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州好去处,藏于闹市适合遛娃拍照赏秋,不要门票还和范仲淹有关

苏州好去处,藏于闹市适合遛娃拍照赏秋,不要门票还和范仲淹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秒懂风景 访问量:3438 更新时间:2024/1/2 11:15:47

提到范仲淹,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对他感到陌生吧。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因是因为,他的那篇《岳阳楼记》不仅广为流传,而且还被编写进中学语课本当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当中这样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它的意思是说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因此,每当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段话,大家都会首先想到范仲淹。虽然说,范仲淹出生于陕西,属于北方人。但是,后来宜居苏州。

因此,在苏州,有很多旅游景点都与范仲淹有关。比如说,人气和知名度都非高的天平山风景区,则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在苏州,还有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小众。但是不要门票,免费对外开放。而且,也是与范仲淹有关的旅游景点。今天,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613号的文庙,看一看这里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风景吧。

可能蛮多游客都会对苏州文庙产生疑问和好奇,文庙一般都是与孔子有关。怎么,苏州文庙还和范仲淹有关呢?其实,苏州文庙即府学,初称州学,始建于北1035年,为范仲淹任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地创立“左为广殿,右为公堂,泮池在前,斋室在旁”。范仲淹改革旧制,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的左庙右学新格局,此制后为各地效仿。

此后历经拓建,到明清两代府学文庙的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近二百亩。有江南学府之冠的美誉。现有面积仅为当时的六分之一,目前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对于苏州文庙而言,除了拥有这些充满历史沧桑感和岁月感的人文景点以外,隐藏于苏州文庙的那些古银杏树,也是这里独特而又靓丽的秋景之一。

苏州文庙内有四株比较著名的古银杏,它们的名字也很特别,分别为:连理杏(树龄642年,17米高)、福杏(树龄642年,17米高)、寿杏(树龄842年,15米高)和三元杏(树龄220年,16米高)。除了这四株比较著名的古银杏外,苏州孔庙中还有一株树龄比较老的银杏,位于大成殿南,西侧,真实树龄642年,一级古树,目前生长正常,生长环境良好,树高15米。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苏州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想要趁着周末或者其他空闲时间,外出游玩,遛娃拍照赏秋,欣赏和感受一下与苏州这座城市有关的那些美好。还是说,对于这个藏于苏州闹市,适合遛娃拍照赏秋,不要门票还和范仲淹有关的地方情有独钟。位于苏州的文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并且值得去逛逛的地方。

在这里,需要温馨提示一下,苏州文庙不要门票,开放时间:09:00-16:00。如果大家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的话,可以先收藏一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出发。带着她(他),或者亲朋好友一起,好好地拥抱和感受一下,苏州文庙所带给大家的这些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和历史记忆吧。

更多文章

  • 苏慕遮·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明月,诗人,宋朝,范仲淹,碧云天,相思泪,苏慕遮,好梦留人,民族乐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韩琦,王安石,宰相

    在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史书、民间和历史研究者都公认的完人,也是宋朝三百年历史中,唯一的操守和品行被所有人认可的人,他就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宋史·范仲淹列传》在最后对他的评语中,也追捧得相当高,但在历史上,范仲淹做人相当成功,成为一代道德楷模,可做官却比较失

  • 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韩琦,宰相,仁宗,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人们都说“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而北宋所有著名宰相之中,最为出名的那一位,就是被后世朱熹评价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一般我们会说他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不过这远远不能覆盖他的丰功伟业。所以我还想

  •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风光到底有多美?我在秋日的岳阳楼找到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范仲淹,岳阳楼,岳阳楼记,洞庭

    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秋日时节,我走进世称“天下第一楼”的岳阳楼。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1046年,远在河南邓州任职的范仲淹,收到了好朋友滕子京写给自己的信。这封信可以说是一封约稿信,里面还有一幅画,是一幅《洞庭晚秋图》。画中的洞庭湖,烟波浩渺,远处的堤岸边芳草遍地,还有巍峨的岳阳楼。在

  • 比范仲淹《渔家傲》还早的一首豪放词,读过的人寥寥无几!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项羽,渔家傲,苏轼,范仲淹

    在北宋,词向来为艳科,其内容多以风花雪月、抒怀言情,其风格也大多绮丽婉约,大不同于诗的慷慨言志。而直到北宋中晚期,豪放词才在词坛兴起。说起豪放词,大家都熟知这则故事:东坡问歌者“我词何如柳七何?”,歌者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

  • 才子不服气给范仲淹写了14个字,不但升了官,还在文坛站稳脚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张籍,苏麟,诗人

    古诗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写在书本上的美,品之赏之令人陶醉。但在古代,它更多时候是一种沟通的工具。生活中不好意思说的,不能直说的,诗人们统统写进诗里,这也成就了一首又一首极具韵味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里,比较出名的有张籍的《节妇吟》,朝中炙手可热的官员李师道让他加入藩镇阵营,张籍不愿意却又不敢正面得罪对

  • 杭州闹饥荒,范仲淹用三个令人不解的办法,解救了灾民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杭州,灾荒,百姓,米价,饥荒,范仲淹,齐特琴,弦乐器,民族音乐

    范仲淹,字希文,相信大家对于他都不会陌生,小的时候被一篇《岳阳楼记》所支配,长大后再读,方才领略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与伟大。范仲淹的一生经历大起大落,他为官37年,曾一度官至参知政事,却因为新政失败遭到贬谪。不过官职的大小,对范仲淹来说并不重要,在他心中,百姓的福祉才是第一位的。就好比皇祐二年,杭州闹饥

  • 现代作家张一一,曾否定范仲淹并出品《新岳阳楼记》,写得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影视剪辑标签:作家,范仲淹,张一一,司马光,齐特琴,古典乐,民族乐器,新岳阳楼记

    简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直是语文课本必记的文章。博大的胸怀使这篇文章具有传承性。现在,有一位著名的文学作家质疑《岳阳楼记》。这位文学家就是与郭敬明、韩寒、唐氏并称为新四大才子的张一一。他很直接,指出这篇文章的不妥之处有哪些问题?01首先,想要真正了解《岳阳楼记》,我们需要认识一个人——滕子京,他是

  • 范仲淹写一首相思名篇,李清照模仿最后三句,结果造就了传世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清照,范仲淹,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名篇

    写文章化用、模仿前人的名句是在所难免的,创作诗词其实也是一样。北宋李清照是著名的大词人,素来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不过,像她这样一位天才的词作家,其实也经常“化用”前辈词人的名句。下面将要提这位,被李清照化用模仿的对象,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

  • 大杭州这个低调又惊艳的小山村,隐居着范仲淹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范仲淹,古村,世外桃源

    抓住夏天的尾巴去山野,去乡间这一回带你们去的地方因为原始所以小众邂逅秘境小山村,找一回乡愁白墙乌瓦,入眼尽为江南风韵在这里,世外桃源不再是遥远的黄粱一梦我们曾渴望的远方与诗意其实就在眼前大洋镇新源村西坞古村宁静山村觅乡愁移步换景皆成趣西坞古村位于新源村 尽头一个数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一路向西,村道蜿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