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似道:一位并非一无是处的奸臣,让他来背亡国的黑锅实在太沉重

贾似道:一位并非一无是处的奸臣,让他来背亡国的黑锅实在太沉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3832 更新时间:2023/12/8 12:06:28

雾里犹看花,忠奸难辨人

贾似道自然是素无好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印象,先是缘自小时候看的一本叫《李慧娘》的小人书,后来就知道了他玩蟋蟀,是外戚出身,于是便将其纳入误国之奸臣一列了。

这看法现在看来至少是同史家相契,他被称为蟋蟀宰相也是有的,这一个蟋蟀,一个宰相,两个完全没关联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看着是那么的不搭,很容易给人以不好的印象,加上宋亡国时,贾似道为当朝权臣,宰相,把一堆的不是让他背也不冤枉他了。

前一阵子,一部历史题材的连续剧《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以荒诞不经的表演手法,对贾似道进行妖魔化的戏弄。它不仅把胡适的一句“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几乎到了同史实毫不沾边的地步,这对于广大受众在头脑中植入了一个为人不耻的贾似道起了很大的作用。

贾似道,字师宪,号悦生或秋壑,南宋理宗时权臣。浙江天台人。进士出身,为理宗所看重。理宗以“师臣”相称,百官都称其为“周公”。蒙人攻宋,襄樊陷落,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惜于丁家洲大败,群臣请诛,后为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

虽然我对贾似道无好感,他是在历史上被坐实了的奸臣,但现在为他鸣冤之声亦不绝于耳,而且都有道理,但我总觉得看一个人要一分为二,在这前提下,首先要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先入为主,如果能这样,那就能理解标题的意思了。

南宋亡于异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之前的五胡乱华起码还能保东南一隅,这次算输了个彻彻底底。按历代史官的习惯,亡国总是要找个替罪羊的,不是红颜祸水,必是奸臣误国。

而贾似道作为宋季世最大的权臣,早年私德放荡不堪,又有因裙带入仕的嫌疑,当权后必定干了些得罪人的事儿,太符合史官的奸臣标准了。

作为朝庭重臣,前期的贾似道还是可圈可点的,且不说他前期在守卫两淮和京湖地区时,在防御、筑城、营田和兴修学校等方面的才干和贡献,即使那鄂州一战,也足能对贾似道的忠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武昌,这一战是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一场重要战役,进攻方是大名鼎鼎的忽必烈,守方便是贾似道,宋蒙两军展开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激烈战斗,双方“死亡枕籍”。

贾似道在鄂州保卫战中的表现,深得当时人的赞赏,如诗人刘克庄云:蒙古军大举南侵之际,“朝野失邑,凛凛有被发之忧”,贾似道“投袂而起,倍道疾驰,身先将士,蒙犯矢石”。“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

《元史》里也记载了忽必烈曾当着众人的面,夸奖身为南宋守将的贾似道:“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甚至发出“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的慨叹。由此可见贾似道之才干。

后来因蒙哥在四川钓鱼城被王坚一炮轰死,忽必烈欲撤围北返争汗位,贾似道抓住时机同忽必烈议和,元军北撒,至此,南宋取得了鄂州保卫战的胜利。

出于对贾似道的抹黑,后人不仅不承认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的功绩,反而认为他在这次战争中与蒙古签订了“城下之盟”, “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坏事”。

我真是不知道这“称臣输币”源自何处,按说对这么大的事,总应该有个记载,有个出处吧,我是翻遍史书也没找到依据,不仅《宋史》无载,且《元史》也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虽然贾似道在鄂州与蒙古确实有过议和活动,但双方并未签订具有实质性的和约,更无“割江”和“称臣”的承诺。

贾似道当时还不是后来的权臣,仅仅只是一个前敌主将而已,如有和议定当上报朝庭,他本人是不能作主的,他可能也仅仅是象征性地提出岁币,这只是权宜之计,送点银子给来者作个路费安慰一下,重要的是怎么也得给那不可一世的蒙古人一个台阶下吧,想必贾似道想当然地以为能作主,这比起那前辈的“割地输币称臣”的老传统,根本就不算个事了。

至于说贾似道后来毁约扣使以隐瞒真相,从而招致元军卷土重来而亡国,这理由就有点搞笑了,难道如果贾似道履约,蒙古人就没有借口?就不会再进攻了?南宋就能继续西湖上泛舟赏花了?我才不信!

贾似道被人黑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推行公田法。这个说起来十分复杂,简言之,这公田就是国有土地,包括没收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逃户、尽户没人继续被政府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积的沙田,还有军队开垦的营田等等。这些土地的所有权都属国家,称之为“公田”。

南宋以后,通过买卖,官田私有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国有地的比重越来越小。贾似道的具体设想是建立在限田制基础上,首先将官户田产超过标准的部分,抽出三分之一,由国家回买为官田,再租赁出去。这样就能解决军粮和物价等问题,以此来挽救千疮百孔的财政危局。

公田法直接涉及到官僚地主的利益,理宗下不了决心,贾似道表示将甩袖不干,辞官归田,这才使得理宗同意在部分地区试行,贾似道带头献出浙西一万亩田作为官田,以示身体力行和公允。

但是,公田法从推行之时起就反对之声不绝,不仅官僚地主,在方方面面都失尽人心。但贾似道执迷不悟,朝野也都奈何不得。但是作为政策的设计者,只考虑初衷,不考虑可能会存在的执行问题,背上骂名也没啥冤枉的。我对他出于公心的改革勇气还是很佩服的。

虽然贾似道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可他却动了整个士绅阶级的奶酪,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改革最后是一地鸡毛,也变成了利益受损者攻击的把柄。但我认为,如果他不试图解决土地兼问题,南宋估计会死得更快,他实施这样的改革,怎么说也是想有所作为的,而不是一个平庸的混世魔王,为什么大家对王安石和张居正那么宽容,而对贾似道却口诛笔伐呢?还不是因为最后南宋灭亡了。

再有就是诸如什么排斥异己,生活腐化。奢侈淫逸,独专权术,玩物丧志等等,这些应该是属实的,贾似道在执政时期确实有诸多不足之处,私德也不好,他领导的丁家洲之战的失败更是为南宋政权划上了句号。

但总体来看,贾似道未尝有不忠于国家和君主之事,也无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之举,说是奸臣未免太过。但是说是罪臣也稍有不当之感,但怎么说南宋是在他主政时灭亡的,他不是罪臣谁是罪臣。

南宋灭亡的锅总得有人背。贾似道作为权臣,没守住南宋江山。招致南宋灭亡。不当亡而亡,能力不足,再忠也奸。皇帝很小,不能称昏君。亡国之臣,当然叫奸臣。尽管我对此很是不以为然。

当那蒙古铁骑杀来之时,有谁能敌,横扫西亚欧洲时,那被灭的几十国,不能都说不当亡而亡,不能都要找个如贾似道的奸臣来顶缸吧。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南宋的灭亡不是贾似道一人能背负得起的,作为一个生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他为南宋的苟延残喘,尽了自己作为当朝宰相的努力,客观地说,即使让如文天祥这样的人来主政,他除了如后世之史可法那样以身许国,怕也是难有其它作为的,倘若还想弄个什么改革之事,怕要担的骂名不会比这贾丞相少吧。

标签: 奸臣宰相权臣宋朝贾似道忽必烈

更多文章

  • “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贾似道专权及其倒行逆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贾似道,平章,宋理宗,宰相,宋度宗,忽必烈

    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哥分兵三路大举入侵南宋时,奸臣丁大全因隐匿军情不报,先被罢相,继又在流放途中死去。宦官董宋臣也被赶出宫廷。支持丁大全、董宋臣的阎妃也于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病死。几个丑类把持朝政的时代结束了,南宋却又出现一个贾似道专权的更加魔朽黑暗的时期。贾似道其人。贾似道,字师宪,

  • 被忽必烈称赞的贾似道是奸相还是能臣?文天祥说的很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能臣,宰相,皇帝,贾似道,文天祥,忽必烈,古典乐,小说家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是后世颇有争议的,贾似道就是其中之一,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电影,叫什么忘了,其中的贾似道是一个南宋朝堂少有的对蒙强硬派,是宋蒙全面战争宋国的灵魂人物,一边对抗外敌一边应付国内的军阀势力和朝堂的掣肘,之后战败,自杀殉国。当时感觉三观崩坏,这简直不是贾似道而是郭靖啊。如今有网友认为他不是一

  • 端平入洛后宋蒙战争爆发,贾似道专权时虽曾改革弊政但也纵情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爱吐槽的特长生标签:宰相,理宗,罢相,宋朝,贾似道,史弥远,宋蒙战争

    南宋自高宗建都临安后,政治是毫无起色。绍兴和议以后尤为沉闷。北宋的初期、因削弱了宰相之权而形成了中枢的无能,到了南宋,相权扩张,则又形成权奸之擅政。南宋擅权的宰相先有秦桧与韩侂胄,后有史弥远与贾似道。宋宁宗之能杀死韩侂胄,是由于史弥远之谋。韩侂胄既死,史弥远乃用事。史弥远在宁宗朝为相十七年,宁宗驾崩

  • 贾似道的起落人生,从再造宋室的国之干城,到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赵构,伯颜,宋室,宋朝,贾似道,陈宜中,宋理宗,宋度宗,忽必烈,过街老鼠

    公元1259年年底,南宋的首府临安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迎接大会。当贾似道一行回京的车队缓缓开进临安城时,南宋朝廷的文武百官已经早早的夹道相迎。在这些文武百官里,官职比贾似道高的有,门庭比贾似道显赫的也有。但是此刻的他们,却也不得不屈尊迎接。因为公元1259年,贾似道立下了不世之功。这一年上半年,蒙古

  • 拨开迷雾,探究历史,谈南宋奸臣贾似道真是如此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老汪讲故事标签:孟珙,蒙哥,宰相,迷雾,宋朝,贾似道,忽必烈,宋理宗,南宋奸臣

    历史故事往往是非黑即白的,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复杂的多面性,就比方说有些人人唾骂的奸臣,他们可能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坏。比如说南宋末年的奸相贾似道,千百年来,他一直作为文天祥光辉形象的陪衬存在着,但贾似道真的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他真的就像历史课本上写的那么猥琐不堪吗?我觉得倒也未必,我不是他翻案,也

  •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宋室,靖康之变,贾似道,诗史,文天祥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两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朝代,三百余年间,不断被游牧民族的铁骑践踏。靖康之变,北宋亡于金人;而百余年后,南宋又再次被蒙古铁骑攻破都城临安,连赵氏皇陵都被掘出焚毁,后宫妃嫔和临安百姓也如靖康之变中一样,很多都被俘虏北上,受尽屈辱。宋亡被俘的宫人之中,有一位南宋末年的大诗人—

  • 南宋与蒙元终极对决惨败,这个大锅是否由贾似道背?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贾似道,蒙元,宋军,元军,伯颜,水师

    1273年,与蒙元相持达6年之久的襄阳城兵尽粮绝,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由于吕氏家族在南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吕生(吕文焕)世握兵柄,兄弟子侄布满台阁,宋君臣之孰贤孰愚,宋河山城郭之何瑕何坚,宋兵民之多寡虚实,宋兵刑政之得失巧拙,不为不知。”所以吕文焕投降,元朝如获至宝,对他不计前嫌,对他优礼有加

  • 从200士兵到350万平方公里,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延续契丹人雄武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西辽,契丹人,天祚帝,大石,耶律,辽国

    公元1124年,在辽国皇帝天祚帝与金国女真人决战兵败前夕,辽国重臣、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杀死看守他的将领,率领两百余亲兵西逃。耶律大石并非要做契丹人的叛徒,而是他知道有心无才的天祚帝必败,辽国已经被无能的天祚帝带到了灭亡的地步,此刻,他要为契丹人找一条新的活路。耶律大石来到阴山北麓的可敦城,他

  •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帝国,金朝为何没有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金朝,西辽,耶律大石,辽朝,西夏

    西元 12 世纪,东亚大陆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儿:那就是庞大的大辽帝国和大宋帝国相继崩溃。而导致辽宋帝国崩溃的力量,是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女真部族——这种变化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女真部族当时还处于部落状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辽国造成致命打击,更何况接二连三的消灭辽国和宋国?不过,虽然女真部族

  • 辽国灭亡后,耶律大石是如何率领区区200人在中亚重新建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发带月亮标签:天祚帝,大石,中亚,西辽,金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因为内部的政治斗争而流亡出国,他们之中又有一些人在另外一块土地上建立政权。比如历史上的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等都是由逃亡出国的中国人建立的。在两宋时期,也有一个人流亡出国并且建立了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他就是建立西辽并称霸中亚的耶律大石。北宋建国之初曾经与辽国进行了持续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