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这里,范仲淹留下了千古名诗

在这里,范仲淹留下了千古名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山有路勤为径 访问量:3422 更新时间:2024/1/27 15:46:21

这篇诗句

你知道范仲淹所写哪一处风景吗?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诗歌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或关注民生,或纪游山水,或咏物寄兴,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

上面这首《绛州园池》,范仲淹是为新绛县绛守居园池所写。

那么,范仲淹是什么时候来的运城?

他是怎样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

今天让我们去看看关于范仲淹与绛守居园池之间的故事。

新绛县古称“绛州”,新绛之美,美在绛州园池。

绛守居园池始建于公元596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古老的园林之一,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是绛州州衙后的一座衙署花园,此园历代俗称“隋园”“莲花池”“新绛花园”“居园池”,园池内亭台楼榭,建筑秀丽,假山耸峙,清水环绕,花卉争艳,古柏参天,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景色宜人。

绛守居园池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官衙州牧的添建维修,形成几个大的格局和面貌,成为我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从隋唐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林”到宋元时期的“建筑山水园林”,直至明清时期的“写意山水园林”,展现了各个时代的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特色。

整个园内环境清幽,花分四季,亭台楼阁,林木掩映,咫尺园林便可将游客带入不同的山水画卷之中。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园池内有一洄莲亭,高高屹立,远望如观蜃景一般。

亭北有一洄莲池,池内芙蓉玉立,游鱼穿梭,引人入胜。

天空晴朗时,洄莲亭的倒影映入池中,微风吹来,鱼儿、荷花、蓝天、白云随风飘动,给人一种似在天空游的玄妙仙境。

园内的苍塘风堤倚渠偎池,夏天,池南亭榭的栏杆盈柱倒映水中,如烛光摇曳,如蛟龙缠绕,色彩斑斓。

园中柏树,浓荫蓊郁,朝雾暮霭,微茫朦胧,天空的开阔与苍茫的佳境,配以箫声琴韵,让人赏心悦目,忘却尘嚣。

池西南有一“虎豹门”与州衙相通,左壁画猛虎与野猪搏斗图,右壁画胡人驯豹图,老虎和豹子都是百兽之王,代表着权利和威严,也许这就是“虎豹门”的寓意所在。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苍塘西是一片茂密的梨林,春暖时节,梨花盛开,如一群素衣女郎眉目浅笑姿态嫣然,翠色杨柳腰肢纤细,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此时如果穿上华丽的衣服,徜徉在这清凉幽静的美景,定会流连忘返,飘飘欲仙。

园池北有一望月台,当秋风送爽天高云淡之时,望月台四周菊花竞相争艳,官员们坐此赏月品茗,饮酒作诗,近览园内繁花异草,亭榭倒影,远眺姑射山的雄姿,龙兴宝塔的壮观,绛州城湖光山色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独具匠心的园林特色,绛守居园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标本,也形成了春有迎春夏有莲,秋有秋菊冬有梅的别致景色。

范仲淹的《绛州园池》,就是出自这个山水园林。

北宋庆历年间,宋朝对夏战争惨败,内部动荡。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革新主张,对吏制、职田、科举、学校、赋役等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触犯了一些贵族、官僚的特权,遭到激烈反对。

庆历四年(1044年),新政施行仅一年,即以夭折告终。主要参与者范仲淹、欧阳修富弼被诬为朋党,遭到排挤。

范仲淹外放,任陕西、河东宣抚使。富弼贬为绛州通判;欧阳修以五品谏官身份,奉使河东。此时,梅臣恰也在绛州。

也许机缘巧合,也许受富弼之邀,几位政坛失意者共聚河东绛守居园池,面对园中美景,把酒品茗,吟诗唱和。

我们且作想象:园内花香四溢,碧池若镜,皎洁朗月之下,几位享誉宋朝的大文人坐于洄莲亭下,饮酒品茗,诗兴勃发。

范仲淹对绛园赞赏备至,诗兴大发,挥笔写下《绛州园池》,此诗不仅描绘了绛园的如画风光,还歌颂了绛州淳朴的民风民俗。

“绛台使君府,亭台参园圃。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绛守居园池自园的悬瀑,直泻而下,飞珠溅玉,给园池增添了无限美感和生机。

在这样的美景中,文人们把酒临风、吟咏唱和,简单的朋友相聚顿时演变为诗文盛会,由此诞生了流芳百世的作品。

园以人传,园以文传,绛园经由文人墨客咏诗作赋,名声大震。

以后,司马光、李垂、王恽、顾炎武等人也来到这里,因为这些诗人、因为他们的诗歌作品,绛守居园池不光以风光建筑闻名,更成为一座雅园、一座文化殿堂。

现在,人们来到绛守居园池,就不由地想起曾经来过这里的众多文人墨客,有了他们的诗歌,使绛守居园更显诗情画意。

这样一座范仲淹笔下的写意山水园林,你是否想一睹仙境风光呢?

文章内容来源于运城文旅、虹满三晋、邓州网张静及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 你不可再次错过的风景!

我在山西等你 | 山西的文艺范——冬日篇

源远的文化 永恒的记忆 | 首批“山西文化记忆”项目公示

山西文旅网

山西文旅网依托山西丰富的地上旅游文化资源,致力于将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水平,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山西文旅网

更多文章

  • 闹饥荒时,范仲淹竟下令涨米价,而灾民竟然还拍手称好,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灾民,粮价,百姓,饥荒,宋朝,诗人,范仲淹,拨弦乐器

    民以食为天,人不可一日无粮。自古以来,人们都追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在古代,粮食的收成很受天气的影响,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颗粒无收。但倔强的古人自然不会任凭自己被上天“拿捏",所以在收成好的年份会多多备下粮食,等到有饥荒的时候,政府再开仓放粮或命粮商降低粮价,以保证在饥荒时期大部分人的温饱,这也

  • 范仲淹被贬,其挚友慷慨陈词,并写了一首五言律诗,堪称宋诗精华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范仲淹,欧阳修,张九龄,苏轼,子规,宰相

    宋朝初期的岭南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而且气候炎热,蚊虫肆虐,鄣气盛行,曹植在《七哀诗》 说:“南方有鄣气,晨鸟不得飞。”就是因为这个连鸟儿都懒得飞去的地方,却成了北宋官员的贬谪之地。据资料统计,被贬岭南的官员有491人,其中包括苏轼、苏辙、寇准、章惇等人。生性旷达的苏轼来到岭南,吃了当地的荔枝

  • 如果你觉得生活很难,那就读读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富书标签:范仲淹,朱元璋,宰相,进士,明朝

    作者:青杏(富叔团队)想象一下:当你穿越到明朝,即将被皇帝朱元璋判处死刑,你如何用一句话拯救自己?无需多言,你只要大喊一声:“陛下,我姓范,范仲淹是我的先祖。”朱元璋就会免除你的死罪。这不是后世的一个玩笑,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据说范仲淹的十二世孙范文从在明朝任职,他为人刚直,敢于谏言,有一次甚至

  • 他姓范,范仲淹的范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标签:范仲淹,韩琦,宋仁宗,宰相,吕夷简,富弼

    西风乍起,黄沙铺天盖地横扫而来,天色被遮挡得黑沉沉的。大宋的西北边塞上,金鼓喧阗,喊杀声响成一片,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一位两鬓斑白的将军,镇定自若地挥动着令旗发号施令,率领将士们布阵御敌。鏖战良久,来偷袭的西夏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敌军丢盔弃甲逃回西夏国。这位主帅就是被称作“龙图老子”的范仲淹,他治军

  • 灾荒年间,范仲淹为什么还要拼命吃喝玩乐?上善不善!

    历史解密编辑:百年史记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善不善,灾荒

    灾荒年间,范仲淹领命去赈灾,而他不是开仓放粮拯救百姓,却是整日沉迷吃喝玩乐,然而离奇的是,百姓却对他的行为纷纷拍手称赞。明白范仲淹背后的用意后,才明白上善不善!当时在赈灾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不过接下来的情况让朝臣们都惊掉了下巴。范仲

  •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韩琦,宰相,晏殊,宋朝,范仲淹,吕夷简,宋仁宗,拨弦乐器,官宦世家

    图片来源: 徐里、李晓伟、李豫闽(福建)①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秋凉渐盛。邓州,花洲书院内,数排平房,红砖碧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其间一房内,一着绯色官服的中年人正奋笔疾书,身旁站一书童,研墨,展纸,看茶,有条不紊地伺候着。少顷,那官人搁笔,一声:O了。书童立马捧起书稿,高声吟读起来:岳

  •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米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仲淹,米价,太后,宋仁宗,百姓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位忠君爱国,誓死捍卫国家,心系苍生的有志之士,他们是每个时代发展和强盛的根本,是我们世代学习的榜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我国北宋时期的诗人范仲淹的诗句,这句诗充分表达了无数英雄豪杰,为天下民众舍生取义的民族美德。范仲淹作为一名著名的诗人,同

  • 范仲淹一生最危险的经历,差点被对手置于死地,结局你恐怕猜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范仲淹,吕夷简,宰相,李元昊,韩琦,宋仁宗

    中国文化催生的“名节”,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在很多古人的眼里,它绝对是神圣的,比生命还重要一千倍。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如果还是个高官,那么他死后往往会得到一个足以让家族引以为荣的“谥号”。“谥号”这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官方拟定的身后评价。古代大臣的谥号一般用两个字概括。拿北宋来说,欧阳修的谥号叫“文忠”

  • 宋朝杭州灾民没钱买米,范仲淹却下令涨价!灾民:感谢青天大老爷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范仲淹,宋朝,宰相,宋仁宗

    说起范仲淹,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想到他的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是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都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进行改善,使得宋朝的西线边防巩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领导庆历革新运动,虽然只推行了一年,却开创了北宋改革风

  • 读懂范仲淹《岳阳楼记》我顿悟:没有一种人生不辛苦,熬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洞见标签:宰相,皇帝,宋朝,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灵乌赋,弦乐器,岳阳楼记,民族乐器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作者:洞见CC公元1046年,被贬河南邓州的范仲淹,收到了好友滕子京的一封来信。随信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一幅画着岳阳楼的《洞庭晚秋图》。滕子京在信中写道:“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他想请范仲淹为重修落成的岳阳楼做一篇赋,以便此楼能被后人长久地铭记。范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