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擒鳌拜、平三藩、败噶尔丹,是康熙英明神武还是对手太弱?

擒鳌拜、平三藩、败噶尔丹,是康熙英明神武还是对手太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447 更新时间:2024/1/16 23:51:16

1636年,皇太极在群臣的劝谏下登基为帝,国号为清,定都盛京(沈阳),并将女真改为满洲。1644年5月,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军入关,同年9月,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下,宣布继承大明衣钵,统治全国。1912年2月,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结束大清276年国祚。

从皇太极登基到宣统退位,大清一共历经11帝,其中被后世评价较高的是太宗皇太极、圣祖康熙、世宗雍正等三位,而康熙的评价无疑是最高的,有些人甚至说他是千古一帝,堪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媲美,实乃大帝是也。不过,也有人说康熙水平很一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公元1661年8月,顺治帝因天花而死,三阿哥玄烨早年出痘对天花具有免疫力因而能继承大统,是为康熙帝。即位之初,康熙只有6岁(虚岁8岁),辅政大臣为索尼、苏克萨哈、遏庇隆、鳌拜等四位。其中,鳌拜为人嚣张跋扈,目无尊长,甚至强迫康熙处死苏克萨哈。不过,康熙14岁那年将其擒拿,鳌拜死于狱中。康熙18岁那年,吴三桂等三藩叛乱,控制南方各省,半壁江山沦陷,康熙毫不畏惧,布置好兵马后将其平定。康熙33岁那年,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进犯清朝边界,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昭莫多之战中将噶尔丹打得落荒而逃,边界由此安宁一阵子。此外,他还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保卫边境。

正因为康熙在征伐中战果辉煌,尤其是在少年时战胜了对手鳌拜、吴三桂,青年时击败了噶尔丹,所以后世对其评价很高。但也有不一样的意见,说许多战功乃是被夸大,其实未必如此。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康熙连续战胜多位对手是因为自己英明神武呢?还是对手太菜,太弱,以致被康熙捡了便宜?一起来看看。

先看对手鳌拜,实力如何,康熙为何能迅速拿下他

在许多影视剧中,鳌拜形象实在不是很好,此人权力欲望非常强烈,经常无视年少的康熙帝,只要他想干的事,谁人都无法阻止。例如,康熙本想保护二号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但鳌拜非要处死,康熙也是无可奈何。此外,鳌拜的党羽遍布朝中并占据各个要职,只要想发动政变,估计难度也不是很大。不过,鳌拜最后还是被康熙轻而易举地拿下,某次单独召见时,十来位侍卫出马,一代权臣鳌拜立刻认怂,乖乖受擒。就此看来,康熙却是英明,深藏不露,一旦出击则置敌于死地,其实真相未必如此。

鳌拜之所以被康熙轻而易举地拿下,而且一点反抗之余地也没有,不是因为鳌拜多傻,水平多低,而是另有其原因。其实,鳌拜轻易被擒拿之原因很简单,即是鳌拜压根没想过当皇帝,没想过造反,他是忠臣,虽然专权跋扈,但依然拥戴康熙,自己堪愿当臣子,所以对康熙才毫无防备。要知道,康熙晚年时可是给他平反了哦,雍正即位后,“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雍正九年,又追封他为超武公。这些都可以说明,鳌拜绝对是忠于皇室的,是忠臣,否则他岂能有如此待遇。试想,若是鳌拜蓄谋篡位,他怎会对康熙没防备呢?就算康熙最终能够拿下鳌拜,哪必定是一场血腥之政变,不可能如此顺利,如此风平浪静。

再看吴三桂等三藩实力如何,他们为何斗不过少年康熙

1644年5月,吴三桂联合多尔衮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而后带着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就此沦陷。1662年,吴三桂在云南昆明将永历皇帝处死,明朝皇室正统血脉就此断绝。随着明朝反抗势力被消灭,清朝开始提防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手握重兵的异姓汉族藩王,并进行“削藩”。为此,吴三桂等三藩打着“兴明讨虏”之旗号宣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造反大清。当时,三藩直属兵马估计5万,却均是精锐之师,这远非腐朽的八旗兵可比,这在之后的战斗中可以明显看出。此外,三藩的盟友众多,如郑经、蒙古察哈尔大汉布尔尼、陕甘总督王辅臣、广西巡抚孙延龄等,手中兵马众多,战斗力强悍。

吴三桂起兵没到半年,大清的半壁江山已经沦陷,叛军前锋直抵长江沿岸,遥望武昌;王辅臣在陕西也即将开出潼关,直捣中原;耿、尚、郑等大军则准备从运河与海上直接攻击南京、天津、北京,对大清来次斩首行动;布尔尼则率蒙古劲旅起义,直接威胁北京安全,康熙被迫将京师八旗尽数交给图海,将老本压上。可以说,形势对叛军非常有利,康熙已经四面受敌,情况不妙。不过,吴三桂毕竟格局太低,他没有朱棣孤注一掷之勇气,几十万大军(起义后扩招)居然屯兵在长江边,不再继续北上。如此一来,康熙便赢得了从容部署兵力之时间,而且还可以对叛军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要知道,叛军内部本就矛盾重重,各怀鬼胎,若是继续北上还没事,而一旦就此屯兵,内部为抢地盘便大打出手。

最后看看准噶尔大汗噶尔丹之实力,为何他也斗不康熙

就在清军入关统一中原之际,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快速崛起,在首领噶尔丹领导下,汗国势力不断增强,西域各国无不臣服。大汗噶尔丹雄心勃勃,他不满足于只当西北王,仅仅称霸西域这一亩三分地,重现祖先成吉思汗之荣光才是理想追求。为此,他便着手统一蒙古各部战争,向大清的盟友察哈尔、喀尔喀等部发起进攻,经常追着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等到处跑。为此,康熙便决定御驾亲征,与噶尔丹进行数次会战,双方互有伤亡,不过最终噶尔丹还是败了,在内斗中病死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准噶尔汗国人数太少,巅峰时刻才70万人,精悍武装五六万而已。不过,准噶尔汗国却能折腾大清几十年,康熙、雍正、乾隆均吃了不少苦头。

综上所述,康熙能擒鳌拜、平三藩、败噶尔丹,其能力自然是有,但绝非后世所说的“千古一帝”。因为,康熙的对手要么是忠臣,要么内部矛盾多,要么是力量太小,不足为惧。不过,当遇到强大对手时,康熙就未必厉害了,如萨克反击战,几万大军硬是攻不下沙俄800土匪据守的城池,最后还是因为疾病流行,对手自己弃城逃跑了。

标签: 鳌拜康熙尔丹平三藩吴三桂雍正

更多文章

  • 噶尔丹多厉害?杀兄夺位,起兵横扫蒙古中亚,康熙三次亲征方告平定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噶尔丹,康熙,蒙古,沙俄,康熙帝,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化学武器

    在激烈的汗位角逐中胜出,靠的是不择手段与铁石心肠噶尔丹汗,割据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准噶尔部汗位的继承史好似一部谋杀史,堪称步步惊心。噶尔丹之父巴图尔洪台吉汗于公元1653年去世,诸子争位,不择手段。最终他的汗位被一个叫僧格的儿子夺取,僧格汗大约在位18年。1671年,靠戾狠手段夺位的僧格汗

  • 让清朝急着结束中俄谈判,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噶尔丹到底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沙俄,清廷,僧格

    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在两次挫败了沙俄的南侵之后,命大臣索额图等人和沙俄谈判,并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在后世被认为平等的条约,其实并不太公平,因为康熙割让了部分土地。那么康熙明明在战场上打赢了,为什么还会签下明面上有些吃亏的条约呢?有人说这是因为沙俄玩了文字游戏,索额图等人被坑了,也有人说

  • 准噶尔为何这么抗揍,康熙两次大败噶尔丹为什么没能平定西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康熙,准噶尔,尔丹,平定,清朝,汗国

    导读:其实这个也好解释,准噶尔此时已经由原来的部落转变成为了一个汗国的国家机制。而噶尔丹不过是这个汗国的首任君主。即使噶尔丹大败甚至说被杀掉,只要准噶尔的疆土和政权还在运转;只要准噶尔汗国的对外政策没变,那么肯定会在新的君主的带领下和清朝站看斗争。这就决定了双方不是一两场局部战役就可以有结果的,必然

  • 历史战争:康熙皇帝一举平定噶尔丹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噶尔丹,尔丹,清军,平定,清廷,准噶尔部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其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其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以及和硕部的牧地。噶尔丹执政时,准噶尔部势力更强。随着准噶尔势力不断膨胀,噶尔丹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此时,沙皇俄国也正疯狂扩张,为了侵

  • 康熙时期鳌拜、三藩、郑经、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动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郑经,噶尔丹,康熙,鳌拜,沙俄,清朝

    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来看看康熙搞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拿鳌拜,至此,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顺利平定三藩。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击败郑氏集团,正式收复台湾岛。公元

  • 三次被父亲康熙所伤的蓝齐儿,因和亲而嫁给噶尔丹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噶尔丹,蓝齐儿,康熙,李光地,孝庄,太后

    蓝齐儿本是康熙帝的爱女,但却被迫嫁给了康熙帝的仇人葛尔丹,在其逐渐爱上葛尔丹后,又眼睁睁看着葛尔丹被康熙下令射杀,最终伴着悲伤和怨恨度过余生。蓝齐儿,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一个角色,在剧中,蓝齐儿是康熙帝的爱女,从小就在疼爱呵护中长大,因此也就造就了她讨人喜欢的性格,再加上本身就贵为大清格格,可以

  • 噶尔丹未做好内部团结工作便与清朝对抗,最终服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噶尔丹,清朝,沙俄,康熙,皇太极,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对于清朝而言,百年清准战争是很难打的。清圣祖自己就曾经三次亲征准噶尔的噶尔丹。经过百年交锋,准噶尔终于败在了清朝手下。噶尔丹作为准噶尔的首脑,率先和清朝开战,不过就是因为自己内部都没弄稳定,导致自己兵败服毒自尽。噶尔丹打不过清圣祖是正常结果。准噶尔汗国的地盘很大,但那只是表面。论综合实力,准噶尔与清

  • 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来自蒙古草原的枭雄噶尔丹到底有多大能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雍正,沙俄,乾隆

    如果熟悉明史的人都会知道明朝在明英宗时期发生过土木堡之变,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也先所生擒,也先由此名震中原。而康熙时期三次亲征的噶尔丹正是绰罗斯·也先的嫡系后人,噶尔丹所建立的准葛尔汗国就是在统一了原蒙古瓦剌部也就是卫拉特部的基础之上。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历史上的噶尔丹究竟是怎样的人

  • 清准昭莫多之战,一代枭雄噶尔丹走向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去看秦始皇陵标签:清军,汉军,康熙,大军,噶尔丹,孙思克,小说家,昭莫多之战

    乌兰布通之战对准噶尔军造成的伤亡,远没有回师撤退路上爆发的瘟疫和饥饿导致的减员那么大。同时,策旺阿拉布坦趁着噶尔丹远征的时机引兵偷袭科布多,留守噶尔丹大本营的阿奴夫人和丹津鄂木布以下大批部众被俘。1691年初,当噶尔丹率领仅剩的数千残兵败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科布多大本营时,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残破

  • 康熙时期鳌拜、三藩、郑经、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发难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郑经,噶尔丹,康熙,鳌拜,沙俄,清朝

    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来看看康熙搞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拿鳌拜,至此,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顺利平定三藩。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击败郑氏集团,正式收复台湾岛。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