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仅文采耀世,而且出帅入相,狄青、种世衡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不仅文采耀世,而且出帅入相,狄青、种世衡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2228 更新时间:2023/12/21 21:54:20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是个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斐然,广为人知,范仲淹的诗词有种浩然之气,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岳阳楼记》、《江上渔者》,特别是他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影响了后世数代人的思想。但其实范仲淹不止文能安邦,他还是一个武能定国的人,有人称他为当世文武第一人,夸张吧?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范仲淹的军事方面的才能。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在他两岁时改嫁朱文翰,范仲淹也就跟随继父改名朱说。在得知自己身世后,范仲淹毅然辞别他的母亲,发奋图强,到应天府求学。

范仲淹

公元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考中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有了朝廷俸禄,范仲淹就把母亲接来奉养,直到他母亲去世后,范仲淹才认祖归宗,恢复本姓名。

范仲淹因多次直言劝谏而被贬,但还是初衷不改。著名文人梅臣在《灵乌赋》中力劝范仲淹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仲淹回作《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尽显为民请命的凛然气节。

得罪宰相吕夷简被贬

宝元元年(1038年),原是宋臣的西北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建西夏活,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第二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宋境,在三川口大败宋国军队,集兵在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范仲淹临危受命,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七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八月,范仲淹兼知延州。

范仲淹到任后,慧眼识珠,先后提拔了提拔了当世名将狄青、郭逵、张亢、王信和种世衡等,直接影响到北宋好几代的边境安宁。特别是狄青,当狄青还是个下级军官时,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从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武官任枢密使,成为一代名将。

教导狄青

还有种世衡,可能说这个名字,大家还不是十分熟悉,但是说道种家军,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晓了吧。种世衡就是种家军的开山人,后经历种诂、种谔、种诊、种一、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等五代种家人,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种家军无数将士血染黄沙,可歌可泣,被称为北宋的顶梁柱。《水浒传》中鲁智深非常尊敬的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就是指北宋戊守边关的种谔与种师道、种师中父子三人。

“种家军”开山人种世横

而后再整顿军治,分六部加强训练,使得军队制度恍然一新,六部将士用命,令行禁止。康定元年(1040年)九月,范仲淹就派兵相继夺回塞门诸寨、白豹城,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使得入侵的西夏保安军、镇戎军被迫撤军。再派狄青等攻取西界芦子平,种世衡兴筑青涧城,种世衡在短短时间内,就在西北边疆建起了一座抗击西夏的新城池。十月,再派遣朱观等人袭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修筑鄜城。依靠青涧城和鄜城,作为军事基地,训练新的兵法制度,宋仁宗下诏为这支军队定名“康定军”。

康定军

康定二年(1041年)正月,宋仁宗下诏命泾原、鄜延两路同时出兵,讨伐西夏,范仲淹上奏建议加强边防守备,缓图西夏,仁宗采纳。范仲淹又修建可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旧要塞改建为城,以使流亡百姓和羌族回归。

康定二年二月,西夏李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声称要攻打渭州,诱宋军深入。宋仁宗不顾范仲淹提出的以守待攻建议,批准夏竦、韩琦大举反攻计划,韩琦派环庆路大将任福率兵出击,在好水川遭遇埋伏,任福等十六名大将战死沙场,损失兵力一万五千多人。

好水川之战

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李元昊再次分兵两路大举攻宋。宋夏双方在定川寨会战,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等16人战死,再次损失近万兵士。李元昊乘胜挥师南下,进逼潘原,关中震动。十月,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来进行援救,李元昊得知消息带领军队撤出边塞。宋仁宗非常欣赏范仲淹军事才能,加封她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

十一月,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恢复设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让范仲淹、韩琦、庞籍分领职事。范仲淹与韩琦在泾州设置官第,将文彦博调到秦州做统帅,滕宗谅调到庆州做统帅,张亢担任渭州的统帅。范仲淹为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西夏军再无机可乘,又惧范仲淹威名,再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范仲淹

庆历三年(1043年),李元昊被迫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不久再升为参知政事(宰相副职)。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上奏仁宗和、守、战、北四策:请朝廷力行七事:一,密为经略;二,再议兵屯;三,専于遣将;四,急于教战;五,训练义勇;六.修京师外城;七,密定讨伐之谋。并奏请扩大相权,由辅臣兼管军事、官吏升迁等事宜,改革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王安石变法的前奏)新政实施后,得罪了不少人,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六月,范仲淹自请外出巡守,仁宗任命他为陕西、河东宣抚使。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反对新政的声音愈演愈烈,宋仁宗便罢免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改为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调知颍州。范仲淹带病上任,五月二十日在徐州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宋仁宗先后追赠范仲淹为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文正公

王安石: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黄庭坚: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

朱熹:范文正杰出之才。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况钟:仰止范文正,宋朝第一人。

一代伟人: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资料参考自:《宋史》、《宋明臣言行录》、《宋朝事实类苑》、《范文正公年谱》

标签: 狄青范仲淹韩琦宋仁宗李元昊西夏

更多文章

  • 狄青之后北宋无名将?此人存在感很低,功绩在狄青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狄青,王韶,宋军,宋神宗,西夏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北宋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可军事实力却弱得一塌糊涂。北方强大的辽国它打不过,西北弱小的西夏它也搞不定。由于北宋军队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所以北宋历史上的名将也屈指可数。除了开国的那批将领之外,留在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恐怕也只有一个狄青了。可事实上,北宋中后期还出现了一位存在感很低,但功绩却在

  • 宋仁宗时期名臣灿若群星,为何范仲淹狄青不能配享仁宗庙庭?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宋仁宗,范仲淹,狄青,吕夷简,宰相

    北宋在位最长的皇帝是宋仁宗,君临天下四十一年。 宋仁宗一朝,名臣灿若群星,不可胜数。 宋仁宗四十一年的统治中,宰相便有三十一人,枢密院臣更是超过半百指数。 按配享皇帝庙庭的基本标准,宋仁宗配享功臣遴选的人选起码有一百多位名臣。宋仁宗 但是最终宋仁宗庙庭的配享功臣仍是只有三人。 这三人分别是名相王曾

  • 堪比杨排风银枪击败狄青儿子的杨门女将,奇遇得宝弓大战狄家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狄青,杨排风,杨金花,杨文广,杨宗保,杨门女将,穆桂英,银枪,狄家虎将,宋朝

    狄青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盖世英雄,满腔正义的他对宋朝也是无比忠诚,一心为护卫宋朝边境也是呕心沥血,他也想让狄家英雄辈出,创立的狄家刀也想成为一代武学。不过他遇到了是非不分的双阳公主和偏激固执的儿子狄龙,最终比武场上的狄杨大战开始了,自命不凡的狄龙遇到了勇武的女将杨金花,狄家刀与杨家枪到底谁更胜一筹?【狄

  • 瀚大黎众|河北版狄青大败番兵故事连环画《风雪夺昆仑》汪玉山绘画

    历史解密编辑:瀚大黎众连环画标签:绘画,狄青,连环画,汪玉山,河北省,风雪夺昆仑

    点击瀚大黎众,免费关注,每天有不一样的连环画等着您!连环画《风雪夺昆仑》汪玉山绘画,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定价:0.19元,印数:1——125500册。

  • 大将狄青真的怕猛士刘易吗?狄青征服刘易的秘密是……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狄青,刘易,猛士,大将,韩将军

    话说北宋有位叫狄青的名将,有一年,他要率兵去守边塞,狄青的好朋友韩将军向他推荐了一名猛士,这名猛士叫刘易。刘易最大的优点是熟知兵法,善打恶仗,刘易对狄青守卫的那段边境情况了如指掌,所以狄青很器重他,但这个刘易有个不良嗜好,就是特别爱吃苦荬菜,一顿饭吃不到苦荬菜,就会骂不绝口,甚至动手打人。苦荬菜因为

  • 名将狄青下场凄凉,除了客观原因,他的这句口头禅也是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飞雪的涟漪标签:狄青,范仲淹,皇帝,战功,武将

    宋朝是一个挺奇怪的朝代,虽然经济发展的老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各个朝代中也是排的上号的,但是却老被别人欺负,今天他让你上贡,明天他让你割地的,小宋虽也反抗过,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这种情况是和当时的政策息息相关的——重文轻武。宋朝的皇帝为了避免黄袍加身的事件再次发生,于是大大贬低武将,将武将的地位一降再

  • 宋朝名将狄青,本深受皇上重用,却因一句口头禅,成皇帝猜忌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云心似我心呐标签:狄青,皇帝,宋朝,岳飞,范仲淹

    我们知道宋朝文人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铸造了很多名将,其中包括北宋的狄青将军,以及南宋的岳飞将军,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然而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个主人公正是北宋的这一名将狄青。这位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并且也是深受皇帝喜爱,但是对于之后自己的一个缺点却成为皇帝猜忌之人,并且没有将其重用。狄青

  • 1044年,狄青捅了范仲淹一刀,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墨小墨说故事标签:狄青,范仲淹,韩琦,宋仁宗,欧阳修

    狄青01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时任靖远副都的狄青面临重大抉择。这个决定来自命令。他的顶头上司、副枢密使、陕西宣抚使韩琦、知微州尹竺下令逮捕二人,严刑拷打,随时准备处死。问题是这两个人就是参与政事的人范仲淹。狄青执行命令就是得罪范仲淹,不执行就是得罪韩琦。范仲淹和韩琦不仅是对他厚道的老上司,还是

  • 相比秦侩陷害岳飞,欧阳修陷害狄青致死,为什么感觉少有人提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岳飞,欧阳修,狄青,秦桧,宋仁宗,秦侩,拨弦乐器,弦乐器

    欧阳修3次上奏,把狄青赶出汴京,害他49岁惊惧而死,却名声无损,依旧是北宋文忠公,后世也很少提及此事。相比之下,秦桧陷害岳飞的代价可就大了。作为南宋初年宰相,秦桧被后人骂得狗血喷头,雕像还在岳飞祠前跪了800多年。同样是陷害功勋卓著的名将,为何欧阳修陷害狄青毫发无损,秦桧陷害岳飞就人尽皆知呢?狄青功

  • 文官的话凉了大将狄青的心,武将地位太低,难怪宋朝积贫积弱!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狄青,宋朝,韩琦,岳飞,皇帝,文官,范仲淹,官宦世家

    说起富而不强,宋朝敢称第二,就没有哪个朝代敢称第一:拥有全世界GDP的三分之一或一半(也有人说占八成),每年军费占国库收入的六七成乃至八成,但是周边只要是个国家就可以吊打它,辽、金、蒙古自不必说,就连从陕北横山县起家西夏,也能靠痛打赵宋,每年都能得到15万匹绢、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的“岁赐”。按照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