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时期名臣灿若群星,为何范仲淹狄青不能配享仁宗庙庭?

宋仁宗时期名臣灿若群星,为何范仲淹狄青不能配享仁宗庙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琳讲故事 访问量:230 更新时间:2024/1/19 0:20:47

北宋在位最长的皇帝是宋仁宗,君临天下四十一年。

宋仁宗一朝,名臣灿若群星,不可胜数。

宋仁宗四十一年的统治中,宰相便有三十一人,枢密院臣更是超过半百指数。

按配享皇帝庙庭的基本标准,宋仁宗配享功臣遴选的人选起码有一百多位名臣。

宋仁宗

但是最终宋仁宗庙庭的配享功臣仍是只有三人。

这三人分别是名相王曾吕夷简和名将曹玮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病逝,翰林学士王珪等人奏请为仁宗配享功臣:

臣等伏以仁宗享国长久,励精政治。以知人之明,得驭臣之体。是以豪英材杰,乐为之用,外宣威灵,内经庙略。臣主感会,驯致太平。

辅相则有故尚书右仆射、赠尚书令、谥文正王曾,忠允清亮,履德经哲,致位上宰,燮和大政。乾兴之初,辅翊两宫,仗正持重,中外以安。所谓以道事君,无愧前哲。

故太尉、赠尚书令、谥文靖吕夷简,聪明亮达,规模宏远。服在大僚,历登三事,左右皇极,勤劳王家,二十余年,厥功茂焉。

将帅则有故彰武军节度使、赠侍中、谥武穆曹玮,敦诗阅礼,秉义经武。参谋帷幄,折冲万里,镇绥方面,隐如长城。加以恂恂循道,有古名将之风焉。皆有功迹,见称于世,伏请并配享仁宗庙庭。

嘉祐八年(1063年)十月,新帝宋英宗批准了王珪等人的奏请,“从之”。

王曾、吕夷简和曹玮能从群星璀璨的仁宗朝名臣中脱颖而出,配享仁宗庙庭,在于这三人够厉害,也在于配享功臣的选拔标准。

王曾塑像

王曾,绝对的牛人,他八岁而孤,由叔父抚养长大。自幼勤奋,咸平五年(1002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成为令人仰慕的状元。他厉害在还于他此前在发解试、省试中亦为第一,是科举史上罕见的“连中三元”之人。

王曾对于仁宗朝的贡献在于仁宗初年的政治。当时太后刘娥临朝听政,王曾翦除权臣丁谓,代之为相,保持朝政顺利过渡到宋仁宗亲政。他为相期间,提拔了吕夷简、范仲淹等一批名臣,为宋仁宗以后的政局储备了大批人才。

王曾去世后,朝廷定谥号为“文正”,宋仁宗还破天荒地亲自为他题写“旌贤之碑”的神道碑。

“乾兴之初,辅翊两宫,仗正持重,中外以安,所谓以道事君,无愧前哲”。

王珪等人对王曾的评价代表了当时士大夫对王曾的看法,是对王曾生平的最好总结。

吕夷简

“服在大僚,历登三事,左右皇极,勤劳王家,二十余年,厥功茂焉”。

这是对宰相吕夷简的评价。

吕夷简和王曾同岁,但是他出身极好,是仕宦之家,伯父吕蒙正曾任宋真宗时的宰相,是一代名相。真宗初年,吕夷简开始为官,在当时有“廉能”的美称。

真宗末年宋真宗曾将他的名字写在屏风之上,拜相之势不可避免。宋真宗去世后,吕夷简拜相,走向政治核心。

吕夷简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智慧,在刘太后临朝听政时期,多次制止刘太后的“违规”举动,维护仁宗的地位。

在政治中枢变动频繁的仁宗朝,吕夷简更是三度拜相,执政二十余年,在众多名相中独树一帜。吕夷简晚年病重之时,宋仁宗亲自剪髭为他治病,这份敬重在其他大臣身上很难看到。

晚年时期的吕夷简在庆历新政中扮演了保守派的角色,与范仲淹等改革派产生抵牾斗争,这使得他在后世人以及当时改革派眼中的形象不佳。但是当时整个朝廷和士林对吕夷简的看法还是极高的,这种史书中对他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

在配享武将方面,宋英宗选择的是曹玮。

曹玮

曹玮是曹彬之子,父子两代武臣都进入太庙配享皇帝,这在宋代是第一例,是史无前例的。

曹玮从军四十多年,在应对党项、唃厮啰方面军功卓著,威震四海,是大宋西北边防的中流砥柱。

我们知道仁宗朝的武将中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战神狄青,尤其是现当代狄青的知名度远超曹玮,为何狄青没有配享仁宗呢?

这里就涉及北宋配享功臣的评选标准和士大夫政治的影响了。

论出身,曹玮是开国功臣之后,而狄青出身贫寒,以罪犯身份开始军旅生涯。

论口碑,曹玮也远超狄青。

曹玮受其父曹彬影响,“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春秋三传》,于《左氏》尤深”,这是儒将风范,自然赢得士大夫好感,在朝中声望极佳。

狄青

而狄青罪徒出身,不喜读书,提拔他的范仲淹曾教他读《左氏春秋》,狄青虽受到影响,但是在士大夫眼中他仍是武夫大老粗。尤其是他以贫寒身份凭军功显贵后让那些文官很不舒服,言官经常弹劾狄青,动不动就太祖陈桥兵变的教训来劝谏仁宗,最终在北宋“重文轻武”的悲剧环境下,狄青郁郁而终。

不受士大夫待见是狄青的悲剧所在。

宋代配享功臣的确定归根到底是受士大夫左右的。

仁宗朝名相辈出,王曾和吕夷简配享太庙自不用说,但对于现代人来说知名度更高的范仲淹为何不能配享仁宗庙庭呢?

范仲淹

除了那一套严格的配享遴选标准外,政治因素也是影响遴选的重要原因。

北宋自从真宗时期便有党争,起初是南北地域党争,到了仁宗时期党争进一步恶化,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越发激烈。

范仲淹是改革派的代表,他主持庆历新政,一度使北宋面貌革新好转,但是保守派对新政的攻击从未停止,最终庆历新政在党争背景下惨淡收场。

保守派占据上风,即便范仲淹谥号“文正”,是文臣第一等谥号,但改革派的标签使他无法成为士大夫的选择。

而且,范仲淹身份特殊。

他虽是文臣,但也有武将身份。

范仲淹

范仲淹在西北防御西夏立下卓越功绩,入朝曾任枢密副使,这是武职,配享武将通常都要具备在枢密院任职的资历。

与范仲淹拥有同样经历的韩琦后来成为英宗庙庭的配享武将。

想来,范仲淹又文又武的官职也是遴选时的难点。

宋仁宗时期,名臣辈出,但是士大夫也只是被仁宗三个配享功臣,和太宗真宗朝一样,也算是紧守法度,这也算是祖宗之法,直到宋孝宗时期,给宋高宗确定是个配享功臣,才打破了最高三人配享的陈制。

标签: 宋仁宗范仲淹狄青吕夷简宰相

更多文章

  • 堪比杨排风银枪击败狄青儿子的杨门女将,奇遇得宝弓大战狄家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狄青,杨排风,杨金花,杨文广,杨宗保,杨门女将,穆桂英,银枪,狄家虎将,宋朝

    狄青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盖世英雄,满腔正义的他对宋朝也是无比忠诚,一心为护卫宋朝边境也是呕心沥血,他也想让狄家英雄辈出,创立的狄家刀也想成为一代武学。不过他遇到了是非不分的双阳公主和偏激固执的儿子狄龙,最终比武场上的狄杨大战开始了,自命不凡的狄龙遇到了勇武的女将杨金花,狄家刀与杨家枪到底谁更胜一筹?【狄

  • 瀚大黎众|河北版狄青大败番兵故事连环画《风雪夺昆仑》汪玉山绘画

    历史解密编辑:瀚大黎众连环画标签:绘画,狄青,连环画,汪玉山,河北省,风雪夺昆仑

    点击瀚大黎众,免费关注,每天有不一样的连环画等着您!连环画《风雪夺昆仑》汪玉山绘画,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定价:0.19元,印数:1——125500册。

  • 大将狄青真的怕猛士刘易吗?狄青征服刘易的秘密是……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狄青,刘易,猛士,大将,韩将军

    话说北宋有位叫狄青的名将,有一年,他要率兵去守边塞,狄青的好朋友韩将军向他推荐了一名猛士,这名猛士叫刘易。刘易最大的优点是熟知兵法,善打恶仗,刘易对狄青守卫的那段边境情况了如指掌,所以狄青很器重他,但这个刘易有个不良嗜好,就是特别爱吃苦荬菜,一顿饭吃不到苦荬菜,就会骂不绝口,甚至动手打人。苦荬菜因为

  • 名将狄青下场凄凉,除了客观原因,他的这句口头禅也是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飞雪的涟漪标签:狄青,范仲淹,皇帝,战功,武将

    宋朝是一个挺奇怪的朝代,虽然经济发展的老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各个朝代中也是排的上号的,但是却老被别人欺负,今天他让你上贡,明天他让你割地的,小宋虽也反抗过,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这种情况是和当时的政策息息相关的——重文轻武。宋朝的皇帝为了避免黄袍加身的事件再次发生,于是大大贬低武将,将武将的地位一降再

  • 宋朝名将狄青,本深受皇上重用,却因一句口头禅,成皇帝猜忌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狄青,皇帝,宋朝,岳飞,范仲淹

    我们知道宋朝文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铸造了很多名将,其中包括北宋的狄青将军,以及南宋的岳飞将军,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然而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个主人公正是北宋的这一名将狄青。这位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并且也是深受皇帝喜爱,但是对于之后自己的一个缺点却成为皇帝猜忌之人,并且没有将其重用。狄青

  • 1044年,狄青捅了范仲淹一刀,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墨小墨说故事标签:狄青,范仲淹,韩琦,宋仁宗,欧阳修

    狄青01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时任靖远副都的狄青面临重大抉择。这个决定来自命令。他的顶头上司、副枢密使、陕西宣抚使韩琦、知微州尹竺下令逮捕二人,严刑拷打,随时准备处死。问题是这两个人就是参与政事的人范仲淹。狄青执行命令就是得罪范仲淹,不执行就是得罪韩琦。范仲淹和韩琦不仅是对他厚道的老上司,还是

  • 相比秦侩陷害岳飞,欧阳修陷害狄青致死,为什么感觉少有人提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岳飞,欧阳修,狄青,秦桧,宋仁宗,秦侩,拨弦乐器,弦乐器

    欧阳修3次上奏,把狄青赶出汴京,害他49岁惊惧而死,却名声无损,依旧是北宋文忠公,后世也很少提及此事。相比之下,秦桧陷害岳飞的代价可就大了。作为南宋初年宰相,秦桧被后人骂得狗血喷头,雕像还在岳飞祠前跪了800多年。同样是陷害功勋卓著的名将,为何欧阳修陷害狄青毫发无损,秦桧陷害岳飞就人尽皆知呢?狄青功

  • 文官的话凉了大将狄青的心,武将地位太低,难怪宋朝积贫积弱!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狄青,宋朝,韩琦,岳飞,皇帝,文官,范仲淹,官宦世家

    说起富而不强,宋朝敢称第二,就没有哪个朝代敢称第一:拥有全世界GDP的三分之一或一半(也有人说占八成),每年军费占国库收入的六七成乃至八成,但是周边只要是个国家就可以吊打它,辽、金、蒙古自不必说,就连从陕北横山县起家西夏,也能靠痛打赵宋,每年都能得到15万匹绢、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的“岁赐”。按照现

  • 只提一个名字说一句话秦桧害岳飞欧阳修陈执中害狄青都轻易得逞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桧,岳飞,狄青,欧阳修,陈执中

    宋代文官地位高,武将地位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是宋代富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什么事情都是皇帝老儿一个人说的算,是让文官压制武将,还是让武将放心建功,或者让太监出来搞平衡甚至掌权,根子都在皇帝那儿。重文还是重武,跟时代环境和周边局势有关,正像汉朝陆贾所说的那样:天下安,注意相;

  • 古代名人智慧:狄青出其不意袭险关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狄青,大军,天明,雍州,将领,宋朝,安抚使,古代名人智慧

    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就是阅读——宋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越南高平)侬智高反叛,夺州破县,兵围广州(今广东广州)。朝廷多次派人进剿不胜,只好从西北边防调来智勇闻名的大将军狄青,任命他为安抚使,负责征讨事宜。狄青接任之后,调兵遣将,向西南进军,同时与前安抚使孙沔交谈,摸透以前出师不利的原因。孙沔讲前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