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2087 更新时间:2024/1/20 8:56:59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参加起义军走上仕途,完全是因为汤和的一封信。当时的朱元璋早已是穷途末路,而他要面临的也无非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饿死,一种是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他原本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娶个媳妇,种个地,孝敬父母,却没成想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就这样他毅然选择了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而汤和也成了他第一个战友,也是唯一一个陪他走完这条路的人。此后的他们更是一起度过了所有艰难险阻,创下了大明王朝。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以他狠辣多疑的心,利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几乎将开国功臣诛杀殆尽,最后仅剩下4个人,其中就有汤和。那么为什么汤和能全身而退呢?或许有人会说可能是朱元璋念及旧情,然而对于从小受尽人情冷暖的他来说,若真念及旧情,怎么会杀了那些陪他一起踏遍尸身血海的兄弟?但要说全无旧情,似乎又不切实际,所以他能善终,多半因为汤和太懂得进退。

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比他大三岁,从小就是孩子王的他,成年之后更是身手敏捷,善于谋略。于1352年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不久便被封为千户之职。也就是在此时,他给朱元璋写信邀请他入伍,所以严格算起来他还是朱元璋的领路人。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很快就崛起,地位也远超汤和。因当时诸将大都是朱元璋的同辈,所以都不愿屈居他下,但是汤和却自始至终没有嫉妒心,待他恭敬有礼。

《明史》中有记载:“汤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朱元璋无论是放牛还是在皇觉寺,都受尽了冷眼,如今到了军中有了地位却仍然不受尊敬。而汤和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第一个站出来肯定了朱元璋的地位,从而震慑了其他人,这点始终让朱元璋感恩在心。

可见汤和不居功自傲,很会摆正位置,甘愿站在朱元璋的身后,做其朋友兼部下。即便是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他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一直都是兢兢业业,从不争功,更无抱怨。朱元璋对他自然也是十分倚重和信任的,还以兄弟相称,可见两人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

不过他们之间也是塑料兄弟,在汤和的一次醉酒之言下被粉的稀碎。汤和这个人可以说十分完美了,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喝酒,而且一喝醉就胡言乱语,结果还被朱元璋无意中听到。当时汤和正驻扎在常州,一次喝醉后就对属下埋怨:“我镇守此城,如同坐在屋脊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按理说这并不算什么大事,然而朱元璋却较了真,还在平定中原后和汤和算起了旧账。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汤和本可以获得公爵头衔,然而朱元璋却对他故意挑挑毛拣刺,结果只给了侯爵。直到后来他多次当面请罪,朱元璋才封他为信国公。然而这并不算完,此后朱元璋为了震慑他,更是多次旧事重提,还将他的过失作为反面教材刻在了传世的铁券上。他的这种做法,让汤和毛骨悚然,所以此后他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特别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这两次功臣大清洗,让汤和心惊胆战,他知道他也该归隐了。于是主动放弃兵权,请求告老还乡。当然,朱元璋正愁没有典型,汤和就当了这个典型,于是便赏了他金银,还给他建了府邸,让他安享晚年。

如果是旁人,这事应该到这里就算完结了,然而他是汤和,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能人,只要他在,对朱元璋就是一种隐患。所以汤和即便是退休了,依然谨慎为人,低调做事。他不仅将赏赐都善尽给了乡邻,还遣散了家里100多位的小妾侍女,一个人过起了闲散生活。而且每次入朝听到的军国大事,也是闭口不言。

《明史·汤和列传》中亦有详细记载:“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

或许也正是因为汤和的谨小慎微,最终才让朱元璋对他彻底放下了戒心,汤和也才得以善终。

公元1395年,汤和与世长辞,享年70岁。此前,汤和病重时,朱元璋曾召见过他,双手紧握,看着眼前曾经的战友,几十年的芥蒂顷刻间消散。

据《明史》记载:“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可见朱元璋对汤和是有真感情的,只不过立场不同,他作为皇帝,深知江山的来之不易,他不想让天下再变成乱世。

汤和死后,朱元璋痛哭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可见汤和无疑是一个明智知进退的人,再加上他太了解朱元璋了,所以才换来了晚年的寿终正寝,连他的后世子孙也都一直平安继承爵位,直到明朝灭亡。

各位看官,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让汤和善终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生性多疑,开国功臣如履薄冰,为何唯独汤和能得帝王青眼?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红巾军,明朝

    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生性多疑,始终担心的手下官员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于明朝的开国功臣大杀特杀,有功之臣能够有个善终结局之人寥寥无几。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汤和,此人有着“大明王朝不倒翁”之称,他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表现不俗、立下战功无数,像他这样功绩显赫之人,其实很难逃

  • 名将汤和:70岁仍妻妾过百整日酒色,朱元璋见时却瘫在床上流口水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朱元璋,汤和,徐达,郭子兴,李韩公,胡惟庸

    1368年,已经坐拥大部分江山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号为明,此时明朝的前任元朝早就土崩瓦解,仅有的部分残兵剩将也被大明军队逼到西北荒漠地带,没有任何威胁的朱元璋终于可以安心的封赏众多开国功臣。从离开郭子兴自立为王,到大战陈友谅、张士诚,再到驱除元朝残部,朱元璋一步步走上帝王位,除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

  • 公元1395年,朱元璋大刀阔斧,唯独汤和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灯火情标签:汤和,元朝,明朝,张士诚,陈友谅,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汤和与朱元璋,一个是英勇的大将军,另一个是历史上的一代皇帝。他们从儿时就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磨难,亦敌亦友。可是在公元1395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杀死信国公汤和。而汤和又是怎么样躲过朱元璋那高举的屠刀呢?我们要从他们的童年时光谈起。汤和和朱元璋自幼相识,一起玩耍,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

  • 两次全军覆没,辞职回家养老,是人生赢家:明初大将汤和

    历史解密编辑:木有牙的兔纸标签:汤和,朱元璋,徐达,郭子兴,常遇春,蓝玉

    1388年,汤和对朱元璋说:“我年事已高,不能再征战沙场,希望能回家养老,有一块埋骨之处。”朱元璋很高兴,赐给他5万宝钞,还在凤阳修建住宅,让汤和颐养天年,算是人生赢家了。汤和,安徽凤阳人,明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352年,汤和参加红巾军起义,追随郭子兴,屡次建立战功。攻克濠州时,汤和招募1

  • 汤和70高龄,仍妻妾成群、饮酒纵欲,朱元璋却保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朱元璋,汤和,明朝,李韩公,郭子兴,胡惟庸

    汤和70高龄,仍妻妾成群、饮酒纵欲,朱元璋却保他子孙249年富贵前言:熟悉明朝历史的历史迷们应该对于汤和这个人是不陌生的,作为明朝的开国将领之一,汤和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是死在朱元璋手上的开国功臣不计其数,汤和却是逃出朱元璋屠杀的幸存者之一。为何70岁高龄的汤和,可以博得朱元璋的同情

  • 汤和年过70,仍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汤和,富贵,明朝,徐达,元朝,张士诚,李韩公,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汤和年过70,仍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当朱元璋看到汤和时,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当年英勇无畏的将军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流着涎水,支撑着向他行礼。汤和似乎也了解朱元璋的来意,他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眼神看着朱元璋,那眼神中隐含着乞求。陛下,难道你真的一个都不留吗?”这是明史通俗读

  •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汤和能善终?刘伯温:他这3点比我更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朱元璋,刘伯温,汤和,徐达,胡惟庸,李韩公

    1395年,信国公汤和在安徽凤阳家中病逝,终年70岁。此时,当初与朱元璋一起四处征战、建立明朝基业的开国功臣已经被朱元璋诛杀殆尽,就连足智多谋的刘伯温也已经于1375年去世。汤和是明朝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者。论智慧通透,汤和显然不如刘伯温,但是即使是刘伯温,也没能逃脱被朱元璋算计的最终命运。

  • 蓝玉案后,朱元璋召冯胜、汤和入京,为什么汤和善终冯胜却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朱元璋,冯胜,蓝玉,汤和,徐达

    回顾大明王朝的开国历史,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无疑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他宛如一个老师和军神一般,谋定而后动,定了天下,运筹帷幄之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直到现在,人们都感慨于朱元璋的多能,佩服他手底下的能人众多。不过,在打天下的时候能人众多是好事,但在安天下的时候能人过多可就危险了。以刘邦为例,当年他是何等

  • 汤和曾说过一句话,让他错失了开国公爵,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淮下书生标签:汤和,徐达,洪武,常遇春,张士诚,王保保,傅友德,开国公爵

    汤和作为老朱的发小,开国公爵为啥没有他?汤和淮下书生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汤和爱喝酒,喝完总犯错。《明史·汤和传》形容他:“颇有酒过。”比如他镇守常州时,曾因老朱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而在醉酒后说出了“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的怨言。《明史·汤和传》这个“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的怨言还大有

  •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郭子仪,胡惟庸,朱允炆

    汤和作为明朝的开国名将,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就跟随左右南征北战。汤和与朱元璋是妥妥的发小,按理说朱元璋登基以后,看在这样的情面上,第一件事是就是封赏曾经战场上称兄道弟的战友。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汤和仅仅被封为了中山侯。如果追寻朱元璋此举的原因,还要数朱元璋与汤和二人参加起义军时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