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秀成供词为什么到60年代才公开?倘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李秀成供词为什么到60年代才公开?倘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孤风婉史 访问量:3228 更新时间:2024/1/16 13:18:54

历史总会有这样一个周期,那就是每当朝纲混乱、恶人当道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之际,底层人民便会集合起来,为了生存而与当时的统治者展开斗争。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知凡几的农民起义,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嘴旧式农民起义的高峰——太平天国运动。

持续了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期间有着不少谜团仍解释不清。

其中在太平天国后期,忠王李秀成在狱中写下的供词更是尘封了许久,才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太平天国后期支柱——李秀成

李秀成1823年出生于广西,由于家庭贫困,年幼的李秀成不得不担起了补贴家庭的重任,虽然在舅父的耳濡目染下李秀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现实将他折磨得体无完肤。

孤寒无食四字将李秀成的幼年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个时候整个国家危如累卵:在外有列强暴虐、鸦片横行;雪上加霜的是各地天灾不断,内忧外患的交织使得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

恰好这时候洪秀全等人在广西一带宣传拜上帝教,拉拢了许多贫苦农民参与了进来,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李秀成便是在这个时期投身戎马,成为太平军的一员。

参加军旅的李秀成在攻打江北和江南大营、三河大捷等重大战役中作战十分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太平军中逐渐站稳了脚跟,也为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扫除了诸多劲敌。

同时期爆发的天京事变,更是李秀成事业的转折点。

由于东王杨秀清的政治野心昭然若揭,引起了太平天国上层领袖的不安;洪秀全为防止夜长梦多,遂派遣韦昌辉石达开铲除祸患。

但是这场政治斗争很快就变成为血腥屠杀,大量无辜群众惨遭杀害,翼王石达开不满于洪秀全的猜忌也出走天京,率部西征。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内部人心离散,一时间竟然无人可用,时值清军和外国洋枪队势力反扑。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洪秀全注意到了一批兢兢业业的青年才俊,李秀成就是在这个时候临危受命被封为副掌率,与陈玉成等人合力辅佐军政,成为了太平天国统治后期的顶梁柱。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这样形容李秀成在太平天国中的作用:“天国徒恃一后起之秀的李秀成,只身支柱其间。”

面对咄咄逼人的中外反动势力,此时李秀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在与清政府和洋人的斡旋中不落下风,甚至击毙了一众外国军官华尔、卜罗德等,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

在与敌人的数次交锋中太平军军威日益强盛,李秀成也得意地形容当时的情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

于是乎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中兴的功臣之一,继续率领太平军痛击中外反动势力。

一状不可言说的述词

1860年,多次挽太平天国于既倒的李秀成被洪秀全册封为忠王,意为“万古忠义”。

这时候李秀成的个人威望俨然到了顶峰,然而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是在风雨中飘摇的孤舟,在各方势力的包夹中步履维艰。

即便李秀成、陈玉成等人凭借个人才干企图力挽狂澜,但依旧于事无补。

1864年,天京城遭遇围攻,李秀成领衔城防事宜;同年,洪秀全病逝,为安定各路军心,李秀成毅然决然拥立洪秀全幼子洪天贵福继位。

城中奋战的太平军得知消息后都像吃了定心丸似的,准备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可惜敌我差距悬殊,眼见城门即将失守,李秀成将自己的战马让与幼主,而自己骑上了一匹驽马,留下来与清军周旋,为其争取出逃的时间。

最终李秀成被清军所俘虏,被押往了湘军军营之中。

曾国荃对这位宿敌可谓是恨之入骨,毕竟自己许多至亲朋友都折戟在镇压太平军的战役中,以致于他要亲自用五花八门的刑具折磨李秀成。

即便是每天遭受非人的折磨,李秀成还是用大义凛然的话语回击各种威逼利诱,并且以每天几千字的速度在囹圄中自述,篇幅洋洋洒洒竟有万余字之多。

李秀成自述完成后,立马就被呈予曾国荃审阅;曾国藩也在闻讯后细细品读了李秀成的大作,谁知曾国藩不仅没有什么积极的表态。

相反,还在不久后就将李秀成处死,将其头颅置于木匣之中,在原来太平天国活跃的地区进行展示,以期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曾国藩的如意算盘

是因为李秀成的文笔太烂不讨人喜欢吗?但是就连他的又一宿敌李鸿章阅读完后都啧啧称赞,并且还在自己给曾国藩的书信中大赞李秀成的文笔和为人。

为什么曾国藩在阅读完李秀成这篇气势如虹的作品后,还不等满清主子作出后续的指示,就急不可耐地杀害李秀成呢?想必这其中必有猫腻。

历史上对李秀成自述可谓是众说纷纭: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李秀成想效仿当年姜维诈降,并在自述中写下许多清政府已经江河日下、劝说曾国藩位高权重不如自立为王等话语。

想必大家都知道清朝的时候是实行非常严酷的思想管制的,稍有不慎一些言论就会被视作忤逆之举进行打压,况且李秀成是直言不讳地陈说清王朝气数已尽。

而曾国藩自己也深知,兔死狗烹的故事在历朝历代都曾上演,如今剿灭太平军立有头功的自己俨然是功高震主。

作为汉族官僚这已经是“天花板”般的存在,而这势必会引起满清权贵或别有用心的政敌们的猜疑,若再将这自述一五一十地呈上,不就是给他们提供铲除自己的口实吗?

况且李秀成在自述中记录了许多太平军发展生产、爱民如子、优待俘虏的史实。

并且对清军的横征暴敛、滥杀无辜等罪证进行了详实的记录,这种内容在曾国藩眼中显然是肉中之刺。

忠王自述的沉浮

在满清官场这摊浑水摸爬滚打多年的曾国藩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和满门姓名,就势必要对李秀成的自述做点手脚。

随之曾国藩安排幕僚重新拟定了一份自述,特意将里面不利于清政府统治和湘军暴虐的内容统统删除,再呈送给上级,紧接着就把李秀成的真迹尘封在自家宅子中。

并且“曾剃头”的名号也不是白叫的,曾国藩为了防止节外生枝,于是加紧找了个借口将李秀成处死。

李秀成去世后,就连不少外国人也对他十分赞赏:“他(李秀成)是叛军拥有的最勇敢的、最有才能的、最有创业精神的领袖……他是独一位死了值得惋惜的叛军领袖。”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秀成的自述被曾家子弟多次刻印,流传于坊间的版本甚至有数十种,却都不是本人的真迹。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著名学者吕集义先生偶然在曾国藩后人宅子中目睹了忠王自述的原稿,并且用相机成功记录下来,随后便拿来与民间流通的版本进行比对、校补。

后来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罗尔纲先生依据前人的成果再次深入研究,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忠王自述的原稿有几处遭到了撕毁。

大家站在后世的角度再看这件事,很显然被撕毁的几处原稿就是曾国藩所认为危害自己前程的内容。

1962年,台湾省的书局将李秀成自述原稿进行刻印出版,命名为《李秀成亲供手迹》。

至此,这个尘封了近百年之久的历史谜团再次活跃在世人的眼前。

结语

当然,李秀成在自述中还系统陈述了自己参与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并且总结了“天朝十误”,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

这对于后世而言无疑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珍贵史料。

人们在有关李秀成自述的真伪以及他被俘后是否“变节”等问题上莫衷一是。

而曾国藩当时作为功高震主的存在势必要格外小心谨慎,任何纰漏都可能让自己丧了命,这也难怪李秀成这篇自述被尘封了如此之久!

对于李秀成和曾国藩的故事,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受封忠王千岁,李秀成没有感激,还充满怨恨与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清军,陈玉成

    《木兰诗》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战沙场之悍将,随时有可能马革裹尸,为朝廷而死。冷兵器时代,将士操刀上阵杀敌,冒着生命威胁冲锋陷阵,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封侯拜将,挤进上流社会。为激励将士,秦朝实行“军功授爵”制度,能否封侯、拜将,就看战功多大。对名将而言,封侯还不行,封王才是最高境界。皇帝“

  •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李秀成手握3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3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清军,洪秀全,太平军,石亚达

    太平天国的覆灭,与它的爆发一样,快得令人难以置信,连坐镇北京的慈禧太后也没想到,这伙儿曾令清王朝寝食难安的“长毛”,竟顷刻间便土崩瓦解了。毕竟,总攻开始前,李秀成手里还有二十多万人马。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即便是处于鼎盛期的太平天国,也早已预示了它最终的命运。要知道,太平军之所以曾打的清军

  • 李秀成投降后献出一计,可剿灭太平军,曾国藩听完大怒:马上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

    在封建时期,统治者们拥有九五之尊的地位,他们的衣、食、住、行大都十分的奢华。除去少数励精图治的皇帝之外,统治者们往往会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不断地盘剥、压榨百姓们。就比如清朝末期的统治者们,就因为自己的享乐、昏庸而导致国力大减,丧权辱国。正因为统治阶级的大肆盘剥和压榨,所以百姓们的生活过得相当的清苦,

  • 为何李秀成的供词,直到60年代才公开?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潜鸿畅说奇闻标签:清朝,诗人,李秀成,曾国藩,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军,书法家,科学家,太平天国

    众所周知,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掌握着晚清时期的大部分权力。慈禧太后不仅在政事上没有积极作为,还坚持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背负着“卖国贼”的称号遗臭万年。渴望权力的慈禧登上权力的至高处后,并没有忧国忧民,反而一味地贪图享乐、奢侈无度,在政治上鼠目寸光,丝毫不为清朝的趋向着

  • 太平天国双子星:陈玉成越打越弱,为何李秀成越打越强?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

    1857年5月,最后一位“首义五王”翼王石达开率10万精兵外出自创门户,宣告太平天国开朝“五王”局面一去不复返,后起之秀迎来发展之机遇。新崛起的将星阵营,陈玉成、李秀成实力最强,兵力最多,也是最能打仗,号称太平天国双子星。其中,第一强自然是英王陈玉成,这点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以看出。忠王李秀成说:

  • 1962年,曾国藩的曾孙曝光重磅史料,这才揭开李秀成被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军

    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麾下猛将众多,其中还包括较为优秀的李秀成和陈玉成等。而当年,清军欲破天京之际,将军李秀成则选择了投降。但其中原因一直不得而知,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事情已过去了二百余年。直到建国后,1962年,中国台北的世界书局迎来一个年迈的老人,他干皱的手上拿着一张破旧的纸,激动的说:“这是李

  • 三万湘军围困天京,为什么李秀成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却解救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秀成,大军,太平军,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三万

    1862年3月,曾国荃率湘军由安庆沿江东下,一路攻克巢县、芜湖等地,于5月30日逼近雨花台,距离天京城内仅四五里。不过,由于曾国荃贪功心切,孤军进犯天京,因为曾国荃部加彭玉麟水师一共不到三万人,而且还有不少伤病员,如果太平军乘曾国荃部一路征战,立足未稳之际,发动攻击,完全有可能打败来犯湘军。但是,就

  • 曾国藩孙子公开李秀成供词真迹,100年前真相暴露:忠王还是忠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清军,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书法家,科学家,艺术家,太平天国,军事制度

    他出生草根,横刀立马,百战沙场,从普通士兵一路做到太平天国总司令。他赤胆忠心,独撑天国危局,最后却被俘处死。曾国藩公布的《忠王李秀成自述》,把他推向一个被质疑的焦点,让世人怀疑他对太平天国的忠诚。曾国藩曾孙公布的李秀成供词真迹,告诉世人忠王还是忠王。李秀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让大名鼎鼎的曾氏家族如此重

  • 李秀成谈天京陷落:城内只有3000兵马,为何有十几万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赵烈文,太平天国

    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比较具有权威的史料是张德坚编写的《贼情汇纂》,以及忠王李秀成写下数万言的《自述书》。其中,张德坚只记录天京事变爆发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李秀成则阐述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对诸侯王进行点评的同时,还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李秀成的《自述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解释许

  •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凌迟之,石亚达,洪秀全,太平天国

    对于李秀成,曾国藩还是怂了,他不敢让李秀成接受“凌迟之刑”,因为后果很严重,严重到影响整个家族。为何如此说?我们了解了凌迟这个刑法,了解了李秀成被捕后的经历,就会明白了。1、凌迟之刑(1)哪些人会被处以凌迟之刑法?凌迟者,一定是罪大恶极之人。采取凌迟之刑,就是对当时人千刀万剐,让其慢慢地死,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