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咸丰八年底,在省城长沙的巡抚衙门里,正在酝酿一场斗争,骆秉章(《谁是宝庆战役的指挥者,湘军真正的统帅 |铁打的宝庆 (14)》)、左宗棠正在起草参劾永州镇总兵樊燮的奏折,随即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樊燮案”。
一
斗争的起因是永州府同知黄文琛对其湖北老乡永州镇总兵樊燮严重不满而引发。两人虽然都是湖北人,但是出身与价值观完全不同。一个是汉族知识分子,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台下;一个是世袭爵位的高级将军的后代,追求的是攀附权贵,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黄文琛,湖北汉阳人,长期在湖南中南部任职,为人清廉,“官职诗名皆俱好”,道光二十四年担任常德府同知、道光二十七年到咸丰三年任宝庆府同知,咸丰三年至咸丰八年任永州府同知,后来担任永顺、衡州知府,退休前职务为衡永桂郴道。
咸丰五年,骆秉章举荐其为永州同知,主持知府工作,全权负责永州军政。黄文琛担任永州同知五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剿灭会党造反,但是总兵樊燮相当不给力,黄文琛这五年日子不好过,到了换届的时候,赶紧回省城见骆秉章,请求挪个地方。骆秉章让他和左师爷商议,黄文琛见左宗棠时大倒苦水,控诉樊燮剿匪不力。左宗棠听闻后马上进行核实,派候补道王葆生去永州调查樊燮不法情事,坐实樊燮剿匪不力,以权谋私,贪污军饷。
永州镇总兵樊燮,湖北恩施人,其高祖参与平定青海因功担任过陕甘固原提督,四代从武,曾祖当过广东右翼镇总兵、祖父任过湖北施南协副将,父亲担任过宜昌镇游击,樊家长期镇守湖北宜荆地区,樊燮成年后继承了家族一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参军担任过游击、参将、副将等军职。
满洲权贵子弟官文做过皇帝身边的头等侍卫、广州汉军副都统,道光年间调荆州副都统,咸丰三年升任荆州将军,五年任湖广总督。
官文与樊家渊源深厚,因官文的提拔,樊燮当上了永州镇总兵,四年期满入京觐见皇帝。
咸丰八年八月,樊燮交接永州工作后北上,途经武昌,专程拜会官文。太平天国起事以来,湖广地区汉人湘军集团迅速崛起,威胁官文的权力,所以官文也不遗余力地培植布局自己的势力,樊燮就是官文安排在湖南官场的一颗重要棋子。十一月初二,官文专奏保举樊燮署理湖南提督,又奏请自己的亲信云南临元镇总兵栗襄署理永州镇总兵,很快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二
消息传来,骆秉章和左宗棠的怒火中烧,永州位于湖南与两广接壤之地,太平军与天地会活动频繁,绿营兵军纪腐败战斗力差,需要得力干将镇守。汉人团勇营官在前线浴血奋战才能换来一顶顶官帽,而尸位素餐、毫无寸功的永州镇总兵却要升官署理湖南提督,从正二品荣升从一品实职。
樊燮为绿营总兵,一贯骄横无所作为,消极配合湘军作战,有次战斗全镇二千名官兵仅派出二百人,有可能是吃空饷的原因导致兵员严重空缺,湘军上上下下非常愤怒。如果这样的人再被提升湖南提督,永州镇再被官文安插一个总兵,整个湖南绿营基本上就被废了,对湖南抵抗太平军的大局极为不利。
于是,左宗棠起草骆秉章上奏《参劾永州镇樊燮违例乘舆、私役兵弁折》,主要罪名为“私役兵弁、乘坐肩舆、挪用公款建私人房屋”,还列举其剿匪不力的情况。在石达开部大举进攻湘南的背景下,总兵这些行为就是非常严重的违纪行为。咸丰帝马上收回官文的保荐,下旨将樊燮革职、交部议处。与此同时,同意湖南巡抚保荐湘军将领周宽世补授永州镇总兵。
周宽世( 1827年-1887年),湖南湘乡崇信都(今涟源市杨家滩)人。咸丰初,加入湘军,李续宾爱将,作战勇猛。战城陵矶、花园、半壁山,皆有功,擢千总。从援江西,攻广信,战乌石山,宽世出左路突阵,为诸军先,复其城,擢守备。破贼义宁,累功都司、参将、副将、总兵记名。从李续宾进军安徽,宽世为先锋。十月,进攻三河,续宾战死,宽世乘夜率亲卒突围,八年冬,授湖南永州镇总兵。九年,石达开犯湖南,巡抚骆秉章令宽世募新军二千援祁阳。
咸丰九年二月二十八日,骆秉章再上《已革总兵樊燮劣迹有据请提省究办折》,上谕再准,要将樊燮押解到湖南听候查办。
有种说法是樊燮因没有对左宗棠施礼引起左师爷的“掌掴脚踢”,刘江华在《从清宫档案看左宗棠樊燮案真相》列举无论是樊燮的诉状还是官文的奏折,都并无左宗棠掌掴或脚踢樊燮的内容。
骆秉章左宗棠非把樊燮拿下的原因不是“私仇”,而是大敌当前樊燮不与湘军集团合作的“公恨”,不拿下樊燮,换一个得力干将,骆秉章无法号令约束整顿湖南绿营的骄兵悍将。左宗棠作为机要秘书,为了朝廷的大局、湖南的安危,不得不参劾樊燮,他在给胡林翼的信中写道,数年的弹劾保举未尝出于私情。
三
官文
几乎是一夜之间,樊燮从天上坠入深渊,不但到手的提督丢了,还有可能被治罪入狱。
樊燮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奔至官文的总督府避难,同时广为联络,准备反戈一击。
咸丰九年三月到六月,樊燮和官文先后上折,指控幕僚左宗棠勾结地方官员,把持湖南军政,蓄意陷害樊燮,同时指责骆秉章疏于察验。樊、官的指控给骆秉章和左宗棠扣上了一顶“结党营私”的大帽子。咸丰帝最关心的问题为湖南军政是否被地方势力(劣幕)把持,这个罪名也让左宗棠百口难辨,让湘军集团非常紧张。
左师爷虽为幕僚,但因为身处巡抚衙门机要位置,骆秉章深为倚重,言从计依,军政大事几乎可以替巡抚当家。湘军省内省外的军队调度,粮草接济,全由左宗棠运筹帷幄。
湘军集团立即开展了营救。胡林翼、郭嵩焘、曾国藩、肃顺、潘祖荫纷纷出面为左宗棠说话。
咸丰九年闰三月,潘祖荫向咸丰帝上了《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材可用疏》:其中两句“中国一日不能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成为一时之名句。非常时刻,国家的正规军八旗绿营已经失去战斗力,朝廷不得不提拔汉人来替代原来满洲勋亲。咸丰帝以左宗棠之贤否问其近臣,肃顺乘机进言说:“骆秉章之功皆其功也。”
一年以后,咸丰十年四月,朝廷向曾国藩发出庭寄,庭寄传达了咸丰帝的旨意:左宗棠熟悉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目下贼氛甚炽,两湖亦所必欲甘心,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本地襄办团练等事,抑或调赴该侍郎(曾国藩)军营,俾得尽其所长,以收得人之效,并着曾国藩酌量办理。
左宗棠因祸得福,不但不再追究罪责,反而升官为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随后曾国藩助其自领一军攻打浙江,又举荐其为浙江巡抚,从此开牙建府,平太平军、平捻军、平回乱,直至收复新疆,建立不世之功业。
而樊燮却被治罪充军,回乡后着力培育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樊增祥后来高中科举,官至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
四
“樊燮案”是新兴的湘军集团崛起与传统满洲权贵体系的第一次冲突,焦点集中在左宗棠身上。
在樊燮案前,骆秉章在湖南整顿吏治,弹劾贪官,改善民生,任用贤能,使得政治清明,财力充足。但同时,已经触动了传统满洲权贵勋亲的利益。
巡抚湖南之初,骆秉章重用左宗棠,弹劾罢免茶陵知州李光第、行为不检的捡发知州长惠等人。江西鄱阳人黄淳熙在湖南当官,为人刚直得罪官场多人,引疾闲居。骆秉章知其廉贤,咸丰七年,没有经过满族大员藩司文格的手续,使强起之,署湘乡知县,文格强烈不满却无可奈何。东安知县赖史直失城,文格认为要议罪,但是骆秉章认为虽然他虽然县城失守,但很快又亲自带人夺回,“已蒙天恩逾格免其治罪”,而他在东安工作期间,“政声尤著,士民爱戴,迥异寻常”。不仅不议罪,反而提拔其为岳州知府。这样,文格原本的人事布局全部被破解了。
骆秉章设厘金局,以裕麟总之,直接向巡抚负责,局库之储倍于藩库,主管财政的藩司文格莫能问其数,骆秉章清正廉洁,文格等人没办法从厘金局贪腐。
文格是湖南的二把手,在重要的人事和财政领域都失去了大量话语权,极为不满。骆秉章重用左宗棠团结了湘军集团,造成满洲勋亲失势。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樊燮案来反击左宗棠,试图以此破解骆秉章与湘人知识分子的联盟。
“樊燮案”从咸丰八年十一月发端,咸丰九年六月反转,至咸丰十年四月烟消云散,覆盖了整个宝庆战役的紧张时期。一大帮人卷入其中,轰动朝野,名噪一时,最后,以樊燮遭革职充军、左宗棠升官而告终结,它是满洲勋亲势力在地方政坛无可奈何衰落的开始,也是汉人知识分子势不可挡崛起的起步。
“樊燮案”让左宗棠遭遇了人生最低沉、最黑暗的时光。但同时,也正是“樊燮案”提前结束了左宗棠的幕府生涯,正式走上仕途,开启崭新的人生里程,直至收复新疆为国家、为民族建立不朽功勋。“樊燮案”改变了左宗棠的人生轨迹,影响了中国,影响了历史。
宝庆战役期间,骆秉章左宗棠不但要面对官文、樊燮等人的明枪暗箭,还要面对石达开部队的犀利进攻。欲知后事如何,请读下回分解:太平军连克桂阳郴州,陈士杰扼住花园堡,全省湘军倾巢而出| 铁打的宝庆 (015)
参考资料:
1.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2. 王恺运:《湘军志》
3. 贾熟村:《对樊燮控告左宗棠案的考察》
4. 周启先:《太平军两次田家镇战役之比较研究》
5. 潘宏恩:《樊增祥评传》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3月
6. 张京华:《官职诗名两俱好——黄文琛的政绩与诗名》2016年8月
7. 赵尔巽:《清史稿·黄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