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在广西33: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总策划,可惜杨秀清编剧太差,坏了一部好戏

太平天国在广西33: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总策划,可惜杨秀清编剧太差,坏了一部好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 访问量:2768 更新时间:2023/12/22 4:38:56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

《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前言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是因为第三次在广州院试失败,大病一场,精神受到刺激。加上无聊的时候,翻阅到一本随手得来的《劝世良言》,脑洞一下子打开了。

他把《劝世良言》里面的理论和自己生病时候产生的幻觉结合到一起,觉得自己是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逢人便宣传他对上帝的理解,称之为“拜上帝教”。

1

洪秀全“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论,是一种趋于理想化的理论。因为在当时,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后时期,外国侵略者入侵,加上清朝廷统治下的种种黑暗现象越发尖锐(腐朽、落后),矛盾十分突出,他所想的追求人人平等观念,怎么能有出路呢?

所以,在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春天,他再一次参加了院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之后,彻底对科举考试这条路死了心。在家乡传教不顺,便拉上好友冯云山转至广西贵县赐谷村老表家传教,却依旧没有起色。

洪秀全产生一种自我麻醉的心态,和冯云山分别,回老家继续专研“教义”,逃避现实的挫折。要知道,这年他都三十岁了,在古人的说法中,“三十而立”,而他却一事无成,只能把自己泡进自己架构的“拜上帝教”理论体系中,更想通过教堂受洗来巩固自己。

2

和洪秀全分别后,冯云山却没有灰心丧气。

历经传教失败,他也一直在寻求破解的方法。因为他知道“拜上帝教”的那套完美理论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打动不了人们的。

这个和洪秀全际遇相似,年岁相仿(小洪秀全一岁),也是屡受科举考试打击的读书人更善于思考,更懂得“理论联系实际”。

他从贵县沿郁江而下,来到当时的“大城市”浔州府,在朋友张永绣家同住一个多月,天天去南门浔阳楼寻找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还真被他发现了。

3

官家、地主老财和有钱人有吃有穿,自然是不会信“拜上帝教”的,他们怎么会觉得和穷苦大众是平等的呢?

一般百姓在那个时期,都是苟活,没有被剥削到那个地步,能过就过,胆小懦弱,让他们信教有些难度;

他发现,最有可能信教的是那些最底层的农民和“烧炭工”,这些都是和他一样,是来自广东的“来人”,本地融不进去,生活辛苦艰难,冯云山从语言和身份上都能跟他们产生共鸣,这就是冯云山的机会!

4

怎么才能打入这个群体的内部?

冯云山首先做的就是放下身份(脱掉长袍,穿上大褂和挽起裤脚),做起一个“赤脚佬”(岭南对农民等最底层人们的一种贬称),然后开始紫荆山之旅。

从最初的捡牛粪到教书,冯云山渐渐融入紫荆山,也渐渐把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理论通过通俗简单的话给“烧炭工们”灌输。真正的“理论结合实际”。当时“烧炭工”和农民跟地主阶级关系十分紧张,剥削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那时候反抗经常发生,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思想作为指导,所以屡次抗争又屡次被地主阶级镇压。这种情况之下,迫切需要一种思想武器和组织工具来动员和凝聚分散的人民群众,参加斗争,促进农民起义的顺利发展。

所以,冯云山出现的时机非常及时。他在通过和“烧炭工”们的交往中,把“拜上帝教”的理论灌输进他们的思想里。虽然也有时代局限性,但是在当时的时局环境下,却是十分有效的。

5

冯云山的高明之处在于把“拜上帝教”改为“拜上帝会”,虽然一字之差,但是意义重大。他把这种源于西方的“教义”改为适合本地人理解的一种理论形式。

洪秀全初创拜上帝教也还只是从基督教中吸取了平等的教义,劝人尊拜上帝,行善戒恶,待人平等。冯云山把教义跟当时被强烈压迫的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拜上帝会迅速地革命化,成为反封建的锐利武器。

当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为进一步动员农民参加斗争,必须用农民、“烧炭工”所能理解的语言和逻辑,来阐明这场斗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阐明这场斗争的目的,没办法,这些都是一群目不识丁的文盲,不讲通俗点他们理解不了!

冯云山面对的都是比较落后的农民和烧炭工,他们地处紫荆山,由于各种局限性,缺乏理性思辨的能力,只能用宗教的玄幻加以说明,农民一家一户,生活散漫,缺乏凝聚力,虽然也组织过团体来抗争地主阶级,但是,没有理论支撑目标,很快就被镇压。

冯云山只能用宗教纪律加以组织约束,并且在实践中证明,十分之有效。他告诉农民和烧炭工们:赐给他们阳光雨露的天父天兄怜悯众生的苦难,要拯救众生,而为非作恶的阎罗妖,暴虐残酷,涂炭生灵。

这些朴素的理论对于这些被长期压迫和被镇压的农民和烧炭工来说,就是希望。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的时候就说“但求有两餐饱饭就可以了。”这也说明他们加入“拜上帝会”的最初愿望非常简单。

6

冯云山很清楚这种矛盾,他把“教”转为“会”,就是为了让紫荆山农民和“烧炭工”们接受这种源自西方的教义。当时天地会比较深入人心,所以他也用“会”来让他们产生接纳感。

这种理论支配之下,使得农民和“烧炭工”们跟地主阶级双方壁垒分明,一方是天父天兄恩养庇护的百姓,另一方是有阎罗妖支持的官府和地主,两个营垒的界限一清二楚,是非爱憎格外鲜明。

这种在宗教外衣下包裹的反封建战斗精神,一旦被农民所接受,农民将自觉自愿、勇气百倍、信心十足地投入战斗。这样,农民战争中的宗教思想将发挥出震撼封建统治的巨大力量。

7

历朝历代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往往都是利用宗教的手段。

陈胜吴广的“篝火狐鸣”到黄巾起义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从元末农民起义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到清代白莲教的“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宗教在农民起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冯云山也是明白把拜上帝会“神化”的作用。所以他不是招摇撞骗,而是有目的性地把洪秀全神化起来。进一步笼络和招纳众多农民和“烧炭工”进入到“拜上帝会”中。

就这样,完美地把“拜上帝教”的教义转变到“拜上帝会”里。最后总结成《天朝田亩制度》中说:“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真实地显示出被压迫者平均主义的愿望。

只不过农民不是先进阶级,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最后必定以失败告终。

8

但是作为太平天国的基石和奠基者,冯云山无疑是成功的。可以说,他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策划”,只可惜,作为“编剧”的杨秀清却把“剧本”写偏了。

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也使得太平天国这座大厦轰然崩塌!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威叔《太平天国在广西》系列34!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更多文章

  • 广西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十六——桂平那么大,冯云山为何选紫荆山创业

    历史解密编辑: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标签:冯云山,桂平,太平天国,贵县,洪秀全,紫荆山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等人在桂平金田营盘正式举起反清大旗,一场改变历史的农民起义就此爆发,史称太平天国运动,也叫金田起义。关于这场农民起义,后世研究很多,还成为专门的议题,学科,研究多了,那引申出来的话题就多,如桂平金田只是太平天国的爆发起,起誓,举旗之地,太平天国真正的开始,另有说法。如平南

  • 一顶轿子引发的全州血案,揭秘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清军,冯云山,太平军,洪秀全,历史片,古装片,全州血案,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太平军兵围桂林33天,虽未陷城但组建了拥有200余艘战船的水军,之后太平军水陆并进绕过桂林溯江北上。而在途径小城全州的太平军却一改往日的爱民作风,陷城后屠尽全城军民,这诸般血腥竟缘自一顶南王冯云山乘坐的大轿子。电视剧《太平天国》冯云山(何涌生饰)冯云山(约1815年—1852年),号绍光,广东花县人

  • 太平天国在广西69:成败杨秀清,他为什么凑“科炭功”救冯云山?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杨秀清,冯云山,洪秀全,萧朝贵,太平天国在广西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太平天国人物之成败杨秀清第十二集:成败杨秀清,杨秀清为什么要凑“科炭功”救被抓的冯云山?前言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

  • 广西农民自称冯云山后裔,还拿出家谱和祖坟为证,学者:无力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家谱,广西,冯云山,洪秀全,太平军,韦昌辉,杨秀清,太平天国,地方官员

    冯云山,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以雄辩的口才,为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吸引了大量会众,直接奠定了太平天国的基础。在永安建制时,冯云山被封为南王七千岁,主要负责宣教工作。在太平军中,冯云山深受爱戴,而李秀成也说,在领导人中,唯有东王、南王和翼王最能干。然而可惜的是,在诸王之中,南王牺牲最早。1852

  • 广西人文:杨秀清凑“科炭功”救冯云山,对太平天国来说真是超值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广西,杨秀清,冯云山,洪秀全,萧朝贵,胡以晃,太平天国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太平天国人物之成败杨秀清第十二集:成败杨秀清,杨秀清为什么要凑“科炭功”救被抓的冯云山?前言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一

  •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冯云山,萧朝贵,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石亚达

    首义五王1851年太平天国攻下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后,洪秀全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论功行赏,将几位和他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全部封了王。杨秀清代天父传旨,功劳最大,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代天兄传旨,功劳次之,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从一开始便是洪秀全的忠实拥趸,是上帝会的

  • 洪秀全常有,冯云山不常有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国家历史》标签: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太平天国,韦昌辉,石亚达

    全文共4015字 | 阅读需9分钟冯云山|影视截图1846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大冲村一户财主家,见到了杨秀清。此时的冯云山31岁,原住在广东花县禾落地村,因坚信同学兼远房表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理论,两年前的春天,与其深入广西传教。冯云山的信念比开创者洪秀全还要牢固,他觉得广西是一片广阔

  • “南王”冯云山有多厉害?他若不被杨秀清坑死,太平军很可能成事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冯云山,杨秀清,洪秀全,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

    1852年6月,大清王朝大厦将倾岌岌可危,四处都是因不满清朝腐朽统治和官僚主义,奋起反抗的民间起义军,其中尤以太平天国势力强大,也最为清朝忌惮。大将冯云山画面来到太平天国的军营中,一个身负重伤的男人奄奄一息躺在床上,他撑着一口气只想见自己的兄弟洪秀全最后一面,这个人名叫冯云山,太平天国的南王。洪秀全

  • 穆嫔:被画师当做活佛的美女,晚年受康熙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说故事标签:穆嫔,宠爱,活佛,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穆嫔是江南官员向朝廷进献的美女,一名来自江苏苏州的汉女子,父亲陈岐山。康熙的后宫妃嫔数量比较多,在他晚年时期,最受康熙帝宠爱的就数这位穆嫔陈氏了。康熙六十年,从意大利来的宫廷画师马国贤随同康熙前往热河,在避暑山庄居住。因为身份特殊,与一些小太监关系很好。马国贤对中国的活佛很有兴趣,有一天,小太监悄悄

  • 为什么说曾国藩靠曾国荃曾国荃靠李臣典呢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曾国藩,曾国荃,太平军,太平天国,左宗棠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曾国藩靠曾国荃,曾国荃靠李臣典。”这是什么意思呢?先来看第一句话“曾国藩靠曾国荃”。我们知道,曾国藩弃文从武,书生带兵,以一支“泥腿子”湘军,历经浴血奋战,攻灭了太平天国,挽狂澜于既倒,强行为清朝续命半个多世纪,堪称晚清国运的中流砥柱。对于清朝来说,他的功绩怎么来总结都不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