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一首气势雄浑的词,感悟深刻,充满了对和平的期盼

范仲淹一首气势雄浑的词,感悟深刻,充满了对和平的期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张爰科普 访问量:3934 更新时间:2024/2/11 14:19:33

范仲淹做官一心为国为民,为百姓排忧解难做了很多好事,但由于他性格耿直,遇事敢于大胆直言,针砭时弊,以致经常遭受贬谪,被朝廷外放十几年,频繁的调动,让他一直都在羁旅的路上。

宋仁宗康定元年,北宋与西夏爆发了战争,范仲淹又被调到陕西,协助陕西安抚使韩琦负责西北的军事防务。

范仲淹没有抱怨环境的艰苦,亲自到前线延州视察,那里是抗击西夏进犯的主要战场,战后城中一片凄凉景象,房屋和财物几乎被烧光抢光了,士兵们毫无斗志。尽管情况糟糕,文人出身的范仲淹却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他安抚百姓,主持修复重建,并且抓紧军事训练,让边关的局势有了很大改观。

面对残酷的战争和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范仲淹写下了著名词作《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喝下一杯浊酒,想念起家乡远在万里,可是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凯旋回乡的日期还无法预计。听着悠扬凄婉的羌笛,夜深寒重,似有霜雪满地。将士们久久不能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都已鬓发斑白,此时此刻,他们都难以抑制地流下了泪水。

和洋溢着乐观精神的盛唐边塞诗不同,范仲淹的词作中充满了苍凉和悲壮之意。在南方出生的他,敏锐地感觉到了西北地区风土物候之“异”,并且把眼前的景象和残酷的战事联系在了一起。

这首词的上半部分,描绘了塞外秋天,大漠苍茫、战火纷飞的边疆风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词的开篇就写出了塞外秋天的风景奇异,衡阳雁飞无留意,形象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安和困苦。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接着词中描绘了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壮阔场景,让人感受到边疆战争的惨烈和悲壮。

词的后半部分,范仲淹用家万里、将军白发、征夫泪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战争对人们的深刻影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则表现了军民的苦难和无法挽回的失落。这些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描写,让人们在词中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凉。

根据记载,范仲淹一连写了好几首《渔家傲》,都以“塞下秋来”作为开头,描述边关士卒的劳苦,不过其余的几首我们今天已经读不到了。

这几首词很快传到了朝廷,然而他的朋友欧阳修读到之后,却说范仲淹是“穷塞主”,嘲笑他写的都是穷苦蛮荒的景象。

后来,欧阳修送别一位好朋友到边关,也写了一首《渔家傲》,他在词中写道:“

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描述了将军得胜归来的场景。在庆功宴上,欧阳修与众人饮酒作乐,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元帅所做的事”。欧阳修的词轻松愉快,与范仲淹的悲壮豪迈截然不同。

未曾到过边塞的欧阳修,对战争仍抱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幻想,自然理解不了范仲淹。只有真正经历了战争,看见过惨烈的厮杀,听过了士卒们的哭号,挨过了一个又一个思乡的夜晚,才能真正体会到戍边士卒的疾苦,写下“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的名句,据说,就连敌军士兵听到这首词,都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范仲淹受到了边关军民的一致爱戴,就连西夏国都尊称时任龙图学士的范仲淹为“龙图老子”,认为他一人就抵得上数万甲兵。

在范仲淹殚精竭虑地镇守下,西夏国始终没有大的入侵,甚至还有人说,这都是那首《渔家傲》的功劳。

范仲淹的《渔家傲》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感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代表了一种对和平的期盼以及对生命、对坚韧、对爱的崇高追求。

更多文章

  • 你不知道吧,除了王安石变法,范仲淹也曾进行了改革,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王安石,范仲淹,王安石变法,宋仁宗,吕夷简,富弼

    在文学方面,北宋可谓是人才辈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王安石、范仲淹、韩琦、司马光、苏轼、欧阳修等。他们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政界也有很多想法。背景北宋成立以来,大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日益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宋夏战争爆发,加上契丹背盟,聚兵幽南,扬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斗士”范仲淹的人生信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范仲淹,吕夷简,宰相,宋仁宗,欧阳修,方孝孺

    在江苏海边,从阜宁市到南通的吕四镇之间,曾有一段长达290公里的防潮堤。千百年来,堤坝像一条巨龙般守护着沿岸的居民和千顷良田。这段长堤叫做“范公堤”,最初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泰州西溪主管盐税时发起修建的。建国后,长提主体改造为204国道的一部分。提到范仲淹,我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脍炙人口的名篇《岳

  • 苏州好去处,藏于闹市适合遛娃拍照赏秋,不要门票还和范仲淹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秒懂风景标签:范仲淹,文庙,苏州,孔子,江南,孔庙,闹市,音乐家,东亚弦乐器,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

    提到范仲淹,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对他感到陌生吧。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因是因为,他的那篇《岳阳楼记》不仅广为流传,而且还被编写进中学语文课本当中。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当中这样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 苏慕遮·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明月,诗人,宋朝,范仲淹,碧云天,相思泪,苏慕遮,好梦留人,民族乐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范仲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知行视之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韩琦,王安石,宰相

    在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史书、民间和历史研究者都公认的完人,也是宋朝三百年历史中,唯一的操守和品行被所有人认可的人,他就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宋史·范仲淹列传》在最后对他的评语中,也追捧得相当高,但在历史上,范仲淹做人相当成功,成为一代道德楷模,可做官却比较失

  • 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韩琦,宰相,仁宗,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人们都说“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而北宋所有著名宰相之中,最为出名的那一位,就是被后世朱熹评价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一般我们会说他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不过这远远不能覆盖他的丰功伟业。所以我还想

  •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风光到底有多美?我在秋日的岳阳楼找到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范仲淹,岳阳楼,岳阳楼记,洞庭

    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秋日时节,我走进世称“天下第一楼”的岳阳楼。岳阳楼。(供图:@益阳洪源)1046年,远在河南邓州任职的范仲淹,收到了好朋友滕子京写给自己的信。这封信可以说是一封约稿信,里面还有一幅画,是一幅《洞庭晚秋图》。画中的洞庭湖,烟波浩渺,远处的堤岸边芳草遍地,还有巍峨的岳阳楼。在

  • 比范仲淹《渔家傲》还早的一首豪放词,读过的人寥寥无几!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项羽,渔家傲,苏轼,范仲淹

    在北宋,词向来为艳科,其内容多以风花雪月、抒怀言情,其风格也大多绮丽婉约,大不同于诗的慷慨言志。而直到北宋中晚期,豪放词才在词坛兴起。说起豪放词,大家都熟知这则故事:东坡问歌者“我词何如柳七何?”,歌者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

  • 才子不服气给范仲淹写了14个字,不但升了官,还在文坛站稳脚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范仲淹,张籍,苏麟,诗人

    古诗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写在书本上的美,品之赏之令人陶醉。但在古代,它更多时候是一种沟通的工具。生活中不好意思说的,不能直说的,诗人们统统写进诗里,这也成就了一首又一首极具韵味的经典。在这些经典里,比较出名的有张籍的《节妇吟》,朝中炙手可热的官员李师道让他加入藩镇阵营,张籍不愿意却又不敢正面得罪对

  • 杭州闹饥荒,范仲淹用三个令人不解的办法,解救了灾民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杭州,灾荒,百姓,米价,饥荒,范仲淹,齐特琴,弦乐器,民族音乐

    范仲淹,字希文,相信大家对于他都不会陌生,小的时候被一篇《岳阳楼记》所支配,长大后再读,方才领略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与伟大。范仲淹的一生经历大起大落,他为官37年,曾一度官至参知政事,却因为新政失败遭到贬谪。不过官职的大小,对范仲淹来说并不重要,在他心中,百姓的福祉才是第一位的。就好比皇祐二年,杭州闹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