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汉民:朱熹帝学思想的开拓:评王琦教授《朱熹帝学思想研究》

朱汉民:朱熹帝学思想的开拓:评王琦教授《朱熹帝学思想研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以传道 访问量:715 更新时间:2024/1/16 17:53:40

朱熹

两汉经学直接产生于帝国政治体制。因为汉学的兴起和发展,首先是由于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基本国策,并在太学设定“五经博士”,从而推动了两汉经学的兴旺发达。可见,汉代经学的建构基本上是在汉帝国主导下推动、发展起来的国家学术,如代表汉代学术典范的《白虎通义》,就是汉章帝主持的一场御前会议的学术成果。

与两汉经学比较而言,宋代理学的兴起则主要是源于民间的学术思潮。从中唐到北宋,中国思想文化界兴起一股回归先秦经典、复兴儒家文化的学术思潮。宋初著名儒家士大夫范仲淹胡瑗、孙复、石介欧阳修等人,他们纷纷提出复兴儒家文化思想。

石介的《中国论》以广泛的文明视角确立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倡导儒家文化源远流长的道统渊源。到了南宋,道学家朱熹、张栻等人确立了从先秦孔孟到两宋的周敦颐、二程的道统学说,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文化的道统论。

特别是朱熹确立了《四书》的新经典体系,将理学思想体系建构与《四书》经典体系的建构结合起来。他在《四书章句集注》的几个序言中,特别提出了“舜—孔曾孟—程朱”的道统系列,进一步从儒学的经典文本、授受脉络、思想内涵三个方面,全面确立了孔孟以来确立的以儒家士人为主体的道统论。

宋代理学的兴起,从知识创新的学术组织到思想体系,均不是帝国政治的直接产物,而是宋代士大夫作为文化主体性的自主建构与直觉完成。

但是,如果我们考察理学兴起、发展的完整过程,会发现它也包含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学术思想的建构过程。一方面,宋代理学家通过民间书院、私人讲学的途径,开展自下而上的学术建构过与知识传播,理学一产生就鲜明体现出士大夫之学的特点。

所以理学家倡导“学以成圣”,其实是首先强调每个士人均要以成圣成贤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人生目标,理学家建构的《四书》学是培养士人如何成圣的“圣学”。理学建构之处并非官学,只能够以民间学术、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其目标。

另一方面,宋代理学家还希望在朝廷的支持下推动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自上而下的路径确立理学的重要地位。宋儒利用宋朝的文治国策,特别是利用经筵讲学的制度,主动对君王施加影响,重视君德养成,致力于引君于道。理学家强调当朝帝王必须要将“学以成圣”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生目标,他们又将理学及其《四书》学看作是“帝王之学”。

学界都知道朱熹是理学体系的集大成者,其实,他也是宋儒新帝学的推动和完成者。朱熹不仅建构了“致广大、尽精微”的理学体系,也建构了唐宋变革以后的新帝学。他曾经以经筵讲席的“帝师”身份,参与到给皇帝的讲学活动中。

朱熹利用经筵讲学的机会,不仅确立了《大学》在“帝王之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强调“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同时,朱熹还进一步以儒家经典体系为基础来建构的新帝学体系,后来朱熹的弟子刘爚为老师作了总结:“帝王之学当本之《大学》,探之《中庸》,参之《论语》、《孟子》,然后质之《诗》、《书》,玩之《周易》,证之《春秋》,稽之《周官》,求之《仪礼》,博之《礼记》,于修身、治天下之道犹指掌矣。”

《四书章句集注》熹通过经筵的平台,建构出一种以《大学》为框架,以《四书》学为基础,进而拓展到《五经》的新帝学体系。显然,这一种新帝学完全是从宋代理学家的立场和视界出发,与最初作为士大夫之学的理学体系是完全一致的。

过去学界对朱子理学体系、经学学术研究较多,对朱熹的帝学著作《经筵讲义》则少有涉及,更没有将其放在宋代帝学兴起、发展的脉络下,审视朱熹在宋代帝学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这个选题其实是一项很有开拓性的研究工作。王琦博士来岳麓书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时,好学上进,在我的建议下,选择了朱子的《经筵讲义》及其帝学思想为研究对象。

她为了圆满完成博士论文,查阅了宋代有关经筵讲义的全部文献资料,同时悉心考察了朱子学术的学术资料与思想体系。经过刻苦的研究工作,她终于完成了《朱熹的帝学思想研究》的博士论文。

王琦博士的学位论文,将朱熹的帝学思想做出了既有历史感又有理论性的研究。作者首先以宋代文治治国、士大夫阶层崛起、经筵制度定型为历史背景,探讨宋代新帝学意识的兴起。

在此背景下,作者又详细考察了作为宋学一代宗师的朱熹的帝王之学思想形成过程,论述朱熹于绍熙五年入侍经筵,进呈《经筵讲义》,一直坚持以《大学》正君心立纪纲,以道统规范治统,从权力的源头约束君权,挽救南宋王朝的危机,指出朱熹的目标其实就是以理学建构帝学。

朱熹通过天理论、心性论、理一分殊等哲学观念与命题的运用,解答了帝王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等系列问题,为帝王学为圣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逻辑论证。论文还通过朱熹《经筵讲义》与《大学章句》的比较,考察帝王之学与士大夫之学的不同要求,认为两者在诠释目的、诠释体例、诠释方式与语言表述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经筵讲义》作为帝学教材,承载了朱熹以理学建构帝学的价值理想与政治追求,既是对宋代重建政治社会秩序时代课题的响应,又是对范祖禹以来帝学思想的理论化与系统化,体现了朱熹的帝学就是以内圣为根本而及于外王的思想特征。

王琦博士的学位论文《朱熹的帝学思想研究》完成后,已经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前期成果,引起学界的关注,也得到同行专家的较高评价。学界也希望能够尽早读到原著。

所以,我推荐《朱熹的帝学思想研究》一书由台北花木兰出版社出版,尽早与读者见面。现在,花木兰出版社已经将其书出版,我十分高兴,也深感欣慰。

欢迎关注@文以传道

文章来源:本文载《原道》第41辑,陈明、朱汉民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更多文章

  •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朱熹,理学,孔子,岳麓书院,王守仁,程朱

    在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师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来形容当时学子们的求学态度,表现出惋惜之情。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朱熹,在一次授课过程中,也曾遇到学生们无心向学,自以为是的情况,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买东西”为何不叫“买

  • 朱熹在翔安|鳄鱼屿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业翔民安标签:朱熹,翔安,宋朝,文昌鱼,刘五店,鳄鱼屿的传说

    叁朱熹在翔安|鳄鱼屿的传说朱熹同安任官,“三年之绩,有百年之思”,秩满去后,“土思其教,民思其惠”,官方和民间,便用多种方式来怀念这位平易近民,正直清廉,诲人不倦,勤政爱人的循吏。如香山寺、松山岩、西山岩、万家春、梅山寺、梵天寺、浯江书院、凤山书院、玉屏书院、华圃书院、徽国文公祠等,都是宣扬文公惠泽

  • 中国思想能飞多高——朱熹与书院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朱熹,道家,张载,周敦颐,陆九渊,苏格拉底,中国思想,儒家思想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市星子县内,紧靠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传为唐朝李渤所创。1179年,知南康军的朱熹到任后予以重修;次年,书院修成并开馆讲学,白鹿洞书院扬名国内,朱熹离任后衰败。事实上,没有一所古代书院是连续办下来的。朱熹与书院朱熹是福建人,据说还在他四岁时,父亲教他学说话,指着头上

  • 朱熹在翔安|踏上同安的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业翔民安标签:朱熹,沙溪,绍兴,乾隆,马巷,宋朝,翔安区,朱毅力,同安县

    朱熹在翔安朱熹,字元晦,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常住于闽北武夷山、建阳,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海滨邹鲁之乡,声名文物之邦”,800年前,朱熹曾在翔安留下感人故事,如今遗址尚在。今日起,“朱熹在翔安”栏目开栏啦!本栏目将带大家探寻朱熹在翔安的足迹

  • 《千家诗》80《观书有感》朱熹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熹,观书有感,千家诗,明镜,方塘

    观书有感·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

  • 这个古镇是柳永朱熹的故乡,很多有人知道现在成了学生写生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陈陈标签:朱熹,柳永,写生,古街,古镇,诗人,宋朝,古典乐

    中国的闽北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在福建武夷山的脚下,有一个千年古镇,这里曾经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这个古镇叫做五夫镇,历代曾经出过很多名人,柳永、刘氏三才子、胡氏五贤、朱熹都是这里的人士,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古镇内现在还保留着很多古遗迹。在古镇内,有一个兴贤古街,这里

  • 朱汉民:朱熹《四书》学与儒家工夫论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朱熹,四书,朱汉民,儒家,工夫,孟子

    朱汉民教授朱汉民 ,湖南汨罗屈子书院院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教授,历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会主任。担任岳麓书院院长二十多年,推动岳麓书院的现代复兴,“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等系列学术文化活动的发起人。兼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

  • 《极限挑战宝藏行》探访朱熹故里 “宝藏团”集体学习“齐家”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朱熹,宋朝,宝藏团,五夫镇,岳云鹏,真人秀,综艺节目,传统文化,极限挑战宝藏行

    今天20时30分,环保公益体验节目《极限挑战宝藏行·国家公园季》将在东方卫视播出第4期。宝藏团成员秦昊、岳云鹏、金靖、王子异、杨超越、汪卓成将向着朱熹故里五夫镇进发,一路上他们将深度体验朱子文化和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朱熹第32代后裔以及当地守护传承朱子文化的达人一起,让更多人了解朱子文化。家文化

  • 朱熹在翔安 | 朱文公谶

    历史解密编辑:业翔民安标签:朱熹,儒林,翔安,举人,进士,康熙,宋朝,李光地,朱文公谶,儒家思想

    肆所谓“朱文公谶”,是指朱熹生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预言。这些“谶语”,有的志书有记载,多数是民间口头相传,其真实性难以稽考,但都反映百姓避凶趋吉的心理愿望,以及怀念朱熹的深厚感情。其内容丰富多彩,又言简意赅。就流传于古同安的“朱文公谶”看,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01五百年前利不通五百年后通

  • 朱熹称女子失节事大不能改嫁,却不敢阻止宰相女儿孀居1年就闪婚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朱熹,宰相,丞相,陈俊卿,程颐

    宋代社会对妇女改嫁问题,并没有形成像后来明清时代的强制风气,理学家的言论影响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出自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原文如下: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