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诗句
你知道范仲淹所写哪一处风景吗?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诗歌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或关注民生,或纪游山水,或咏物寄兴,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
上面这首《绛州园池》,范仲淹是为新绛县绛守居园池所写。
那么,范仲淹是什么时候来的运城?
他是怎样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
今天让我们去看看关于范仲淹与绛守居园池之间的故事。
新绛县古称“绛州”,新绛之美,美在绛州园池。
绛守居园池始建于公元596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古老的园林之一,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是绛州州衙后的一座衙署花园,此园历代俗称“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园池内亭台楼榭,建筑秀丽,假山耸峙,清水环绕,花卉争艳,古柏参天,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景色宜人。
绛守居园池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官衙州牧的添建维修,形成几个大的格局和面貌,成为我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从隋唐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林”到宋元时期的“建筑山水园林”,直至明清时期的“写意山水园林”,展现了各个时代的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特色。
整个园内环境清幽,花分四季,亭台楼阁,林木掩映,咫尺园林便可将游客带入不同的山水画卷之中。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园池内有一洄莲亭,高高屹立,远望如观蜃景一般。
亭北有一洄莲池,池内芙蓉玉立,游鱼穿梭,引人入胜。
天空晴朗时,洄莲亭的倒影映入池中,微风吹来,鱼儿、荷花、蓝天、白云随风飘动,给人一种似在天空游的玄妙仙境。
园内的苍塘风堤倚渠偎池,夏天,池南亭榭的栏杆盈柱倒映水中,如烛光摇曳,如蛟龙缠绕,色彩斑斓。
园中柏树,浓荫蓊郁,朝雾暮霭,微茫朦胧,天空的开阔与苍茫的佳境,配以箫声琴韵,让人赏心悦目,忘却尘嚣。
池西南有一“虎豹门”与州衙相通,左壁画猛虎与野猪搏斗图,右壁画胡人驯豹图,老虎和豹子都是百兽之王,代表着权利和威严,也许这就是“虎豹门”的寓意所在。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苍塘西是一片茂密的梨林,春暖时节,梨花盛开,如一群素衣女郎眉目浅笑姿态嫣然,翠色杨柳腰肢纤细,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此时如果穿上华丽的衣服,徜徉在这清凉幽静的美景,定会流连忘返,飘飘欲仙。
园池北有一望月台,当秋风送爽天高云淡之时,望月台四周菊花竞相争艳,官员们坐此赏月品茗,饮酒作诗,近览园内繁花异草,亭榭倒影,远眺姑射山的雄姿,龙兴宝塔的壮观,绛州城湖光山色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独具匠心的园林特色,绛守居园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标本,也形成了春有迎春夏有莲,秋有秋菊冬有梅的别致景色。
范仲淹的《绛州园池》,就是出自这个山水园林。
北宋庆历年间,宋朝对夏战争惨败,内部动荡。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革新主张,对吏制、职田、科举、学校、赋役等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触犯了一些贵族、官僚的特权,遭到激烈反对。
庆历四年(1044年),新政施行仅一年,即以夭折告终。主要参与者范仲淹、欧阳修、富弼被诬为朋党,遭到排挤。
范仲淹外放,任陕西、河东宣抚使。富弼贬为绛州通判;欧阳修以五品谏官身份,奉使河东。此时,梅尧臣恰也在绛州。
也许机缘巧合,也许受富弼之邀,几位政坛失意者共聚河东绛守居园池,面对园中美景,把酒品茗,吟诗唱和。
我们且作想象:园内花香四溢,碧池若镜,皎洁朗月之下,几位享誉宋朝的大文人坐于洄莲亭下,饮酒品茗,诗兴勃发。
范仲淹对绛园赞赏备至,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绛州园池》,此诗不仅描绘了绛园的如画风光,还歌颂了绛州淳朴的民风民俗。
“绛台使君府,亭台参园圃。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绛守居园池自园的悬瀑,直泻而下,飞珠溅玉,给园池增添了无限美感和生机。
在这样的美景中,文人们把酒临风、吟咏唱和,简单的朋友相聚顿时演变为诗文盛会,由此诞生了流芳百世的作品。
园以人传,园以文传,绛园经由文人墨客咏诗作赋,名声大震。
以后,司马光、李垂、王恽、顾炎武等人也来到这里,因为这些诗人、因为他们的诗歌作品,绛守居园池不光以风光建筑闻名,更成为一座雅园、一座文化殿堂。
现在,人们来到绛守居园池,就不由地想起曾经来过这里的众多文人墨客,有了他们的诗歌,使绛守居园更显诗情画意。
这样一座范仲淹笔下的写意山水园林,你是否想一睹仙境风光呢?
文章内容来源于运城文旅、虹满三晋、邓州网张静及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 你不可再次错过的风景!
我在山西等你 | 山西的文艺范——冬日篇
源远的文化 永恒的记忆 | 首批“山西文化记忆”项目公示
山西文旅网
山西文旅网依托山西丰富的地上旅游文化资源,致力于将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水平,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山西文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