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王朝,要论白手起家的皇帝,恐怕没人能和汉朝刘邦、明朝朱元璋相比。然而朱元璋比之刘邦,出身显然还要更低,刘邦起码是个基层公务员,而朱元璋干脆就是个普通农民。到了饥荒之时,朱元璋更是当过乞丐、和尚乃至于“红巾贼”。由于出身太低,祖上没什么显赫经历,所以大臣们劝朱元璋:“陛下还是找个显赫点的祖宗吧!”
一般人当了皇帝,总想找个显赫点的祖宗,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中国有句古话:“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即使是普通人家,在说不清家世来源时,也会随便找个名人作为始祖,这是中国人修家谱的一个传统。例如,唐朝建立后,李渊立即自认为是陇西李氏的后裔,其元祖甚至追溯到了老子。朱元璋出身低微,所以群臣们向劝他认朱熹为祖宗。
朱熹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江淮地区人士,而且是理学大家,自南宋以来,朱熹的地位就不断提高,俨然成了一个圣人。群臣们建议朱元璋:“附会朱熹为祖宗很靠谱。”
然而朱元璋是个较真的人,自己家和朱熹明明八竿子打不着,为啥要认他为祖宗?正在朱元璋苦恼之时,一个姓朱的典史前来求见。这个典史正好是徽州人,与朱熹是同乡,于是便问他:“你是朱熹朱文正公的后裔吗?”所谓典史,就是县里管治安的小官。这个朱典史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虽然是徽州人,但没听说和朱熹有什么关系,所以应该不是!”
这个典史的回答,让朱元璋一下子豁然开朗:“一个典史,又是徽州人,尚且不乱认祖宗!我如今贵为天子,却要乱认祖先。如果未来有人考证出我的朱姓和朱熹没关系,那可就丢人大发了!”
于是朱元璋决心不乱认高门,不做名儒的后代。之后,朱元璋屡次强调:“我就是个淮西的老农民!无根无基,不是靠先人的基业起家的!”后来,朱元璋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诏书,总要插入一句“朕本淮右布衣”,或者“江左布衣”,以及“匹夫”“起自田亩”等。
朱元璋重修自己父母坟墓时,拒绝让儒臣代为撰写,而是亲自动笔,唯恐那些儒臣加以粉饰。文中,朱元璋毫不避讳地写出了自己父母的穷困和惨死,也写下了自己饥饿难耐,被迫到寺庙求生的经历。将自己的家世和曾经的穷苦生涯说得清清楚楚,毫无粉饰。
他,朱元璋就是个农民家庭里走出的布衣天子!
我们常说,苦难经历对于失败者是沉重的灾难,但对于成功者来说,却是一份骄傲的本钱。朱元璋赤手空拳打出大明江山,正说明他的精明、他的强干、他的坚韧以及他的雄霸之气!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豪气冲天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