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方面,北宋可谓是人才辈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王安石、范仲淹、韩琦、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他们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政界也有很多想法。
背景
北宋成立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宋夏战争爆发,加上契丹背盟,聚兵幽南,扬言南下。军费和岁币迅速增加,人民不堪重负。庆历年间,各地陆续爆发农民起义,统治阶级焦头烂额,也拿不出好的解决方案。
这时候一个人走进了皇帝的视野,这个人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原是朝廷谏官,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就上书宋仁宗。
吕夷简为了维护私利,在宋仁宗面前诋毁范仲淹,宋仁宗是真仁弱,居然相信了吕夷简的话,将范仲淹贬到南方去了。
但是朝中这个烂摊子也要有精干人士才能收拾,宋仁宗终于回过神,重新召回范仲淹,并任其为参知政事。
改革
范仲淹针对朝廷弊端,提出了十项改革方略。即《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
第一:对官吏定期考核,根据绩效优劣来决定升擢或贬谪。
第二:严格限制子承父业,严格限制儿子靠父亲关系得官,出仕就依靠真才实学。
第三:改革科举制度,根据实干能力,重策论,来选择地方长官。
鼓励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赏罚分明,严格法令等等。
宋仁宗看后,很是欣慰,便开始在全国推广实行,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为推广新政,同韩琦、富弼等大臣亲自审查分派到各路(路是宋朝行政区的名称)担任监司的人选。
有一次,范仲淹在官署里审查一份监司的名单,发现上面有些人有贪赃枉法的前科,就提笔勾去了这些人的名字。
在其一旁的富弼看到后说:“范公,你这一笔,可是要害一家人痛哭流涕了。”
范仲淹义正言辞地说:“一家哭总好过一路百姓哭。”
[图片7]
结局
新政的推行损坏了一些皇亲国戚、家族权贵和贪官污吏的切身利益,他们很不爽,就日日在宋仁宗面前诋毁范仲淹。
这个宋仁宗这一次又仁弱了,又把范仲淹及其其他改革人员全部下放了。范仲淹刚出京城,宋仁宗就把新政所有改革一并废除,改革彻底失败。
[图片9]
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他虽屡受打击,贬谪,但他忧国忧民的心一直未变。
他的朋友滕子京被降职到岳阳做地方官,并打算重修当地名胜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篇文章纪念一下。
范仲淹听到后,挥笔一气呵成,写下名篇《岳阳楼记》。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世为官考核的标准,这两句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图片11]
宋仁宗是真的仁吗?为臣者有忠心耿耿,也有愚忠;为君者有恭俭仁恕,是真仁,也有滥施仁爱。
他见不得官员在他面前哭穷,哭惨,所以在面前哭的那些个贪官污吏混得都比较好,而公正强直的大臣从不会哭泣卖惨,所以仁宗一朝,好官都被贬来贬去。
庆历新政虽有十条,但真正实施的不过三条,根本没有触及到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只是在政治体制上做了微小的改变。
但是庆历新政的其他条例为日后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也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思路,变法就要从体制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着手,变法不是赶大集,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