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不知道吧,除了王安石变法,范仲淹也曾进行了改革,结局如何?

你不知道吧,除了王安石变法,范仲淹也曾进行了改革,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 访问量:809 更新时间:2024/1/2 11:14:33

在文学方面,北宋可谓是人才辈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王安石范仲淹韩琦、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他们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政界也有很多想法。

背景

北宋成立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

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宋夏战争爆发,加上契丹背盟,聚兵幽南,扬言南下。军费和岁币迅速增加,人民不堪重负。庆历年间,各地陆续爆发农民起义,统治阶级焦头烂额,也拿不出好的解决方案。

这时候一个人走进了皇帝的视野,这个人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原是朝廷谏官,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就上书宋仁宗

吕夷简为了维护私利,在宋仁宗面前诋毁范仲淹,宋仁宗是真仁弱,居然相信了吕夷简的话,将范仲淹贬到南方去了。

但是朝中这个烂摊子也要有精干人士才能收拾,宋仁宗终于回过神,重新召回范仲淹,并任其为参知政事。

改革

范仲淹针对朝廷弊端,提出了十项改革方略。即《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

第一:对官吏定期考核,根据绩效优劣来决定升擢或贬谪。

第二:严格限制子承父业,严格限制儿子靠父亲关系得官,出仕就依靠真才实学。

第三:改革科举制度,根据实干能力,重策论,来选择地方长官。

鼓励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赏罚分明,严格法令等等。

宋仁宗看后,很是欣慰,便开始在全国推广实行,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为推广新政,同韩琦、富弼等大臣亲自审查分派到各路(路是宋朝行政区的名称)担任监司的人选。

有一次,范仲淹在官署里审查一份监司的名单,发现上面有些人有贪赃枉法的前科,就提笔勾去了这些人的名字。

在其一旁的富弼看到后说:“范公,你这一笔,可是要害一家人痛哭流涕了。”

范仲淹义正言辞地说:“一家哭总好过一路百姓哭。”

[图片7]

结局

新政的推行损坏了一些皇亲国戚、家族权贵和贪官污吏的切身利益,他们很不爽,就日日在宋仁宗面前诋毁范仲淹。

这个宋仁宗这一次又仁弱了,又把范仲淹及其其他改革人员全部下放了。范仲淹刚出京城,宋仁宗就把新政所有改革一并废除,改革彻底失败。

[图片9]

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他虽屡受打击,贬谪,但他忧国忧民的心一直未变。

他的朋友滕子京被降职到岳阳做地方官,并打算重修当地名胜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篇文章纪念一下。

范仲淹听到后,挥笔一气呵成,写下名篇《岳阳楼记》。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后世为官考核的标准,这两句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图片11]

宋仁宗是真的仁吗?为臣者有忠心耿耿,也有愚忠;为君者有恭俭仁恕,是真仁,也有滥施仁爱。

他见不得官员在他面前哭穷,哭惨,所以在面前哭的那些个贪官污吏混得都比较好,而公正强直的大臣从不会哭泣卖惨,所以仁宗一朝,好官都被贬来贬去。

庆历新政虽有十条,但真正实施的不过三条,根本没有触及到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只是在政治体制上做了微小的改变。

但是庆历新政的其他条例为日后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也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思路,变法就要从体制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着手,变法不是赶大集,讨价还价。

更多文章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斗士”范仲淹的人生信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范仲淹,吕夷简,宰相,宋仁宗,欧阳修,方孝孺

    在江苏海边,从阜宁市到南通的吕四镇之间,曾有一段长达290公里的防潮堤。千百年来,堤坝像一条巨龙般守护着沿岸的居民和千顷良田。这段长堤叫做“范公堤”,最初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泰州西溪主管盐税时发起修建的。建国后,长提主体改造为204国道的一部分。提到范仲淹,我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脍炙人口的名篇《岳

  • 苏州好去处,藏于闹市适合遛娃拍照赏秋,不要门票还和范仲淹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秒懂风景标签:范仲淹,文庙,苏州,孔子,江南,孔庙,闹市,音乐家,东亚弦乐器,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

    提到范仲淹,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对他感到陌生吧。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因是因为,他的那篇《岳阳楼记》不仅广为流传,而且还被编写进中学语文课本当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当中这样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 苏慕遮·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明月,诗人,宋朝,范仲淹,碧云天,相思泪,苏慕遮,好梦留人,民族乐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韩琦,王安石,宰相

    在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史书、民间和历史研究者都公认的完人,也是宋朝三百年历史中,唯一的操守和品行被所有人认可的人,他就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宋史·范仲淹列传》在最后对他的评语中,也追捧得相当高,但在历史上,范仲淹做人相当成功,成为一代道德楷模,可做官却比较失

  • 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韩琦,宰相,仁宗,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人们都说“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而北宋所有著名宰相之中,最为出名的那一位,就是被后世朱熹评价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一般我们会说他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不过这远远不能覆盖他的丰功伟业。所以我还想

  •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风光到底有多美?我在秋日的岳阳楼找到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范仲淹,岳阳楼,岳阳楼记,洞庭

    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秋日时节,我走进世称“天下第一楼”的岳阳楼。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1046年,远在河南邓州任职的范仲淹,收到了好朋友滕子京写给自己的信。这封信可以说是一封约稿信,里面还有一幅画,是一幅《洞庭晚秋图》。画中的洞庭湖,烟波浩渺,远处的堤岸边芳草遍地,还有巍峨的岳阳楼。在

  • 比范仲淹《渔家傲》还早的一首豪放词,读过的人寥寥无几!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项羽,渔家傲,苏轼,范仲淹

    在北宋,词向来为艳科,其内容多以风花雪月、抒怀言情,其风格也大多绮丽婉约,大不同于诗的慷慨言志。而直到北宋中晚期,豪放词才在词坛兴起。说起豪放词,大家都熟知这则故事:东坡问歌者“我词何如柳七何?”,歌者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

  • 才子不服气给范仲淹写了14个字,不但升了官,还在文坛站稳脚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张籍,苏麟,诗人

    古诗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写在书本上的美,品之赏之令人陶醉。但在古代,它更多时候是一种沟通的工具。生活中不好意思说的,不能直说的,诗人们统统写进诗里,这也成就了一首又一首极具韵味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里,比较出名的有张籍的《节妇吟》,朝中炙手可热的官员李师道让他加入藩镇阵营,张籍不愿意却又不敢正面得罪对

  • 杭州闹饥荒,范仲淹用三个令人不解的办法,解救了灾民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杭州,灾荒,百姓,米价,饥荒,范仲淹,齐特琴,弦乐器,民族音乐

    范仲淹,字希文,相信大家对于他都不会陌生,小的时候被一篇《岳阳楼记》所支配,长大后再读,方才领略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与伟大。范仲淹的一生经历大起大落,他为官37年,曾一度官至参知政事,却因为新政失败遭到贬谪。不过官职的大小,对范仲淹来说并不重要,在他心中,百姓的福祉才是第一位的。就好比皇祐二年,杭州闹饥

  • 现代作家张一一,曾否定范仲淹并出品《新岳阳楼记》,写得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影视剪辑标签:作家,范仲淹,张一一,司马光,齐特琴,古典乐,民族乐器,新岳阳楼记

    简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直是语文课本必记的文章。博大的胸怀使这篇文章具有传承性。现在,有一位著名的文学作家质疑《岳阳楼记》。这位文学家就是与郭敬明、韩寒、唐氏并称为新四大才子的张一一。他很直接,指出这篇文章的不妥之处有哪些问题?01首先,想要真正了解《岳阳楼记》,我们需要认识一个人——滕子京,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