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时期鳌拜、三藩、郑经、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发难呢?

康熙时期鳌拜、三藩、郑经、噶尔丹、沙俄为什么没有一起发难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摆渡 访问量:1459 更新时间:2024/1/19 7:29:10

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来看看康熙搞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

  1. 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擒拿鳌拜,至此,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
  2. 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顺利平定三藩。
  3.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派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出兵台湾,击败郑氏集团,正式收复台湾岛。
  4. 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立了双方之间的边境。
  5. 公元1698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顺利击败准噶尔汗国,正式将漠北喀尔喀蒙古纳入清朝版图(不是漠西蒙古)。

从时间线上来看,除了擒拿鳌拜的事情稍微早了点以外,其他几件事,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发生的。由此可见,康熙所面临的压力,其实并不小。

一、三藩和郑氏集团,其实是同时对清朝发难的。

所谓三藩,指的分别是坐镇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坐镇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坐镇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这三位,都是帮助清军入关的主要降将。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吴三桂了。这位老兄原本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带着5万关宁铁骑镇守山海关。

结果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吴三桂作为最接近京城的统兵大将,居然迟疑不定,不愿回来勤王,结果导致了明朝灭亡。

明朝没了以后,吴三桂本打算归顺李自成,结果李自成把吴三桂的家给抄了,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还把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给抢了。叔可忍婶不可忍,因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果断归顺了清朝。

作为著名的带路党,吴三桂可谓是尽心尽力,从京城一路带队,杀到了云南边上,甚至逼缅甸交出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将其勒死在了昆明的滇池畔。正是因为这些行为,使得清朝完全信任他,将其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三藩中的另外两位,外加一个孔有德,其实都是当年明朝皮岛总兵毛文龙的部下。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以后,这三位就投降了清朝,他们甚至将明朝先进的红衣大炮带到了清朝,因此深得清朝信任。

原本是四藩,不过孔有德在镇守广西时战死了,所以他没算进去。不过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却加入到了三藩之中。

因此三藩之乱实力强大,支持吴三桂这一派的省份,包括了云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四川等地,就问你强不强吧?

除了这几个省份,其实宝岛台湾省,也站在了三藩这一边。当年郑成功抗清失利,攻打南京城的时候中了埋伏,导致北伐军损失惨重。不得已之下,郑成功调整战略,带领郑家海军退到了台湾岛,在这里击败了荷兰侵略者。

郑成功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郑经继承了延平郡王的爵位,继续统治台湾岛。他们郑氏集团,一直都以明朝为正朔,所以说他们和清朝是势不两立的。

当三藩之乱爆发以后,郑经立马联络上了福建的耿精忠,相约一起攻打清朝的地盘。所以说三藩之乱,和郑经起兵抗清,基本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事情。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抗清。公元1674年,也就是一年以后,郑经立马响应三藩之乱,加入到了争夺清朝地盘的行列当中。

二、沙俄蚕食清朝领土,由来已久。

其实康熙时期的西伯利亚地区,一直都是无主之地。从历史记载来看,女真人的祖先们,曾经长期在西伯利亚一带生活。所以说,认为西伯利亚是清朝贵族们的老祖宗的自留地,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可是到了17世纪初,沙俄对远东地区的扩张,也越来越猖狂。他们派遣凶残的哥萨克骑兵,一路向东推进,就是为了在远东地区,找到一个不错的出海口。

这帮人其实数量非常少,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就在这里建立一座城堡,随后就对外宣称,这里成了他们的地盘。其实他们压根就没有多少驻军在这里。

时间到了1651年,沙俄的军队在贝加尔湖附近,修建了伊尔库茨克城。1658年,沙俄的叶尼塞斯克总督帕休可夫,强行到达黑龙江支流石勒喀河,在这里建立了尼布楚城。

1666年,康熙五年,沙俄又修建了雅克萨城。这个时候康熙皇帝还没长大,没有实权,所以压根就管不了这些事儿。清朝当时还没有一统江山,所以辅政大臣们也没空搭理沙俄。

为此公元1669年,也就是康熙八年,沙俄进一步向前试探,直到进入了清朝的龙兴之地东三省境内。这一年,康熙才将鳌拜给拿下。

此后到了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1683年,康熙收复台湾。因此,时间到了1685年,康熙终于腾出手来,派遣朋春带领3000人马围攻雅克萨,成功夺取该城。

不过清军刚走,沙俄又占了这地方。这事儿一直拖到了1686年,康熙又派了2400多人围攻雅克萨城。打了几个月以后,沙俄822名士兵,只剩下了66人,几乎全军覆没。

此后双方就坐下来谈判了,商量着彼此的国界线。

所以说,沙俄的入侵,是伴随着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一起进行的。只是前后脚的功夫,才被解决而已。

三、攻打准噶尔汗国,也紧挨着这些事儿。

清朝初年的蒙古,主要分成了3大部分。分别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他们内部还有细分。

  1. 漠南蒙古包括了察哈尔部、科尔沁部等。
  2. 漠北蒙古包括了札萨克图部、土谢图部、车臣部等。
  3. 漠西蒙古包括了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

这里最强的当属准噶尔汗国,他不仅在漠西蒙古赶走了土尔扈特部,欺压着和硕特汗国,而且还把手伸向了漠北蒙古,整天欺负土谢图部。

公元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亲自带着3万大军翻越杭爱山,占领了漠北蒙古的大片地盘。土谢图汗连忙带着部族打算归顺清朝,向康熙皇帝求救。

康熙本打算做个和事佬,要求噶尔丹撤军,结果这位老兄不仅不听话,反而把手伸到了科尔沁蒙古来了。康熙这哪里还能忍啊?

这个时间点很敏感,正是沙俄与清朝在东北地区交战的时候。沙俄也是看清了清朝有噶尔丹这个祸害在,所以才如此肆无忌惮。即使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也是狮子大开口。

康熙为了把重点放在对付噶尔丹上,所以刻意放松了对《尼布楚条约》的审核,算是让沙俄捡了个大便宜。原本康熙和索额图商量的分界线,可是勒拿河到贝加尔湖一带。

解决完沙俄的问题,康熙立刻把重心放在了噶尔丹身上。1689年刚签订完《尼布楚条约》,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便带领大军御驾亲征,前来收拾噶尔丹了。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康熙大败噶尔丹,但是没能伤到噶尔丹的元气。

没多久噶尔丹就卷土重来了,因此到了公元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再次御驾亲征。这回康熙在昭莫多之战中,打光了噶尔丹的主力,噶尔丹只带着几十名随从跑路了。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带兵亲征噶尔丹。这回噶尔丹众叛亲离,无路可逃,只好选择了自尽。

由此可见,在康熙看来,沙俄在东北的行为,只能算得上是小打小闹。而噶尔丹在西北地区的行为,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毕竟噶尔丹拿下西北以后,那么关中地区就岌岌可危了。权衡利弊之下,康熙才会选择把重点放在噶尔丹身上,而不是沙俄。

标签: 郑经噶尔丹康熙鳌拜沙俄清朝

更多文章

  • 清朝版图为什么比明朝大那么多?这就要从噶尔丹和准噶尔汗国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夏虫欲饮冰标签:噶尔丹,清朝,准噶尔汗国,清廷,明朝,康熙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比对过明朝和清朝的版图,如果大家对此有过对比,就能够发现清朝在巅峰时期的疆域版图比明朝大了很多,而谈到清朝版图为何比明朝大那么多的原因时,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的一个人和一支势力了,他们对于清朝版图的增加尤为重要,那就是噶尔丹和他的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出身卫拉特蒙古(漠西蒙古)显赫的绰

  • 三藩叛乱时如果吴三桂联合准噶尔汗噶尔丹夹攻大清,结局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吴三桂,尔丹,准噶尔,清军,康熙,平定

    所谓“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继茂和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后由耿精忠承袭,他们于顺治年间被派驻云南,广东,福建三地,在清军南下期间他们对于击败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依靠三藩力量平定天下的清朝,却打算“过河拆桥”,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这一下子触到了

  • 黑龙 | 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史实考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康熙,尔丹,清朝

    清朝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著名事件。中外史家从不同角度考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提出各自的学术观点。由于史料原因,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局限于概括性叙述,缺乏深入细致的考论。笔者近年发文探讨康熙帝首次亲征和第二次亲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新史料,研究取得了—定的进展。本文

  • 康熙王朝:为何康熙爱女蓝齐儿要死心塌地跟着父亲的敌人噶尔丹?

    历史解密编辑:小岛知风标签:容妃,荣妃,清朝,噶尔丹,蓝齐儿,李光地,康熙帝,小说家,康熙王朝,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王菲的这首歌曲《传奇》中的歌词是最能诠释噶尔丹(电视剧中称为葛尔丹,实际历史上音译为噶尔丹)和蓝齐儿的故事。那一天蓝齐儿在人群中多看了噶尔丹一眼,也就是她这一眼就让噶尔丹对她迷恋的不能自拔,也是这一眼改变了蓝齐儿的人生。

  • 清史人物志——福全:擒鳌拜、拒朋党、平定噶尔丹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福全,鳌拜,康熙,亲王,清朝,噶尔丹,索额图,小说家,慈禧太后,清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福全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比康熙大一岁。一次,顺治皇帝问年幼的福全志向是什么,福全毫不犹豫地回答:“愿为贤王。”小时候福全的志向就不在当皇帝上,并且明白地表示自己只想做贤王,事实证明,福全的格

  • 半人半神的噶尔丹表示:康熙你骗不了我!你要战,那便战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噶尔丹,康熙,清廷,清军

    引言现在网上对于清朝和准噶尔人之间的战争史研究颇多,许多事件也都有了定论,可是唯独对一场十分重要的战争——乌兰布通之战,各个研究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小编也对这场战争十分好奇,也想为大家复盘这场清廷与准噶尔人之间的大战,可是精力和手头资料有限,所以现在还只能敲敲边鼓,仅能给大家讲述一些大战前夕双方的

  • 《康熙王朝》中,噶尔丹实力强大,为何他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掠影后有感标签:清朝,噶尔丹,皇太极,蓝齐儿,康熙帝,康熙王朝,化学武器,金庸笔下角色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蓝齐儿,而蓝齐儿也活得很快乐。当时蓝齐儿喜欢上了李光地,噶尔丹出使大清,意外邂逅了蓝齐儿,并喜欢上了她。出于和平的考虑,孝庄太后说服了蓝齐儿,最终蓝齐儿嫁给了大清的敌人噶尔丹。不过十年以后,双方还是撕破了脸,噶尔丹带领军队入侵大清,而康熙也有足够的实力与之应战

  • 康熙兄长福全大败噶尔丹,却不准班师回京,福全:我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噶尔丹,福全,康熙,尔丹,顺治,亲王

    在天津蓟州区有一座山,叫黄花山,黄花山下有几座大型的清朝王爷墓,既有顺治帝的儿子,也有康熙帝的儿子。在这些王爷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称作“大王陵”,里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长,他就是裕宪亲王福全。1、愿为贤王的“皇长子”福全是顺治帝第二子,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比康熙大八个月,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顺

  • 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到底是怎么死的?从清朝史料入手,分析真实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噶尔丹,尔丹,准噶尔,清朝,康熙

    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这场战争历时六十八年,历经三朝,最终以清朝的胜利告终。抛开政治立场,噶尔丹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本来已经出嫁不问世事,但因为其兄僧格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所以

  • 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打得噶尔丹最后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金庸笔下角色

    清朝时,蒙古分为漠西、漠南和漠北三部分。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由于他有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蒙古国的野心,所以先后兼并了漠西及漠北。漠北蒙古有数十万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便派遣使者与噶尔丹交涉,但噶尔丹不但不退兵,反而大举进攻漠南。噶尔丹生于1645年,是蒙古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