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只提一个名字说一句话秦桧害岳飞欧阳修陈执中害狄青都轻易得逞

只提一个名字说一句话秦桧害岳飞欧阳修陈执中害狄青都轻易得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408 更新时间:2024/1/26 19:53:58

宋代文官地位高,武将地位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是宋代富而不强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什么事情都是皇帝老儿一个人说的算,是让文官压制武将,还是让武将放心建功,或者让太监出来搞平衡甚至掌权,根子都在皇帝那儿。

重文还是重武,跟时代环境和周边局势有关,正像汉朝陆贾所说的那样: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天下虽有变,权不分。意思是有敌国外患的时候,武将地位高,当天下太平要搞经济建设的时候,就要重用文官。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朝代,即使敌人打到家门口了,武将还是被皇帝和文官联手(或者皇帝纵容文官)压制得死死的,出色的武将不是知趣地解甲归田,就是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轻则贬官流放,重则抄家灭门。

一提起莫须有三个字,读者诸君已经想到了,这一定是从宋朝。

我们看现在演的电视剧《精忠岳飞》,当金人提出“必杀飞始可和”之后,宋高宗赵构心中不忍,对秦桧说岳飞是个忠臣,必然不会谋反。但是秦桧几句话就打动了赵构:“周世宗柴荣在世的时候,太祖(赵匡胤)是何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万死不辞地为皇帝效力,可老皇帝刚刚离世,后周天下不就马上变成赵家江山了吗?”

而与此同时,见到金人就吓尿裤子跪趴着叩拜的朝中大臣,却对抗金战功卓著的岳飞一片喊打喊杀,大有与岳飞“不共戴天”之势。试想胆小如鼠狡猾如狐的文官们,如果不是摸准了皇帝的脉搏,又怎么敢公然陷害有兵有权的枢密副使岳少保?

当时站在秦桧一边的,比较有名的有万俟卨、罗汝楫,没有被载入史书的还不知道多少呢,秦桧没有亲自审问岳飞,所有捏造罪名的脏活累活,都是他的手下文官们在干——也就是说,只要是恶整武将,宋朝的文官们都愿意“助一臂之力”的。

几乎满朝文官都要置岳飞于死地,而能仗义执言为岳飞说话的,只有一个被剥夺了兵权的武将韩世忠

岳飞被赵构和秦桧联手害死,实际也是皇帝和文官联手打压武将的牺牲品,而且岳飞不是宋朝被陷害的最后一个名将,当然也不是第一个,即使是在“公认的好皇帝”宋仁宗时期,名将狄青也被文官们整得死去活来,这些恶整狄青的文官,甚至还包括我们现在比较尊敬的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曾经连续给宋仁宗上了三道奏折:《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上仁宗论水灾》第一状、第二状,那里面极尽污蔑之能事,第一份奏折看标题就知道啥意思,第二三份居然把发大水跟跟朝廷重用狄青联系到了一起,文官唇枪舌剑能杀人,果然名不虚传。有条件的读者可以找来那三份奏折来看看,果然是引经据典言之凿凿,文笔犀利杀气腾腾。

但是最狠的还不是欧阳修,而是当朝宰相陈执中(似乎也是个好人好官)。

宋仁宗皇佑四年,狄青打服了西夏王李元昊,班师回朝的时候,老百姓焚香遮道欢呼雀跃,但是陈执中先生很不高兴,他马上进宫向宋仁宗打小报告:“狄青已深得民心,如果不除,必成大患!”宋仁宗当然不信:“狄青是忠臣。”

陈执中的说法就跟后来的秦桧差不多了:“恕臣直言,太祖何尝不是周世宗的忠臣!”

“太祖何尝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就是这句话,在文官整武将的时候百试不爽,只要此言一出,宋朝任何一个皇帝都会激灵灵打个冷战,就像身上的黄袍被人家剥去,自己光着身子站在北风里一样。

太祖何尝不是周世宗的忠臣!但宋太祖赵匡胤是周世宗柴荣的忠臣吗?他黄袍加身真的是被逼无奈吗?

其实看一点史料就知道了:当年据说是契丹和北汉大兵入侵,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命出征,走到陈桥驿的时候喝醉了,手下就把一件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弄得他不得不造反——否则身披黄袍也是死罪。

但是问题就来了:军纪严明的赵匡胤怎么会在出征路上喝酒,而且还能喝得酩酊大醉?赵匡胤黄袍加身后,马上返回京城夺权,而契丹北汉联军忽然就“消失”了?行军途中,手下将士哪那么方便就找来了一件皇帝制服(隋朝起,黄袍就已成皇帝专用服色)?

于是答案也出来了:赵匡胤是蓄谋已久要夺柴荣家孤儿寡母的江山了。

以己度人是人之常情,隋文帝杨坚是夺了外孙的江山,赵匡胤是夺了大嫂和小侄子(虽然柴赵结拜于史无据,但两人感情好是真的),于是隋文帝只信任自己的儿子和本家(杨广杨素),而赵匡胤自然是谁也不相信,而且这种不相信已经成为赵氏江山的遗传基因。

可能在赵家皇帝眼里,外敌只要钱财和土地,而钱财可以做买卖赚,也可以朝百姓搜刮,至于疆土大小,都不影响自己当皇帝,反正大宋疆域辽阔,割上个几百年也割不完。但是手下的武将可就不同了,他们可能会像自己的太祖一样,既要皇帝的钱财土地,还要剥了皇帝的衣服(黄袍),那可万万使不得……

标签: 秦桧岳飞狄青欧阳修陈执中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智慧:狄青出其不意袭险关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狄青,大军,天明,雍州,将领,宋朝,安抚使,古代名人智慧

    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资就是阅读——宋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越南高平)侬智高反叛,夺州破县,兵围广州(今广东广州)。朝廷多次派人进剿不胜,只好从西北边防调来智勇闻名的大将军狄青,任命他为安抚使,负责征讨事宜。狄青接任之后,调兵遣将,向西南进军,同时与前安抚使孙沔交谈,摸透以前出师不利的原因。孙沔讲前几次

  • 狄青真是被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官集团迫害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狄青,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岳飞,王安石

    狄青:沙场边塞事,横槊赤子情北宋出相,南宋出将,这是今人对宋代两朝官员的基本认识,北宋时,名相辈出,范仲淹、吕蒙正、王安石;南宋时,将星闪耀,岳飞、韩世忠、孟珙,俱是千古之名臣名将。但是,一旦反过来,那就有些惨不忍睹了,南宋好像除了奸臣还是奸臣,北宋除了初期跟着太祖起兵的一帮战将外,其他能上到台面来

  •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杨家将、狄青说:谁说的?给我站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狄青,张浚,西夏,陆秀夫,神话剧,古装剧,中国传统音乐,杨家将(无线电视剧)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句话出自于哪里,我们不去追究了,总之是个名人。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这句话怎么去理解。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北宋没有良将,南宋没有良相。这话要是被北宋的种家将、折家将、杨家将、狄青听见,不跳出来跟他拼命才怪。种家将,山西名将世家。第一代,种世衡,受范仲淹提拔,镇守北

  • 真奇怪啊,欧阳修逼死名将狄青,为何没人像骂秦桧那样骂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欧阳修,狄青,秦桧,皇上,岳飞

    谁说没人像骂秦桧那样骂欧阳修?有人骂了,只不过声音太小,没什么人关注罢了。而且,拿欧阳修和秦桧相提并论,可能得不到人们的认同,基本上是谁骂谁遭到鄙视。事实上,更多人的认为欧阳修不但没害狄青,还在用心呵护狄青。下面就这两种人谈一谈。像骂秦桧一样骂欧阳修陷害狄青的代表人物是清人昭梿。昭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 欧阳修本想救狄青,为何却要上奏弹劾他?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欧阳修,狄青,宋仁宗,范仲淹,司马光,宰相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名人云集的年代,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灿烂时光。在这段岁月中,我们可以点出的名人有很多,比如欧阳修、苏轼、晏殊、范仲淹、狄青等等。而这些人,很多其实是有所交集的,比如欧阳修和狄青便是曾经的同事,前者因为才华横溢而闻名天下,后者因为骁勇善战而为人们所称颂。一文一武,成为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

  • 悲催莫名!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定罪的不光是岳飞,还有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托尼富标签:岳飞,狄青,宋仁宗,秦桧,宰相,欧阳修

    【悲催莫名!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定罪的不光是岳飞,还有狄青】两宋时期,出了两个战神,一个是北宋的狄青,另一个是南宋的岳飞。这两个人还有一个特点:都被北宋的文臣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致死,只不过,狄青最后是郁郁而死,岳飞却是被杀而死。狄青是被宰相文彦博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郁郁而终;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

  • 文官两句话凉了大将狄青的心:武将地位这么低宋朝不挨揍才怪呢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狄青,宋朝,韩琦,岳飞,皇帝,文官,范仲淹

    说起富而不强,宋朝敢称第二,就没有哪个朝代敢称第一:拥有全世界GDP的三分之一或一半(也有人说占八成),每年军费占国库收入的六七成乃至八成,但是周边只要是个国家就可以吊打它,辽、金、蒙古自不必说,就连从陕北横山县起家西夏,也能靠痛打赵宋,每年都能得到15万匹绢、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的“岁赐”。按照现

  • 侬智高叛乱所向披靡,狄青只用300骑兵,把侬智高打得落荒而逃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狄青,智高,宋军,赵祯,平定,骑兵

    1052年,狄青率领3万人马前去平定侬智高叛乱,连续10天没一点动静。侬智高觉得狄青也是酒囊饭袋一个,不足为惧。就在这时,狄青让士兵带好10天的干粮,立即出发。侬智高本是广源州大侬部族(壮族的先民)的首领,带领族人一直在交趾国和大宋的夹缝中生存。后来得罪了交趾国,1051年,他上表请求归顺。其实,早

  • 北宋名将——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狄青,范仲淹,宋仁宗,西夏,岳飞

    西夏李元昊严重威胁着北宋王朝,无良将可用的宋仁宗急需杰出的军事将领。这时,普通士兵出身的狄青便进入了求贤若渴的仁宗的视野。狄青家世代为农,入伍后即参加了对西夏的战斗。当时宋军常打败仗,士兵更是士气低落,而狄青每次作战却都身先士卒。他总是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手持利刃冲人敌阵,熟知往往所向披靡。在对西

  • 北宋名将脱颖而出于渭州揭秘你所不知道的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蜀南培培标签:狄青,宋仁宗,西夏,范仲淹,宋军,韩琦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称帝,建立西夏。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固原南),北控大漠。元昊称帝后,仁宗不予承认,下令削去其西平王爵位,撤销所赐“赵”姓,并抽调一批禁军到延州(今天陕西延安)和渭州(今甘肃平凉)卫戍协防。在守卫渭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