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录片|《朱熹》四集全视频

纪录片|《朱熹》四集全视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子说 访问量:1935 更新时间:2023/12/15 23:20:47

提示:戳上方蓝字 「李子说」关注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与武夷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纪录片《朱熹》,历时五年精心制作完成,摄制组行程十几万千米,几乎走遍了朱熹生前所有重要活动地点,对众多珍贵的化遗迹和历史文献进行了精心拍摄。本纪录片充分运用多维度航拍、移轴摄影、水下摄影、三维动画、虚拟影像合成等创新表现形式,用精益求精的制作水准和生动鲜活的故事首次向世人讲述了南宋儒学大师朱熹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贡献。

▶第一集:《继往开来》

本集立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讲述朱熹的历史地位。开篇以清康熙年间,朱熹被康熙帝列入孔庙大成殿十二哲人的史实作为切入点。朱熹是十二哲人中,唯一一位与孔子处于不同时代的,但被列入十二哲人的后人。通过讲述康熙帝将朱熹奉为高位背后的原因,以及朱熹在元明清的史料记载中享有极高评价背后的原因,讲述朱熹在中华文化,尤其是是儒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朱熹还通过对儒学的改造,如出版《四书集注》,将儒学民间化和世俗化等,将中华文化重新拉回孔孟之道,以此点出朱熹的地位——儒学的集大成者。

▶第二集:《以民为本》

本集立足宋史和关于朱熹的历史记载,以朱熹的四次被贬为架构,讲述朱熹的坎坷一生。突出他为国为民的执着追求和精神取向。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国家偏居一隅,不断受到金的侵扰,内忧外患。朱熹自幼学习理学,内心深植了理学者所特有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取向。但是,他的这种固执的追求却经常与现实发生碰撞,提倡对金主战的朱熹经常受到朝廷主和派的谄媚之臣的排挤;性格固执坦率的他,经常直言上谏,因此仕途坎坷。最后,朱熹的学问被定为伪学,他也是落魄而终,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家国情怀坚守,和对世事的抗争。朱熹去世后,他的名号被平反,他的学说被奉为元明清的统治思想。结尾处点出,朱熹一生沉浮,离不开他人生极致追求——为国家、为社会坚守的精神。

▶第三集:《尊礼重道》

本集立足于祠堂、婚礼、祭礼等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传统习俗,讲述朱熹儒家理论民间化和世俗化的成果——朱子《家礼》,及其对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正是朱熹,将一直居于庙堂之上的形而上的儒家理论转向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正是他对儒学民间化和世俗化的改造,让儒学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石。直到 今天,中国人奉行的婚丧嫁娶、饮食起居、伦理道德、长幼尊卑的种种仪制都是由朱熹流传下来的。 当然,朱熹的某些思想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有些也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用扬弃的观点对待。

▶第四集:《明德崇教》

本集立足中国。本集以现存于白鹿洞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为切入点。朱熹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浓缩于这几百字的文章之中,这也是后世几百年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韩国等国家建造书院的指导性纲领。而在这篇文章中,朱熹不仅规定了书院的功能、如何建制等等,其中最为主要的篇幅讲述的是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朱熹教育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他给教育分为了两个阶段,即小学与大学,并以此编著了《小学》与修订了《大学》。他强调小学在于知事,也就是培养具体的习惯,而大学在于明理,也就是懂得哲理。即便在今天,他这样的理念,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一生不仅恢复了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还重建了岳麓书院,并开创了会讲制度,还自己建立了武夷精舍等 , 以此将自己的思想流传于后世。

声明:该视频整理于网络,仅作分享学习,资源版权属原出版机构或影像公司.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推荐点读☞

更多原创请关注『李子说』公众号

价值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标签: 朱熹儒家儒学后世白鹿洞

更多文章

  • 王磊:王阳明“误读”朱熹格物论之重思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朱熹,性理,穷理,王守仁,黄宗羲,王阳明,格物论,中国篮球,中国职业运动联盟,王磊(篮球运动员)

    摘要:王阳明批评朱熹格物论“析‘心’与‘理’而为二”是否为误读,可谓众说纷纭。朱熹既然强调“心具众理”且“万理具足”,则即心求理应属可行,且足够穷尽世间万理,但他却要求学者一定去即物穷理,似有自相矛盾、心理为二之嫌。然而,朱熹的即物穷理实有心中性理须即物而显、万物之理乃心性所立两个隐微前提。心中性理

  • 朱熹:秋风萧爽天气凉,朗朗书声润心房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朱熹,朗朗,萧爽,诗作,自怜

    写秋的诗句很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大部分诗句里的秋天,萧瑟肃杀又带几分寂寥,而朱熹笔下的秋天却别有情怀。“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如果说同为南宋理学家魏了翁的“秋声

  •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朱熹,范仲淹,学说,哲学,儒学

    世间最美的语言是什么,是世界范围使用最广的英语吗?在笔者看来,最美当是汉语,悠悠汉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中的奥妙也非同一般。很多人身处汉语环境之下,对其的感知往往很浅薄,有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疑惑。加之汉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配上其本身的表意性质,使得汉语博大精深。仅仅是一个“买东西”

  • 文史宴讲坛:苏轼诞辰,谈一谈苏轼的儒学成就,不在朱熹之下。今晚八点,嘉宾凌空子,抽奖赠书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宴标签:茶,苏轼,朱熹,儒学,诞辰,凌空子,齐特琴,古典乐,文史宴讲坛

    今日适逢苏东坡阳历诞辰,应用户朋友们要求,今晚八点大司马特邀儒学学者凌空子(班布尔汗兄可能也会参加)对谈苏轼的儒学成就,仅将苏轼视为文苑之臣是对他的矮化。欢迎大家收听,也可就相关方面提问。今晚也抽奖赠书,一二三等奖设置如下:一等奖:世界的四个部分二等奖:东汉兴衰史(上下册)三等奖:《世说新语》美学研

  • 五家一邻,五邻一里,朱熹后人隐居古村,建房讲风水,邻里分高低

    历史解密编辑:安静的翻阅标签:朱熹,古村,祠堂,风水,宅院,上岳村,邻里,宋朝,艺术家

    佛冈岳山,以前山上种满了沙糖桔,村里老人叫它“对面山”,岳山脚下有上岳村和下岳村,在北江一带颇有名气。南宋大理寺评事孙朱文焕在北江抗击元军牺牲后,其后人最终落脚于上岳村,朱文焕是宋朝理学家朱熹第六代子孙,《朱氏族谱》记载,朱氏七代两兄弟分家,朱朝瑞居在上岳村,曾孙就是朴山朱公,朱连瑞以后人则居住在下

  • 朱熹为什么要整一个官妓?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熹,唐仲友,苏轼,宋孝宗,齐东野语,夷坚志

    岳飞之子岳霖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刚接任浙东提刑,他就要审问一个妓女。她叫严蕊,乃台州官妓“行首”(花魁),色艺双绝,作得一手好词。此前,严蕊被巡行台州的朱熹投入监牢,遭遇刑讯逼供,只为查清她与台州知州唐仲友是否存在不正当关系。岳霖到台州后,严蕊向他诉说冤屈,满怀悲情,吟唱了一阕词:不是爱风尘,似被前

  • 高 伟 | 朱熹人欲思想在日本近世的误读 ——以古学派对“无欲说”的批判为线索

    历史解密编辑:明清史研究辑刊标签:朱熹,儒家,朱子学,宋儒,程朱

    【作者简介】高伟,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硕士生导师,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会员。曾在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立命馆大学、明治大学担任来访研究员与客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日本思想史、中日比较文化。目前致力于探索中国儒学与道教思想在日本的容受与演变,东亚视域下日本的神话

  •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朱熹,他被人污名太久了

    历史解密编辑:醒着先生的书斋标签:朱熹,王淮,宰相,宋明,严蕊,宋朝,唐仲友,宋孝宗,官宦世家

    事实一:理学大师、钦差大臣朱熹巡视台州时,听说知州唐仲友与官妓严蕊关系暧昧,为了肃清官场风气,查办唐知州,他对严蕊百般拷打。严蕊为了保护情人唐仲友,宁死不屈,拒不承认,并留下一首千古佳作:“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事实

  • 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朱熹讲学之所,为何没知名度

    历史解密编辑:富龙标签:朱熹,道教,道士,讲学,名山

    “阁峰缥缈入云端,积雪犹封礼斗坛。山远地偏游不得,几回驻马隔江看。”寻着诗人的赞叹,我们自驾来到了心中神往之地,素有“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之称的江西阁皂山。阁皂山是药都的祖山,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距樟树市区18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早在东汉建安七年(202),东汉道学家葛玄来到

  • 朱熹:为何叫“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朱熹,进士,程朱,理学,举人

    如果在前往购物的路上被人询问要去做什么,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买东西。对于这个回答,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十分熟悉,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购物会被称为买“东西”,却不是买“南北”呢?同样是方向名词,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明朝的时候,朱熹也同样问过自己的学生,为何叫“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