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儒臣欧阳修,为何两次陷入家庭丑闻,又“陷害”名将狄青?

一代儒臣欧阳修,为何两次陷入家庭丑闻,又“陷害”名将狄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夫从不吹牛 访问量:1824 更新时间:2023/12/9 0:22:44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代领袖,“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人均是出自欧阳修门下,因为他喜欢提拔青年才俊,所以被誉为千古伯乐。

可是这么一位在朝堂上、文学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儒臣,却曾因与外甥女有染的绯闻而遭到贬黜,晚年又传出与儿媳间关系暧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欧阳修与外甥女有染的传闻

欧阳修有个妹妹,嫁给了一个二婚男人,名叫张龟正。

张龟正跟前妻生有一女,欧阳修妹妹嫁过去没多久,张龟正也死了,于是张龟正的女儿张氏便跟后母生活在一起,也就是欧阳修的妹妹。

因为欧阳修的妹妹无子,在张家大概是也过不下去了,便带着继女张氏来投奔欧阳修,此时张氏才年仅7岁,一直由欧阳修抚养长大,也称呼欧阳修为舅舅。

张氏长大成人后,欧阳修便做主将她许配给了自己的远房侄子欧阳晟。

公元1045年,张氏婚后不守妇道,跟自家的仆人私通,被丈夫发现后告到了开封府。

而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名叫杨日严,他曾经在益州做官时,欧阳修经常对人说他贪腐,因此他对欧阳修一直怀恨在心。

一听到这是欧阳修家的丑闻,便大喜过望,觉得这是一个将欧阳修拉下水的机会。

于是,杨日严威逼利诱张氏,让她攀咬欧阳修,张氏女一个弱女子,本就不是什么贞洁烈妇,进了衙门大狱,自然是衙门中人要她怎么说就怎么说。

《续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七》:初,修有妹适张龟正,卒而无子,有女实前妻所生,甫四岁,无所归,其母携养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会张氏在晟所与奴奸,事下开封府。权知府事杨日严前守益州,修尝论其贪恣,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谏官钱明逸遂劾修私于张氏,且欺其财。

杨日严拿到张氏女的供词之后,便将其交给了谏官钱明逸。

而这个钱明逸呢,同样与欧阳修有旧怨,于是他便将利用自己的谏官身份,将“欧阳修与外甥女乱伦”之事告到了皇帝面前,并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搞得人尽皆知。

为了增强说服力,他们还翻出了欧阳修曾经写过的一首词《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

以钱明逸、杨日严为代表的那些欧阳修的对手们,便纷纷指责,词中的“叶小未成阴”,便是指的欧阳修的外甥女。

面对他人污蔑,欧阳修有口难言,这首词却是是他所写,虽然他极力表示这就是一首描写初春的词,用弱柳来比喻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可是他的对手们却不管不顾,非要认定这就是一首“有伤风化的艳词”。

当宋仁宗得到消息的时候,其实是不太相信欧阳修会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的,主要是没有必要,以欧阳修的身份,虽然比不上皇帝可以全国遴选秀女,那也根本不是缺女人的主,哪里犯得着给自己找不自在?

虽然经过多方审查,都没有找到欧阳修与外甥女不伦关系的证据,但是他依旧被以“有伤风化”为由,贬黜出京,到滁州任职。

欧阳修到了滁州之后,才有了那首不朽诗篇《醉翁亭记》的面世。

02.欧阳修与儿媳的绯闻

公元1067年,在欧阳修与外甥女的绯闻过去20年后,又有一桩与其有关的消息再次震动朝野。

这一次的主角是欧阳修与儿媳吴春燕,据说二人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没过多久,一个名叫蒋之奇的御使弹劾欧阳修,说他伤风败俗,要求将其处以极刑并暴尸于众,否则难平民愤。

而这个蒋之奇是谁呢?他其实与欧阳修并没有仇恨,甚至还是欧阳修的门生,按道理来说欧阳修对他还有知遇之恩。

已经60岁的欧阳修见到这一幕,气得快疯了,一个月内连续给皇帝上了十三道奏折,请求必须彻查,还自己一个清白。

这一次,皇位上坐的是宋神宗,面对三朝元老、门生满天下的欧阳修,宋神宗也不敢随意找个理由将其贬黜,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欧阳修的坚持下,宋神宗找来各位大臣,决定亲自将其查个水落石出。

当宋神宗问到蒋之奇有什么证据证明欧阳修与儿媳间不伦之事的时候,蒋之奇却道:“道听途说!”

宋神宗对蒋之奇的回答当然是极不满意,却也没有办法治罪,因为从宋仁宗发明“风闻奏事”的制度以来,谏官本来就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而不需要考虑其真实性。

要不是欧阳修身份太高,皇帝不得已亲自调查,此事哪怕是诬告,也不会对蒋之奇本人有什么影响。

当皇帝下定决心之后,哪怕是市井传闻,也很快便被调查了个一清二楚。

原来,此事还得从欧阳修自家亲戚说起,他的夫人有一个堂弟名叫薛宗儒,因被人牵连而免官。

薛宗儒本来找到欧阳修,准备让他帮自己求情,谁知道欧阳修却来个“大义灭亲”,很正直地给朝廷上奏,说要秉公办理,一切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切不可因为是自己的妻弟而包庇。

就这么一句话,毁了薛宗儒的前途,薛宗儒便对欧阳修怀恨在心,于是到处造谣诋毁欧阳修,说他与自己的儿媳之间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本来这种捕风捉影的事儿,又没有证据,是不会拿到朝堂上说事儿的,可是这蒋之奇就不一样了。

他与欧阳修没有仇,但是觉得欧阳修挡了自己的路。

因为宋英宗年间,欧阳修与司马光等人为了宋英宗是否该叫亲爹濮王为爹这件事而分成两派,蒋之奇站在欧阳修这一边,这才能平步青云。

到了神宗时期,欧阳修这一党失势,蒋之奇为了改换门庭,跟欧阳修拉开距离,这才像疯狗一般在朝堂上对欧阳修开咬,闹出了这么一场闹剧。

欧阳修弹劾狄青

如果说欧阳修两次深陷“乱伦绯闻”,都是被小人诬告的话,欧阳修“陷害狄青”一案中,欧阳修扮演的角色好似完全相反了。

在重文轻武的北宋,一代名将狄青这样的杰出将领实属罕见,可是最终却被北宋朝堂联手排挤,最终郁郁而终。

更关键的是,陷害狄青的并不是像秦桧一样的大奸大恶之臣,而是一代名臣欧阳修,他们之间又有何恩怨?

狄青与欧阳修不同,他出身贫寒,少年时期就因犯罪而被刺字,发配到京师充军。

从此之后,狄青一步步靠着自己在战场上拼杀,屡立战功,终于升任到了枢密使的职位。

狄青以武将身份出任枢密使,引起了满朝文官的极力反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欧阳修。

狄青刚当上枢密使,欧阳修便写了一篇奏折,后世称为《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书上将狄青的战功轻描淡写。

“自用兵陕右,已著名声,及捕贼广西,又薄立劳效”,又觉得他立名将还差得远,“以臣愚见,如青所为,尚未得古之名将一二”,言外之意是,他区区一介武夫,是不应该坐到枢密使的位子上的。

然而,此时的宋仁宗对狄青青睐有加,所以没有在意欧阳修的诋毁。

欧阳修并没有就此放弃,四年间一共上书三次,非要将狄青从枢密使的位置上拉下来,并不惜以各种极具煽动性,贬低的词语来描述狄青。

比如,在最后一次,因京城发生水灾,欧阳修便写了一份《上仁宗论水灾》,以“天人感应”等言论来将矛头直指狄青。

在欧阳修的带领下,其他文官纷纷附和,最终宋仁宗也不得不将狄青罢免。

不久之后,一代名将狄青郁郁而终。

欧阳修与狄青有多大的仇恨,他为什么非要将狄青拉下来不可呢?

其实,这是与北宋特殊的政治形态脱不开关系的,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后,为了避免历史重演,北宋便一直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正是因为如此,整个北宋朝堂被文臣把持,而武将则被坚决打压,无论此人是善是恶, 是名将还是庸才,只要一露头,必然会遭到整个文官集团的全力打压。

就如欧阳修在奏折里说的:“虽其心不为恶,不幸为军士所喜,深恐因此陷青以祸,而为国家生事,欲乞且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狄青虽然没有心思不坏,但是他得到了军心,你怎么知道他不会是下一个发动陈桥兵变的宋太祖呢?

在特殊的局势下,欧阳修并没有像秦桧一样将狄青置于死地,只是不希望他坐上枢密使的职位,虽然言辞激烈了点,但是并不是不能让人接受。

当然,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以没有发生的事来随意诋毁对国家有大功的武将,这种做法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光明正大,说到底,还是文官对武将的那种骨子里的轻视在起作用。

就像欧阳修的《卖油翁》一样,以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而故意贬损陈咨的射箭技能,虽然具有文学意义,但是却否定了那些常年累月浸淫在一个领域之人,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北宋名声大的文人众多,比如比欧阳修更早一辈的范仲淹, 为何没人以各种丑闻来污蔑他们?

说到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喜欢得罪人,就如对待陈尧咨、对待狄青,甚至说包拯“蹊田夺牛”都是一样的道理,他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抨击、指点他人,自然很容易招来他人的报复。

想要不被别人的谣言击倒,就只要恪守本分,谨言慎行,这样方能无懈可击,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文章

  • 欧阳修是北宋名臣,为何却陷害名将,将狄青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欧阳修,狄青,宋仁宗,宋太祖

    熟悉宋朝历史的人,大概都听过这句话,“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与南宋相比,北宋的名将确实并不多,狄青算是比较出名的将领。然而,战功卓著的狄青却被人陷害,最后郁郁而终。陷害狄青的人并不是秦桧那样的奸臣,而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代名臣欧阳修!欧阳修堪称是忠臣,狄青也对朝廷忠心耿耿,那么忠臣为何要陷害忠臣呢?一、

  • 一代名臣欧阳修素来爱惜人才,为何要弹劾名将狄青?实情令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欧阳修,狄青,宋仁宗,李元昊,司马光

    嫉贤妒能,是人类的天性使然,当我们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总会心里不舒服,甚至还会对这些人心生厌恶,以至于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当我们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遏制,因为嫉妒心理会让我们比任何不幸的人都要痛苦,如果这种消极的心理得不到适当的发泄,会让我们长期处在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中,久而久之,

  • 名将狄青被文人侮辱,他忍了,又被歌女嘲笑,狄青这样报复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狄青,韩琦,宋仁宗,范仲淹,宋太祖,宰相

    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相对容易,也担心有朝一日某个大将来一出“黄袍加身”,所以他登基后马上搞了“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兵权是功臣赵普出的主意,赵普也因此成为宋初首位实权宰相。宋朝的重文轻武有利有弊。别的不说,将领的权力被剥夺到最小,地位也一落千丈,造成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低下。所以北宋后来长期受北方邻居欺负

  • 全史人物评鉴-狄青 字汉臣

    历史解密编辑:静嘉小可爱说故事标签:狄青,西夏,韩琦,汉臣,宋朝,宋仁宗,范仲淹,全史人物评鉴

    狄青字汉臣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狄青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

  • 欧阳修为何3次上书,诬告寒门出身的狄青?欧阳修:为了让他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刘雨爱打篮球标签:狄青,包拯,诗人,欧阳修,宋仁宗,弦乐器,民族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欧阳修为何3次上书,诬告寒门出身的狄青?欧阳修:为了让他善终公元1038年,30岁狄青率领部队,悄悄绕过西夏前锋,在他们的粮草库里放了一把火。烈火熊熊燃烧,烧掉了西夏军的储备粮,也烧掉了他们的胆量。狄青大获全胜。他俘获敌军士兵500余人,还收缴2000多顶帐篷。宋仁宗欣喜若狂。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

  • 秦桧陷害岳飞而致千古骂名,欧阳修陷害狄青没有,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秦桧,岳飞,狄青,乐器,欧阳修

    春节期间因为满江红电影,秦桧陷害岳飞的历史事件成为了一时的热点,我看到有一些言论为秦桧鸣不平,更有人提出北宋的欧阳修陷害狄青,但是历史上很少听到有人骂欧阳修为奸臣。那么,秦桧陷害岳飞而致千古骂名,欧阳修陷害狄青却没有,真的的因为历史上的厚此薄彼吗?本文将带着大家来回顾这两个历史事件,然后再来谈谈我个

  • 带着面具上战场,传奇将军狄青竟然比岳飞还冤,都是文人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狄青,岳飞,韩琦,宋仁宗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敌人的痛恨以及

  • 狄青为宋朝立下大功但因宋朝崇文抑武遭到猜忌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狄青,岳飞,宋仁宗,宋朝,宋太祖,宋军

    令西夏军闻风丧胆的战神狄青,蹲过监狱、脸被刺字,8次中箭都没事,却在49岁被吓死。他死得太冤,冤到让人想起来就心痛。狄青是宋仁宗时期赫赫有名的战神。和他同时代的名人,还有一个,叫包拯。狄青的一生,实在太过曲折,也非常励志,只是,他的结局太戏剧化,让人想起来就忍不住心痛。狄青并非名门出身,他和许多人一

  • 评书演义故事, 狄青为何沦落为“白脸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小宝说说标签:狄青,狄龙,奸臣,宋朝,赵德芳,杨文广,杨排风,穆桂英,评书演义

    在北宋背景的各种版本评书演义里,狄青也是少年英雄,带领一批少年英雄抵御西夏战功赫赫,娶得鄯善国?公主?,回朝?被?宋仁宗?封为?平西王?,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狄青出身寒门,孤苦无依。他姑姑狄氏早年被选为皇家秀女,一入宫深似海,从此没有消息。宋真宗把狄氏赐给八王赵德芳,从此狄氏成为八王南清宫

  • 大将狄青问何仙姑,此去平蛮,能不能擒获贼首?何仙姑说,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何仙姑,狄青,大将,宋仁宗,平定

    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一书中,载有北宋大将狄去广西平蛮,路过永州时,请当地异人何仙姑预测战事结果一事,战后结果证明,何仙姑预测的很正确。这让狄青非常信服。那位朋友说了,这个何仙姑是”八仙“中的何仙姑吗?这个倒也不敢确定。也可能不是,因为当时,当地人只知道这位仙姑的预测很神,但是当地并没有说起与其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