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聊斋》原著:蒲松龄不仅会写爱情,一篇小故事揭露封建社会黑暗

《聊斋》原著:蒲松龄不仅会写爱情,一篇小故事揭露封建社会黑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饭圈搞笑 访问量:2957 更新时间:2024/1/16 8:31:08

《聊斋志异》原著中,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苛政猛于虎也!

古代老百姓要给朝廷交保护费,苛捐杂税之下百姓掏空钱包,以换得暂时太平。嘉庆年间,长白山下有一位姓安的老头,年轻时就吃苦耐劳,干农活是把好手,也因此家中有了点小积蓄。没想到最后他死的老惨了……

这一年秋天,荞麦熟了,老头子把庄稼收割完堆在地里。说来也巧,秋收时节隔壁村经有人偷庄稼,老头子担心偷到自己家,荞麦堆在各个地方自己不好看护,就雇些人一起把荞麦运送到打麦场里,自己晚上住在麦场上看着。

半夜老头子正在做着娶媳妇的美梦,突然听到有东西踩在麦茬子上发出嚓嚓的声音。老头子心想:这遍是那偷庄稼的贼吧,裤子都脱了,搅了老子的好梦。

老头起身睁眼偷偷瞄过去看,一看吓一跳,这哪是人啊,这分明是个鬼!只见这大鬼,身高一丈八,血红色的头发,卷曲的胡须还有敲骨吸髓的大嘴,毫无顾忌的大步自己走来。

老头子吓的三条腿一起都软了,肾上腺素啪啪啪升,不知是生理反应还是心疼粮食,腾空而起,用戈(类似锄头,横向刀刃)狠狠刺向大鬼脸部,阴一样的胡须处。大鬼疼的发出雷鸣般的吼叫声,悻悻而逃。

老头子害怕大鬼再来,扛着戈就往家里跑。路上遇到自己雇佣的人们,就把遇见大鬼的事告诉了农户们,大家自然是不相信的。

隔了一天,大家在麦场上晒麦子,忽然听到天空传来轰隆隆的声响。老头子恐惧的说:是那大鬼来了。急忙逃跑就,大家也跟着逃走了。逃的慢的人,也看到了大鬼的真面目,相信了老头子先前说的。

于是老头子让农户们多准备些弓箭,等大鬼下次来。果然这大鬼第二天又来了,老头子看准时机大喊:射!刷刷刷的箭雨跟冲出关卡的精子一样,撞向大鬼,大鬼估计还不想怀孕,吓的赶紧跑路了。两三天过去了,大鬼也不见再来了。

麦子入仓后,只剩下荞麦秆散落一地,老头子就让人把麦秆堆成垛,自己爬到垛顶用脚踩实,渐渐的垛堆了有几尺高。忽然老头子看向远处惊恐的说:鬼,大鬼又来了……

大家急忙寻找弓箭,大鬼此时已经直接俯冲向老头了。老头子被扑倒在垛上,等大家拿到弓箭射鬼的时候,大鬼已经在老头子额头上咬了一口跑了。

大家爬上垛顶,看到老头子的额头被咬掉了头骨,脑浆都隐约流了出来,老头子昏迷过去了。大家想把老头子背回家,走到一半,老头子就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那大鬼了,也不知道是啥怪物。

后人认为,蒲松龄所说的大鬼映射的是苛捐杂税,乡间酷吏!比鬼可怕的就是苛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额的税收剥削每一位平头百姓,他们反抗得了一时,反抗不了一世,甚至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张铁林饰演的老版电视剧《聊斋先生》也反映过这个黑暗的细节!

但是交保护费就真的能保平安吗?这世间的不公不平,年轻的时候还有力气挣扎反抗,后来啊,只能慢慢接受并且享受!有才华的人,会像蒲松龄一样,写成故事!

我是@影视脑洞,关注我!一起看更多有深度的影视剧故事!

标签: 蒲松龄庄稼聊斋聊斋志异

更多文章

  • 鲁枢元新著《天地之中说聊斋》捐赠蒲松龄纪念馆

    历史解密编辑:鹰龙传媒标签:教授,文学,清朝,蒲松龄,鲁枢元,科学家,小说家,中国古文献,天地之中说聊斋

    鲁枢元教授赠书仪式蒲松龄纪念馆4月4日消息,今天上午,河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鲁枢元教授一行来我馆捐赠其新著《天地之中说聊斋》。鲁枢元教授该书采取“随笔”“漫谈”“札记”的书写方式,从生态文化的视野,以生态批评的方法对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聊斋志异》做出新的阐释。书中展现了伟大作家蒲松龄为女

  • 聊斋:乩仙——占卜这件事,你们信吗?反正蒲松龄应该是相信的

    历史解密编辑:岁梦半尺见PLUS标签:蒲松龄,占卜,神仙,书生

    1原文章丘米步云,善以乩卜。每同人雅,辄召仙相与赓和。今天这个故事很短,讲的是一种古代的巫术,叫扶乩(jī)。这个东西可以追溯到唐朝,一直到明清时期,特别盛行,以至于士大夫们也都玩这个。其实这个东西现在孩子们也经常玩,就是现在的笔仙啊。现在玩,就是弄张纸,然后弄个什么仪式,就说把鬼招来了,鬼不会说话

  • 读蒲松龄作品《耳中人》有感

    历史解密编辑:价格分别就看见标签:夜叉,一心,神魂,清朝,耳中人,蒲松龄,说话声,小说家,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作品《耳中人》讲述的是主人翁谭晋玄因练功心切,太奢望见到成果导致出现幻想的故事。耳中人作品原文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

  •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王六郎》,聊斋里最暖心的一篇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王六郎,蒲松龄,聊斋,许渔夫,渔夫,土地神

    鬼,尚能温情脉脉;人,却性情凉薄。干净清爽之情、投桃报李之义,或许多在人鬼之际,而少见于人之相与。许姓渔夫,喜好喝酒。每晚出船,必要一边饮酒、一边捕鱼。饮酒之时,常常洒酒于地,祭奠河中溺死之鬼。别的渔夫,往往一无所获;而许姓渔夫,常常满载而归。一日晚间,许姓渔夫正在岸边独自饮酒,恰逢一少年郎君,徘徊

  • 蒲松龄《凤阳士人》:三人异床同梦,梦醒后悟出原配妻子才是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书生,李氏,聊斋,美女,清朝,蒲松龄,科学家,小说家,凤阳士人,中国古文献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蒲松龄的这篇小说之所以是最不可思议的,那就是这一章节叙述的故事情节非常离奇,三个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做了同一个梦。在现实生活中,如此巧合的梦,概率实在太低了,就像芝麻掉进针眼里那么小,却用我们的常识无法解释,所以大家才觉得太不可思议。故事的情节如下:

  • 因果报应、礼法并行——以《聊斋志异》为例,论蒲松龄的法律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李伯言,儒家,苏轼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曾经涌现出诸多精彩的作品。无论是李白笔下大千世界的瑰丽,还是苏轼笔下旷世的豁达,抑或是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故,都让我们沉迷其中,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折服。而纵观中国所有的文学类型,灵异志怪类小说无疑是其中相当奇特的一种,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更是其中的精品佳作。在这本小说当中,蒲松龄

  • 美女“赛杨妃”坠风尘,任铁樵编故事的能力除了蒲松龄还有谁能比

    历史解密编辑:通玄文化张同全标签:蒲松龄,杨妃,铁樵,乾隆

    在《滴天髓阐微》“闲神”章中有一个命例:坤造:丁丑 壬子 辛巳 丙申大运: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原文分析:“任铁樵:壬水合去丁火之杀,丙火官星得禄于日支,似乎佳美,所以出身旧家,因其貌美而菁媚。群以赛杨妃称之。四五岁时,眉日秀丽,及十三四益娇冶,成为画中人。年十八,归士人妻,士素醇谨好学

  • 到淄博撸串,别忘了去蒲松龄故居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他乡遇古人标签:淄博,柳泉,撸串,清朝,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蒲松龄故居,中国古文献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今天孩子与朋友结伴,也去淄博赶“烤”撸串,我再三嘱咐他,去短篇小说大王蒲松龄故居看看吧!大约二十年前的暑假,我怀着对短篇小说大王的崇拜,自己去了一趟淄博。年轻时就是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记得到达淄博后,下了大客车,问了几个路人,走过一座桥,才到达了目的地。已经忘记那时候的

  • 蒲松龄为啥在广大考生中不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进士,银子,状元,清朝,蒲松龄,穷书生,小说家,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淄川区有一著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就是蒲松龄。著名吧?全世界都知道他的狐仙故事,但是都不愿提他的“高考”之失败。因为每个城市都在借名人效应。而这里却无法大力宣传他的屡试不中,为何?因为我们的蒲老先生不合当下时宜呀!原因有三:一是他屡试不中,七次“高考”,均以失败而告终。在当下若宣传他屡战屡败,只能从

  • 蒲松龄说《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那他愤恨什么?原来是这四种人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窦氏,马介甫,邵女

    蒲松龄自己说,《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孤愤的解释是愤世嫉俗。蒲松龄有着绝世才华,但却终身潦倒,他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当然有一肚子的牢骚。但他所愤恨的,不是抽象的社会,而是具体地从切身体会中来。通过《聊斋志异》,可看到他最愤恨的是这几个方面:一、乡绅明代绅权最重,名相如徐阶,名士如董其昌,在家乡都是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