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来自蒙古草原的枭雄噶尔丹到底有多大能耐?

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来自蒙古草原的枭雄噶尔丹到底有多大能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莹子小趣 访问量:197 更新时间:2023/12/28 8:59:51

如果熟悉明史的人都会知道明朝在明英宗时期发生过土木堡之变,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也先所生擒,也先由此名震中原。而康熙时期三次亲征的噶尔丹正是绰罗斯·也先的嫡系后人,噶尔丹所建立的准葛尔汗国就是在统一了原蒙古瓦剌部也就是卫拉特部的基础之上。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历史上的噶尔丹究竟是怎样的人,能让千古一帝的康熙三次御驾亲征。

噶尔丹一生兼有多重身份,是蒙古、新疆、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领袖

噶尔丹的全名为绰罗斯·噶尔丹,他是蒙古瓦剌准葛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他母亲是玉姆阿噶。

准葛尔部及至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当时都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尹咱呼图克图曾经到访过准葛尔部,噶尔丹的母亲玉姆阿噶曾经虔诚地跪在地上向尹咱呼图克图请求,当时玉姆阿噶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僧格珲台吉,她向尹咱呼图克图请求再要一个儿子。

尹咱呼图克图以为玉姆阿噶是来向他求“精”的,于是拒绝了她,说自己是活佛,是出家人,怎么能给她来个儿子,玉姆阿噶就说,既然这样你都老了,那等你圆寂之后可否投入我的胎中做我的儿子。尹咱呼图克图只得同意了。

后来巧合的是尹咱呼图克图临终时,玉姆阿噶果然怀有身孕,于是尹咱呼图克图向信徒说明自己将来会转世在玉姆阿噶的胎中,于是格鲁派宗教人士就确定了玉姆阿噶生下的孩子就是尹咱呼图克图转世灵童。

后来玉姆阿噶在顺治元年(1644年)果真生下一名男婴,也就是绰罗斯·噶尔丹,格鲁派上层宗教人士就把刚生下来的噶尔丹确定为尹咱呼图克图转世灵童将他带到西藏拉萨学习佛法。因此噶尔丹的另一个宗教身份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恩僧呼图克图。

噶尔丹自幼在拉萨先是跟随四世班禅学习佛学,在四世班禅圆寂之后,噶尔丹又到五世达赖座下学习经学。

噶尔丹在五世达赖座下学习期间深得五世达赖的喜爱和欣赏,所以日后噶尔丹崛起之后也很快得到了五世达赖的支持。

其实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和哥哥僧格珲台吉都是亲清政府一派的人物,他们都很抵触当时世界的另一大强国沙皇俄国。

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后将台吉之位传给了他的哥哥僧格珲台吉,而他的哥哥僧格珲台吉在上台之后主要就是加强与清政府联系和沟通,大力抵抗沙俄的入侵。

后来僧格珲台吉被异母兄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暗杀,噶尔丹在其母玉姆阿噶的劝说下和达赖五世的批准下还俗,他回到了准葛尔部,聚拢了哥哥僧格的部下与异母兄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决战,最终经过一番征战厮杀车臣被噶尔丹所杀,卓特巴巴图尔逃亡青海。

康熙十年(1671年)噶尔丹正式继承了哥哥僧格的台吉之位,并以僧格之妻自己的嫂子阿奴塔娜为哈敦(汉语中王妃的意思,也就是噶尔丹娶了自己的嫂子,这在蒙古部落是常见的事情,继承者继承一切)。

在这一时期噶尔丹是向康熙认怂的,他继承哥哥僧格的台吉之位后,一面利用自己之前宗教活佛的身份以及大汗的地位,开始积极统一卫拉特部。一面又向康熙上表自己的父兄遭遇,自己希望继承父兄的台吉之位,恳请清政府批准,清政府当然顺利的批准的噶尔丹的请求。

噶尔丹称霸中亚之后野心逐渐膨胀,开始谋图与清政府并肩而立

噶尔丹最初还是继承其父兄的政策,一面致力于与清政府交好,一面对沙俄态度十分强硬,但是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噶尔丹在与卫拉特部盟主和硕特部大汗鄂齐尔图汗反目成仇之后,便开始与清政府关系转冷,转而与沙俄亲近了。

这就先说一下卫拉特部的各部汗结构,卫拉特部就是明朝时期的瓦剌部,最初共分为五大部落,分别是和硕特部、准葛尔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后来土尔扈特部首领鄂尔勒克与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不合,率部出走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虽然一直与清政府保持亲近联系,但是土尔扈特部实际是受到沙俄统治和欺凌。

土尔扈特部出走之后,卫拉特部也就剩下四大部落,也称为四卫特拉,这其中以和硕特部为首,和硕特部首领称为大汗,其他部首领称为台吉(低于汗位),和硕特部大汗也是卫拉特部盟主。

和硕特部自固始汗时就联合各部首领联名归顺皇太极统治时期的后金,在顺治三年(1646年)时,卫拉特各部首领又再次联名归顺清朝,因此在噶尔丹之前卫拉特部是一直臣服于清政府的势力。

当时与噶尔丹反目的鄂齐尔图汗也是如此,鄂齐尔图汗是一直亲近依赖于清政府,所以噶尔丹与鄂齐尔图汗反目成仇后,也就注定了他不能在与清政府亲近,因为他只是部落台吉,所以他必须找更大的靠山来对抗有清政府支持的鄂齐尔图汗。

所以噶尔丹就找到了沙俄,当时世界上能与清政府抗衡的国家也就只有沙皇俄国,沙俄一直想伺机在中国边境上占便宜,面对噶尔丹的投怀送抱,沙俄表示非常欢迎,所以沙俄非常鼓励和支持噶尔丹反叛清政府。

康熙十六年(1678年)噶尔丹终于攻灭了鄂齐尔图汗,和硕特部大汗鄂齐尔图汗向噶尔丹投降,其部众被噶尔丹的准葛尔部所兼并,噶尔丹自称卫拉特部大汗,向康熙献俘称臣,名为献俘称臣实际是向康熙示威。

康熙当时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对噶尔丹也只能暂时忍耐,他拒绝了噶尔丹的献俘,但是接受噶尔丹称臣纳贡。

在和硕特部被噶尔丹兼并后,在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十七年(1679年),噶尔丹又相继兼并了杜尔伯特部和辉特部两大部落,至此卫拉特部实现了政权统一。与此同时,西藏的五世达赖本来就非常赏识和想拉拢噶尔丹,外加桑结嘉措也极力赞成扶持和拉拢噶尔丹的势力,于是五世达赖册封噶尔丹为丹津博硕克图汗。

噶尔丹有了五世达赖和桑结嘉措的支持更加有底气,他再次向清政府上表请清政府正式册封其大汗之名号。清政府理藩院以噶尔丹并非成吉思汗嫡系黄金家族后裔,以蒙古传统非黄金家族后裔不可使用汗号为由拒绝了册封葛尔丹汗号的请求,不过却允许噶尔丹称臣纳贡。

但按照满清与蒙古各部大汗约定,只有称汗号者才有资格向清政府纳贡,也就是说清政府当时虽然没有在名义上承认噶尔丹的大汗地位,但是实际上已经默许了噶尔丹称霸草原的事实。

这主要因为当时康熙依然忙于对付三藩之乱,无暇顾及噶尔丹,所以只能对噶尔丹进行了安抚,但是为了顾及颜面,又不能承认噶尔丹的大汗名号地位,只能做出这种默许的行为。

可以说噶尔丹这一次向康熙上表是实际上就算是试探清政府对自己的态度,清政府对噶尔丹的默许也助长了噶尔丹气焰,于是噶尔丹开了称霸中亚之路。

此后噶尔丹出兵又征服了天山南路的叶尔羌汗国,从这之后噶尔丹改卫拉特部为准葛尔汗国,噶尔丹自称准葛尔大汗。

之后噶尔丹又征服了吉利吉思、费尔干纳盆地,随之又击破了哈萨克部落,至此噶尔丹开始称霸中亚。

在此时噶尔丹控制的区域,包括了现今的新疆、外蒙古全境以及部分中亚地区,再加上这个时候五世达赖已经去世,实际控制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甘肃部分地区的是桑结嘉措,而桑结嘉措也选择支持噶尔丹,这样就使得噶尔丹统治的势力范围达到了将近700万平方公里。

随着噶尔丹称霸中亚,掌控了这么大的势力范围,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已经认为自己有资格与清政府的康熙皇帝平起平坐了。

清政府当时所统治地区也不过700多万平方公里,因此从统治面积上来说噶尔丹确实可以和康熙平起平坐了。

因此噶尔丹的野心越来越大,当时康熙时期清政府历经了三藩之乱,又用武力收复了台湾,还和野心勃勃的沙俄在东北雅克萨打了一仗,确实是无暇顾及噶尔丹,而噶尔丹也恰恰是利用这个机会做大做强,有了与清政府一战的资本。

噶尔丹的实力强盛引起了康熙的重视,最终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

当噶尔丹势力达到巅峰称霸中亚之后,他就开始想向东扩张,去试探清政府的底线,噶尔丹借喀尔喀三部内乱之机,想借机向东扩展侵占喀尔喀。

喀尔喀三部都是臣属于清政府,但是清政府时统而不治,只是臣属关系,即便如此,噶尔丹趁机想侵占喀尔喀也是在挑衅清政府的底线,如果噶尔丹侵占了喀尔喀,那下一步很可能就是侵占清政府所统治的西北地区了,因此康熙绝对不允许噶尔丹继续纵横下去了,他决定借着喀尔喀的机会要予以噶尔丹彻底的打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当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部时,趁势沿大兴安岭南下时,康熙就开始警惕噶尔丹了,于是康熙派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抗击噶尔丹,结果阿喇尼惨败。

康熙至此才对噶尔丹刮目相看,康熙决定御驾亲征,之前平三藩、收复台湾、打雅克萨康熙都是坐镇北京指挥,这回康熙明白噶尔丹已经因为清政府之前的无暇顾及被养成了一匹饿狼,是一个实力非常强劲的对手,所以康熙才决定御驾亲征,只有御驾亲征才能鼓舞士气,发挥出八旗精锐的威力。

康熙发兵10万,先是派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击噶尔丹,又派弟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风口击噶尔丹。康熙本人则亲率劲旅进驻内蒙古督战。

随即福全军队与噶尔丹在乌兰布通展开了激烈交战,也就是乌兰布通之战,这场战斗非常惨烈,清政府这头很多王公贵族都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连康熙的亲舅舅佟国纲都在这场战斗中阵亡,不过这场战斗最终以福全大胜噶尔丹结束。

福全大胜噶尔丹之后本应乘胜追击,结果福全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致使噶尔丹有了逃遁的机会,福全则受困于粮草不足,在没有请示弟弟康熙的情况下,福全擅自做主率军撤退,回到内蒙康熙做驻扎的行营之后,康熙大怒,有生以来第一次当着群臣的面痛斥了哥哥福全。

也不怪康熙震怒,本来这一战就可以彻底消灭噶尔丹,结果福全的一时疏忽给了噶尔丹喘息之机,也让康熙后来又两次继续亲征噶尔丹。

之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康熙又再次亲征噶尔丹,这一次战斗一直持续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在克鲁伦河一带再度全歼噶尔丹的军队,噶尔丹的前嫂子兼现任妻子阿努可敦(可敦即王后的意思,噶尔丹从台吉升级为大汗,妻子自然从哈敦升级为可敦)在这场战斗中被清军当场击毙,噶尔丹仅率部属十余人侥幸突围而去。

经历了康熙两次亲征,噶尔丹已经被打的苟延残喘,在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时,他的侄子也就是僧格长子策妄阿拉布坦就已经反水,噶尔丹的后院其实就已经起火了,这主要归结于噶尔丹野心极盛,同时又过于霸道猜忌,他在成为大汉之后开始猜测僧格的两个儿子策妄阿拉布坦和索诺木阿拉布坦。

后来噶尔丹杀害了索诺木阿拉布坦,随后更是强行霸占了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未婚妻,开始对策妄阿拉布坦进行打击迫害。

本来在僧格被杀后,噶尔丹替哥哥报仇,策妄阿拉布坦对叔叔噶尔丹是十分感激,主动率部归附噶尔丹,结果受到噶尔丹如此猜忌和迫害,于是策妄阿拉布坦开始与噶尔丹对立。

噶尔丹后来多次攻打策妄阿拉布坦都没有成功,最终惹得策妄阿拉布坦决定联合康熙共同对付噶尔丹。

康熙第一次打败噶尔丹之后,策妄阿拉布坦同时出兵占据了喀尔喀,噶尔丹只得逃往漠北,被困在了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

康熙二次全歼噶尔丹的军队之后,噶尔丹基本就是穷途末路了,此时噶尔丹的老巢伊犁河流域已经被策妄阿拉布坦所占据,噶尔丹是根本回不去老巢,而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息特汗国阿玉奇汗与策妄阿拉布坦结成了反噶尔丹联盟,之前被噶尔丹所征服的新疆回部、哈萨克部、青海等地区均开始反叛噶尔丹。

而此前一直扶持鼓励噶尔丹反叛清政府的沙俄也拒绝接纳他,因为沙俄认为噶尔丹已经是众叛亲离穷途末路了,不过是一个政治累赘而已,所以拒绝接纳噶尔丹,本来还扬言要向沙俄借来6万火枪手翻本的噶尔丹一下子就变成了连沙俄都不肯接纳的丧家之犬了,这让噶尔丹真正走上了穷途末路、众叛亲离的地步。

除了这些,清政府还封锁了噶尔丹企图逃往青海和西藏的出路,彻底将噶尔丹困在科布多,最终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再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这回噶尔丹彻底走投无路了,最终在康熙大军的压迫下急火攻心而亡(也有说法噶尔丹是服毒自尽)。

噶尔丹死后,其部属带着他的骨灰和女儿钟察海向康熙投降,康熙一生中最强大的敌人噶尔丹至此彻底在历史舞台上谢幕了。

噶尔丹死后,准葛尔部一直都在困扰清政府,直至乾隆时期才彻底征服准葛尔部

噶尔丹死了,不代表清政府彻底征服了准葛尔部,葛尔丹死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准葛尔汗国的大汗,虽然策妄阿拉布坦曾经帮助康熙打过自己的叔叔噶尔丹,但那不过是策妄阿拉布坦借助康熙的力量驱逐对自己有威胁的叔叔噶尔丹而已。

策妄阿拉布坦在噶尔丹死后继承了汗位,与清政府和平相处了二十来年,但是不代表真的和平了,策妄阿拉布坦不过是低调的巩固自身实力而已,他的野心比起叔叔噶尔丹并不小,而且他比噶尔丹更加狡猾。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策妄阿拉布坦用诡计攻入了西藏拉萨,杀害了亲清政府的卫拉特和硕特部大汗拉藏汗,彻底吞并了和硕特部汗国,囚禁了达赖和班禅。

拉藏汗被害的消息使得康熙震怒,康熙本来想御驾亲征彻底击溃准葛尔部,但是无奈年事已高,康熙选派了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去剿灭策妄阿拉布坦。

结果胤禵对策妄阿拉布坦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康熙去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了,胤禵已经将策妄阿拉布坦打回老巢伊犁,胤禵的大军也已经进驻乌鲁木齐,剑指伊犁了,只要再给胤禵一段时间,他肯定就能攻克伊犁,彻底攻灭准葛尔部。

但是康熙驾崩了,雍正继位,胤禵虽是雍正同母弟,却属于是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一党,所以胤禵在前线掌军权对雍正的皇权威胁极大,因此雍正准备替换掉胤禵。

这时候狡猾的策妄阿拉布坦抓住了这个时机,他趁机向雍正求和,雍正只得同意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求和,然后用心腹大将年羹去西北前线替代了胤禵,将胤禵召回京城。

策妄阿拉布坦在求和的同时还趁机挑拨拉藏汗的侄子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反叛清政府,继续给雍正制造麻烦,雍正于是启用年羹尧很快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后雍正一直忙于巩固政权以及推行新政改革社会积弊问题,因此也给了策妄阿拉布坦喘息之机。

雍正七年(1729年),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去世两年,此时是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承了汗位,同时噶尔丹策零也继承了策妄阿拉布坦的野心,在这一年他在沙俄的鼓动和支援下,外加准葛尔汗国元气渐渐恢复了,噶尔丹策零再度开始侵扰清政府。

噶尔丹策零比其父策妄阿拉布坦和叔爷爷噶尔丹更加诡计多端,他先后击败了雍正派出剿灭他的黑龙江将军傅尔丹和抚远大将军岳钟琪,猖狂一时,雍正为之震怒。

之后雍正派遣康熙的蒙古女婿、黄金家族后裔,和硕额驸博尔济吉特·策棱征讨噶尔丹策零,清朝这位策棱很快就击败了准葛尔这个策零,雍正十年(1732年)噶尔丹策零被迫向雍正求和,此时雍正也是受限于沙俄的牵制,暂时同意了求和。

从此准葛尔汗国和清朝进入了长达10多年的和平时期,直到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零病逝,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汗位内讧,乾隆把握住了机会,派遣大将傅恒率军攻占了准葛尔的老巢伊犁,彻底攻灭了准葛尔汗国,至此清朝才真正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纳入版图。

准葛尔汗国自噶尔丹以来,一直是属于想分裂中国西北地区领土,是清朝康雍乾三代盛世时期的终极对手,一直困扰了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直到乾隆初期才彻底被乾隆所攻灭,攻灭准葛尔汗国也是乾隆引以为傲的十全武功之一,就乾隆平定准葛尔汗国来说他确实对中国版图有巨大贡献。

噶尔丹总得来说是蒙古族中非常杰出的政治领袖了,他的宗教地位显赫,政治身份高贵都对他有很大帮助,也使得他成为了康熙时代最强的对手。

噶尔丹的学识能力、政治抱负以及他的心理性格在当时的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佼佼者的领袖,所以噶尔丹才能横扫当时的天山南部地区。

但是噶尔丹决策上有很大失误,他树敌过多,清政府当时过于强盛,以及对手康熙更是十分卓越和强大,同时他还不能容下侄子策妄阿拉布坦,都使得他最终败亡。

如果噶尔丹不先与康熙交战,而是先平定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他将会成为康熙更难缠的对手,或者他能包容策妄阿拉布坦,联合对抗清政府,那么康熙都不会这么顺利的攻灭噶尔丹。

但噶尔丹的失败,从根本上说,他的行动违背了我国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与巩固的历史潮流,噶尔丹即便再优秀也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标签: 噶尔丹康熙尔丹雍正沙俄乾隆

更多文章

  • 清准昭莫多之战,一代枭雄噶尔丹走向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去看秦始皇陵标签:清军,汉军,康熙,大军,噶尔丹,孙思克,小说家,昭莫多之战

    乌兰布通之战对准噶尔军造成的伤亡,远没有回师撤退路上爆发的瘟疫和饥饿导致的减员那么大。同时,策旺阿拉布坦趁着噶尔丹远征的时机引兵偷袭科布多,留守噶尔丹大本营的阿奴夫人和丹津鄂木布以下大批部众被俘。1691年初,当噶尔丹率领仅剩的数千残兵败将,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科布多大本营时,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残破

  • 康熙时期鳌拜、三藩、郑经、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发难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郑经,噶尔丹,康熙,鳌拜,沙俄,清朝

    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来看看康熙搞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拿鳌拜,至此,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顺利平定三藩。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击败郑氏集团,正式收复台湾岛。公元

  • 清朝版图为什么比明朝大那么多?这就要从噶尔丹和准噶尔汗国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夏虫欲饮冰标签:噶尔丹,清朝,准噶尔汗国,清廷,明朝,康熙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比对过明朝和清朝的版图,如果大家对此有过对比,就能够发现清朝在巅峰时期的疆域版图比明朝大了很多,而谈到清朝版图为何比明朝大那么多的原因时,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的一个人和一支势力了,他们对于清朝版图的增加尤为重要,那就是噶尔丹和他的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出身卫拉特蒙古(漠西蒙古)显赫的绰

  • 三藩叛乱时如果吴三桂联合准噶尔汗噶尔丹夹攻大清,结局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吴三桂,尔丹,准噶尔,清军,康熙,平定

    所谓“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继茂和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后由耿精忠承袭,他们于顺治年间被派驻云南,广东,福建三地,在清军南下期间他们对于击败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依靠三藩力量平定天下的清朝,却打算“过河拆桥”,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这一下子触到了

  • 黑龙 | 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史实考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康熙,尔丹,清朝

    清朝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著名事件。中外史家从不同角度考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提出各自的学术观点。由于史料原因,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局限于概括性叙述,缺乏深入细致的考论。笔者近年发文探讨康熙帝首次亲征和第二次亲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新史料,研究取得了—定的进展。本文

  • 康熙王朝:为何康熙爱女蓝齐儿要死心塌地跟着父亲的敌人噶尔丹?

    历史解密编辑:小岛知风标签:容妃,荣妃,清朝,噶尔丹,蓝齐儿,李光地,康熙帝,小说家,康熙王朝,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王菲的这首歌曲《传奇》中的歌词是最能诠释噶尔丹(电视剧中称为葛尔丹,实际历史上音译为噶尔丹)和蓝齐儿的故事。那一天蓝齐儿在人群中多看了噶尔丹一眼,也就是她这一眼就让噶尔丹对她迷恋的不能自拔,也是这一眼改变了蓝齐儿的人生。

  • 清史人物志——福全:擒鳌拜、拒朋党、平定噶尔丹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福全,鳌拜,康熙,亲王,清朝,噶尔丹,索额图,小说家,慈禧太后,清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福全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比康熙大一岁。一次,顺治皇帝问年幼的福全志向是什么,福全毫不犹豫地回答:“愿为贤王。”小时候福全的志向就不在当皇帝上,并且明白地表示自己只想做贤王,事实证明,福全的格

  • 半人半神的噶尔丹表示:康熙你骗不了我!你要战,那便战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噶尔丹,康熙,清廷,清军

    引言现在网上对于清朝和准噶尔人之间的战争史研究颇多,许多事件也都有了定论,可是唯独对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乌兰布通之战,各个研究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小编也对这场战争十分好奇,也想为大家复盘这场清廷与准噶尔人之间的大战,可是精力和手头资料有限,所以现在还只能敲敲边鼓,仅能给大家讲述一些大战前夕双方的

  • 《康熙王朝》中,噶尔丹实力强大,为何他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掠影后有感标签:清朝,噶尔丹,皇太极,蓝齐儿,康熙帝,康熙王朝,化学武器,金庸笔下角色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蓝齐儿,而蓝齐儿也活得很快乐。当时蓝齐儿喜欢上了李光地,噶尔丹出使大清,意外邂逅了蓝齐儿,并喜欢上了她。出于和平的考虑,孝庄太后说服了蓝齐儿,最终蓝齐儿嫁给了大清的敌人噶尔丹。不过十年以后,双方还是撕破了脸,噶尔丹带领军队入侵大清,而康熙也有足够的实力与之应战

  • 康熙兄长福全大败噶尔丹,却不准班师回京,福全:我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噶尔丹,福全,康熙,尔丹,顺治,亲王

    在天津蓟州区有一座山,叫黄花山,黄花山下有几座大型的清朝王爷墓,既有顺治帝的儿子,也有康熙帝的儿子。在这些王爷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称作“大王陵”,里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长,他就是裕宪亲王福全。1、愿为贤王的“皇长子”福全是顺治帝第二子,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比康熙大八个月,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