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3年,曾国藩后人抛出史料,惊诧史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啥

1963年,曾国藩后人抛出史料,惊诧史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哥说历史 访问量:3002 更新时间:2024/4/25 19:36:43

同治三年(1864)六月,曾国藩带着湘军攻下天京后,抓捕想要趁乱逃走的忠李秀成

作为太平天国的忠王,他在被捕后,不仅没有视死如归,反而卑躬屈膝,写出一份有关太平天国的供词。

李秀成被杀后,曾国藩将修改过的供词复制多份呈交,原件则秘而不宣。

直到1963年曾国藩后人抛出史料,才惊诧史学界,那么李秀成在供词中都说了啥?

被捕

1864年7月23日清晨,曾国荃正在睡梦中,突然他听到手底下的人嚷嚷:“抓到李秀成了!”

睡意朦胧的他来不及换衣服,便急匆匆赶来。

太平天国运动一直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多次派兵“围剿”,如今终于抓到一个重要人物,难怪曾国荃会如此着急。

为了防止李秀成挣扎,四个体格健硕的人束缚他的身体,让他跪在大堂中间。

曾国荃换好衣服后,端坐在大堂上,大喝一声:“李秀成,从实招来!”

李秀成面对审判,没有一丝惊慌,也不置可否。

曾国荃摆出如此威严的阵仗,却没有任何回应,他觉得自己的面子都丢光了。

怒气冲冲的他拿起尖锐物品对李秀成狠狠扎了下去,没过一会,李秀成的身上多出许多伤口,血流不止。

李秀成挺起身体,大声说:“曾国荃,你我只是立场不同,又非仇敌,为何要对我下此狠手?”

曾国荃的军师赵烈文担心他盛怒下会当场杀死李秀成,不好对朝廷交代。

他附着在曾国荃耳朵旁边悄悄说道:“将军,李秀成是大人物,不能随意处置。”

听完这话,曾国荃不仅没有消气,还更加生气:“这种贼人,留下来有何用处?难道还要送到北京吗?”

他下令让心腹对李秀成动用酷刑,看着他痛苦不堪的表情,曾国荃才心满意足。

看两人水火不容的样子,赵烈文也无可奈何。

书写供词

五天后,曾国藩来到南京。

他当晚对李秀成进行审讯,和曾国荃不同,他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容。

当看到身陷囹圄的李秀成,他感慨一声,然后用同情的语气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秀成吗?我敬重你是一个英雄好汉,只是可惜造化弄人!”

李秀成没想到在敌方阵营还能遇到一位懂他的人,心中那股倔强的气势也消去一大半。

曾国藩为了拉近两人的关系,让人解除对李秀成的禁锢,还给他更换环境好一点的牢房,找医生为他治病。

被感化的李秀成决定写一份投降的供词。

这份供词他很用心,也很认真,在措辞上他斟酌再三,呕心沥血写了十天,才最终完成六万字的供词。

他以为被俘虏后,会受到侮辱、刑罚,还会落到尸骨无存的下场,但他没想到曾国藩会如此和善。

正是这种礼遇和理解,让他愿意投降。

在这封供词中,字里行间都在歌颂曾氏兄弟,说他们有一颗救助世人的心,让人敬佩。

在提到曾国藩的湘军时,他也阿谀奉承,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非凡,战斗能力强。

但是他又不想贬低自己和太平天国,在供词里为了凸显他天资聪颖,又不断诋毁除湘军外的军队。

他以为这样做能换来一线生机,没想到对手是清朝最有政治阅历、最擅长人性、又经历不凡的曾国藩。

曾国藩稍微一思考,便能察觉到李秀成的别有用心,最终决定李秀成的生死。

可怜李秀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一番阿谀奉承会换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他竟然会愚蠢到劝曾国藩另立山头,做皇帝。

皇帝忌惮曾国藩和湘军已久,一直在寻找时机削弱,李秀成的这份供词等同于给皇帝递上一把杀人的刀。

曾国藩很看重这份供词,只要李秀成那边一完成,他便会立刻修改。

原本六万字的供词被他删改得只剩下两万多字,被删改的大多是劝他做皇帝,夸赞湘军,诋毁满洲八旗和清朝其余军队的话。

一开始,曾国藩决定把李秀成送到皇帝手中,由他来决定李秀成的生死。

当看完供词后,他临时改变主意,决定尽快处死。

8月7日清晨,曾国藩让人处死了李秀成,还把他的头颅装在一个小木笼中,沿街示众。

原稿则被交给他的长子曾纪泽,一直秘密收藏在藏书楼中,与世隔绝。

直到1963年,曾国藩后人曾约农把这份手稿刊印成书后,原稿才重见天日。

更多文章

  • 天国的回光返照:陈玉成和李秀成联手撑起了太平天国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石亚达

    1857年5月,在饱受洪秀全猜忌的情况下,石达开率领七万部众离开天京。6月9日,石达开抵达安庆,张贴告示,传谕本部各军,说自己“忠贞之志”、“愚忠之心”、“可昭日月”,但奈何天王洪秀全的猜疑心太重了,自己为求自保,不得不出走。不久后,石达开又发布了一道正式谆谕,强调自己虽然出走,但并没有脱离太平天国

  • 1962年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揭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太平军,石亚达

    太平天国后期,一位太平天国将领在清军囚笼里写下洋洋洒洒的数万字供词,陈说着太平天国的兴衰,试图在人生末途抓住救命稻草。 他盛赞清朝将领曾国藩“恩深量广”,“兼有德化之心”,还称“今天国已亡,实大清皇上之福德”。 天不遂人愿,在写完供词后不久,这位天国将领便被曾国藩就地处死。 他就是李秀成。 出人意

  • 李秀成供词为啥到60年代才公开?学者: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洪秀全,清军,太平军

    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清代通史》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从此之后,西方商品进入中国,与之相伴的还有鸦片。西方的入侵让中国的百姓更加凄惨,再加上清政府的横征暴敛,他们无法在这一片土地上生存。最终在洪秀全的带领之下,一群人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然而这个运

  • 曾国藩后人抛出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究竟在供词里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荃

    1963年,台湾世界书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虽然看起来已年过古稀,但是神态上却精神矍铄,让人肃然起敬。听闻他来,书局领导人立马亲自下来迎接,恭恭敬敬的将人请进屋中,好烟好茶的伺候着。此人正是曾国藩曾孙曾约农,来书局也不是为了闲逛,而是有一份重要材料想要提交。“这是李秀成供词原稿。”曾约农边说边从包

  • 为啥李秀成的供词,直到60年代才公开?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曾国荃

    众所周知,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掌握着晚清时期的大部分权力。慈禧太后不仅在政事上没有积极作为,还坚持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背负着“卖国贼”的称号遗臭万年。渴望权力的慈禧登上权力的至高处后,并没有忧国忧民,反而一味地贪图享乐、奢侈无度,在政治上鼠目寸光,丝毫不为清朝的趋向着

  • 苏州告急,李秀成想去救援,为什么洪秀全敲诈十万两白银才放行?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陈玉成

    【太平天国系列515,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天京事变发生之后,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所幸有陈玉成、李秀成等一众军官受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才得以暂时延缓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然而,李秀成、陈玉成、干王等人不和,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第二次西征失败,天京上游重要的屏障安庆丢失,这对于天京而是是巨大的

  • 李秀成眼中的太平军首义六王:仅一人有王佐之才,其余人难成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不停歇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韦昌辉

    【太平天国系列504,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了解太平天国历史,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清朝人的著作、笔记或者日记,而要站在太平天国的角度去了解,则需要看太平天国自己刻印的书籍、信件、凭证以及将领等人被捕之后留下的口供。相比于陈玉成、石达开、干王等人留下的短小口供而言,忠王李秀成的自述则显得较为全面。李

  • 忠王李秀成投降清军的真相,主要有三种说法,前两种说法难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清军,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曾国藩

    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在兵败被俘之后,写下了六万字左右的“供词”。通观其整个“供词”可知,李秀成自始至终都没有否认与洪秀全之间的君臣关系。其中对洪秀全的批评,也确实是其自身存在的缺点、错误。国破家亡后,回顾历史,总结教训,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剖析,也是无可厚非的。为此,李秀成说:“我言直陈之语,非不忠而

  • 他,忠王李秀成的儿子,被曾国藩收养,却成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叔叔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秀成,曾国藩,陈寅恪,洪秀全,太平天国,科学家,军事制度,书法家

    太平天国后期,与清王朝一决天下的重担落在了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的肩上。当时,英王陈玉成被认为是太平天国最骁勇善战的将军,而李秀成的勇猛善战仅次于陈玉成。不幸的是,陈玉成遇上了比狐狸还精的苗沛霖,最终在这位奸诈之徒的欺骗下被清军凌迟。当然像苗沛霖这种两面三刀,数次倒戈的叛徒,终究也不会有好下场,在三

  • 李秀成非常配合曾国藩的审讯,还曾劝其称帝,曾国藩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玉带吴钩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清军,太平天国

    民国时期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王公屿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李秀成没有被杀,也没有被清军抓捕,李秀成躲在了海州,也就是现在的连云港,并且还有后人,当然这是王公屿在与日寇打游击时听说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搜索查看,今天我们主要讲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杀李秀成,所以在这里我将采信李秀成被杀说。1863年底,太平天国势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