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军主帅的优柔寡断,竟使其错失歼灭噶尔丹最佳时机

清军主帅的优柔寡断,竟使其错失歼灭噶尔丹最佳时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奈斯趣世界 访问量:1900 更新时间:2024/1/21 4:53:49

|过春天

噶尔丹孤军深入,缘全身而退?

清代史书中,对于清朝开国之初的军事行动,是从不会吝惜笔墨来大书特书的,无论是皇帝的实录,还是开眼看世界的魏源所著之《圣武记》,乃至于后来清朝遗老所编修的《清史稿》中,对于康熙亲征与噶尔丹决战于热河乌兰布通的战役,都极力渲染准噶尔部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大清的圣祖皇帝与他的亲统帅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假如清军战斗力如此强,清廷高层又这么富有智慧,为什么最后噶尔丹还是能从容地率领主力撤离战场,而且其途中还在喀尔喀蒙古劫掠牛羊,斩获颇丰,顺利返回了他的老巢。由于噶尔丹的这次逃脱,康熙不得不再次举国之力,西征大漠深处,所以由此来看,清朝史书对于这场胜利的记载,是有失偏颇的,其中水分不小。

所幸的是,在后来一些经历此战的传教士所著之回忆录中,对于清军在这场战斗中遭遇的失利,都有不同程度的说明。事实上,清军在攻打准噶尔部所占据的阵地之时,遭遇了躲藏在骆驼围成的"血肉长城"背后的滑膛枪手攻击,死伤颇多,侥幸接近准部防御阵地的清军步骑兵,也因为河流湿地的限制,而无处藏身,最后血洒疆场。准部进占乌兰布通固然是孤军深入,以身犯险,但绝不代表对方的战力有所降低,而且战争前后,准部对于附近清军动等情报搜集及时具体,这也让试图全歼噶尔丹主力,毕其功于一役的康熙,苦恼倍增,每每欲设下陷阱等待噶尔丹来跳,最后都是被对方巧妙避开。

(步步紧逼的游牧大军)

噶尔丹神出鬼没,南下作战出其不意

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之战以前,就曾多次出兵积极干预喀尔喀蒙古内部的争端,土谢图汗在与噶尔丹及其支持一方的战争中落败,不得不西逃,噶尔丹通过染指蒙古,不但获得了大量牛羊等物资,还在与少量清军作战中,逐渐摸熟了通往内地的路线,于是,在康熙刚与俄国人解决了东北边境的领土争端后没有半年的功夫,噶尔丹就率领主力穿越漠北,直扑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而这自然引起了康熙的警惕,他先派军加强东北防御,同时命令蒙古各部后撤,尽量避免与噶尔丹发生接触,可是即便如此,噶尔丹还是快了一步,在1690年夏突入内地,先于漠南地区的乌兰穆沁击溃清军一部,之后避开防御坚固的清军东部防线,改而南下,直指京城。这是当时清廷万万没有料到的。他们以为噶尔丹远征军团以骑兵为主,根本不会选择向南的崎岖山区沟谷地带,可是对方偏偏就选择了,而且很快抵达乌兰布通附近扎营,此地距离京师320公里左右,在噶尔丹的附近,则动辄可以围拢起数以十万计的清军,在不少人看来,这无异于是自投罗网。

(康熙甚至御驾亲征)

可是,这部分读者恰恰忽视了一个现实,噶尔丹部的机动性极强,而且在抵达乌拉布通之前,就以极其巧妙的战略欺骗,吸引了大量清军主力赶往大兴安岭一带驻扎,而对于他南下的可能却没有认真考虑。所以清军是主场作战,但已经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了。面对己方的无能,康熙大为不满,决意御驾亲征,同时他命令坚壁清野,以裕亲王福全来统军出古北口,正面迎战噶尔丹的挑战,同时命恭亲王常宁配合其攻势。为了让福全可以自由发挥,不受掣肘,他还将与福全不和的太子召回京城,由此也可看到康熙晚年诸子夺嫡的端倪。

噶尔丹部虽然数量不及清军的三分之一,可是他的防御阵地选择的很巧妙,这在很大程度上抵销了对手的数量优势,而且给自己从容布防赢得了时间。

(准部装备也不差)

准部战场选择得当,清军盲目进攻受挫

乌兰布通的噶尔丹军阵地,位于背靠少林的土丘地带,居高临下不说,还能以密林做隐蔽,躲避清军可能的炮火。另外,在其防御阵地以南方向有河流穿过,清军如要进攻,必须渡河,而噶尔丹正可以"半渡而击之",所以说,康熙要啃的,是一块硬骨头。

不过,经历过三藩之乱和沙俄犯边的康熙,也不是吃素的,紧张归紧张,他还是自觉胜券在握,于是命令福全尽快发起进攻。

福全的进攻,从1690年8月1日开始,前后持续共三天,最后到第三天夜里,福全送来了战报,极力夸大战果,同时表示噶尔丹可能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康熙对此居然相信了。

(从清方的画作中,明显可看出对手占据高处,而且有密林掩护)

这简直是一派胡言,在清军的进攻中,的确,噶尔丹部的驼城与相应配备的火枪手蒙受了一定的损失,而且精疲力竭,但是,阵地依然掌握在准部手中,而且骆驼的损失非但不会影响噶尔丹部的战斗力,还使得其免去了撤退的累赘,可是福全对此是缺乏注意的。

如果说准部此时趁清军长期进攻疲惫不堪,而趁势劫营,没准可以戳破福全的谎言。但是,噶尔丹此时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自己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在一部分部众拥戴下,在天山南北建立起了自己的权威,直接公开叫板他这个当叔叔的。所以眼下的清军固然不足为虑,但后方不稳,是他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第四天头上,他主动派人同福全讲和。

(准部的驼城防线)

主帅优柔寡断,错失歼敌良机

福全一开始很高兴,觉得对手这不是给自己找台阶下,但是,他想错了,对方要求其交出土谢图汗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喀尔喀蒙古的活佛)。条件如此苛刻,让他十分不爽,而且也做不了决定,于是转给康熙知晓,皇帝听了也很惊诧。而也就在这个时候,据守在乌兰布通的准部军队已经开始了转移。

清军前哨察觉到了对方的动向,向福全报告,可是福全此时在正面进攻上吃了亏,又担心贸然追击会中埋伏,所以犹豫不决,只能等候康熙的命令。当皇帝示意有谈判可能后,他又派人复信,这次,噶尔丹更是派来了七十多名喇嘛组成的强势阵容,前来商谈协调双方的关系。此时,无论是康熙,还是前线主帅福全都上当了,噶尔丹派出的和谈代表只是虚张声势,此时,他已经摆脱了清军的追击,向大漠深处隐去。

(影视剧中的准噶尔部)

其实,在这里不得不夸康熙未雨绸缪,在噶尔丹与清军激战于乌兰布通的时候,他已经察觉到了对方有逃跑的可能,所以曾将增援福全的康亲王杰书一支人马分出,命令他们赶往归化堵截逃窜的准部。不过,从噶尔丹满载战利品而归的结果上看,这支人马也没能派上用场。噶尔丹不但在乌兰布通战前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在战后的撤退中也做到了无声无息。对于入关不到五十年的清廷来说,这无疑是奇耻大辱。

噶尔丹能够在战争前后以弱抵强,且安然脱险。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其对于战场环境的熟悉外,就是内地的八旗和绿营由于长期的承平而疏忽训练,以致于在对方压到家门口时,连战略侦查工作都是一塌糊涂。在战争中,福全迷信添油战术,强行攻打占据有利地形的准部热兵器部队,探知对方有撤退的动向后,又不能及时尾随追击,而是作壁上观,只知道等待主子的命令。所以身为前线主帅,他亦难辞其咎。这样难得的歼敌良机,却变成了噶尔丹牵着清军鼻子走,最后溜之大吉。也难怪康熙会咽不下这口气,连续两次西征大漠了。

参考文献:

台湾三军大学编《中国历代战争史》,中信出版社

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

黑龙《乌兰布通之战再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7月15日

更多文章

  • 噶尔丹的实力很强,为什么康熙很轻松就把他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清朝,皇太极,乾隆

    《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蓝齐儿,而蓝齐儿也活得很快乐。当时蓝齐儿喜欢上了李光地,噶尔丹出使大清,意外邂逅了蓝齐儿,并喜欢上了她。出于和平的考虑,孝庄太后说服了蓝齐儿,最终蓝齐儿嫁给了大清的敌人——噶尔丹。不过十年以后,双方还是撕破了脸,噶尔丹带领军队入侵大清,而康熙也有足够的实力与之应战

  • 擒鳌拜、平三藩、败噶尔丹,是康熙英明神武还是对手太弱?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鳌拜,康熙,尔丹,平三藩,吴三桂,雍正

    1636年,皇太极在群臣的劝谏下登基为帝,国号为清,定都盛京(沈阳),并将女真改为满洲。1644年5月,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军入关,同年9月,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下,宣布继承大明衣钵,统治全国。1912年2月,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结束大清276年国祚。从皇太极登基到宣统退位,大清一共历经11帝

  • 噶尔丹多厉害?杀兄夺位,起兵横扫蒙古中亚,康熙三次亲征方告平定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噶尔丹,康熙,蒙古,沙俄,康熙帝,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化学武器

    在激烈的汗位角逐中胜出,靠的是不择手段与铁石心肠噶尔丹汗,割据西北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准噶尔部汗位的继承史好似一部谋杀史,堪称步步惊心。噶尔丹之父巴图尔洪台吉汗于公元1653年去世,诸子争位,不择手段。最终他的汗位被一个叫僧格的儿子夺取,僧格汗大约在位18年。1671年,靠戾狠手段夺位的僧格汗

  • 让清朝急着结束中俄谈判,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噶尔丹到底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沙俄,清廷,僧格

    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在两次挫败了沙俄的南侵之后,命大臣索额图等人和沙俄谈判,并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在后世被认为平等的条约,其实并不太公平,因为康熙割让了部分土地。那么康熙明明在战场上打赢了,为什么还会签下明面上有些吃亏的条约呢?有人说这是因为沙俄玩了文字游戏,索额图等人被坑了,也有人说

  • 准噶尔为何这么抗揍,康熙两次大败噶尔丹为什么没能平定西北?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康熙,准噶尔,尔丹,平定,清朝,汗国

    导读:其实这个也好解释,准噶尔此时已经由原来的部落转变成为了一个汗国的国家机制。而噶尔丹不过是这个汗国的首任君主。即使噶尔丹大败甚至说被杀掉,只要准噶尔的疆土和政权还在运转;只要准噶尔汗国的对外政策没变,那么肯定会在新的君主的带领下和清朝站看斗争。这就决定了双方不是一两场局部战役就可以有结果的,必然

  • 历史战争:康熙皇帝一举平定噶尔丹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噶尔丹,尔丹,清军,平定,清廷,准噶尔部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其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其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以及和硕部的牧地。噶尔丹执政时,准噶尔部势力更强。随着准噶尔势力不断膨胀,噶尔丹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此时,沙皇俄国也正疯狂扩张,为了侵

  • 康熙时期鳌拜、三藩、郑经、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动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郑经,噶尔丹,康熙,鳌拜,沙俄,清朝

    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来看看康熙搞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拿鳌拜,至此,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顺利平定三藩。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击败郑氏集团,正式收复台湾岛。公元

  • 三次被父亲康熙所伤的蓝齐儿,因和亲而嫁给噶尔丹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噶尔丹,蓝齐儿,康熙,李光地,孝庄,太后

    蓝齐儿本是康熙帝的爱女,但却被迫嫁给了康熙帝的仇人葛尔丹,在其逐渐爱上葛尔丹后,又眼睁睁看着葛尔丹被康熙下令射杀,最终伴着悲伤和怨恨度过余生。蓝齐儿,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一个角色,在剧中,蓝齐儿是康熙帝的爱女,从小就在疼爱呵护中长大,因此也就造就了她讨人喜欢的性格,再加上本身就贵为大清格格,可以

  • 噶尔丹未做好内部团结工作便与清朝对抗,最终服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噶尔丹,清朝,沙俄,康熙,皇太极,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对于清朝而言,百年清准战争是很难打的。清圣祖自己就曾经三次亲征准噶尔的噶尔丹。经过百年交锋,准噶尔终于败在了清朝手下。噶尔丹作为准噶尔的首脑,率先和清朝开战,不过就是因为自己内部都没弄稳定,导致自己兵败服毒自尽。噶尔丹打不过清圣祖是正常结果。准噶尔汗国的地盘很大,但那只是表面。论综合实力,准噶尔与清

  • 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来自蒙古草原的枭雄噶尔丹到底有多大能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雍正,沙俄,乾隆

    如果熟悉明史的人都会知道明朝在明英宗时期发生过土木堡之变,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也先所生擒,也先由此名震中原。而康熙时期三次亲征的噶尔丹正是绰罗斯·也先的嫡系后人,噶尔丹所建立的准葛尔汗国就是在统一了原蒙古瓦剌部也就是卫拉特部的基础之上。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历史上的噶尔丹究竟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