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陌生的他呀 访问量:606 更新时间:2024/1/24 7:10:40

#我在头条搞创作#一战乌兰布通清初,居住在我国西北的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明朝称瓦剌)三个部落。他们均归顺清朝,定时朝贡。其中,厄鲁特蒙古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

噶尔丹像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的第六子,为人勇猛善战,从年轻时便是准噶尔政坛的风云人物。接替父亲之位,称为准噶尔的统治者后,噶尔丹便不断扩张势力,攻略邻部,很快跃居四部总汗。当时,沙俄势力欲通过蒙古内部纷战扩大自己的地盘,故与噶尔丹暗中勾结。噶尔丹正因得到沙俄的支持,分裂割据的野心日益膨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噶尔丹率领三万大军入侵喀尔喀蒙古。此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给沙俄解围,二是要向清朝宣战。喀尔喀蒙古接连败退,向清廷求救。于是,康熙帝安排尚书阿尔尼处置,并对噶尔丹和沙俄提出了警告。

康熙帝御驾亲征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借口,率兵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清廷马上派出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应战,却在乌尔会河失利。准噶尔军一鼓作气,攻至乌珠穆沁。康熙帝遂发兵十万,采取分攻合击策略,御驾亲征噶尔丹。他封裕亲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左路人马从古北口出兵。封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右路人马从喜峰口出击。同时发号施令:驻守盛京、吉林的将军同时出兵西进,从而协同主力作战。康熙帝则亲自屯兵博洛和屯,为左右队伍督军。但是,右路常宁进入乌珠穆沁之后,因为天气恶劣,致使粮草供应不足,一路败退。噶尔丹则长驱直入,渡过沙拉木伦河,攻到乌兰布通。此时福全的队伍就在沙拉木伦河北面,康熙立即下令,让福全阻挡噶尔丹。但噶尔丹准备充分,将一万多只骆驼全部脚连脚地拴在一起,在骆驼背上加了箱笼,并盖上湿毛毡,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骆驼墙,以抵御清军进攻。福全出兵不利,意欲后退,康熙帝只能重新部署,调集火枪、火炮攻击骆驼墙。同时,他命康亲王杰书屯兵于化城,当噶尔丹后退时,正好截住其归路。清军与噶尔丹大军交战整整一天,准噶尔伤亡万人。噶尔丹眼见兵力不敌,便马上派人言和。康熙帝知道这是噶尔丹的缓兵之计,命令“速进兵,勿堕贼计”。可这时已经晚了,噶尔丹并不等待清朝的回应,早就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逃回漠北。二战昭莫多

康熙帝为了防止噶尔丹再次滋事,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召其前来会盟。没想到,噶尔丹早已派人向沙俄求援,并得到沙皇允诺“助鸟枪手一千及车装大炮”的支持。这让噶尔丹更加有恃无恐,不但拒绝会盟,还将清使臣杀死。至此,康熙生出诱其南下,一举歼灭的想法。于是康熙密令科尔沁土谢图汗及其他人,假义归顺噶尔丹,并且与他“约好”,会做他夹击清军的内应。噶尔丹不知是计,果然马上率3万人马出兵,结果被清军几乎全部歼灭。至此,噶尔丹仍无悔意,康熙帝于三十万年(1696年),再次发兵十万人马,兵分三路,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一队派黑龙江第一任将军萨布素由黑龙江东侧出兵,迎击噶尔丹;一队由议政大臣、安北大将军费扬古,振开将军孙思克从甘肃西边进攻,截断噶尔丹的退路,康熙自己带一队人马,从独石口出发。行至中途时,有消息报告,沙俄出兵相助噶尔丹。大学士伊桑阿力劝康熙自保,应及时回驾。但康熙并没听从,说:“朕亲征噶尔丹,还没看到他的影子,但返回去,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而且我们一退,噶尔丹必定全军袭击西路人马,西路不就更危险了吗!”因此,康熙帝不仅不退兵,还亲自下战图,指挥人马渡过克鲁伦河,一路杀向噶尔丹。噶尔丹深知自己抵不过清军,连夜带着人马向后撤退。康熙命费扬古于前方设伏,以截住噶尔丹的队伍。费扬古遣一队人马设伏于山上,一队人马守在土拉河西面,骑兵则藏在树林中,形成居高临下、三面包围的态势。五月三十日,准噶尔军刚来到昭莫多,孙思克便带400人出击,然后佯装失败,一路引准噶尔军进入埋伏圈。面对三面夹击,噶尔丹完全来不及反抗,瞬时被清军杀了个人仰马翻。最后,他只带着十几个骑兵,杀出重围。如此一来,他的人马在昭莫多几乎全军覆没。三战决胜噶尔丹

噶尔丹经过昭莫多一战后狼狈异常,由于伊犁老巢已经被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所占,便四处流窜,无处安身。康熙帝悯其境地,希望他能悔过自新,特命理藩院自独石口至宁夏设驿馆,召其归顺,却遭到了拒绝。于是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再次下诏率兵亲征噶尔丹。这时的噶尔丹身边只剩下五六百人。开始,噶尔丹想要通过自己的亲随以及家人筹集一队人马,可是当他带人回到伊犁向侄子要求借兵时,策妄阿拉布坦避而不见。连那些噶尔丹昔日的亲随也都纷纷倒戈,有的甚至一听说清军来,便借机投降,甘愿为清军做向导,以捉拿噶尔丹。眼看着康熙的人马大兵压境,自己却只剩下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噶尔丹彻底崩溃,他在自己的营帐里服下毒药自杀身亡。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历时八年,最终粉碎了噶尔丹的分裂梦想,使清朝重新掌握了阿尔泰山以东的漠北蒙古,并从准噶尔人手中夺回了西藏的统治权。不过,康熙帝并没有为难那些贵族,为他们分别进行封官加爵,准噶尔地区也由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接管,并保持贵族联姻做法及宽大政策笼络准噶尔各部。这种安抚与笼络,保证了准噶尔与清朝的密切关系。同时,康熙也安置了将军留守,以统辖这一区域的稳定。

标签: 康熙噶尔丹尔丹沙俄清廷

更多文章

  • 噶尔丹与清朝实力差不多,为何他会被康熙轻松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就是我呦呦标签:噶尔丹,康熙,清朝,李世民,平定

    康熙皇帝跟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齐名,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千古一帝之一,康熙七岁登记,十四岁亲政,一生功绩无数,他收复了台湾、平定三藩,其中最为艰难的当属消灭噶尔丹,这是西域部落,实力丝毫不弱于当时的清朝。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一带,也就是如今的河北和内蒙交界处,这片地域水草丰盛,噶尔丹在这里壮大自己的势力后

  • 《康熙王朝》:噶尔丹将蓝齐儿抱起,蓝齐儿为何向胤褆射一箭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盘解密标签:噶尔丹,蓝齐儿,尔丹,康熙,孝庄,李光地

    蓝齐儿,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虚构人物,原型据说是康熙荣妃马佳氏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剧中蓝齐儿是容妃的女儿,因其母的受宠,再加上她自己又是乖巧伶俐,活泼可爱,因此在宫中十分受宠,康熙宠她,孝庄宠她,皇长子胤禵宠她,皇太子胤礽宠她,可以说所有人都宠着她,都喜欢着她,总之在紫禁城中她就是唯一真正的公主。

  • 噶尔丹远走漠北,为何康熙还要赶尽杀绝?这事对中国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噶尔丹,康熙,沙俄,清朝,大军,漠北,康熙帝,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化学武器

    在康熙的政治生涯中,三次亲政噶尔丹对当时清朝和后期的社会影响力都非常巨大,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康熙在击败噶尔丹之后,再一次拓展了清朝的版图,将外蒙古地区全部收入囊中。可以说如今的中国版图都是当时康熙执政时期确定下来的,因此康熙与噶尔丹的这场战役就显得意义深远。当年噶尔丹被清军击败在乌兰布通和昭莫之后,

  • 清军击败噶尔丹军的关键一战昭莫多之战是如何进行的?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需要我们标签:清军,康熙,大军,清廷,萨布素,噶尔丹军,昭莫多之战

    作者:晋客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昭莫多之战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以伏击大败卫拉特蒙古准噶尔军的关键一战。昭莫多之战是清军击败噶尔丹军的关键一战。从此,噶尔丹势孤力穷,历时近10年的叛乱终于得以平定。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噶尔丹在漠北以逸待劳,形势原为有利;清军劳

  • 清军主帅的优柔寡断,竟使其错失歼灭噶尔丹最佳时机

    历史解密编辑:奈斯趣世界标签:清廷,康熙,皇帝,福全,清军,噶尔丹,大清王朝

    文|过春天噶尔丹孤军深入,缘何全身而退?清代史书中,对于清朝开国之初的军事行动,是从不会吝惜笔墨来大书特书的,无论是皇帝的实录,还是开眼看世界的魏源所著之《圣武记》,乃至于后来清朝遗老所编修的《清史稿》中,对于康熙亲征与噶尔丹决战于热河乌兰布通的战役,都极力渲染准噶尔部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大清的圣祖皇

  • 噶尔丹的实力很强,为什么康熙很轻松就把他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清朝,皇太极,乾隆

    《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蓝齐儿,而蓝齐儿也活得很快乐。当时蓝齐儿喜欢上了李光地,噶尔丹出使大清,意外邂逅了蓝齐儿,并喜欢上了她。出于和平的考虑,孝庄太后说服了蓝齐儿,最终蓝齐儿嫁给了大清的敌人——噶尔丹。不过十年以后,双方还是撕破了脸,噶尔丹带领军队入侵大清,而康熙也有足够的实力与之应战

  • 擒鳌拜、平三藩、败噶尔丹,是康熙英明神武还是对手太弱?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鳌拜,康熙,尔丹,平三藩,吴三桂,雍正

    1636年,皇太极在群臣的劝谏下登基为帝,国号为清,定都盛京(沈阳),并将女真改为满洲。1644年5月,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军入关,同年9月,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下,宣布继承大明衣钵,统治全国。1912年2月,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结束大清276年国祚。从皇太极登基到宣统退位,大清一共历经11帝

  • 噶尔丹多厉害?杀兄夺位,起兵横扫蒙古中亚,康熙三次亲征方告平定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噶尔丹,康熙,蒙古,沙俄,康熙帝,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化学武器

    在激烈的汗位角逐中胜出,靠的是不择手段与铁石心肠噶尔丹汗,割据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准噶尔部汗位的继承史好似一部谋杀史,堪称步步惊心。噶尔丹之父巴图尔洪台吉汗于公元1653年去世,诸子争位,不择手段。最终他的汗位被一个叫僧格的儿子夺取,僧格汗大约在位18年。1671年,靠戾狠手段夺位的僧格汗

  • 让清朝急着结束中俄谈判,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噶尔丹到底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沙俄,清廷,僧格

    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在两次挫败了沙俄的南侵之后,命大臣索额图等人和沙俄谈判,并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在后世被认为平等的条约,其实并不太公平,因为康熙割让了部分土地。那么康熙明明在战场上打赢了,为什么还会签下明面上有些吃亏的条约呢?有人说这是因为沙俄玩了文字游戏,索额图等人被坑了,也有人说

  • 准噶尔为何这么抗揍,康熙两次大败噶尔丹为什么没能平定西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康熙,准噶尔,尔丹,平定,清朝,汗国

    导读:其实这个也好解释,准噶尔此时已经由原来的部落转变成为了一个汗国的国家机制。而噶尔丹不过是这个汗国的首任君主。即使噶尔丹大败甚至说被杀掉,只要准噶尔的疆土和政权还在运转;只要准噶尔汗国的对外政策没变,那么肯定会在新的君主的带领下和清朝站看斗争。这就决定了双方不是一两场局部战役就可以有结果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