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6月,曾经追着中兴名臣,号称“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吊打的翼王五千岁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陷入绝境,无奈之下主动“请降”,受凌迟处死。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一代“战神”,居然落得如此悲惨下场,着实可悲、可惜、可叹。那么,大渡河之战,究竟是谁击败了石达开,他们可否是清朝名将呢?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大渡河畔击败石达开的并非名将,而是2位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将领:王应元、岭承恩,都是土司千户。从战争经验,以及军事能力上看,王应元、岭承恩实在太过一般,在清军中排不上号。但是,最终击败石达开,并迫使他“请降”的,就是这2位三流将领。大渡河之战:2个三流将领,追着“战神”石达开吊打,详细说说。
01、石达开抵达大渡河畔,错失战机,处境被动1860年7月,彭大顺的70多位将领率20万大军脱离翼王,石达开差点成了孤家寡人。但是,广西天地会起义军众多,石达开很快又招募6万余人,继续执行既定计划——进军四川,建立根据地。1863年5月14日,翼王石达开抵达大渡河畔,进行人生最后一战,也是他败亡之战。抵达大渡河畔时,对岸尚无清兵,石达开还派遣军队渡河侦查敌情,晚上又将其撤回来。薛福成日记中说:“初到大渡河边,北岸实尚无官兵”,骆秉章所谓的唐友耕镇守北岸,乃是事后“邀功请赏”,并不真实。此时,唐友耕振武军还在数百里之外的邛州,短时间内无法赶来增援。此外,大渡河西面的松林河对岸也没啥兵力,这对石达开而言,绝对是千载难逢之良机。可惜,石达开错过了,因为他媳妇生了儿子,翼王下令全体庆祝三天三夜,“弄璋生香,传令将士,休养三日。”但是,三日不到,河水暴涨,石达开处境被动,悔之晚矣。
02、转攻松林河,被王应元击败,一路追杀给儿子设庆功宴还未结束,河水暴涨,唐友耕抵达北岸,部署大量火炮,准备“迎接”太平军渡河部队。没有水师掩护,又没坚固战船,石达开连续强渡三次,都以失败告终,还损失了万余兵马。如此,石达开掉头往西,准备跨越松林河,直奔泸定。此时,松林河守将是王应元,也是第一个对付石达开的三流将领。太平军抵达松林河后,石达开下令士兵强渡,被王应元一顿炮轰,船只还未抵达河流中线,全部被摧毁。夜晚,石达开组建500人“敢死队”,泅水过河,试图抢占对岸阵地。王应元早有防备,派士兵沿江搜索,用长矛刺入水中,过河将士无一幸存,太平军再次失败。偷渡不成功,石达开书信王应元,希望他能让开一条路(有赏赐),或者允许军民自由贸易,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否则鸡犬不宁。王应元不理会,继续炮击太平军,石达开连续渡河,都被杀得片甲不留,狼狈不堪。如此,石达开撤兵,再次从大渡河寻找渡口,王应元则渡江追击。
04、王应元、岭承恩合兵一处,清军士气旺盛,石达开被迫“请降”王应元、岭承恩合兵一处,构成南岸清军主力,围着石达开打。此时,骆秉章害怕土司兵夺取首功,更害怕石达开会绝境中自尽,于是让曾国藩亲家,署理四川布政使的刘蓉前往大渡河,“抢夺”胜利果实。王应元、岭承恩自然不想将战功拱手相让,便连续出击,同时采取“诱降”政策。土司围攻,王应元、岭承恩“诱降”,石达开将计就计,决定“诈降”,乘机夺取粮食物资,补充军需。可惜,太平军多数已经没了往日斗志,“诈降”成了真投降,石达开欲哭无泪。对此,谋士曹伟人、曾仕和建议,让翼王带领全军做最后一战,以求绝地逢生,但石达开不采纳,曹伟人投河自尽。王应元、岭承恩“诱降”,骆秉章心急如焚,他让刘蓉加快速度,给石达开许诺更好的“投降”待遇,让他放下武器。突围不成,弹尽粮绝,石达开让将士摧毁渡河工具,将武器投入江中,表示诚意。6月11日,石达开“请降”,骆秉章背信弃义,屠杀2000放下武器将士,4000老弱遣返。
大渡河之战,前后历时近一个月,翼王石达开本有机会渡过长江,但没能抓住机会,着实可惜。此次战斗,石达开在南岸对手主要是土司王应元、岭承恩这2位三流将领,按理说压力不大。但是,号称“战神”的石达开,硬是没能突破土司兵封锁线,还被追着吊打,最终被迫“请降”,受凌迟处死。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