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生性多疑,开国功臣如履薄冰,为何唯独汤和能得帝王青眼?

朱元璋生性多疑,开国功臣如履薄冰,为何唯独汤和能得帝王青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川知行 访问量:2530 更新时间:2024/1/20 7:27:05

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生性多疑,始终担心的手下官员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于明朝的开国功臣大杀特杀,有功之臣能够有个善终结局之人寥寥无几。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汤和,此人有着“大明朝不倒翁”之称,他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表现不俗、立下战功无数,像他这样功绩显赫之人,其实很难逃脱朱元璋的猜忌。只是朱元璋在做皇帝以后,杀尽了无数功臣却也不杀他,汤河究竟有过人之处呢?

朱元璋画像

汤和之所以能够在诸位功臣中得以善终,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汤和是朱元璋的同乡,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气本性。他们二人自幼在一条街上长大,这种类似于“发小”的关系,让他和对朱元璋本人的了解,要远胜于朱元璋身边的其他功臣。更何况,汤和自幼年期就是童年好友之中的“小领袖”,这与他沉稳、极善谋略的性格有关。朱元璋登基以后,汤和早已经知道皇帝的“心病”所在,他知道自己手中的兵权会威胁到朱元璋的地位,看破这一点后,汤和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主动交出了兵权,这让朱元璋十分满意,甚至专门为汤和拨款在老家修建豪宅。

汤和画像

第二:朱元璋与汤和一起投奔郭子兴以后,逐步成长为红巾军领袖的朱元璋令众将士不服,唯有汤和对其支持有加。汤和比朱元璋的年龄要大三岁,他们二人于公元1352年一同结伴投奔郭子兴,成为了这支起义队伍中的一员。虽说朱元璋加入红巾军较晚,不过他却在战场上屡立奇功,很快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重要将领。那些比他更早加入起义军的老将士,都要比这位新将领低上一等,所以他们对于朱元璋的命令置之不理,手下将士更是是有养学样对他不服。唯有汤和一直站在朱元璋这边,凡事言听计从,关键时刻挺身相助。朱元璋并非无情无义之人,汤和所做这一切始终都铭记于心,这也是他不杀汤和的重要原因所在。

朱元璋剧照

第三:汤和为人极为低调,对于功名利禄抱有一颗平常心。史书中记载,汤和受到朱元璋的批评后,他从来不在私底下发牢骚,也从不多说一句话,毕竟朱元璋一手打造的“明朝锦衣卫”的势力,一句无心之词足以让那些大臣掉脑袋。深知这一点的汤和,私下里处事谨慎、小心,对于所有共事之人也采取一种宽厚的态度,即便他被册封为信国功,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骄傲过。

汤和剧照

汤和深谙君臣之道,因此辞官还乡之后,荣耀加身的汤和不在外炫耀自己的功臣地位,对子孙后代都严厉教导,教育他们要以乡邻为善。此后他再也没有讨论过国事,只是在家中安心养老。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汤和才能够70岁高龄时与世长辞,得到一个善终的结局。

标签: 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红巾军明朝

更多文章

  • 名将汤和:70岁仍妻妾过百整日酒色,朱元璋见时却瘫在床上流口水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朱元璋,汤和,徐达,郭子兴,李韩公,胡惟庸

    1368年,已经坐拥大部分江山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号为明,此时明朝的前任元朝早就土崩瓦解,仅有的部分残兵剩将也被大明军队逼到西北荒漠地带,没有任何威胁的朱元璋终于可以安心的封赏众多开国功臣。从离开郭子兴自立为王,到大战陈友谅、张士诚,再到驱除元朝残部,朱元璋一步步走上帝王位,除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

  • 公元1395年,朱元璋大刀阔斧,唯独汤和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灯火情标签:汤和,元朝,明朝,张士诚,陈友谅,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汤和与朱元璋,一个是英勇的大将军,另一个是历史上的一代皇帝。他们从儿时就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磨难,亦敌亦友。可是在公元1395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杀死信国公汤和。而汤和又是怎么样躲过朱元璋那高举的屠刀呢?我们要从他们的童年时光谈起。汤和和朱元璋自幼相识,一起玩耍,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

  • 两次全军覆没,辞职回家养老,是人生赢家:明初大将汤和

    历史解密编辑:木有牙的兔纸标签:汤和,朱元璋,徐达,郭子兴,常遇春,蓝玉

    1388年,汤和对朱元璋说:“我年事已高,不能再征战沙场,希望能回家养老,有一块埋骨之处。”朱元璋很高兴,赐给他5万宝钞,还在凤阳修建住宅,让汤和颐养天年,算是人生赢家了。汤和,安徽凤阳人,明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352年,汤和参加红巾军起义,追随郭子兴,屡次建立战功。攻克濠州时,汤和招募1

  • 汤和70高龄,仍妻妾成群、饮酒纵欲,朱元璋却保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朱元璋,汤和,明朝,李韩公,郭子兴,胡惟庸

    汤和70高龄,仍妻妾成群、饮酒纵欲,朱元璋却保他子孙249年富贵前言:熟悉明朝历史的历史迷们应该对于汤和这个人是不陌生的,作为明朝的开国将领之一,汤和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但是死在朱元璋手上的开国功臣不计其数,汤和却是逃出朱元璋屠杀的幸存者之一。为何70岁高龄的汤和,可以博得朱元璋的同情

  • 汤和年过70,仍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汤和,富贵,明朝,徐达,元朝,张士诚,李韩公,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汤和年过70,仍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当朱元璋看到汤和时,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当年英勇无畏的将军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流着涎水,支撑着向他行礼。汤和似乎也了解朱元璋的来意,他以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眼神看着朱元璋,那眼神中隐含着乞求。陛下,难道你真的一个都不留吗?”这是明史通俗读

  • 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汤和能善终?刘伯温:他这3点比我更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朱元璋,刘伯温,汤和,徐达,胡惟庸,李韩公

    1395年,信国公汤和在安徽凤阳家中病逝,终年70岁。此时,当初与朱元璋一起四处征战、建立明朝基业的开国功臣已经被朱元璋诛杀殆尽,就连足智多谋的刘伯温也已经于1375年去世。汤和是明朝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者。论智慧通透,汤和显然不如刘伯温,但是即使是刘伯温,也没能逃脱被朱元璋算计的最终命运。

  • 蓝玉案后,朱元璋召冯胜、汤和入京,为什么汤和善终冯胜却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朱元璋,冯胜,蓝玉,汤和,徐达

    回顾大明王朝的开国历史,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无疑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他宛如一个老师和军神一般,谋定而后动,定了天下,运筹帷幄之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直到现在,人们都感慨于朱元璋的多能,佩服他手底下的能人众多。不过,在打天下的时候能人众多是好事,但在安天下的时候能人过多可就危险了。以刘邦为例,当年他是何等

  • 汤和曾说过一句话,让他错失了开国公爵,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淮下书生标签:汤和,徐达,洪武,常遇春,张士诚,王保保,傅友德,开国公爵

    汤和作为老朱的发小,开国公爵为啥没有他?汤和淮下书生认为原因有两个:第一,汤和爱喝酒,喝完总犯错。《明史·汤和传》形容他:“颇有酒过。”比如他镇守常州时,曾因老朱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而在醉酒后说出了“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的怨言。《明史·汤和传》这个“左顾则左,右顾则右”的怨言还大有

  •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郭子仪,胡惟庸,朱允炆

    汤和作为明朝的开国名将,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就跟随左右南征北战。汤和与朱元璋是妥妥的发小,按理说朱元璋登基以后,看在这样的情面上,第一件事是就是封赏曾经战场上称兄道弟的战友。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汤和仅仅被封为了中山侯。如果追寻朱元璋此举的原因,还要数朱元璋与汤和二人参加起义军时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竟

  • 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为何单单放过汤和?|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汤和,徐达,皇帝,沐英,元朝,明朝,朱元璋,常遇春,文史宴,小说家

    【编者按】明太祖朱元璋率众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莫过于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沐英、李文忠等六人。然而,常遇春早逝,沐英镇守边陲,而徐达传言背疽发作,被赐蒸鹅毒死。纵览六王,唯有汤和长寿。朱元璋不杀他的原因,果真是因为二人是一起长大的光腚娃娃么?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率领一众兄弟推翻元朝,最为倚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