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史人物志——福全:擒鳌拜、拒朋党、平定噶尔丹

清史人物志——福全:擒鳌拜、拒朋党、平定噶尔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访问量:3773 更新时间:2024/1/25 12:02:46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福全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比康熙大一岁。一次,顺治皇帝问年幼的福全志向是什么,福全毫不犹豫地回答:“愿为贤王。”

小时候福全的志向就不在当皇帝上,并且明白地表示自己只想做贤王,事实证明,福全的格局胸怀确实称得上一代贤王。

助康熙生擒鳌拜

顺治十八年,顺治病逝于北京,终年24岁,年仅8岁的玄烨继承大统,是为康熙皇帝。康熙继位时,由于年幼不能亲政,顺治给他留下了鳌拜,苏克萨哈,索尼,遏必隆四位辅政大臣帮康熙理政。

四位辅政大臣一团和气地处理朝廷政务没多久,索尼因老迈多病不能理政,鳌拜和遏必隆就相互勾结试图扳倒苏克萨哈从而独揽朝政。

康熙虽年幼,但天资聪慧,少年有为,很快觉察出鳌拜遏必隆的野心,但苦于自己的势力无法和鳌拜抗衡,所以只能暂时隐忍。

康熙六年,索尼病重,临死前,以康熙皇帝已年满14周岁为由,上书请求康熙亲政,虽遭到鳌拜及其党羽的反对,但最终如愿亲政。

康熙

康熙皇帝亲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培植自己的势力,也是这一年,康熙加封福全为裕亲王,参与朝政。有了福全的帮助,康熙皇帝对朝局的把控力度开始明显上升,话语权也渐渐地从鳌拜手中夺过几分。

鳌拜和遏必隆也觉察到康熙兄弟对自己把持朝政的事情愈加不满,但此时已经回不了头,只能和康熙兄弟暗斗到底。

康熙皇帝和福全也感觉到了危机,鳌拜及其党羽一日不除,国无宁日,并且自身的安全也得不到任何保障。

康熙八年,逮捕鳌拜的时机已经到来,这一日,鳌拜奉旨进宫,进宫后却只见得福全等一班文武大臣,并未见到康熙皇帝。

一个时辰后,仍不见康熙皇帝上朝,文武大臣和王公贵族便窃窃私语,以为康熙皇帝又去摔跤,纵情作乐从而贻误政事了。

听到大臣们偷偷议论后,鳌拜也没有怀疑,因为之前康熙皇帝未能上朝的原因就是偷偷看摔跤取乐。

此时,福全等众大臣提议让鳌拜去武英殿去请康熙皇帝出来议事,鳌拜平时骄横跋扈惯了,也就没有多想,便应福全之请去往武英殿。

由于鳌拜孤身一人前往武英殿,也没有携带兵刃,一进武英殿,就被康熙皇帝训练的摔跤手扑倒。

鳌拜虽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但毕竟是年轻时候的事,如今已老迈,并且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在和侍卫们的交手中败下阵来。

鳌拜聪明一世,并且当时正处在权力巅峰,却在康熙福全兄弟的足智多谋和密切配合下被生擒。

鳌拜及其党羽被铲除后,康熙皇帝完全掌握了朝堂局势,福全因铲除鳌拜,厥功甚伟,被康熙皇帝封为“议政王大臣”。

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主要的决策机构,也是权力集中的地方,由此可见,康熙皇帝对福全极其信任和倚重。

拒朋党明哲保身

康熙皇帝亲政独揽大权后,积极任用索额图纳兰明珠等大臣。索额图属于保守派,在很多政事问题上为了维护满清八旗和王公贵族的利益,向康熙皇帝提出的建议趋于保守。

纳兰明珠属于激进派,他暗中揣摩康熙皇帝急于改革弊政,渴望大清繁荣昌盛的心思,在政事上提出的章程未免激进。

纳兰明珠

久而久之,政见上的分歧诱发了朋党之争,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索额图和纳兰明珠都想拉拢时任“议政王大臣”的裕亲王福全。

面对利益诱惑,福全并没有被蒙蔽,他深知朋党之争的祸端,也清楚弟弟康熙的想法,康熙皇帝并不希望皇亲国戚和大臣走得太近。

福全想做一代贤王,只想在康熙皇帝遇到危难时站出来,一心为了大清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

因此,福全自从被封为“议政王大臣”之后,不仅没有过分揽权,自成一党,反而为官处处谨慎小心,对康熙皇帝极尽忠诚,对政事过问也越来越少。

福全 图源网络

事实证明,裕亲王福全的选择是明智的,康熙皇帝对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两个派系斗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康熙皇帝之所以没有对索、明两党做出惩处的原因其实是需要他们去做一些政事,比如说平三藩,收台湾。

等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做完自己的贡献后,康熙便彻底清除了索、明两党。福全懂得明哲保身,不陷于党争,所以最后能够全身而退。

带兵征讨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清朝北疆部落冲突不断,蒙古草原准噶尔部落贵族首领噶尔丹趁机兼并其他部落,成为蒙古大草原的霸主,严重威胁康熙王朝的统治。

同年五月,噶尔丹进攻喀尔喀部落,康熙派遣理藩院尚书率兵迎战,被噶尔丹击败。康熙皇帝大怒,为鼓舞士气,决定御驾亲征,福全也在康熙皇帝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

康熙皇帝发兵十万征讨噶尔丹,分三路大军开进蒙古大草原,右路大军由恭亲王常宁率领,左路大军由裕亲王福全率领,康熙坐镇中路。

康熙皇帝的决策是,左右路大军完成对噶尔丹的合围,盛京的援军截断噶尔丹的退路,最后,康熙皇帝率领的中路大军歼灭噶尔丹全军。

康熙皇帝的决策是明智的,但不能指望手下的每位将军都是百战百胜的。

常宁的右路大军首先与噶尔丹的主力骑兵遭遇,但无论是战略和作战能力,常宁都不及噶尔丹,所以在初次交锋中便败下阵来,一路溃不成军,仓皇逃窜。

常宁的右路大军溃败后,左路的福全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噶尔丹能够组织更大规模的骑兵与左路大军抗衡,福全也只能由主动进攻变成被动防守。

康熙皇帝坐镇中路,根据福全报来的情报临机做出决断,福全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最终在乌兰布统将噶尔丹合围。

噶尔丹毕竟是军事主帅,战局虽暂时不利,但也想到了计谋来对抗福全和康熙皇帝。噶尔丹先是佯装向康熙皇帝求和,以迷惑清军,随后加紧从驻兵较少的北方河流区域撤退。

福全觉察出来时,麾下的大阿哥胤褆已经率军追了出去,福全恐怕追击路上大阿哥陷入噶尔丹的埋伏,便让佟国纲先率轻骑支援,自己领大军去随后道。

果不其然,噶尔丹虽一路溃逃,但所率亲兵均为能征善战的蒙古勇士,见到胤褆追来时,见所带兵马并不多,便勒马迎战。

噶尔丹很快凭借人数和地理上的优势击败了胤褆,眼看胤褆即将沦为噶尔丹的阶下囚,千钧一发之际,佟国纲勒马赶到。

佟国纲的人马和胤褆的军队合兵一处,冲出了噶尔丹的包围圈,但不幸的是,佟国纲为救胤褆战死沙场。福全赶到时,噶尔丹已经撤退,看着浑身是血的胤褆,心里不免开始担忧。

自己战死疆场可以,但大阿哥胤褆不能出一丝安全问题,于是,未等到康熙皇帝的诏命,福全就率领左路大军回到了康熙的身旁。

听闻放跑了噶尔丹,康熙龙颜大怒,下令严惩福全等右路大军的将领,于是革去了福全“议政王大臣”的头衔。

接到康熙对自己的撤职圣旨时,福全不仅没有受一丝冤屈,反而默默接受了这个结果。

福全心里明白,只有自己承担此次战争的罪责,才能维护康熙御驾亲征的威严,才能保全大阿哥胤褆。所以福全才会坦然将所有罪责揽在自己身上,其胸怀和格局堪称贤王典范。

之后,康熙又御驾亲征,任命福全为大将军,这次将噶尔丹的叛军彻底歼灭,完全肃清了清朝的北部政敌。

回顾福全的一生,作为康熙皇帝的哥哥,不仅没有像唐朝李世民那样手足相残,反而兄友弟恭,堪称手足情深。

福全虽然贵为王爷,但从不骄傲自负,坐吃山空,作为康熙的左膀右臂,每当康熙皇帝有危难时便挺身而出,替他排忧解难。

更令人钦佩的是,福全识大体,顾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效忠康熙皇帝,为清朝初期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更多文章

  • 半人半神的噶尔丹表示:康熙你骗不了我!你要战,那便战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噶尔丹,康熙,清廷,清军

    引言现在网上对于清朝和准噶尔人之间的战争史研究颇多,许多事件也都有了定论,可是唯独对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乌兰布通之战,各个研究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小编也对这场战争十分好奇,也想为大家复盘这场清廷与准噶尔人之间的大战,可是精力和手头资料有限,所以现在还只能敲敲边鼓,仅能给大家讲述一些大战前夕双方的

  • 《康熙王朝》中,噶尔丹实力强大,为何他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掠影后有感标签:清朝,噶尔丹,皇太极,蓝齐儿,康熙帝,康熙王朝,化学武器,金庸笔下角色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蓝齐儿,而蓝齐儿也活得很快乐。当时蓝齐儿喜欢上了李光地,噶尔丹出使大清,意外邂逅了蓝齐儿,并喜欢上了她。出于和平的考虑,孝庄太后说服了蓝齐儿,最终蓝齐儿嫁给了大清的敌人噶尔丹。不过十年以后,双方还是撕破了脸,噶尔丹带领军队入侵大清,而康熙也有足够的实力与之应战

  • 康熙兄长福全大败噶尔丹,却不准班师回京,福全:我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噶尔丹,福全,康熙,尔丹,顺治,亲王

    在天津蓟州区有一座山,叫黄花山,黄花山下有几座大型的清朝王爷墓,既有顺治帝的儿子,也有康熙帝的儿子。在这些王爷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称作“大王陵”,里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长,他就是裕宪亲王福全。1、愿为贤王的“皇长子”福全是顺治帝第二子,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比康熙大八个月,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顺

  • 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到底是怎么死的?从清朝史料入手,分析真实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噶尔丹,尔丹,准噶尔,清朝,康熙

    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这场战争历时六十八年,历经三朝,最终以清朝的胜利告终。抛开政治立场,噶尔丹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本来已经出嫁不问世事,但因为其兄僧格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所以

  • 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打得噶尔丹最后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金庸笔下角色

    清朝时,蒙古分为漠西、漠南和漠北三部分。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由于他有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蒙古国的野心,所以先后兼并了漠西及漠北。漠北蒙古有数十万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便派遣使者与噶尔丹交涉,但噶尔丹不但不退兵,反而大举进攻漠南。噶尔丹生于1645年,是蒙古准

  • 费扬古:董鄂妃弟弟,康熙平定噶尔丹他是主将,有一嗜好关羽也有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关羽,三国,费扬古,董鄂妃,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费扬古,姓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56岁,内大臣鄂硕次子,顺治宠妃董鄂妃弟弟。费扬古满文的意思是小儿子。康熙年间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的著

  • 野心勃勃的草原霸主噶尔丹,怎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野记标签:噶尔丹,尔丹,沙俄,清军,土尔扈特部,准噶尔

    一 明清交接之际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落是由蒙古瓦剌部分裂而来。瓦剌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明英宗时期,明朝50万精锐就是在土木堡丧于瓦剌部之手,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赢得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带领瓦剌部重新退回草原。没过多久,蒙古鞑靼部崛起,在鞑靼部不断的打击下,瓦剌部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

  • 噶尔丹雄心如成吉思汗,实力强劲,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沙俄,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成吉思汗,准噶尔部,化学武器

    噶尔丹和康熙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两人在十七世纪末期的那场史诗般的对决,真可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噶尔丹从一出生就光芒万丈,据说是温萨活佛投胎转世。少年时期的噶尔丹,师从扎什伦布寺四世班禅,其后又跟随达赖喇嘛学习。长期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深厚的佛学基础,也让他具备了敏锐的眼光和聪慧的头脑。

  • 号称半人半神的噶尔丹,到底有多厉害?让康熙亲自御驾亲征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半神,清朝,准噶尔

    噶尔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的第六子,性情豪放不羁,是一匹实力派的草原野马。不仅具有军事才能,还具有煽动人心的手段,虽然他有过潜心研究佛法,但此人没有菩萨心肠,具有挑战性的欲望,内心只有权利和欲望。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噶尔丹,御驾亲征准噶尔,是因为噶尔丹对清朝生死存亡的影响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在人们看来

  • 巅峰时期的噶尔丹有多厉害?以一人之力,能敌清朝和沙俄两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噶尔丹,沙俄,清朝,康熙,蒙古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陆游对于战争的描写,诗句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描写战争,但是凭借我们的想象,还是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战争中的场面。战争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在现代来说,更多的是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对抗,但是在古代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最直接的一种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