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家张一一质疑范仲淹,并写下《新岳阳楼记》,叫板《岳阳楼记》

作家张一一质疑范仲淹,并写下《新岳阳楼记》,叫板《岳阳楼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211 更新时间:2023/12/15 15:59:35

《岳阳楼记》是宋代范仲淹的散名篇。自宋代以后,一直有人把它拿来和勃的《滕王阁序》论高低。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这两篇文章都是公认的古典散文杰作。

不过,此前有一个叫张一一的“作家”,跳出来质疑《岳阳楼记》。张一一怀疑这篇文章根本不是范仲淹作品,并且认为它写得不过如此,于是自己重新撰写了一篇《新岳阳楼记》。

从前“巴蜀鬼才”魏明伦写了一篇《岳阳楼新景区记》,找人树碑刻在景区前面,争议到现在尚未休止。这个张一一又是何方神圣?张一一自称与韩寒、郭敬明、唐家三少齐名。四者并称“新四大才子”,他排第一。

一、张一一的《新岳阳楼记》是什么水平

“作家”张一一,在前几年曾经炮轰范仲淹,骂范仲淹是“炒作大师”。张一一说:范仲淹生平从未到过岳阳,却帮好友滕子京发表了一篇《岳阳楼记》,硬生生将一个贪官“炒”成了清官。

张一一提出一个观点:范仲淹一辈子没有去过岳阳楼,他怎么可能通过二三手的材料,写出一篇流传千古的好文章呢?因此他断言这一篇文章是滕子京所作,然后假托了范仲淹之名发表出来。因为范仲淹的名气足够大,所以《岳阳楼记》事实上是一篇“公关文章”。

《新岳阳楼记》全文如下: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最大的成功在于叙事手法多变,张弛有度。中间184字写江上风景,一忽而狂风骤雨,转瞬间静影沉璧。叙事手法之间自然、纯熟地游走,如神来之笔。

而张一一身为一千多年后的作家,写了这一篇“叫板”之作。开“文学的倒车”,不但没在范仲淹的基础上“大踏步上青云”,居然跑去学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方式来写岳阳楼,说他是东施效颦都是侮辱东施。因为人家东施只是底子差,但是西子捧心的动作还是学对了的。

反观张一一,通篇“拾人牙慧”,除像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上教的那样,分“四方”、“四季”罗列了一下岳阳楼上的景观,别的乏善可陈。

张一一完全不懂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且自身毫无古文修养。他对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亮点,是一无所知的。怪不得脸皮这么厚,敢与前人叫板。

拿张一一和王勃、范仲淹比,的确是非常侮辱文豪。就拿他的文章中描写、议论的水平和普通人比较,也只能算“中学二年级”水平。

看完张一一大作后,我越来越怀疑这是一个假消息。像这样的也敢自称“作家”,难道不怕笑缺了看客的大牙!不过“作家”也不是一个正式的职称,只要脸皮厚,谁都可以自封。

二、高考作文29分的作家

拜读了张一一的大作之后,我特别好奇这个人的脸皮为什么那样厚。然后就去查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才发现,原来这个喷范仲淹是“炒作大王”的家伙,自己也是一个“炒作大王”。

张一一1981年生于湖南岳阳,自称早年考了一个不太满意的大学,学了一个不太满意的专业。出社会后第一份工作是文秘,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导游。大约在2005年前后,张一一开始出书。曾经写过《反红楼》、《炒作学》等十几本书。发表了上百万字。

2015年张一一参加人生中第5次高考时上了新闻,那个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炒出了一定的名气。结果身为“作家”的张一一,作文考了29分。后来有人看了他的作文,觉得29分的确没有委屈他。后来,张一一又一鼓作气参加了两次高考,最后就没了消息。

张一一自称小时候在农村读书,老师们都觉得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林语堂、钱钟书那样的大文豪。可是没想到后来学习非常不顺利。他在第五次高考的时候曾发誓如果考不上就去跳汩罗江,结果没有兑现。

不知道为什么,张一一突然就红了。尽管大多数人都没看过他的书,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炒红自己之后,他还去当了一部电影的编剧。

当时正赶上2012年诺奖揭晓,编剧张一一到处说莫言不能得奖,如果得奖他就裸奔。结果莫言得奖了,张一一就说莫言行贿。最后,他似乎也没有兑现诺言去“裸奔”。

结语

张一一的《新岳阳楼》居然有人看了觉得写得不错,我看了颇有一种“语死早”的感觉。因为张一一的这篇文章通篇都是陈腔滥调,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论修辞,他的比喻尽是老套的“鲲鹏展翅”,扯淡的“水晶宫里霓裳曲”。他的抒情,则是“老病一孤舟”、“气蒸云梦”、“波撼岳阳”这种前人诗歌里面摘出来的句子。一会儿白话,一会儿文言,胡说八道,鬼扯一通。

只谈押韵的话,那么他不过是写了一大篇顺口溜儿。至于四角、五梯、六号门这样的粗浅手法。叙事分四时、四方、四季,这样的小儿科,不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书的水平。

而且张一一文章最后两句话,彻底暴露了,其实他就是一个岳阳楼旅行社的导游。我有心把范仲淹名篇重贴,不知道各位会不会觉得文章太长。语文课上让大家背诵时,这一篇比《滕王阁序》容易背了许多。

另外,张一一的《新岳阳楼记》写得不行。但是,前面提到魏明伦那一篇《岳阳楼新景区记》还是能看的。

更多文章

  • 张一一质疑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下《新岳阳楼记》,水平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新岳阳楼记,张一一,宋仁宗,欧阳修

    1043年的北宋内有庞大官僚队伍拖后腿,外有辽和西夏威胁边疆,范仲淹等人因此油然而生一种危机感。他们认为:“自此以往,只忧转炽,若不早为提备,事未可知!”宋仁宗也同意,于是让他们写使天下太平的方案。范仲淹并不很想写,他表示这些弊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不过宋仁宗强逼着他写,最后他真的写了,宋仁宗

  • 范仲淹最强背诵天团成员,其岳阳楼记广为传颂,却因滕子京遭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范仲淹,滕子京,岳阳楼记,宋仁宗

    01前言: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们学过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其独特的韵律、用词更是让我们惊叹于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但幸福的同时也些许的恐惧,那就是语文书后面的:背诵全文。不论多么美的作品,似乎只要沾上这四个字就变得沉重起来。尤其是最强背诵天团的作品,更是让人们难以忘记。最强背诵天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

  • 范仲淹的这首边塞词,开篇就是千古绝唱,还被《西厢记》直接搬运

    历史解密编辑:小话诗词标签:范仲淹,苏幕遮,乡思,词作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这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的名句,是女主角莺莺奔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又因为《西厢记》的流行度与传唱度,这几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尤其是“碧云天,黄花地”六个

  •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给好评,司马光却给差评,究竟谁在撒谎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重修,诗人,滕子京,范仲淹,司马光,岳阳楼,王安石,拨弦乐器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给好评,司马光却给差评,究竟谁在撒谎引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成就了范仲淹,也让岳阳楼闻名遐迩,至今岳阳楼仍是湖南省知名度最高的景点之一。岳阳楼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西晋南北朝被称为“巴陵城楼”。唐代诗人李白在行至江陵时写下“楼观岳阳尽,川

  • 范仲淹与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鹿鸣新闻标签:范仲淹,王安石,宋神宗,宰相,欧阳修,韩琦

    文/范小红被王安石称为“一世之师”,并赞其“由初迄终,名节无疵”的是范仲淹,评价一个人一生名节没有瑕疵,足见王安石对范文正公的崇敬。那么,到底范仲淹和王安石有着怎样的交往?让我们把时光追溯至北宋。回到那个时代的杭州。北宋时的杭州到底有多美?其时,仁宗作诗称杭州“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皇祐元年(1

  • 洮姐妹话家风丨范仲淹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洮南市妇联标签:范仲淹,家训,石延,孝道

    范仲淹先生从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积功累德,不疲不厌。他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他的人生目的。范仲淹曾留下家训百字铭,他的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我们一般世间人能够看到三代不衰,很难得了。1、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 范仲淹, 一首词, 被欧阳修讥笑, 却名流千古, 成为边塞词的首创

    历史解密编辑:乐乐寻味标签:苏轼,陆游,晏殊,诗人,范仲淹,欧阳修,辛弃疾,边塞词,科学家,民族乐器,千古名句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御史范文正,性情耿直,多次直言上书怼皇帝,朱元璋大为光火,一怒之下,要问斩于他。行刑之前,朱元璋查看呈上来的奏折,当看到范文正的家族介绍时,急忙把他传唤至跟前,问,“你可是范仲淹的后人?”“我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孙。“范文正答道。此话一出,画风突然转变,朱元璋不仅当下赦免他的死罪,

  • 一首马屁诗短到只有两句,却拍到点子上了,范仲淹:给他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老黄说史标签:刘邦,韩琦,范仲淹,马屁诗,古典乐,拨弦乐器,民族乐器

    一首马屁诗短到只有两句,却拍到点子上了,范仲淹:给他升官!在人们的既有经验中,古诗最少会有4句,比如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之类,这样的诗才是合乎规矩的。比如唐朝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虽简短,却气势、文采及人生哲理均不输长诗。三句诗就非常罕见了,人

  • 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如何?范仲淹得以善终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范仲淹,宰相,宋哲宗,范纯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出自《岳阳楼记》的名言,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的熟悉。而这句话的提出者,则是北宋时期的名臣范仲淹。说起范仲淹,这位北宋的名臣,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除了这篇《岳阳楼记》之外,由他主导的庆历新政,几乎影响了北宋上百年的时间。北宋一朝,如果要评一个对北宋影响力的

  • 范仲淹曾三次被贬,为啥均被人们称为具有光耀风范?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晏殊,富弼,宰相,皇帝,声乐,范仲淹,宋仁宗,拨弦乐器,民族乐器,齐特琴类

    作者:赵心放编辑搜图范仲淹(989-1052年 ),北宋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治理国家、戍守边境和文学成就方面等都有突出的成就,他的思想品质对后世影响深远。(一)“划粥断齑”苦读书范仲淹的身世很坎坷,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就病逝了,母亲带着他这个“拖油瓶”改嫁,随继父姓,起名为朱说。朱说从小生活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