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广西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十六——桂平那么大,冯云山为何选紫荆山创业

广西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十六——桂平那么大,冯云山为何选紫荆山创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 访问量:3586 更新时间:2023/12/10 15:39:16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桂平金田营盘正式举起反清大旗,一场改变历史的农民起义就此爆发,史称太平天国运动,也叫金田起义。

关于这场农民起义,后世研究很多,还成为专门的议题,学科,研究多了,那引申出来的话题就多,如桂平金田只是太平天国的爆发起,起誓,举旗之地,太平天国真正的开始,另有说法。

如平南思旺的“迎主之战”,历史地位不可否认,理应是太平天国的军事起点;又如贵县(现贵港)的赐谷村,是洪秀全,冯云山来广西的第一站,这才是太平天国真正的起点;还有说洪秀全在广州看到《劝世良言》,做了个梦,那也算是太平天国这个思想的萌芽的起点。。。。。。

总之各位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那说法就不同了。

其实,无论是广州城一梦,赐谷村一游,思旺乡一战,金田村一呼,等等,都不算是真正的起点。

桂平紫荆山才是。

桂平紫荆山,在桂平北部,属大瑶山。这里少数民族聚居,又是山旮旯,桂平大不大另说,就按全县按现在的行政划分,有二十一镇五乡,二十六个行正中,怎么太平天国偏偏是在又山又偏的紫荆开始呢?

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爆发,成事,冯云山功劳最大,如果没有他,那洪秀全永远是在做梦,什么一梦,一游,就全局终了,更没有一战一呼,后来的事谈不上了。

正如忠王李秀成《自述》所言:“开国创业之事,皆出自南王之手...”

紫荆山,这实际上就是冯云山的选择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四月,洪秀全,冯云山带着一套由《劝世良言》改编的理论来到了贵县赐谷村,据说洪秀全的老表就在这里,洪冯二人暂居下来后,一边帮老表干活,一边在周边和当地人聊拜上帝会的事。

但是,二人在赐谷村周边宣讲了三个多月拜上帝会,响应的人并不多。又由于生活环境所迫,洪秀全有点气馁了,他提出让冯云山先回广东,自己随后也回去。

这其实是二人的第二次宣讲失败了,早在1843年中,二人就曾深入广东连山的瑶区做着同样的事,只不过他们这套东西不被当地人接受,不得已,回家待了一段时间后,才又重新选择的赐谷村。

没料到,在赐谷村最后的结果就是,洪秀全真的“随后”直接回广东了,据说他走的是水路,从贵县上船顺着郁江一路东流,回到了广东。而早点离开贵县的冯云山却选择从陆路,沿路来到了浔州府桂平城。

1844年七月上旬,冯云山从贵县到桂平,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目标与目的,纯粹就是想来浔州府城看看,绕个路回广东。可是,最后谁都没料到,正是他无心的浔州府桂平城的一行,却改变了他的一生,以及整个历史的走向。

他到桂平城后,偶遇一个叫张永绣的人,这张永绣的身份在历史中记载很杂,有说是冯云山的老表;有说是个也是个屡考不中的读书人,在广东和冯云山有过交集,算是老相识;有说俩人真的只是偶遇相识。

不管什么身份吧,总之,这个时候张永绣在桂平大南门的长塘定居,某日在大南门附近的转悠时,遇到了暂停在桂平的冯云山,并且了有交谈,各种原因下,俩人“相谈甚欢”,好客的张永绣就邀冯云山到家中小住几日。

这些天俩人都聊些什么呢?具体的肯定不知道了,但作为新识的,或是再遇的朋友,张永绣都很高兴,领着冯云山游桂平,大南门附近自然就是重点了。

大南门附近都有些什么呢?是桂平繁荣之地,兴旺之地。

门外即是郁江,下数上百米就有好多个码头,这样的地方,商业自然就很不错了,据说是桂平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浔阳楼就在这里,当时是桂平最有名的一座酒楼。

张永绣应该带着冯云山上楼闲坐闲谈,看着往来的各色行业人等,自然就涉及到桂平当地的一些话题,如风土人情,民情地情,等等。

由此,冯云山了解到桂平紫荆山一带生活着不少的“客家人”,当然,那时候的没有“客家人”的说法,而叫“来人”。都知道,很多“来人”其实主要是来自于广东一带,而冯云山也是广东人,自然对“来人”有着很多的认识。

有着敏感认知的冯云山马上有了到紫荆山探访的念头,他认为,与其与一帮风俗差别很大的人群(如连排瑶民,贵县龙山壮民)宣传自己的拜上帝会思想,不如到一帮相对熟悉的人群(来人)中去宣讲自己的教义,那可能成功率还高一点。

那为什么桂平的“来人”比较多的集中在又偏又山的紫荆一带呢?

这就从清康乾说起了,盛世之下,各地官府鼓励地方发展,由此大量的“来人”从广东等地往广西迁徙而来,像浔州府为了发展桂平,就请来了广东客商,发展府城的商业。

但是,在封建社会之下,作为“来人”,一群外来人口大批量的来到一个地方讨生活,那不可能,也不会被当地人容易接受的,毕竟生产力相对低下,资源就这么多,突然多出那么多人来分享,谁都不会同意的。

像桂平南区,西区,东区容易耕种的地方多,种粮生存容易,本地人牢牢的控制着,大多数“来人”没办法在这些地方落脚,也融不进当地社会,只能往一些偏远一点的地方生活。

而桂平北区的紫荆山区的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当地人没办法全部占有,也有很多的忽略,于是就有不少“来人”见隙落户,慢慢扎根下来。经过几代的努力发展,紫荆山区一带就成为了“来人”生活区了。

正是这个背景之下,冯云山在张永绣的帮助下,他到了紫荆山口的古林社村曾槐英家当了佣工。

曾槐英没查到有什么功名,但是出身好啊,紫荆曾氏是大家族,曾氏在这一带分布很广,虽说有好几支不同来源的分支,据说都是“来人”的身份,来自于广东,经过几代的努力,大多数曾氏不说在当地多有势力,最起码都混成了地方乡绅,一方大户。

冯云山在曾槐英家只是一般的佣工,说白了,就是个苦力工,长工之类,各种田里活,农活该干还是得干,但他骨子里仍然是个读书人,没事也会整几句诗句之类,偏巧让曾槐英听到了,他觉得冯云山不像一般的苦力工,了解起来,更加认为冯云山在家里干个苦力工有点屈才了,正好,另一曾氏大户,曾玉珍家想找一个私塾老师,于是,曾槐英把冯云山推荐过去。

1845年春节后,冯云山正式到紫荆山大冲村曾玉珍家教起了私塾。由此,在这个“来人”区稳定下来。白天在曾家教书,晚上和节假日就到处和周边的“来人”们聊天,顺便讲讲自己的拜上帝会思想。

这里的“来人”为什么又偏偏听了他的宣传呢?还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

在以前,桂平紫荆山区其实是比较封闭的,说是地广人稀,也总是有一些原住民在为生存而活动的,紫荆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资源都是固定的,大量的“来人”到来,大大影响到当地原住民的利益。

原住民与“来人”之间就有了很多的摩擦与争斗,道光《桂平县志》记载,特别是在1831年前后,地方民间的矛盾加剧,桂平紫荆山发生了一次很大规模的“土来之争”,在桂平官府的努力下,最终暂时的平息下来。

由于客观原因,官府对“土人”“来人”还是区别对待的,有所偏袒的,在这种环境下,能真正能发展起来的“来人”家族也不过是少数人,更多的,成为了社会的底层,不和谐的种子还是就此埋下了,小规模的“土来之争”一直没停过。

偏偏冯云山宣传的,就是“同耕,同食,同穿,同用”的平等思想,这就勾起了很多“来人”心里的那股气,对现实,对官府有所不满。

所以就有了以杨秀清为首的烧炭工组织积极的响应,纷纷加入拜上帝会。时机成熟,大平天国大旗就展开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更多文章

  • 一顶轿子引发的全州血案,揭秘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清军,冯云山,太平军,洪秀全,历史片,古装片,全州血案,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太平军兵围桂林33天,虽未陷城但组建了拥有200余艘战船的水军,之后太平军水陆并进绕过桂林溯江北上。而在途径小城全州的太平军却一改往日的爱民作风,陷城后屠尽全城军民,这诸般血腥竟缘自一顶南王冯云山乘坐的大轿子。电视剧《太平天国》冯云山(何涌生饰)冯云山(约1815年—1852年),号绍光,广东花县人

  • 太平天国在广西69:成败杨秀清,他为什么凑“科炭功”救冯云山?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杨秀清,冯云山,洪秀全,萧朝贵,太平天国在广西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太平天国人物之成败杨秀清第十二集:成败杨秀清,杨秀清为什么要凑“科炭功”救被抓的冯云山?前言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

  • 广西农民自称冯云山后裔,还拿出家谱和祖坟为证,学者:无力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家谱,广西,冯云山,洪秀全,太平军,韦昌辉,杨秀清,太平天国,地方官员

    冯云山,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以雄辩的口才,为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吸引了大量会众,直接奠定了太平天国的基础。在永安建制时,冯云山被封为南王七千岁,主要负责宣教工作。在太平军中,冯云山深受爱戴,而李秀成也说,在领导人中,唯有东王、南王和翼王最能干。然而可惜的是,在诸王之中,南王牺牲最早。1852

  • 广西人文:杨秀清凑“科炭功”救冯云山,对太平天国来说真是超值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广西,杨秀清,冯云山,洪秀全,萧朝贵,胡以晃,太平天国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太平天国人物之成败杨秀清第十二集:成败杨秀清,杨秀清为什么要凑“科炭功”救被抓的冯云山?前言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一

  •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冯云山,萧朝贵,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石亚达

    首义五王1851年太平天国攻下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后,洪秀全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论功行赏,将几位和他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全部封了王。杨秀清代天父传旨,功劳最大,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代天兄传旨,功劳次之,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从一开始便是洪秀全的忠实拥趸,是上帝会的

  • 洪秀全常有,冯云山不常有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国家历史》标签: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太平天国,韦昌辉,石亚达

    全文共4015字 | 阅读需9分钟冯云山|影视截图1846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大冲村一户财主家,见到了杨秀清。此时的冯云山31岁,原住在广东花县禾落地村,因坚信同学兼远房表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理论,两年前的春天,与其深入广西传教。冯云山的信念比开创者洪秀全还要牢固,他觉得广西是一片广阔

  • “南王”冯云山有多厉害?他若不被杨秀清坑死,太平军很可能成事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冯云山,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

    1852年6月,大清王朝大厦将倾岌岌可危,四处都是因不满清朝腐朽统治和官僚主义,奋起反抗的民间起义军,其中尤以太平天国势力强大,也最为清朝忌惮。大将冯云山画面来到太平天国的军营中,一个身负重伤的男人奄奄一息躺在床上,他撑着一口气只想见自己的兄弟洪秀全最后一面,这个人名叫冯云山,太平天国的南王。洪秀全

  • 穆嫔:被画师当做活佛的美女,晚年受康熙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说故事标签:穆嫔,宠爱,活佛,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穆嫔是江南官员向朝廷进献的美女,一名来自江苏苏州的汉女子,父亲陈岐山。康熙的后宫妃嫔数量比较多,在他晚年时期,最受康熙帝宠爱的就数这位穆嫔陈氏了。康熙六十年,从意大利来的宫廷画师马国贤随同康熙前往热河,在避暑山庄居住。因为身份特殊,与一些小太监关系很好。马国贤对中国的活佛很有兴趣,有一天,小太监悄悄

  • 为什么说曾国藩靠曾国荃曾国荃靠李臣典呢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曾国藩,曾国荃,太平军,太平天国,左宗棠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曾国藩靠曾国荃,曾国荃靠李臣典。”这是什么意思呢?先来看第一句话“曾国藩靠曾国荃”。我们知道,曾国藩弃文从武,书生带兵,以一支“泥腿子”湘军,历经浴血奋战,攻灭了太平天国,挽狂澜于既倒,强行为清朝续命半个多世纪,堪称晚清国运的中流砥柱。对于清朝来说,他的功绩怎么来总结都不会过分。

  • 湘军猛将李臣典27岁暴毙,真是因为纵欲过度?他根本没这个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臣典,曾国荃,暴毙,曾国藩,太平天国,洪秀全

    李臣典是湘军的一员猛将,他在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作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封“刚勇巴图鲁”。同治三年(1864年),在攻克太平天国天京的战役中,他因为“染病”但是不肯服药而暴毙。对于李臣典的死,有野史说是他是在攻进天京之后,掳获洪秀全的后宫佳丽,纵欲暴毙。虽然曾国荃在请功表之中,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