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现今能看到蒲松龄留下的《聊斋志异》原稿,还得感谢这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知道君的投食日记 访问量:2389 更新时间:2024/1/29 9:52:22

说到狐鬼故事,自然首推《聊斋志异》。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于魏晋,如东晋的《搜神记》等。那时道、佛两教开始流行,时代又是处于一个非常不安的动荡状态,玄学风气更弥漫于文人之间,这时大家就开始注意各种传奇及鬼怪故事了。

不过,蒲松龄的聊斋还是跟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不同,也不太像后来唐朝的传奇小说。

唐传奇在艺术形式上,篇幅加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唐传奇更加偏重于人间世态,如:《李娃传》(白行简),哪有什么鬼怪神话的身影,妥妥是一幅世态炎凉的写实。有钱时大家都巴结,没钱时各种伎俩挤兑,还好李娃是一位既明事理又仗义的女子,虽是乐籍但比很多人都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

蒲松龄一点也不隐瞒自己喜欢的鬼神故事,这在正统的文化世界中是不入流的,不过,老百姓还就是喜欢他的那些故事。在蒲松龄生前,大家都争着传抄聊斋,在蒲松龄去世后的50年里,市面上看到的都是手抄本,蒲松龄的聊斋手稿一直放在蒲家祠堂里。现今,聊斋手稿已经成了辽宁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但这部手稿不完整只剩下了半部。

那么,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话说,蒲松龄在聊斋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写完故事后,就讲给村子里的人听,他再将大家给出的建议整合,继而修改了这些故事。这种做法很像唐朝的白居易,写完一首诗,就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老太太都能听明白,其他人自然都能听懂了。

蒲松龄写狐鬼故事,讲究的就是接地气,他通过这些故事,折射了当时很多社会现状。差不多在咸丰年间,蒲松龄的七世孙不知何故和家族闹翻了,就带着这部聊斋还有《杂著》等手稿来到了沈阳定居,此后,他将这部分遗产传给了儿子蒲英灏。

后来,蒲英灏借出半部聊斋手稿,但不知什么原因,借的人就一直没有再归还,至今都不清楚这半部手稿究竟在哪里。

蒲英灏去世后,剩下的半部手稿就传给了他的第五个儿子蒲文珊。蒲文珊是个文化人,相当重视聊斋手稿,他从来不出借给任何人。甚至,这期间还有日本人高价收购,他更是拒绝了。只是,在后来的土改中,这半部手稿也没了踪影。

时间到了1947年的冬季,在西丰县政府工作的刘伯涛来到元宝沟村检查工作。一天,他在农会的一堆旧书中看到了一函两部蓝布皮的线装书,封皮已经褪色。刘伯涛有点好奇,就翻开书页瞧了瞧,“聊斋志异”四字立马跳入了眼中。

刘伯涛很是仔细,他认真的检查了这两本书,用的是很久以前的竹制纸,他就猜想这极有可能就是蒲松龄的手稿。刘伯涛将这件事放于心上,一番打听后得知蒲文珊是蒲松龄的第九世后人,并且,还做过西丰县图书馆的馆长。

到了第二年六月,刘伯涛找到了蒲文珊,请他鉴别这两本书。经过蒲文珊的辨认,确认这两本书就是蒲松龄的手稿。只是,当年土改蒲文珊丢失的是两函两部手稿,而刘伯涛手中只有一函两部,另外的一函两部又是去了哪里?对此,刘伯涛继续打听手稿的下落,后来听说它已经被一位姓女士带到了哈尔滨。

得知消息的当夜,刘伯涛就给哈尔滨政府写了一封信请求帮助,帮助他找到这位王女士的相关工作地址,将这一函两部书要回。刘伯涛等了五个月后,聊斋的手稿从哈尔滨寄回。可以说,若没有刘伯涛的尽心寻找,聊斋的手稿在当时真有可能就被当成旧书处理了。万幸的是,虽然经历了一番曲折,这半部手稿终于回到了蒲氏后人手中。

1950年,蒲文珊将半部聊斋手稿捐给了政府,此后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至今,这样的结局应算完满。该版本除《考城隍》篇首行标有“聊斋志异一卷”外,其余各册各页都没有卷次,由于稿本的历次重装和古代以册作卷的习惯提法,致使该书卷数颇为混乱。为尊重作者和原稿的实际情况,该版书一直被称“不分卷”。

当初,若是手稿依旧保存于蒲家祠堂,在后来的动荡中能否保存完好不好定论。

蒲松龄当年创作聊斋时,没人理解他,就是认为他不务正业,还劝他赶紧停笔。对此,蒲松龄有自己的想法,他写的那些故事看似荒诞不经,但是细细读来,哪一个没有社会的写照。在真实和虚幻的情境交杂中,花妖狐鬼有了人情,他们一样通人情世故,一样明事理,和世间的人相比,他们似乎还多了些仗义。

当然,也不是个个故事都精彩,脍炙人口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只是遗憾,还有半部手稿依旧下落不明。

参考资料:

【《三借庐笔谈》、《聊斋志异》】

更多文章

  • 为“五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 周雁翔再次审查陈列形式和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时讯时播标签:文物,清朝,蒲松龄,文博馆,周雁翔,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中国古文献

    为“五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周雁翔再次审查陈列形式和内容韩家氺 绿屏源为了弘扬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更为了把淄博独一无二的蒲松龄文化的瑰宝这张淄博含金量极高的文化名片擦亮,为此,以淄博中华文化促进会聊斋文化专业委员会近几年研究的学术成果和蒲松龄文献与文物广泛的征集,都集于五一佳节即将开放的“蒲松龄文博馆”

  • 蒲松龄巧对妙联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麻子,下联,上联,即景,清朝,蒲松龄,文学家,小说家,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王淼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老年定居淄川,读书写作,不问世事。新年期间,新来一位淄县长官姓乌,是当朝新贵,据说很有学问。新年团拜时,邀请县内乡绅父老名人雅士,蒲松龄也在邀请之列。乌县官知道蒲松龄著作等身,却是个从未有过一官半职的不第秀才,于是决定要考考他。酒过三巡之后,乌县官乘着酒兴,出了一个上联:“二人

  • 一代文豪蒲松龄摆茶摊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促织,苏轼,皇帝,茶摊,清朝,蒲松龄,科学家,音乐家,小说家,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蒲松龄回到家乡以后,为了谋生,当了一名教书先生。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竟然一连教了四十年书。但是,他最大的乐趣,还是写故事。蒲松龄在富人家里坐馆(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康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在山东淄川东城的蒲家庄大路口上,每天金鸡唱晓,炊烟四起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在路旁一棵大树底下,三十多岁的蒲松龄粗布短衫坐

  • 蒲松龄的后人住这里,为推广《聊斋俚曲》费尽心力,但却后继乏人

    历史解密编辑:秦巴阿松标签:山东,康熙,清朝,蒲松龄,玉娥郎,小说家,科学家,聊斋俚曲,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我们都知道,《聊斋》是古代著名文学作品,作者叫做蒲松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蒲松龄还有另外一部作品,即《聊斋俚曲》,直到现在他的后人都在大力推广。然而,知道《聊斋俚曲》,懂得《聊斋俚曲》,传承《聊斋俚曲》的人都太少了,也让蒲松龄的后人十分忧愁。究竟《聊斋俚曲》是什么呢?如果您也感兴趣,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

  • 戚继光怕老婆?蒲松龄将其扩展到全国,玩笑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纵拥千千晚星标签:戚继光,蒲松龄,野史,萧宝卷,醒世姻缘传,清朝

    聊戚继光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谈及戚继光惧内的内容。那么,戚继光如何怕老怕呢?老婆让他站着他不敢跪着,老婆让他跪着他不敢站着。戚继光怕老婆的主体内容讲述手下众将撺掇戚继光按照打仗的样子儿,顶盔掼甲罩袍束带、喊杀阵阵、刀光剑影。走到内室刀剑一亮,大喝一声“你这老娘们儿(没有恶意,女性读者勿怪!)还敢横吗?

  •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命运不济的风水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中天易学标签:风水,山东,蒲松龄,李自成,聊斋志异,雍正皇帝,神秘题材电视剧,传说生物题材电视剧,聊斋(2005年电视剧)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命运不济的风水之谜 中天易张永红整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被国际上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伟大作家。蒲松龄生于1640年明朝末期的古般阳城东七里的蒲家庄,即今山东淄川地区。1991年10月,首届国际聊斋学讨论会,在蒲松龄故乡的山东淄博召开。蒲松龄为什么一生

  • 蒲松龄与叶生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西安交大黎荔标签:叶生,举人,书生,科举,清朝,蒲松龄,小说家,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蒲松龄与叶生故事黎荔蒲松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卷一第三十一篇《叶生》,讲述了一个姓叶的书生怀才不遇,突遇知己丁公而生死相从的故事。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河南淮阳有一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文章词赋,冠绝一时,但无奈每次考科举,却总是一再落榜,屡试不中。这

  • 周雁翔:莫言与蒲松龄之缘——浅析蒲松龄研究中的莫言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时讯时播标签:莫言,蒲松龄研究,莫言与蒲松龄之缘,周雁翔,蒲松龄,小说

    编者按:提起《聊斋志异》,便会让我立马联想到《西游记》,这是我国两部以鬼怪喻人生的古今最著名的小说,也是两部给我童年留下印象最深的小说。确切地说给我印象较早的是电影《画皮》,因为它给我人生旅途中留下了体验“恐惧”最早最深的记忆。记得我还在读小学时,一天父亲带我到离我村也就八里之遥的周村电影院(现淄博

  • 《聊斋志异》的书生故事:是蒲松龄借小说,对自己进行的补偿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生,娇娜,梅女

    第一,《聊斋志异》借艺术幻境,补偿在现实中失落的人生目标和尘世欲求1,《聊斋志异》中正面形象的书生赫然登第的圆满结局,和蒲松龄期望及第有关首先,《聊斋志异》中正面形象的书生赫然登第的圆满结局,和蒲松龄期望及第有关。一方面,这和儒家对于士子的理想人格规范有关。儒家的理想的人格,一来要"士志于道",说士

  • 蒲松龄和吴敬梓对科举考试的不同态度,原来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蒲松龄,吴敬梓,八股文,小说家,科举考试,地方官员,中国音乐家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作品涉及到的内容丰富,虽多写鬼狐花妖,幽冥幻境的故事,但也不乏对八股科举这类题材的涉猎,这一类型的代表篇目如《司文郎》、《于去恶》、《三生》等。《儒林外史》更是描绘了一部与科举息息相关的士林群像,作品以范进、马二、匡超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为主要对象,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