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灾民买不起米,为何范仲淹却下令米价再涨1倍?此举救了百万灾民

灾民买不起米,为何范仲淹却下令米价再涨1倍?此举救了百万灾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137 更新时间:2024/1/2 8:56:05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可能会造成非大的影响。而一些看上去非常荒谬的解决策略,却可能给事情带来巨大的转机,比如范仲淹便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范仲淹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更是一个优秀的官员,一生殚精竭虑,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可惜的是,他所倡导的新政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因此范仲淹的晚年倒也算得上是失意。

人生的跌宕起伏,给了他不少的感慨,因此才能够给我们留下如此之多经典的作品,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即使到了今日都受人们所推崇。

范仲淹的仕途其实是比较坎坷的,他甚至曾经一度遭到官员的集体弹劾。故事发生在皇祐元年(1049),此时的范仲淹因为新政失败被调任到了杭州。而江浙地区,此时正在经历一场可怕的自然灾害——连续多年干旱,闹起了饥荒。

对于饥荒这样的事情,一般官员的解决方法都是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减少闹事事件的发生,也减少死亡人数。然而,由于干旱已经发生了多年,所以官府所储存的粮食不足以支撑这场饥荒。更况灾民的数量达到了百万级别,官府所能够提供的粮食,最多也就只能够撑几天。

最为可恶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杭州的米商为了赚钱,趁机抬高米价,并且放“高利贷”让灾民买米,亦或者是让灾民用田地或者房屋做抵押。即便如此,他们还回来的米也撑不了太久,所以杭州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对于这样的局面,官员自然是需要拿出解决策略的。一般而言,他们都会选择控制大米的价格。但是范仲淹却并不是这样做的,他反而要求米商继续涨价。范仲淹的政策命令下来了之后,百姓震惊了,于是纷纷反抗。消息传到了朝廷的时候,很多官员就这件事情纷纷弹劾范仲淹。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杭州米价上涨,所以一些外地米商看到了商机,纷纷把粮食运到了杭州,所以杭州的大米储量逐渐恢复了过来。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将之前买来的大米朝廷的储存粮拿出来免费发给了百姓。老百姓们见到了这个场景,非常高兴,谁还去买高价粮呢?

由于很多米商都是从外地来的,他们的大米卖不出去的话,每一天都是入不敷出。再加上当时是雨季,所以不好运送,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米按照合适的价格卖给了当地的灾民。还有一部分的米被官府买了下来,当作救济粮发放。

于是乎,在范仲淹的带领下,灾民们最终顺利度过了这场危机,也让范仲淹成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优秀官员。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一年之后,范仲淹在调任颍州的途中病逝了,享年64岁。

参考资料:《史》

标签: 范仲淹灾民米价官府

更多文章

  • 高清经典 | 范仲淹《二札帖》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知府,师道,宋朝,范仲淹,二札帖,弦乐器,民族乐器

    范仲淹《二札帖》纸本,行草,30.5*42cm,13行93字,故宫博物院藏。《二札帖》是《边事帖》和《远行帖》合帖,此为《边事帖》。释文:“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伏为起居万福。施乡曲之惠,占江山之胜,优哉乐乎。此间边事,夙夜劳苦。仗朝廷威灵,即目宁息,亦渐有伦序。乡中交亲俱荷大庇,幸甚。师道之奇,

  • 上博新展,王羲之、范仲淹、王安石都“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书法家,古典乐,淳化阁帖,梅花喜神谱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将于5月16日起举办,包括安思远旧藏《淳化阁帖》、梅景书屋旧藏《梅花喜神谱》以及《杜工部草堂诗笺》《王文公文集》等珍贵文艺典籍悉数亮相。展名之中的“玉楮”,即纸的美称。上海博物馆图书馆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陈才介绍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数十部宋元古籍,有写本、刻本、拓

  • 范仲淹一首气势雄浑的词,感悟深刻,充满了对和平的期盼

    历史解密编辑:小张爰科普标签:西夏,韩琦,诗人,宋朝,范仲淹,欧阳修,渔家傲,拨弦乐器,民族乐器,千古名句

    范仲淹做官一心为国为民,为百姓排忧解难做了很多好事,但由于他性格耿直,遇事敢于大胆直言,针砭时弊,以致经常遭受贬谪,被朝廷外放十几年,频繁的调动,让他一直都在羁旅的路上。宋仁宗康定元年,北宋与西夏爆发了战争,范仲淹又被调到陕西,协助陕西安抚使韩琦负责西北的军事防务。范仲淹没有抱怨环境的艰苦,亲自到前

  • 你不知道吧,除了王安石变法,范仲淹也曾进行了改革,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王安石,范仲淹,王安石变法,宋仁宗,吕夷简,富弼

    在文学方面,北宋可谓是人才辈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王安石、范仲淹、韩琦、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他们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政界也有很多想法。背景北宋成立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宋夏战争爆发,加上契丹背盟,聚兵幽南,扬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斗士”范仲淹的人生信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范仲淹,吕夷简,宰相,宋仁宗,欧阳修,方孝孺

    在江苏海边,从阜宁市到南通的吕四镇之间,曾有一段长达290公里的防潮堤。千百年来,堤坝像一条巨龙般守护着沿岸的居民和千顷良田。这段长堤叫做“范公堤”,最初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泰州西溪主管盐税时发起修建的。建国后,长提主体改造为204国道的一部分。提到范仲淹,我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脍炙人口的名篇《岳

  • 苏州好去处,藏于闹市适合遛娃拍照赏秋,不要门票还和范仲淹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秒懂风景标签:范仲淹,文庙,苏州,孔子,江南,孔庙,闹市,音乐家,东亚弦乐器,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

    提到范仲淹,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对他感到陌生吧。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因是因为,他的那篇《岳阳楼记》不仅广为流传,而且还被编写进中学语文课本当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当中这样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 苏慕遮·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明月,诗人,宋朝,范仲淹,碧云天,相思泪,苏慕遮,好梦留人,民族乐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韩琦,王安石,宰相

    在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史书、民间和历史研究者都公认的完人,也是宋朝三百年历史中,唯一的操守和品行被所有人认可的人,他就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宋史·范仲淹列传》在最后对他的评语中,也追捧得相当高,但在历史上,范仲淹做人相当成功,成为一代道德楷模,可做官却比较失

  • 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韩琦,宰相,仁宗,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人们都说“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而北宋所有著名宰相之中,最为出名的那一位,就是被后世朱熹评价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一般我们会说他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不过这远远不能覆盖他的丰功伟业。所以我还想

  •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风光到底有多美?我在秋日的岳阳楼找到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范仲淹,岳阳楼,岳阳楼记,洞庭

    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秋日时节,我走进世称“天下第一楼”的岳阳楼。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1046年,远在河南邓州任职的范仲淹,收到了好朋友滕子京写给自己的信。这封信可以说是一封约稿信,里面还有一幅画,是一幅《洞庭晚秋图》。画中的洞庭湖,烟波浩渺,远处的堤岸边芳草遍地,还有巍峨的岳阳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