安庆一失,天京(南京)就失去了西线屏障、断绝了与安徽两湖的联系,太平天国腹地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湘军的刀口之下,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3年后,还是曾国荃领兵,于6月份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这可是大功一件,曾国荃心中是极其喜悦的,一面让人继续在城内清剿残敌,一面细心寻找太平天国的国库。

这个国库可不一般,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圣库制度”,自1851年太平军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就下诏:“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

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太平天国治下,所有财产都得充公,凡是私藏5两银子以上的百姓就会被治罪。

太平天国最强盛时占据了600多座城池,而且大多是江南富庶区域,从1851年到1864年这十余年间,所获的财物必然不少。

因此天京一破,所有人都在盯着这笔巨大的财富。

但曾国荃好不容易找到并打开了太平天国的国库后,他傻眼了,传说中有着无数稀世珍宝的圣库,此刻只剩下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没有。曾国荃瞬间面如死灰,良久才大喊一句:我命休矣!

在场其余湘军将领也明白事情不妙了,早前是因为有太平天国在,清廷不得已之下才重用湘军。

眼下外敌一除,已壮大的湘军就成了清廷的心腹之患,出了这种事,那些朝中其他势力一定会以此为由向湘军发难,届时湘军该如何处之?

思想前后,曾国荃还是决定把情况告诉曾国藩,让哥哥定夺。

6月18日午夜,安庆大营内已经睡下的曾国藩被叫醒,在看过九弟的书信后,浑身有些颤抖,一方面是因为立下‘破贼’这天下第一大功,一方面也是担心圣库的事,以致于“思前想后,喜惧悲欢,万端交集,竟夕不复成寐。”

曾国藩不愧是曾国藩,冷静下来后细细谋划,写下了一封传奇奏折《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

此文长达三千多字,是曾国藩所上奏折中长度第二的,也是最重要的,看完这封奏折你就会明白曾国藩的水平有多高!

首先,奏折的前三分之二都是在描写攻破天京是如何困难、湘军如何艰辛血战、付出了多大牺牲等等,“各营轮流苦攻,伤亡极多”、“左路城头之贼,以火药倾盆烧我士卒,死者甚众......由是弁勇无一退者。”着重体现出湘军的不易。

说完攻城,接着又把所有功劳都揽了过来,“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在他的话中,洪秀全是因为害怕湘军攻城而服毒自尽,但实际上洪秀全是病死的。

至于洪秀全的儿子,“据城内各贼供称......伪幼主积薪宫殿,举火自焚”。什么叫水平?我不能告诉你没抓到幼天王,只说他自焚死了,要是后来被抓到了,那也是‘城内各贼供称’,跟我没啥关系,真正的滴水不漏。

对于朝中都关心的圣库,曾国藩没有怎么提,靠着前面的内容,已经突出了湘军眼里只有敌人,没有财物。也是在侧面提醒:湘军为了国家连命都不要了,你们还惦记着钱?

最后就是抬高并且暗暗提醒朝廷:

“然卒能次第荡平,刬除元恶,臣等深为其故,盖由我文宗显皇帝盛德宏谟,早裕戡乱之本。宫禁虽极俭啬,而不惜巨饷以募战士;名器虽极慎重,而不惜破格以奖有功;庙算虽极精密,而不惜屈己以从将士之谋。”

这次能攻灭太平天国,实际上是道光皇帝打下的基础,我所率的湘军就是摘个桃子。朝廷那么节俭,却不惜给湘军巨饷,名器虽然贵重,却一再破格给湘军封赏,朝廷虽然多疑,却给与了湘军足够的信任。

每一句话都是反的,清廷有能力处理太平天国,怎么会任用汉人、怎么会乱上十余年?巨饷、封赏、信任,这些清廷对湘军也通通没有。

曾国藩这样说,就是给清廷戴一顶高帽子,面子上大家都过得去,同时也是提醒:太平天国你都平定不了,还是得靠我,而且钱、财、人、物我也没依赖你。

奏折环环相扣,条理清晰,通篇下来想表达的就是三个字“求封赏”,毕竟咸丰在去世前曾说‘克复金陵者王’,现在曾国藩攻破了,湘军付出这么多牺牲、立下这么大个功劳,是不是应该给点赏赐?

当然,曾国藩很清楚大清绝不会封汉人异姓王,所以是想以退为进,把自己的功劳大书特书顺便秀秀肌肉,然后以此堵住慈禧及政敌的嘴,让他们不好追究圣库之事。

慈禧在得知天京被迫、圣库无财的消息后,又喜又怒。清廷安插在太平天国的内奸张继庚1854年就曾上报太平天国圣库内藏有1800多万两白银,在慈禧想来,洪秀全搜刮了十年只会比这个数多,怎么可能全部消失了?

慈禧不信,朝中大臣也不信,但似乎也没什么办法,除非直接撕破脸,否则是要不到钱的,清廷眼下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处理掉湘军,因此只能忍了。

不过慈禧能统治中国这么多年,手段还是有的。翻脸是不能翻,但是可以找找不痛快,至于封赏就别想了,所以很快她发了道谕旨给曾国荃:

外城刚破,理应一鼓作气,生擒洪逆酋首,再上奏不迟!如此内城刚破,便迫不及待地上奏,表功之急,岂有此理!...倘曾国荃骤胜而骄,令垂成之功或有中变,致稽时日,必惟曾国荃是问。

敲打之意非常明显,即便十拿九稳的事情,要挑你的刺还是容易的,曾国荃一看诏书有些懵了,攻破天京没封赏也就罢了,反而被骂?

接着没多久,慈禧又一道谕旨发给了曾国藩,没有提作战之事,直截了当地问天京财宝去向,同时再次严令曾国藩约束曾国荃。

曾国藩看过后松了一口气,慈禧两次指责曾国荃其实就是给他看的,再加上询问‘圣库’,也就是要功过相抵的意思,暂时是不会追究了。所以曾国藩随后回了封奏折对财宝进行解释:

克复老巢,而全无财货,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闻之事。

彼此就含糊地混过去了。

大敌一除,湘军、清廷就展开了一次交锋,如果慈禧是那种蛮横的愣头青,或者曾国藩有意问鼎,那天下转瞬只怕再次大乱。即便后来曾国藩自请裁减湘军,清廷还是没有对他放心,后来的‘刺马案’其实也是双方的一次角力。

直到曾国藩兄弟二人去世,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至于太平天国财宝的下落究竟如何,到现在也没人能说清,忠王李秀成被捕后经历了多番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称“国库无存银米”、“家内无存金银”。掌管太平天国内务的梦王董金泉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其实想一想也知道,太平天国连年征战都是要用钱的,这笔花销已经被搜刮干净的老百姓拿不出来,只能是从圣库里掏,而且洪秀全封了那么多王,这些王可不一定就会上缴国库,很多王的生活还非常奢侈,一直用还得不到什么补充,几千万两白银十年间完全可以用掉的。

当然,这只是个人想法,财宝的去向到如今还是迷。

更多文章

  • 曾国荃攻破天京后奏报朝廷请功 朝廷却对他严词警告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曾国荃,清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1864年7月19日,湘军用火药炸毁了天京城墙,潮水般地涌入城中。太平天国坚守了11年之久的天京,终于被曾国荃攻破了。为了这一天,曾国荃等候了两年之久。1862年,曾国荃率领湘军兵临城下,将天京围困得水泄不通。从那一刻开始,曾国荃就对这座城池志在必得。太平军采取“围魏救赵”之际,由忠王李秀成率军东进

  • 曾国荃围攻南京三年不克,清廷命淮军增援,李鸿章因何不敢妄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曾国荃,李鸿章,淮军,曾国藩,清廷,刘铭传

    曾国荃围困南京近三年 ,孤城难下,伤亡颇重,缺兵缺饷,清廷命李鸿章率淮军进援,李鸿章却踌躇不前李鸿章率淮军连克苏州、常州、无锡诸城后,即屡屡接到朝廷令他率部会攻南京(太平天国天京)之旨,他却不知老师曾国藩和九帅曾国荃内心的真实态度,因而不敢轻举妄动,他前思后想,决定先给曾国藩写封信进行试探。老谋深算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后,打洪秀全的国库,为何高呼:吾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太平军

    晚清时期,外忧内患夹击,满清朝政告急。但是有爱国大臣不愿放弃,拼命力挽狂澜,最著名的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且这四名忠臣全是汉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时值太平天国兴起,洪秀全带领手下几个“王”,火速以“天父下凡”的迷信噱头,笼络了大批人心,并占领了南京为都城,命名天京,与清廷对决,力量

  • 李秀成25万太平军,却打不过曾国荃3万湘军,背后的原因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大军,李秀成,曾国荃,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

    1862年9月到10月两个月时间,太平军李秀成率领25万(号称60万大军)大军对驻军在雨花台的曾国荃3万湘军展开猛烈进攻,此时的太平军,刚从苏浙前线回来,得到了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说不管是在军队数量还是装备的先进性方面,实力都是绝对碾压曾国荃的。可就是这样一场实力绝对碾压的战争,最后居然以惨败而

  • 曾国荃带领湘军围攻金陵时,遇到一个难题,曾国藩下令:慈不带兵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清朝,诗人,曾国荃,曾国藩,太平军,李秀成,赵烈文,书法家,科学家,左宗棠收复新疆

    慈不带兵!这是一个既残忍,又悲壮的命令,当曾国藩说出这4个字的时候,就意味着很多人的生命被终结。湘军能成为一支凶悍的军队,无不和曾国藩的驭将方式有关,而“慈不带兵”,是他教育将领们常说的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二月底,湘军将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带领湘军在围攻金陵的过程中,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难

  • 曾国荃临《颜氏家庙碑》,“实在曾国藩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颜平原,楷书,颜氏家庙碑,书法,曾国藩,曾国荃

    曾国荃(1824年-1890年9月),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人。晚清名将,湘军首领之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 ,故人称“曾九”或“曾九帅” 。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国荃于两江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七岁。清廷准其入祀昭忠祠、贤良

  • 曾国荃攻陷天京,打开太平天国的“国库”后,为何叫道: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太平军,曾国藩,洪秀全

    1964年夏天,曾国荃带着骁勇善战的湘军攻破了天京,消息传到北京以后,同治帝连说了几个好,激动的他赶紧派人传信给曾国荃,让他务必要将太平天国的宝藏带回来。曾国荃在还未打下天京之前,他的兄长曾国藩就给他写信,让他第一时间找到洪秀全所留下的宝藏,充作军饷,否则一定会被政敌所诟病。谨慎的曾国荃在打下天京后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廷,国库,曾国藩,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前言1840年,随着英国坚船利炮的挺进,自诩天朝上国的清朝开始一步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统治也逐渐呈摇摇欲坠之势。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沿海地区传统的小农经济遭受到了剧烈冲击,而对列强的赔款也使得这一负担加诸在农民身上。于是,外患刚勉强呈现阶段性的消弭,内忧又逐渐诞生。1851年,洪秀全

  • 曾国荃担任山西巡抚期间,为何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曾国荃,山西,巡抚,光绪,总督,山西省

    谈起曾国荃,很多人或许会认为他就是一个武将,甚至是一个莽夫,只会打仗而对地方行政一窍不通。这样的看法不能说完全不对,至少在曾国荃的前期是这样的。但自从曾国藩去世后,他的人生经历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从一个战功赫赫的武将华丽转身,成了一个颇具才干的封疆大吏。曾国荃在攻克金陵后,一直在家赋闲了八年,出山后

  • 曾国荃打开太平军国库,里头空空如也,突然一拍大腿: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曾国荃,太平军,曾国藩,太平天国,慈禧

    中国古代武将是一把双刃剑,即可保境安民,也可造反夺权。所以帝王对武将的提防时刻都不能松懈,和平时期尚可放松一些,一旦国家有难、战乱四起,武将就成了帝王既要倚重又要防范的对象。君不见袁崇焕镇守辽东,却因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猜忌而惨遭凌迟,这是反面教材,正面教材如郭子仪和唐肃宗,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而手握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