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受封忠王千岁,李秀成没有感激,还充满怨恨与无奈

受封忠王千岁,李秀成没有感激,还充满怨恨与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57 更新时间:2023/12/7 0:23:02

《木兰诗》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战沙场之悍将,随时有可能马革裹尸,为朝廷而死。冷兵器时代,将士操刀上阵杀敌,冒着生命威胁冲锋陷阵,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封侯拜将,挤进上流社会。为激励将士,秦朝实行“军功授爵”制度,能否封侯、拜将,就看战功多大。对名将而言,封侯还不行,封王才是最高境界。皇帝“裂土封王”,大将感恩戴恩,势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答知遇之恩。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李秀成受封为忠王荣千岁,他非但没感激洪秀全,内心还充满怨恨与无奈。这一点,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时常提起。受封忠王,为何李秀成还很不满意呢,本文将给出答案。

01、李秀成参加太平军,并非本意,是被“骗来”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广西藤县人,与英王陈玉成是老乡。1851年9月,28岁李秀成参加太平军,但并非他本意,而是被骗来。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西王在我家附近,传令凡拜上帝之人不必逃,同家吃饭,何必逃乎!我家贫寒,有食不逃。”饥荒年代,参加太平军就能解决温饱,大伙自然不会离开,但结果被“欺骗”,李秀成很无奈。能吃饱饭,但代价也很大:粮食被搜刮,房子被焚烧,人也被掳掠、裹挟。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提到:“临行前,房屋焚毁;乡下之人,不知远路,行百里外,不悉回头,加上后有追兵,而何不畏!”李秀成呢?家境贫寒,成为大军中一员,背井离乡,去投奔那遥不可及的人间“天堂”,内心十分痛苦。本意不想参加太平军,结果被“欺骗”而来,李秀成很不满。《自述书》言:“若知此等不忠不义之事,岂能顺应乎”,表示自己很无辜。

02、勤勤恳恳办事,却备受冷落,抱怨不断虽说是受欺骗而来,但李秀成还是“既来之则安之”,勤勤恳恳办事。定都天京后,李秀成还没啥名气,只能追随秦日纲胡以晃等西征,经营安庆、庐州。从地方归来后,李秀成相继承担天京城外太平门、高桥门防务,抵御“江南大营”清军。《自述书》中说,守卫天京期间,本人以练兵为主,很少主动出击,还处在培养阶段。天京事变后,李秀成守卫桐城,抵御秦定三清军,确保皖北安全。1857年2月,李秀成取得桐城大捷,随后返京主持防御;次年北上庐州,支持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全歼湘军精锐6000余人,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不久,李秀成返京主持政务,协助洪仁玕,处理大小杂事,认认真,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但并未换来实际利益,就是没能受封王爷,比陈玉成逊色很多,这让李秀成非常不满。《自述书》言:“那时英王名显,而我名未成,事事为之算计”。劳苦功高,却只能给陈玉成打下手,李秀成岂能没抱怨呢?

03、李昭寿叛变,洪秀全拉拢人心,册封李秀成为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结果没能封王,但来京不到半个月,寸功没立的洪仁干却受封为干王千岁,且担任军师职,主持全国政务。洪仁玕封王,大伙不满,洪秀全便册封陈玉成为英王千岁,以平息众怒。此时,论战功,李秀成也很高,却没得到王爵,“见我日有战功,勤劳其事,对我不能”。战功显赫,却不能封王,低了老乡陈玉成一等,李秀成很无奈。不受天王待见,曾经老部下李昭寿瞄准时机,派人联络李秀成,建议他投降清朝,享受荣华富贵。谁知,李昭寿信件被太平军截获,洪秀全大为惊恐,害怕李秀成叛变,于是下令封锁长江,阻止他回京,将其孤立在江北。“防我有变意,后将中关舟只尽收,防我与天京官兵往来”。封锁长江近一月,李秀成还没啥动静,洪秀全内心不安,于是册封他为忠王,寓意“万古忠义”,并送去匾额。此外,洪秀全给他改名,李以文改为李秀成,能用“秀”字而不避讳。

04、封王非战功,含金量不足,李秀成无法体现价值受封忠王千岁,李秀成理应很高兴,要感恩戴德,实则不是。李秀成《自述书》中说:“我为忠王者,因李昭寿之诱,而乐我心封之,恐防我有他心”。可知,李秀成封王,乃是李昭寿诱降所致,而不是战功显赫。封王、封侯,都是凭借战功,这样才能体现出将领之价值所在;为防止部下有二心,洪秀全给李秀成封王,“含金量”不足。对李秀成而言,“忠王”含金量不足,与陈玉成“英王”不在一个档次。要知道,陈玉成受封为英王,洪仁干只是导火线,三河大捷才是关键;“英王”封号得来,是货真价值,含金量十足。如此,相对陈玉成,李秀成要逊色不少。此外,李秀成封王不久,洪秀全又册封一堆王爷,让他非常无奈。林绍璋、洪仁发、洪仁达、蒙得恩等“既无才情,又无算计”者封王,还是与李秀成同时册封,岂不是打脸吗?李秀成乃一代名将,岂能与这些人为伍呢?《自述书》言:“自此之后,日封日多”,李秀成很不爽。

综上所述,受封为忠王千岁,寓意“万古忠义”,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大事,理应庆贺三天三夜。但是,李秀成不是因为显赫战功受封,而是因叛将李昭寿招降,洪秀全才“送给”王爵。如此,李秀成认为“忠王”含金量不足,不如“英王”,内心自然抱怨、不满。参考书目:《太平天国通史》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李秀成手握3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3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清军,洪秀全,太平军,石亚达

    太平天国的覆灭,与它的爆发一样,快得令人难以置信,连坐镇北京的慈禧太后也没想到,这伙儿曾令清王朝寝食难安的“长毛”,竟顷刻间便土崩瓦解了。毕竟,总攻开始前,李秀成手里还有二十多万人马。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即便是处于鼎盛期的太平天国,也早已预示了它最终的命运。要知道,太平军之所以曾打的清军

  • 李秀成投降后献出一计,可剿灭太平军,曾国藩听完大怒:马上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

    在封建时期,统治者们拥有九五之尊的地位,他们的衣、食、住、行大都十分的奢华。除去少数励精图治的皇帝之外,统治者们往往会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不断地盘剥、压榨百姓们。就比如清朝末期的统治者们,就因为自己的享乐、昏庸而导致国力大减,丧权辱国。正因为统治阶级的大肆盘剥和压榨,所以百姓们的生活过得相当的清苦,

  • 为何李秀成的供词,直到60年代才公开?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潜鸿畅说奇闻标签:清朝,诗人,李秀成,曾国藩,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军,书法家,科学家,太平天国

    众所周知,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掌握着晚清时期的大部分权力。慈禧太后不仅在政事上没有积极作为,还坚持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背负着“卖国贼”的称号遗臭万年。渴望权力的慈禧登上权力的至高处后,并没有忧国忧民,反而一味地贪图享乐、奢侈无度,在政治上鼠目寸光,丝毫不为清朝的趋向着

  • 太平天国双子星:陈玉成越打越弱,为何李秀成越打越强?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石亚达,洪秀全

    1857年5月,最后一位“首义五王”翼王石达开率10万精兵外出自创门户,宣告太平天国开朝“五王”局面一去不复返,后起之秀迎来发展之机遇。新崛起的将星阵营,陈玉成、李秀成实力最强,兵力最多,也是最能打仗,号称太平天国双子星。其中,第一强自然是英王陈玉成,这点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以看出。忠王李秀成说:

  • 1962年,曾国藩的曾孙曝光重磅史料,这才揭开李秀成被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清军

    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麾下猛将众多,其中还包括较为优秀的李秀成和陈玉成等。而当年,清军欲破天京之际,将军李秀成则选择了投降。但其中原因一直不得而知,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事情已过去了二百余年。直到建国后,1962年,中国台北的世界书局迎来一个年迈的老人,他干皱的手上拿着一张破旧的纸,激动的说:“这是李

  • 三万湘军围困天京,为什么李秀成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却解救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秀成,大军,太平军,曾国荃,洪秀全,太平天国,三万

    1862年3月,曾国荃率湘军由安庆沿江东下,一路攻克巢县、芜湖等地,于5月30日逼近雨花台,距离天京城内仅四五里。不过,由于曾国荃贪功心切,孤军进犯天京,因为曾国荃部加彭玉麟水师一共不到三万人,而且还有不少伤病员,如果太平军乘曾国荃部一路征战,立足未稳之际,发动攻击,完全有可能打败来犯湘军。但是,就

  • 曾国藩孙子公开李秀成供词真迹,100年前真相暴露:忠王还是忠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清军,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书法家,科学家,艺术家,太平天国,军事制度

    他出生草根,横刀立马,百战沙场,从普通士兵一路做到太平天国总司令。他赤胆忠心,独撑天国危局,最后却被俘处死。曾国藩公布的《忠王李秀成自述》,把他推向一个被质疑的焦点,让世人怀疑他对太平天国的忠诚。曾国藩曾孙公布的李秀成供词真迹,告诉世人忠王还是忠王。李秀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让大名鼎鼎的曾氏家族如此重

  • 李秀成谈天京陷落:城内只有3000兵马,为何有十几万人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藩,赵烈文,太平天国

    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比较具有权威的史料是张德坚编写的《贼情汇纂》,以及忠王李秀成写下数万言的《自述书》。其中,张德坚只记录天京事变爆发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李秀成则阐述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对诸侯王进行点评的同时,还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李秀成的《自述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以解释许

  •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凌迟之,石亚达,洪秀全,太平天国

    对于李秀成,曾国藩还是怂了,他不敢让李秀成接受“凌迟之刑”,因为后果很严重,严重到影响整个家族。为何如此说?我们了解了凌迟这个刑法,了解了李秀成被捕后的经历,就会明白了。1、凌迟之刑(1)哪些人会被处以凌迟之刑法?凌迟者,一定是罪大恶极之人。采取凌迟之刑,就是对当时人千刀万剐,让其慢慢地死,一句话:

  • 李秀成供词为何到1963年才敢公布?如果过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手绘的头像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石亚达

    “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能够说出这样慷慨激扬,却又充满温润味的话的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句话的“作者”叫李秀成。了解清朝历史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是清朝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一位绝对“男主角”,这个名字曾是清朝统治者黑名单上的“打红圈”的危险人物。这个名字曾让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