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很惊艳的一首词,从头美到尾,开篇引人入胜,结尾令人心碎

范仲淹很惊艳的一首词,从头美到尾,开篇引人入胜,结尾令人心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平酱文史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4/1/26 3:28:38

千百年来,无数人墨客以思乡为题材写下了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我却独爱范仲淹这首《苏幕遮》。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代〕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那一年,范仲淹在陕西担任四路宣抚使,主管关于防御西夏的军事。秋风乍起,满目悲凉,深感孤单凄的他,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上阕写景。

秋寒萧瑟,词人举目远望,所见乃是“碧云天,黄叶地”。短短6个字,就渲染了一种天高云淡、落叶堆积的肃飒氛围。其中,“碧云”有“青云”的意思,指高空中的云。

其后两句,“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将秋景与水面相接、烟雾笼罩于其上的寒凉秋意,描写得层次分明、前后环扣。表达上流畅连贯,文趣上连环缠绵。

接着,“山映斜阳天接水”,颇有“落日与山色齐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味。于悲凉之外,为秋景添上了苍茫壮丽的一笔。因此,此词写的是塞外秋景,而非其他地方的秋景。

上阕最后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词人的视线看更远的地方,只见芳草比斜阳还要远,一直绵延到天涯之外。比芳草更远的地方,是回不去的家乡。为什么说芳草无情?因为它不懂思乡之苦,缠缠绵绵延伸不断,更加勾人思乡。

下阕抒情,直写自己思念家乡的惆怅。

“黯乡魂,追旅思”,词人因为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失魂落魄,因为追思羁旅边关的生活而更加孤寂哀愁、悲慨伤感。

接着两句,“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说的是只有美梦才能让人睡得安稳。说明词人羁旅异乡的生活并不愉快,如果不是好梦,连觉都睡不安稳。什么梦是好梦呢?大概是梦见家乡和亲人吧!这两句,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刻。

下阕最后三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是惊艳千年,美得令人心碎。

好梦的时候可以睡,没有好梦的时候,就只能借酒浇愁了。深夜,词人无法入睡之时,眼见一轮明月高悬,却不能登高欣赏这溶溶月色。毕竟,举头望明月,低头就会思故乡。而独自登楼,更是高处不胜寒。

本想借酒浇灭乡愁,不料却还是想家想得潸然泪下!“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我们都知道,泪不是酒化的,但是词人偏偏说是,可见他的乡愁有多么深,喝酒都无法排解。

范仲淹这首《苏幕遮》词以萧瑟悲凉的秋景为基调,使思乡的悲愁达到极致。词句感人至深,可谓人间佳作!

标签: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下阕

更多文章

  • 范仲淹: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最高的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弘化社标签:范仲淹,宰相,皇上,诏令

    作者:百合花开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公元1046年9月的一天,在河南邓州,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一位双鬓斑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和几位诗友在花园里赏菊吟诗。这时,他收到远方好友——滕子京的来信。好友邀请他给江南名楼——岳阳楼作记,信中还附有“岳阳楼”的草图。他看着岳阳楼的草图,慢

  • 在这里,范仲淹留下了千古名诗

    历史解密编辑:书山有路勤为径标签: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绛守居园池,园池

    这篇诗句你知道范仲淹所写哪一处风景吗?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诗歌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或关注民生,或纪游山水,或咏物寄兴,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上面这首《绛州园池》,范仲淹是为新绛县绛守居园池所

  • 闹饥荒时,范仲淹竟下令涨米价,而灾民竟然还拍手称好,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灾民,粮价,百姓,饥荒,宋朝,诗人,范仲淹,拨弦乐器

    民以食为天,人不可一日无粮。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在古代,粮食的收成很受天气的影响,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颗粒无收。但倔强的古人自然不会任凭自己被上天“拿捏",所以在收成好的年份会多多备下粮食,等到有饥荒的时候,政府再开仓放粮或命粮商降低粮价,以保证在饥荒时期大部分人的温饱,这也

  • 范仲淹被贬,其挚友慷慨陈词,并写了一首五言律诗,堪称宋诗精华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范仲淹,欧阳修,张九龄,苏轼,子规,宰相

    宋朝初期的岭南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而且气候炎热,蚊虫肆虐,鄣气盛行,曹植在《七哀诗》 说:“南方有鄣气,晨鸟不得飞。”就是因为这个连鸟儿都懒得飞去的地方,却成了北宋官员的贬谪之地。据资料统计,被贬岭南的官员有491人,其中包括苏轼、苏辙、寇准、章惇等人。生性旷达的苏轼来到岭南,吃了当地的荔枝

  • 如果你觉得生活很难,那就读读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富书标签:范仲淹,朱元璋,宰相,进士,明朝

    作者:青杏(富叔团队)想象一下:当你穿越到明朝,即将被皇帝朱元璋判处死刑,你如何用一句话拯救自己?无需多言,你只要大喊一声:“陛下,我姓范,范仲淹是我的先祖。”朱元璋就会免除你的死罪。这不是后世的一个玩笑,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据说范仲淹的十二世孙范文从在明朝任职,他为人刚直,敢于谏言,有一次甚至

  • 他姓范,范仲淹的范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标签:范仲淹,韩琦,宋仁宗,宰相,吕夷简,富弼

    西风乍起,黄沙铺天盖地横扫而来,天色被遮挡得黑沉沉的。大宋的西北边塞上,金鼓喧阗,喊杀声响成一片,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一位两鬓斑白的将军,镇定自若地挥动着令旗发号施令,率领将士们布阵御敌。鏖战良久,来偷袭的西夏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敌军丢盔弃甲逃回西夏国。这位主帅就是被称作“龙图老子”的范仲淹,他治军

  •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历史解密编辑:百年史记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善不善,灾荒

    灾荒年间,范仲淹领命去赈灾,而他不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却是整日沉迷吃喝玩乐,然而离奇的是,百姓却对他的行为纷纷拍手称赞。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范仲

  •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韩琦,宰相,晏殊,宋朝,范仲淹,吕夷简,宋仁宗,拨弦乐器,官宦世家

    图片来源: 徐里、李晓伟、李豫闽(福建)①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秋凉渐盛。邓州,花洲书院内,数排平房,红砖碧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其间一房内,一着绯色官服的中年人正奋笔疾书,身旁站一书童,研墨,展纸,看茶,有条不紊地伺候着。少顷,那官人搁笔,一声:O了。书童立马捧起书稿,高声吟读起来:岳

  •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米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仲淹,米价,太后,宋仁宗,百姓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位忠君爱国,誓死捍卫国家,心系苍生的有志之士,他们是每个时代发展和强盛的根本,是我们世代学习的榜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我国北宋时期的诗人范仲淹的诗句,这句诗充分表达了无数英雄豪杰,为天下民众舍生取义的民族美德。范仲淹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同

  • 范仲淹一生最危险的经历,差点被对手置于死地,结局你恐怕猜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范仲淹,吕夷简,宰相,李元昊,韩琦,宋仁宗

    中国文化催生的“名节”,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在很多古人的眼里,它绝对是神圣的,比生命还重要一千倍。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如果还是个高官,那么他死后往往会得到一个足以让家族引以为荣的“谥号”。“谥号”这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官方拟定的身后评价。古代大臣的谥号一般用两个字概括。拿北宋来说,欧阳修的谥号叫“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