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车马行空说 访问量:731 更新时间:2024/1/17 17:03:56

在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师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来形容当时学子们的求学态度,表现出惋惜之情。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朱熹,在一次授课过程中,也曾遇到学生们无心向学,自以为是的情况,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而最终回答出这一问题的是班上最小的一位学生,当时年仅十岁。这一问题,也让其他年长的学生十分汗颜,自此以后都虚心好学,彻底认清了学习的本质,再也不敢有所怠慢。

程朱理学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十九岁时便考中进士,二十一岁便走上仕途,可谓年少有为。在许多人年近半百尚且为考取功名而努力时,朱熹已经任满归乡,开了他的下一个人生目标。在当时,民间拜佛求仙之风愈演愈烈,以至于出家人大多腰缠万贯,而百姓们却穷困潦倒。面对这样的社会风气,朱熹感到痛心疾首。为了使人们不再愚昧,朱熹决定以办学的方式来开化人们的心智。

而“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立志办学的朱熹于是率先踏上了求学之路,拜在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门下,对理学展开了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经过潜心钻研,朱熹对理学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仅在原有的理学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更形成了一套理论,被后世称为“程朱理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理论中,“格物致知”这一学说备受推崇。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一语。朱熹认为,只有做到“物格知至”,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观察事物,体会其中的原理与奥妙,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的过程。明代的王阳明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通过格物来理解和总结规律,最终开创了心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通过观察苹果掉落从而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也应该算作朱熹的门徒之一。在此之后,朱熹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在他的倡导下,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得以重建,并且岳麓书院还成为了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尚学之风开始逐渐回归。

窗外风光专注力的培养对每一个人都极为重要,也是极难养成的一项品格。有一则寓言故事:小和尚问师父:“您刚成为和尚时每天都做什么?”师父回答说:“挑水,扫地,砍柴。”小和尚又问:“那现在呢?”师父答道:“挑水,扫地,砍柴。”小和尚不解地问道:“那这么多年做同样的事,有什么意义么?”

师父回答说:“以前挑水时想扫地的事,扫地时想砍柴的事。现在挑水时只想着挑水,砍柴时只想着砍柴。”可见专注力的培养是长年累月磨炼出来的能力,只有克服心中的杂念才能做到心无旁骛。然而人的天性中便有极其旺盛的好奇心,对于新鲜的事物,人们总是难以克制自己好奇的冲动,想要一窥究竟。而这也正是培养专注力过程中最大的阻碍。

在朱熹的理论中,有一条看上去十分残酷的言论,叫做“存天理,灭人欲”,使程朱理学看上去冷峻残忍又高不可攀。实际上朱熹并非要求人们要泯灭人性,而是告诉人们欲望要顺服于天理之下。只有合乎天理的欲望才是正当的,不合乎天理的欲望则应当予以克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养。

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正在授课的朱熹发现课堂上的学生们纷纷向窗外张望,根本没有在听自己所讲的内容。这让朱熹大为恼火,于是也望向窗外,看看究竟是什么如此吸引这些学子。只见窗外一名年轻女子挎着竹篮经过,衣着光鲜,风姿绰约。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熹对于年轻学子被异性吸引倒也十分理解,于是便问道:“你们说窗外这一女子是去做什么呢?”学子们纷纷答道:“她手挎竹篮,八成是去买东西。”朱熹继而问道:“那买东西为何不叫买南北呢?”这个问题让学子们顿时呆若木鸡,对于习以为常的说法,每个人都不曾考虑过其中的原因。

就在学子们苦思冥想之际,学院中一位年仅十岁的学生站了起来。其他年长的学子根本不相信这个小师弟会做出合理的解释,一起哄笑这位小师弟不自量力。学长们的反应让这个十岁的孩童紧张得不敢开口。在朱熹的鼓励之下,这个孩子才缓缓地答道:“根据五行之说,东方属木,对应竹篮;而西方属金,所买之物需以金钱交换,因此称为买东西。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二者都无法用竹篮盛放。”听到这一番言论,朱熹大喜过望,连连称赞。而其他年长的学子却满面羞愧,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这个年仅十岁的孩童却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而经过这一番事件,这些学生们也彻底明白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再也不敢对学习有所懈怠,许多人都成为了当时的名士,国家也因此收获了大批的人才。结语子贡曾向孔子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什么在去世后可以谥号为文子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勤奋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这就是他谥号为文子的原因。”可见在圣人的眼中,虚心是最难能可贵的品格,而已经十分优秀的人仍然能够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更是难得。

能够成为朱熹的学生,自然不是等闲之辈,而且每个人前来学习自然也是为了能够学有所成。但是即便如此,始终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依然很难做到。面对朱熹的问题,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能够侃侃而谈,可见他平日里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如果将用来学习的时间进行比较,这个孩子可能才是学院中最年长的学生。

标签: 朱熹理学孔子岳麓书院王守仁程朱

更多文章

  • 朱熹在翔安|鳄鱼屿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业翔民安标签:朱熹,翔安,宋朝,文昌鱼,刘五店,鳄鱼屿的传说

    叁朱熹在翔安|鳄鱼屿的传说朱熹同安任官,“三年之绩,有百年之思”,秩满去后,“土思其教,民思其惠”,官方和民间,便用多种方式来怀念这位平易近民,正直清廉,诲人不倦,勤政爱人的循吏。如香山寺、松山岩、西山岩、万家春、梅山寺、梵天寺、浯江书院、凤山书院、玉屏书院、华圃书院、徽国文公祠等,都是宣扬文公惠泽

  • 中国思想能飞多高——朱熹与书院

    历史解密编辑:休闲读品杂志标签:朱熹,道家,张载,周敦颐,陆九渊,苏格拉底,中国思想,儒家思想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市星子县内,紧靠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传为唐朝李渤所创。1179年,知南康军的朱熹到任后予以重修;次年,书院修成并开馆讲学,白鹿洞书院扬名国内,朱熹离任后衰败。事实上,没有一所古代书院是连续办下来的。朱熹与书院朱熹是福建人,据说还在他四岁时,父亲教他学说话,指着头上

  • 朱熹在翔安|踏上同安的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业翔民安标签:朱熹,沙溪,绍兴,乾隆,马巷,宋朝,翔安区,朱毅力,同安县

    朱熹在翔安朱熹,字元晦,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常住于闽北武夷山、建阳,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海滨邹鲁之乡,声名文物之邦”,800年前,朱熹曾在翔安留下感人故事,如今遗址尚在。今日起,“朱熹在翔安”栏目开栏啦!本栏目将带大家探寻朱熹在翔安的足迹

  • 《千家诗》80《观书有感》朱熹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朱熹,观书有感,千家诗,明镜,方塘

    观书有感·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注释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

  • 这个古镇是柳永朱熹的故乡,很多有人知道现在成了学生写生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尔东陈陈标签:朱熹,柳永,写生,古街,古镇,诗人,宋朝,古典乐

    中国的闽北山川秀丽,文物古迹众多,在福建武夷山的脚下,有一个千年古镇,这里曾经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这个古镇叫做五夫镇,历代曾经出过很多名人,柳永、刘氏三才子、胡氏五贤、朱熹都是这里的人士,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古镇内现在还保留着很多古遗迹。在古镇内,有一个兴贤古街,这里

  • 朱汉民:朱熹《四书》学与儒家工夫论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朱熹,四书,朱汉民,儒家,工夫,孟子

    朱汉民教授朱汉民 ,湖南汨罗屈子书院院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教授,历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会主任。担任岳麓书院院长二十多年,推动岳麓书院的现代复兴,“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等系列学术文化活动的发起人。兼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

  • 《极限挑战宝藏行》探访朱熹故里 “宝藏团”集体学习“齐家”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朱熹,宋朝,宝藏团,五夫镇,岳云鹏,真人秀,综艺节目,传统文化,极限挑战宝藏行

    今天20时30分,环保公益体验节目《极限挑战宝藏行·国家公园季》将在东方卫视播出第4期。宝藏团成员秦昊、岳云鹏、金靖、王子异、杨超越、汪卓成将向着朱熹故里五夫镇进发,一路上他们将深度体验朱子文化和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朱熹第32代后裔以及当地守护传承朱子文化的达人一起,让更多人了解朱子文化。家文化

  • 朱熹在翔安 | 朱文公谶

    历史解密编辑:业翔民安标签:朱熹,儒林,翔安,举人,进士,康熙,宋朝,李光地,朱文公谶,儒家思想

    肆所谓“朱文公谶”,是指朱熹生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预言。这些“谶语”,有的志书有记载,多数是民间口头相传,其真实性难以稽考,但都反映百姓避凶趋吉的心理愿望,以及怀念朱熹的深厚感情。其内容丰富多彩,又言简意赅。就流传于古同安的“朱文公谶”看,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01五百年前利不通五百年后通

  • 朱熹称女子失节事大不能改嫁,却不敢阻止宰相女儿孀居1年就闪婚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朱熹,宰相,丞相,陈俊卿,程颐

    宋代社会对妇女改嫁问题,并没有形成像后来明清时代的强制风气,理学家的言论影响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出自程颐的《河南程氏遗书》,原文如下: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又问:“或

  • 严蕊:宋代最贞烈的青楼才女,遭朱熹陷害入狱,嫁皇室子弟好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钰姐来了标签:朱熹,严蕊,才女,名妓,岳飞,宋朝,唐仲友,艺术家,风流才子

    公元1182年,南宋名妓、著名女词人严蕊,被朱熹投入狱中,对她严刑拷打,强迫她趴在冰冷地砖上,用藤条反复抽打她,逼她招认与太守唐仲友有不当男女关系。但是,严蕊任由朱熹百般痛打,就是不肯认罪。朱熹万万没想到,一位娇滴滴的年轻貌美的女子,竟然是如此贞烈的一块硬骨头?南宋有规定,营妓不能侍寝于官府人员,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