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骆秉章和刘蓉残忍地杀害了石达开,事后却高度评价石达开的人格

骆秉章和刘蓉残忍地杀害了石达开,事后却高度评价石达开的人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大脚 访问量:2239 更新时间:2024/1/23 11:26:03

民初政界要人费行简曾以沃邱仲子之名写有《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主要记述石达开被俘后的一些经过。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费行简坦承:“太平天国诸王……政绩战功传播都极为普遍,不愁文献无征。惟有翼王远征川滇,被害成都,道路非常遥远,他和骆秉章,崇实问答之词,又经骆幕沈吟删改了大半。咨送军机处的,已经面目全非。而川籍文人,又绝少注意及此,恐怕年代久了,想追迹一二,也非易事。笔者先世,原居骆幕,目睹事实甚多,项治太平史者,方搜罗轶事,特就我所闻所知而又确有根据者,写出数则,以供诸君参证。”

费行简的父亲曾为骆秉章幕僚,对擒杀石达开的过程比较了解,而费行简本人在黎元洪主政时期,曾被四川省推为省代表,参与商讨组阁等事宜,即在四川属于头面人物,要搜集前清掌故比较容易。还有,费行简曾于1897年从军署印房档案中分三次抄出当年四川总督骆秉章和成都将军崇实会讯石达开的四次口供;另外,还翻阅了大量当时的公牍。所以,写出的这篇文章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文章最引人注目的是骆秉章对石达开的审讯,共有三次。

第一次:

崇实问:是否想步蜀汉后尘,偏安于蜀地?石达开未予理会。

骆秉章问及太平军情形及对其将来成败的看法。石达开起初亦未做答,骆秉章再三追问,石达开遂反问道:“譬如今日之局势,北有捻军,陕西,甘肃,云南有回民义军,别处尚有苗族义师和众多铤而走险者,诸公自忖能斩尽杀绝吗?如此兴衰大事,成败自有天理,你我都很难说。”(据载,石达开问其“能斩尽杀绝吗”时,骆秉章点头答以“难,难”。)

第二次:

骆秉章对石达开说,如愿归降,不但死罪可免,还可以先授一武职,立功后即可超升。并且说,“你不见唐提督么?(唐友耕),他投诚不到六年,已经官至一品,他的部下众多副将,参将,游击,都是当初的盗贼。你的学识及一切都高于唐友耕,本朝深仁厚泽,从不杀降,你切不要自暴自弃,失此机会。”

石达开答:“我旧部将士尚有五百人,均是久共患难,不与他们商议,我不能独自决定。请先让唐友耕送他们前来成都相见,再做决议。”

崇实:五百人这么多,怎么能都来成都?

石达开:五百人你就嫌多了,然则我所部成千上万将士,又置他们于何处?

骆秉章这才明白,石达开是故意揶揄,暗含讥讽,见崇实还想与石达开争辩,忙示意他不要再驳了。于是另外说了几句不相干的话,便匆匆退堂。

第三次(骆秉章病,刘蓉,杨重雅代讯) :

当时石达开已经知道两千余部在大树堡被杀之事,因此词气极是强硬,说“骆秉章不是说‘本朝从不杀降’的么?而今又如何?天下有本事推翻满清的人多得很,不一定非要我石达开不可!”杨重雅欲与之辩,石达开竟拂袖而起,二人只好命人将石达开送出。

后来得知泄露此事的是按察司司狱张某,此人原是金陵人,曾与原文作者见过面。据他说,太平军在金陵不事焚掠,远胜湘军,极不忍心见翼王之死。

关于骆秉章对石达开的劝降,朱诒孙曾负责对石达开当面开导。事后朱诒孙连称晦气,自谓“降未劝成,反大讨没趣。”人问其故,答说:“石达开对我讲,‘昔日曾与你在湖南见过面,但迄今尚不知道你是哪里人?’我说是扬州人。他就问我,‘你读过(扬州)《十日记》’吗?这不是当面骂我吗?直到他走了,我脸上还觉得发烧。”(注:扬州口音那么特别,石达开肯定早就听出他是扬州人了,因为不想就劝降之事与他多费唇舌,才故意拿这话把他堵回去,让他劝降的话说不出口去。而此人竟虑不及此,挨骂实属活该!)

必须要注意的是,费行简在文中还提及石达开写给骆秉章商议谈判事宜的书信,但他强调,他本人没有看过原件,则“近人天国文稿裁其全文,不知根据所在。”

费行简的叙述应当是符合客观史实的,据记载,石达开当时的确曾致书骆秉章(一说唐友耕),但绝不是现在流传的《石达开致骆秉章书》。费行简提到,参与对石达开劝降的张仙洲曾读过原信件,里面有“宫保生角,石头开花,童谣已应,其可太平乎!”之语,而如今流传的《石达开致骆秉章书》却没有,则今版《石达开致骆秉章书》很可能是后人伪造的。

张仙洲说的“宫保生角,石头开花,童谣已应,其可太平乎”是有事实依据的,当时,骆秉章就任四川总督,暗中派人在民间散布童谣“若要川民乐,除非石头开花马生角”(“角”与“各”谐音,“马生角”就是“骆”)给自己造势。石达开说“宫保生角,石头开花,童谣已应,其可太平乎”那是在反问骆秉章,“你杀了我,四川就能“太平”了吗?”此语与审讯中所言的“天下有本事推翻满清的人多得很,不一定非要我石达开不可”的语气如出一辙。

唐友耕的弟弟唐友忠也是当时阅信人之一,他曾回忆信中内容,说:“他(指石达开)硬气极了,没一句软话,还带着点讥诮之词。”

反观今版《石达开致骆秉章书》中那种“天耶?人耶?劳终无益;时乎?运乎?穷竟不通”之类唉声叹气的句子,十足十的“软话”,哪儿“硬气”了?

还有,同为当时阅信人之一、刘蓉的亲家翁,回忆石达开在书信中,是要求骆秉章对所部“勿快意杀戮,请遣送回桂,湘,黔诸省”,这今版《石达开致骆秉章书》中的“量才擢用”的说法大相径庭。

另外,今版《石达开致骆秉章书》曾被唐友耕的儿子唐鸿学在给唐友耕编的《唐公年谱》辑录中出来,改为《石达开致唐友耕书》,上款为:达开顿首再拜泽波军门仁兄同志大人阁下”,称呼不伦不类,与太平天国文书的格式,石达开文书的用语都不符合。信末所署日期为“太平天国癸亥十三年五月初九日”也很有问题。须知,根据太平天国颁布的《钦定敬避字样》规定,“亥改用开字”。则太平天国的“癸开”纪年绝不应该书写成“癸亥”。石达开作为金田起义首创者之一,是不可能把纪年写错的。在五月初九日的前半个月——四月二十三日,《翼王石达开给松林地总领王千户训谕》中,署信日期表得很明白——“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再有,这一年的“五月初九日”石达开早已被俘,是不可能写谈条件的信的。而信中又写“阁下如能依书赴奏,请主宏施大度”,这又是一大错误,因为石达开是不可能称清帝为“主”的。而且,果真的“依书赴奏”北京的清朝皇帝,公文往返至少在一个月以上,又岂能解决当时的两军军情?就算石达开的脑袋已经糊涂透顶,也不会说出这种话。

最后一点,信中居然还用了大部分篇幅絮絮不休剖析自己的思想问题,哀伤无限,沮丧无比,弥漫着一股懊恼悔恨之情。这样一种情绪,分明就浸染着浓重的投降思想。

我们不妨来看看骆秉章在上奏给清帝的《奏为生擒逆首并剿灭发逆巨股疏》中是怎么样描述石达开的:“臣会同成都将军臣崇实督饬在省司道亲提该犯鞫讯,石达开自供与洪秀全等自广西金田村起事即封伪王及鼠扰擾各省情形,历历如绘,皆臣所素悉,枭之气,见诸眉宇,绝非寻常贼目。”

曾随四川布政使刘蓉去大渡河前线阻截石达开的黄彭年写有《黎雅纪行》一文,其中提到,五月初五日,石达开被唐友耕解送到雅郡荣经,“刘公传迅,枭杰之气,见于词色”。

黄彭年还代刘蓉之手写《代刘蓉致骆秉章禀稿》,里面提到:“据供自金田起事之后,与洪逆分合及共事伪党,扰窜各省情形,历历如绘,其枭杰坚强之气,见于词色,决非他贼所能假冒。”

稍后,刘蓉本人曾作《复曾沅浦中丞书》致信曾国荃,信中也说“(石达开)供自金田发难之后,一切悖逆情状历历如绘,其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气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自言南面称王十余年,所屠戮官民以千万计,今天亡我,我复何惜一死!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看看,“词气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哪有半分乞降之态?!而且,“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又哪像贪生怕死之辈?

即如今流传下来的那封充斥着投降思想的《石达开致骆秉章书》属于后人伪造,石达开,实为世间罕见之奇男子、伟丈夫!

更多文章

  • 骆秉章左宗棠为什么非拿下樊燮不可?|铁打的宝庆(15)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骆俊,左宗棠,樊燮,宝庆,巡抚

    山雨欲来,咸丰八年底,在省城长沙的巡抚衙门里,正在酝酿一场斗争,骆秉章(《谁是宝庆战役的指挥者,湘军真正的统帅 |铁打的宝庆 (14)》)、左宗棠正在起草参劾永州镇总兵樊燮的奏折,随即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樊燮案”。一斗争的起因是永州府同知黄文琛对其湖北老乡永州镇总兵樊燮严重不满而引发。两人虽然都是湖北

  • 解密晚清名臣骆秉章的“两副面孔”:手握屠刀的爱民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王嫂说事标签:骆俊,巡抚,石亚达,左宗棠,清廷,曾国藩

    受影视作品影响,多数人认识骆秉章都是借由石达开的被其诱捕,人们对翼王的喜爱自然转化为对骆秉章的厌恶。事实上,对阵双方并非正邪对立或非黑即白,骆秉章“刽子手”面孔的背后,是体恤百姓的有为清官。那么疑问有三:如何评价骆秉章;他与洪秀全有何渊源;他又为何是太平军的噩梦。本文笔者就以如何看待历史人物作引,说

  • 一代名臣骆秉章墓 是如何重新“发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骆俊,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总督,同治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广州花都区,晚清名臣骆秉章的后人们,以网上祭拜的形式,纪念这位先人。就在几天前的3月30日,广州市参事室组织参事到花都炭步镇华岭村光禄大夫家庙参观调研。在这座清朝皇帝钦赐给骆秉章的家庙前,参事们建议进一步挖掘整理骆秉章生平事迹、收集有关文物文稿,将光禄大夫家庙建成广州乡土历史和廉政

  • 骆秉章书法四屏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骆秉章,咸丰,石达开,同治,道光,巡抚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骆秉章(1793—1866),广东花县人。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道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道光三十年任湖南巡抚,入湘十载。咸丰十年,奉命督办四川军务。咸丰十一年任四川总督。同治元年,骆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断石达开后路,后将石达开俘虏,解至成都凌迟。清廷授以太子太保衔。同治六年病

  • 曾国藩和骆秉章, 一个中年理想男和一个官场老油条的明争暗斗

    历史解密编辑:郝铭说资讯标签:骆俊,巡抚,清朝,诗人,曾国藩,左宗棠,骆秉章,书法家,科学家,地方官员

    文/王国栋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勇团练初期,围绕湘军指挥权及粮饷问题,与湖南时任巡抚骆秉章展开了斗法。老辣的骆秉章略施小计,就让曾国藩暴跳如雷,最后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下高贵的头。曾国藩功成名就后,手握数十万雄兵不敢造反,也和骆秉章等人虎视眈眈不无干系。01、湘军的老大到底是湖南巡抚还是曾国藩曾国藩奉旨创办

  •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打开其国库后,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曾国荃,太平天国,清廷,曾国藩,洪秀全

    曾国藩是晚清的重臣,他在清廷无法抵挡太平军时,一手创建了湘勇,最后慢慢发展壮大直至攻破天京,这些举措绝对能称得上力挽狂澜。但清廷其实一直并未真正地信任过他,甚至从未相信过汉人,清廷的本意不过是扶持他们这些地方势力来平定太平天国,等‘长毛’一灭就该收回兵权。有趣的是,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这股势力已经

  • 洪秀全的岳父不贪图享受,结局如何?曾国荃下令铁梳,尸骨无存

    历史解密编辑:雾漫了江南标签:洪秀全,曾国荃,李秀成,太平天国,清军,尸骨无存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洪秀全也没有摆脱贪图享受、近女色的缺陷,早在金田起义前后,洪秀全就有了众多的妻妾,当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更是妻妾成群,有传言说洪秀全宫中妃子上千。既然洪秀全的妃子众多,那么,他的岳父数量也是非常多的,在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都开始懈怠、骄淫奢侈起来,不过,洪秀全的其

  • 如果曾国藩听取弟弟曾国荃建议,起兵推翻大清王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曾国藩,曾国荃,清廷,太平军,太平天国,左宗棠

    厉害的汉臣晚清名臣曾国藩,手中有兵,位高权重。他不仅掌管军务,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还积极引进西方技术,设立军械所,制造新式武器。太平军当年来势汹汹,要是没有曾国藩,清廷很有可能被太平天国踩在脚下。曾国藩对清朝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他的崛起,还带动了一波汉人官员掌权。清朝末期,朝廷

  • 湘军名将曾国荃和李续宾谁厉害?他们的后裔中有人成开国元帅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薄荷糖的味道呦标签:曾国荃,李续宾,曾国藩,太平军,叶剑英

    前文永宣说到了叶剑英元帅的两任夫人:曾宪植和李刚。开国元帅叶剑英祖籍广东梅州,是客家人。他父亲是武秀才,但没有成为将军,而他的儿子却成为了新中国元帅。叶剑英还有一个亲弟弟,名叫叶道英,比他小9岁。叶道英建国后成为著名的党外民主人士,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叶剑英于1986年逝世,叶道英于1989年去世。

  • 清朝最惨烈的大灾荒,灾民多达2亿,曾国荃:全是鸦片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曾国荃,灾荒,山西,光绪,清朝,大灾荒,鸦片

    引言冯小刚有一部电影《1942》,讲的是民国时期河南发生的大灾荒,灾荒下的老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睹,看过的朋友们想必和我一样内心震撼。但是在这之前的清朝末年,还发生了一次更大的灾荒,当时的人称其实二百年未有之奇灾,史称丁戍奇荒。丁戍奇荒时间发生在光绪年间,时间大概是在1876年到1879年,其中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