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供词为啥到60年代才公开?学者: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李秀成供词为啥到60年代才公开?学者: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4979 更新时间:2024/1/24 9:49:38

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清代通史》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从此之后,西方商品进入中国,与之相伴的还有鸦片。

西方的入侵让中国的百姓更加凄惨,再加上清政府的横征暴敛,他们无法在这一片土地上生存。最终在洪秀全的带领之下,一群人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然而这个运动却被清政府和列强联合镇压,最终失败。在曾国藩进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时候,曾经遭到过剧烈的抵抗。那么,在湘军围困天京时,是哪位将领在负责天京城的守卫呢?

这位将领就是太平天国后期主要的军事将领忠王李秀成,他为太平天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最终却不幸被伤害。

一、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李秀成出生,他的父亲叫做李世高,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李明成。在广西省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生活非常贫困,没有自己的土地,只靠着给别人干活谋生。

李秀成的舅父是私塾里面的教书先生,算是比较有文化,在李秀成八岁的时候,他将李秀成带到了自己的私塾里面让他学习,或许也是希望李秀成将来能够有出息,不必过这样穷苦的生活吧。

可惜的是李秀成只读了两年书,十岁的时候他便被父母叫回家中干活。不过他的舅父并没有放弃他,后来经过舅父的努力,李秀成又进入村塾帮工。他一面帮工,一面自学,渐渐的,他养成了外柔内刚的性格。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宣布起义,同年2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武宣东乡正式建立。后来随着太平军的南征北讨,最终在南京安定了下来。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在这之后,东王杨秀清看出了李秀成身上的潜质,亲自提拔李秀成为右四军帅。

在这之后,李秀成便展现出了一位卓越将领该有的品质,他率领太平军与其他太平天国的将领数次击败了清军,并且为太平天国攻城略地。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内部人才凋零,李秀成由于身在外地,因缘巧合之下躲过了这一次浩劫。由于他过去的表现,他被洪秀全提拔,和陈玉成一起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

1864年,洪秀全去世,天京城被湘军围的水泄不通。在天京城破的那一天,李秀成保护着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福天贵想要逃出城外,他将自己的马给了幼天王,其而自己则骑一匹劣马。

最终他被后面赶上来的清军生擒,被俘之后,李秀成既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一面,同时却也表现出了苟且偷生的一面。他在狱中写下降书,详细的交代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细节。

本来来讲,像李秀成这样的太平天国要犯应当是要押赴京城,让京城当中的人亲自审问,然而曾国藩却在抓到李秀成之后,立刻审问了他。在拿到李秀成的供词之后,又立刻将他斩首。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李秀成在供词当中提到了一件非常要命的事情,曾国藩修改了李秀成的供词,为了不让李秀成活着到京城,于是他便将其杀害。

二、李秀成的供述

李自成在被俘之后并非铁骨铮铮,他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供述。不过,此时的清王朝早已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别说是写下这样一段供述,就算是李秀成摇尾乞怜,清政府也不会放过他。

1963年,曾国藩的后人曾约农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他将自己家里面珍藏了近百年的李秀成供词的影印版公布了出来。

这样一份供词还是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份供词的出现,极大的弥补了当时的史料,也印证了很多事情。

从李秀成被俘再到被清军杀害,李秀成一共多活了16天。根据历史记载,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来的供词约有5万多字,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他所见到的太平天国所有事情,全部都在供词里说了出来。

然而,曾国藩在看过这份供词之后,却对其大加删减,最终只留下了3万多字,并将修改之后的供词交给了慈禧太后。

这份原稿在曾国藩在世时从来都不敢公布,在他死后90多年才得以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根据专家们所说,如果这份供词在曾国藩在世的时候就被公布了出来,那曾国藩恐怕要死无全尸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份供词当中提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在供词当中,李秀成说,他曾经劝过曾国藩称帝,曾国藩大义凛然地拒绝了他,表示自己忠于朝廷,绝对不会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看起来似乎是李秀成在极强的求生欲之下写出了这样一段话,为的是表扬曾国藩对清廷的忠心耿耿,然而曾国藩在看到这句话之后,他知道这句话将会深深地触动慈禧太后心中隐秘的部分。

对于皇帝而言,最为忌讳的就是有人造反,满清王朝一向对于汉人有很强的戒备之心,如果不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满清将领你无人可用,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汉人大地主也不可能有掌握军权的机会。

慈禧太后虽然表面上重用曾国藩,然而实际上依然防着这样一群人。满人最为放心的还是自己人。因此曾国藩虽然看起来势力强大,又有剿灭太平天国攻打天京的功劳。

然而实际上此时的他正位于危险的边缘,太平天国一灭,狡兔死走狗烹,像曾国藩这样手握雄兵的汉族将领,慈禧太后将来定然是容不下他的。

如果不提这一茬,还好,然而李秀成偏偏自作聪明,提自己曾经劝过曾国藩称帝。这可不就会引起慈禧太后的疑心吗?

就算他在供词里写的再好,再天花乱坠,只要有这样一条也够曾国藩喝一壶的了。曾国藩在收复太平天国的过程当中,已经积攒下了不少的声望和财富,此时他的手里又掌握着大批的湘军部队。

在北方的清政府此时已经无力抗衡曾国藩的力量,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曾国藩如果真的称帝的话,鹿死谁手还真就不好说。

然而机会稍纵即逝,太平天国已灭,曾国藩再也没有称帝的理由。作为剿灭太平天国的将领,曾国藩知道自己早就已经不为南方地区的人民所容,再加上他打仗的时候,清廷为了支持前方的战争,不断的剥削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很大一部分都给了曾国藩当军费。

尽管实力强大,但是曾国藩此时却与吴三桂的处境相似。实力强大,然而出师无名,曾国藩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当初才没有称帝。

可是这件事情要是捅出去的话,必然会让慈禧太后对他产生疑心,到时候就不是他有没有想过称帝的问题。只要会对皇权产生威信,任何人都会成为慈禧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之而后快。

正是由于李秀成在供词当中提到了这样一件事情,因此曾国藩将供词大幅修改和删减,为的就是让李秀成的供词不与自己牵涉到关系。而这也是为何曾国藩在世之时,这份供词只能被他雪藏的原因。

小结:

这也就是李秀成供词为何到60年代才公开,学者们曾说道,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优秀将领,他曾经率领着太平军与清军进行过殊死的战斗。其实他的心中应该早就已经明白,只要被清军抓住,他绝无生还的可能。那他为何还要写下这样一份供词呢?只是为了摇尾乞怜吗?

恐怕也不一定。说不定他是为了挑拨清政府跟曾国藩之间的关系,不过他应该没有想到曾国藩会如此胆大,将他的供词进行了修改以后再交给慈禧太后。如果原件被看见的话,形势逼迫之下,曾国藩无论是束手就擒还是与清政府撕破脸皮,对李秀成而言都是高兴的事情。

参考资料:《清代通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后人抛出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究竟在供词里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荃

    1963年,台湾世界书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虽然看起来已年过古稀,但是神态上却精神矍铄,让人肃然起敬。听闻他来,书局领导人立马亲自下来迎接,恭恭敬敬的将人请进屋中,好烟好茶的伺候着。此人正是曾国藩曾孙曾约农,来书局也不是为了闲逛,而是有一份重要材料想要提交。“这是李秀成供词原稿。”曾约农边说边从包

  • 为啥李秀成的供词,直到60年代才公开?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曾国荃

    众所周知,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掌握着晚清时期的大部分权力。慈禧太后不仅在政事上没有积极作为,还坚持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背负着“卖国贼”的称号遗臭万年。渴望权力的慈禧登上权力的至高处后,并没有忧国忧民,反而一味地贪图享乐、奢侈无度,在政治上鼠目寸光,丝毫不为清朝的趋向着

  • 苏州告急,李秀成想去救援,为什么洪秀全敲诈十万两白银才放行?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秀成,洪秀全,太平天国,陈玉成

    【太平天国系列515,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天京事变发生之后,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所幸有陈玉成、李秀成等一众军官受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才得以暂时延缓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然而,李秀成、陈玉成、干王等人不和,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第二次西征失败,天京上游重要的屏障安庆丢失,这对于天京而是是巨大的

  • 李秀成眼中的太平军首义六王:仅一人有王佐之才,其余人难成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不停歇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韦昌辉

    【太平天国系列504,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了解太平天国历史,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清朝人的著作、笔记或者日记,而要站在太平天国的角度去了解,则需要看太平天国自己刻印的书籍、信件、凭证以及将领等人被捕之后留下的口供。相比于陈玉成、石达开、干王等人留下的短小口供而言,忠王李秀成的自述则显得较为全面。李

  • 忠王李秀成投降清军的真相,主要有三种说法,前两种说法难成立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清军,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曾国藩

    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在兵败被俘之后,写下了六万字左右的“供词”。通观其整个“供词”可知,李秀成自始至终都没有否认与洪秀全之间的君臣关系。其中对洪秀全的批评,也确实是其自身存在的缺点、错误。国破家亡后,回顾历史,总结教训,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剖析,也是无可厚非的。为此,李秀成说:“我言直陈之语,非不忠而

  • 他,忠王李秀成的儿子,被曾国藩收养,却成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叔叔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秀成,曾国藩,陈寅恪,洪秀全,太平天国,科学家,军事制度,书法家

    太平天国后期,与清王朝一决天下的重担落在了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的肩上。当时,英王陈玉成被认为是太平天国最骁勇善战的将军,而李秀成的勇猛善战仅次于陈玉成。不幸的是,陈玉成遇上了比狐狸还精的苗沛霖,最终在这位奸诈之徒的欺骗下被清军凌迟。当然像苗沛霖这种两面三刀,数次倒戈的叛徒,终究也不会有好下场,在三

  • 李秀成非常配合曾国藩的审讯,还曾劝其称帝,曾国藩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玉带吴钩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清军,太平天国

    民国时期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王公屿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李秀成没有被杀,也没有被清军抓捕,李秀成躲在了海州,也就是现在的连云港,并且还有后人,当然这是王公屿在与日寇打游击时听说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搜索查看,今天我们主要讲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杀李秀成,所以在这里我将采信李秀成被杀说。1863年底,太平天国势力越

  • 李秀成供词为什么到60年代才公开?倘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清军,诗人,清朝,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军,洪秀全,书法家,科学家,太平天国

    历史总会有这样一个周期,那就是每当朝纲混乱、恶人当道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之际,底层人民便会集合起来,为了生存而与当时的统治者展开斗争。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知凡几的农民起义,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旧式农民起义的高峰——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期间有着不少谜团仍

  • 受封忠王千岁,李秀成没有感激,还充满怨恨与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清军,陈玉成

    《木兰诗》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战沙场之悍将,随时有可能马革裹尸,为朝廷而死。冷兵器时代,将士操刀上阵杀敌,冒着生命威胁冲锋陷阵,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封侯拜将,挤进上流社会。为激励将士,秦朝实行“军功授爵”制度,能否封侯、拜将,就看战功多大。对名将而言,封侯还不行,封王才是最高境界。皇帝“

  •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李秀成手握3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3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清军,洪秀全,太平军,石亚达

    太平天国的覆灭,与它的爆发一样,快得令人难以置信,连坐镇北京的慈禧太后也没想到,这伙儿曾令清王朝寝食难安的“长毛”,竟顷刻间便土崩瓦解了。毕竟,总攻开始前,李秀成手里还有二十多万人马。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即便是处于鼎盛期的太平天国,也早已预示了它最终的命运。要知道,太平军之所以曾打的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