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名将狄青无故被贬,抑郁而终,折射出整个大宋的悲哀

北宋名将狄青无故被贬,抑郁而终,折射出整个大宋的悲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3250 更新时间:2024/1/22 10:07:27

在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中,就有狄青的身影,其英勇无畏的形象至今还能记得一二。“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狄青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武艺精湛,擅于骑射,是武将的好苗子。由于年少轻狂,犯了罪,之后脸上被刺青,所以有人也称狄青为面涅将军。

想当年后周太祖郭威也是脸上有刺青,才被称作郭雀儿。是人就会犯错,但脸上的刺青很难去除,这也变成了狄青一生的污点,直到他位极人臣,仍无法摆脱“贼配军”的帽子。仁宗年间,西夏李元昊反叛,狄青作为三班差事,也参加了战争。

虽然狄青官职不高,但他作战英勇,很快就在军中显露头角,军队是靠实力说话的,要想服众,那就必须要立战功。狄青在西北战场经历大小二十五战,屡立战功,在整体颓势的宋军中,可谓一枝独秀。

每当战斗开始,狄青必定冲到最前线,出入敌阵,所向披靡。让敌人畏惧的,还有他那张的青铜面具,史书记载“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狄青能力出众,也受到长官韩琦范仲淹的赏识和推荐,擢升为泾原路副部都总管等职务。

经过长年的征战,狄青也受到了重用,被仁宗封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仁宗是一位仁德且贤明的皇帝,一次他接见了狄青,看到狄青脸上的刺青很是心酸,就想帮狄青用药水除掉脸上的刺字。狄青回答:“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陛下因为我的军功才提拔我,没有刁难我的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源自这个刺青,我愿意留着刺青在军中,来激励各将士,臣不敢奉旨照办。狄青的忠诚打动了仁宗皇帝,想来仁宗也会为朝中有狄青这种人才感到欣慰吧。

狄青不是世家大族出身,也没有参加过科举,升任国防部副部长的高位,全是靠着一身军功,这无疑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是极其困难的,狄青的成功也激励了宋军将士。这再次证明了北宋相对开明的政治制度。

皇祐年间,广西侬智高叛乱,狄青再次临危受命,带领西北精兵前去平叛。率先派去的孙沔、余靖大多吃了败仗,侬智高嚣张至极,直到狄青到达。在分析清楚局势之后,狄青先令部队待命十天,以麻痹敌人,接着在夜色中快速翻越昆仑关,这就是狄青夜夺昆仑关的故事。

在宋军精锐骑兵的冲击下,很快侬智高就支撑不住,叛军溃败,狄青大获全胜。得知消息,仁宗大喜,在文官的强烈反对下,仁宗还是坚定地提拔了狄青,擢升为枢密使。狄青身居此位当之无愧,这是用血汗拼杀出来的功勋,“中流矢者八”,狄青在战争中曾经中过八次箭伤,九死一生。

只不过在论资排辈的文官集团中,狄青成为了异类。东西二府从曹彬之后,全是文官在担任,慢慢地也成为了宰执大臣独享权利。想要做官,必须参加科考,成绩越高、资历越老的才能服众。狄青一不是科举出生,二他曾经犯过罪,就好比我们现在有犯罪记录,所以狄青遭到了所有文官的排挤。

狄青战功卓越,却不贪图功名利禄,他为人谨慎,也没有得罪任何人,就这样一位优秀的武将,最终被众文官以莫须有的罪名,弹劾下野。史料记载“又言者以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出青于外以保全之,不报。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

因为狄青走得正行得端,文官无法找打把柄,就说他家夜晚有怪光出现,在相国寺走路,好像有谋反的嫌疑。以文彦博欧阳修为首的士大夫,百般找狄青的毛病,没有证据,就歪曲事实,这样应该是宰执大臣该干的事吗?

庆历八年,黄河改道,百姓死伤无数,这些士大夫在做什么,他们在忙着争权夺利,治水事情则一拖再拖,最终只能任由黄河肆虐。北宋的没落坏就坏在这帮文臣身上,仁宗当然很清楚狄青没有错误,但法不责众,整个文官集团都在抵制狄青,作为皇帝也只能听之任之。

最后狄青被贬到陈州,堂堂的狄大将军,在第二年就去世了,死因是“疽发髭”,另一个说法就是活活郁闷死的。此事再次伤了边关守将的心,换个思路想,假如我们是边关士兵,看着自己的将军被无故贬官,有何想法?谁还会死心塌地为国效力?

狄青被贬官,看似事情不大,却反应了当时很大的问题。是谁在守卫边疆,是谁在抵抗外敌的入侵,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宰执大臣,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士兵,和统领他们的将领。这同样预示着北宋开始走向了衰弱,直至最后的耻辱。

参考资料:《宋史·列传第四十九》

标签: 狄青宋军韩琦郭威仁宗大臣

更多文章

  • 帝国的暗面——大宋名将狄青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漫画者说历史标签:狄青,宰相,韩琦,宋朝,宋仁宗,大宋名将

    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三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护国节度使,判陈州狄青去世,寿四十九岁。此时距离他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只过去了半年,按理说,狄青去世时年纪并不很大,他从军多年,身体壮健,之前也没有重大疾病,是完全可以活得更久一些的。而狄青的真正死因,乃是因为他出任枢密使触碰了大宋王朝最为阴暗,最

  • 文官不听号令,私自出战,狄青一日连斩三十二人,重夺军威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狄青,宋仁宗,李元昊,西夏,范仲淹

    古代的军队为了吸纳新的士兵加入,除了给予丰厚的奖励机制以此来招募新兵之外,也会将犯下重罪的人发配充军。这些人到了军营就相当于以戴罪立功方式来为自己减轻罪行。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是一举两得的,即充实了军营也不浪费人力物力。在北宋时期曾出过一位名将叫狄青,他就是因为犯了罪被罚到军营中当差,后来他凭借自己的英

  • 大宋朋友圈|朕喜欢狄青 像风吹了八万里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狄青,宋仁宗,宋军,大宋,范仲淹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宋慧敏五八四皇帝最怕什么?最怕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想当皇帝。皇帝的焦虑症大抵就是日防夜防,内防颠覆,比如武将起兵的宋太祖当了皇帝就趁热打铁,凭一句话,一杯酒缴了武将的兵权。外防独立,党项族一直在宁夏搞事情,让宋仁宗头疼不已。据说宋仁宗出生时是天线宝宝,

  • 北宋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死得却比岳飞还冤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狄青,岳飞,宋仁宗,宋太祖,范仲淹

    文|飞鱼说史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逝, 把皇位传给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皇帝年幼,此时正是武将篡位的大好时机,因为武将掌握着军队,有人就有话语权,盯上后周江山的人当然也不止一个。不过这些人中并没有当时已经是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至少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为何非要强调一下赵匡胤的官职呢,这是因为这一职位

  • 1053年,狄青占领昆仑关。可敌之侦查员却汇报:宋军十天后才出击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狄青,宋军,大将,叛军,宋朝,昆仑关

    1053年,43岁的狄青占领了昆仑关,并向敌人摆开了阵势。没想到的是,前天,敌侦查员竟对统领说:宋军10天后才会出击!西夏王朝建立后,经常出兵打扰北宋的边境。由于宋军是分散在各个堡垒里作战的,所以,虽然宋军总人数很多,但分散在各个堡垒里的人,却很少。作为进攻方,西夏人很狡猾,他们每次作战都集中优势兵

  • 大宋朋友圈|狄青惨遭罢官郁郁而终,背后动了谁的奶酪?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狄青,韩琦,宰相,宋朝,宋仁宗,宋哲宗,大宋朋友圈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宋慧敏五八五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那是一个春天,一战封神的狄青子夜凯旋,首都开封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人欢马叫,到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京城百姓万人空巷夹道欢迎他们的大英雄,这一后的每次出街,都是观者如堵。风光无两,让人眼热。宋仁宗亲自在垂拱

  • 第一次宋夏战争宋军三战大败,狄青凭什么升官那么快

    历史解密编辑:巴山夜雨麻辣锅标签:狄青,宋军,西夏,大军,宋朝,李元昊,宋夏战争

    (本文是老巴给国家人文历史投稿)狄青(1008-1057),山西汾州人,二十岁投军,军旅生涯长达30年。其真正参加的实战,一是三十三岁(虚岁,下同)时的第一次宋夏战争,二是四十五岁时领导镇压的侬智高叛乱。皇祐四年,广源州侬智高反,狄青抗章请行。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图在第一次宋夏战争中,狄青短短几

  • 民间传说:狄青出世

    历史解密编辑:中条山上的风标签:狄青,武艺,下山,老祖,宋朝,鬼谷子,薛丁山,民间传说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北宋时期名将。狄青雕像狄青从小家境很贫困,一家人主要以种地谋生。狄青十六岁时,因哥哥与人发生冲突,差点打死对方,被官府缉拿。狄青为保哥哥,挺身顶罪,脸上被刺了黑色的“配军”两字,送往京师汴梁,统一往边疆发配。狄青一行十几个

  • 范仲淹提出业绩考核制度,引来多数人反对:军队就是靠朝廷养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宋仁宗,李元昊,西夏

    《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本上必背篇目,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表达古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千古名句。外部危机,内部矛盾李元昊是西夏党项族开国皇帝,此人魁梧雄壮,有异于常人的雄心壮志。十岁时就向自己父亲提出对宋朝外交经贸的建议,《宋史》:"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

  •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 武可镇山河, 何等人物, 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宋朝,变法,诗人,范仲淹,宋仁宗,李元昊,拨弦乐器,民族音乐,官宦世家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多少文人英雄豪杰。南宋时期,文天祥战败被俘,但面对种种威逼利诱,他坚定不移;贾苦练武功,吓跑洋人,在我国拉开了“东亚病夫”的绰号。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他的一句“先忧天下之忧,后享天下之乐”惊艳世人.都说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能平山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