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如何?范仲淹得以善终了吗?

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过得如何?范仲淹得以善终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3803 更新时间:2024/2/9 7:24:3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出自《岳阳楼记》的名言,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的熟悉。而这句话的提出者,则是北时期的名臣范仲淹

说起范仲淹,这位北宋的名臣,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除了这篇《岳阳楼记》之外,由他主导的庆历新政,几乎影响了北宋上百年的时间。北宋一朝,如果要评一个对北宋影响力的人物榜单,范仲淹绝对能够名列前十。

不过,相比于范仲淹一生的光辉成就,对于范仲淹的身后事,大家往往就没那么了解了。实际上,在范仲淹去世后,他的故事尾声,同样非常的精彩。

首先,是后代一事。

据正史记载,范仲淹一生共有四子,长子范纯祐,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

在历史上,很多声名赫赫、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在子孙后代一事上,往往不太光彩,后辈里很容易出现纨绔子弟。但是,在这其中,范仲淹绝对是一个另类。范仲淹虽然身居高位,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称得上是极有出息!

长子范纯祐,以聪慧和孝道著称,曾经因为想要侍奉父母,而拒绝去参加科举。后来在范仲淹的强烈要求下,才去科举出仕,曾历任监主簿、司竹监等职。

次子范纯仁,曾在宋哲宗时期,担任过宰相,为官清廉贤明,继承了范仲淹的遗志,时人都称之为布衣宰相。更为难得的是,范纯仁能做到宰相的位置,完全是靠的自己。因为范纯仁是在范仲淹死后,才出来做官,所以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老爹帮忙关照开路的事情。

三子范纯礼,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等职,到了宋徽宗时期,更是一度做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为官几十年,同样官声极好。

四子范纯粹,以祖荫出仕,在宋哲宗元祐年间,最高做到过户部侍郎一职。

范家四子,或许有凭借祖荫出仕的情况,但这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原因。北宋一朝,如果家里出过一些高官,子孙后辈是可以不通过科举,直接凭借祖荫出来做官的。但是,出仕之后,能够做到哪一步,那就要凭自己的本事了。而范仲淹的四个儿子,基本上都是在范仲淹从宰相位置上卸任,甚至是死后,才出来做官的。所以,他们的成就,完全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的成就。

更为难得的是,范家四子,全都是官声极好。四兄弟不管担任什么职位,从来没有贪赃枉法的事情出现。之所以会这样,恐怕也离不开范仲淹成功的家教。范仲淹本人为官,就极其清廉,也是给后代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不过,在北宋之后,范家虽然依旧是耕读传家,但却再没出过什么太重要的人物。直到数百年之后,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才出了一个名叫程的后人,曾在清朝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后人之外,范仲淹死后,被赠予了‘文正’二字谥号。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至高评价。因为在古代,尤其是从宋朝开始,文正二字的谥号,历来都是文臣们追求的至高荣誉。从宋朝到清朝,九百多年的历史当中,能够得到这个谥号的,也只有二十四人而已。

皇佑四年,范仲淹病逝于徐州,时年六十四岁。死后葬于洛阳城东南,其墓今日尚在。

善终。

标签: 范仲淹宰相宋哲宗范纯仁

更多文章

  • 范仲淹曾三次被贬,为啥均被人们称为具有光耀风范?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晏殊,富弼,宰相,皇帝,声乐,范仲淹,宋仁宗,拨弦乐器,民族乐器,齐特琴类

    作者:赵心放编辑搜图范仲淹(989-1052年 ),北宋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治理国家、戍守边境和文学成就方面等都有突出的成就,他的思想品质对后世影响深远。(一)“划粥断齑”苦读书范仲淹的身世很坎坷,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就病逝了,母亲带着他这个“拖油瓶”改嫁,随继父姓,起名为朱说。朱说从小生活贫苦,

  • 宁夏风华6:没有宋军好水川惨败,难有范仲淹名满天下的《岳阳楼记》,张元给北宋带来了多惨痛的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宋军,西夏,韩琦,范仲淹,弦乐器,岳阳楼记,宁夏风华,电影导演,张元(导演),中国传统音乐

    历史有意思挖掘鲜为人知的有关宁夏的诗歌故事,讲述你不熟悉的诗人在宁夏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诗歌历史味道!《宁夏的诗》 宁夏古诗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那些闪耀宁夏历史天空的诗人5:如果北宋朝廷能把张元留住,西夏的崛起可能就没那么快了,更难有名篇《岳阳楼记》前言只要是

  • 北宋难民吃不起米,范仲淹:涨米价,难民:真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宰相,米价

    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便是出自于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笔下,不禁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范仲淹祖先便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其父亲便是在范仲淹年少时得病去世,后范仲淹追随母亲改嫁,并改了名字。在逐渐长大后深知家中不容易,便下定决心光复祖上往日荣耀,独自一人前往南都地区求学,寒窗苦读数十载,希望能够有一天能够实现理

  • 范仲淹54岁行书《乡曲帖》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范仲淹,乡曲帖,朱昂,尚文,仲淹

    北宋范仲淹书札《边事帖》,又称《乡曲帖》,粉花笺本,纵30.5cm,横42cm,行书,13行93字。故宫博物院藏。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信中“知府刑部”是富严,他曾官刑部郎中,此时正在苏州知府任上。范仲淹本苏州人,因此对富严给予自

  • 范仲淹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无处不风景love标签:范仲淹,家训,至交

    “凡见利处,便须思患。”——范仲淹大意:凡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要多想想有没有什么隐患。心得: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除了你的父母亲人,至交老友,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你好。做人不能被一时的好处迷花眼,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机。

  • 范仲淹:文能治盛世,武可镇山河,何等人物,值得后世仰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夜阑听书雨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吕夷简,宰相,赵恒,仁宗

    五千年中华盛世,十四亿炎黄子孙,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肩负起了民族的脊梁,有多少志士将天下兴亡之命脉担责于肩。千余年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民族精神,霍去病封狼居胥、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夏明翰视死如归。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见巍巍历史岁月的钢铁意志,浩瀚历史长河的

  • 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下令价格再涨一倍,专家:此举救了百万灾民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范仲淹,百万,仁宗,皇帝,宰相,灾民,弦乐器,拨弦乐器,宋朝,演奏家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临崩溃的边缘,罗斯福大胆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力挽狂澜,被尊奉为大功臣。他的这套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更是在往后的四十年间被奉为治理经济的不二之选。但这种被西方视为圭臬的手段,却早在中国宋朝时便已出现。当时的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之旱灾,紧接着饥荒也在大范围蔓延

  • DSE中文范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温书重点!收藏复习!

    历史解密编辑:活石DSE叶老师标签:例句,词义,副词,范仲淹,古典乐,岳阳楼记,拨弦乐器,民族乐器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DSE中文科十二篇范文之一的范仲淹《岳阳楼记》 全文语译、重点注释、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点等分析,一文看清温习重点!01-全文语译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康具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

  • 宋朝时杭州饥荒,没吃的怎么办?范仲淹:百姓修房子,官员开宴会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范仲淹,宋朝,宋仁宗,饥荒,百姓,宰相

    古代很多人出仕,可能终极目标就是''出将入相''。在朝堂上做宰相,处理内政,改善民生;在边境上做将军,追亡逐北,捍卫国土。这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可并不好实现。古往今来,达成这一目标的人不是很多。宋朝对读书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时代。宋朝的文官领兵体制,让''出将入相''的目标实现起来多了一份机会。今天故事的

  • 范仲淹的一首“游戏之作”,写尽了人生至理!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曹操,宋词,刘备,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弦乐器,齐特琴,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说起北宋最著名的政治家莫过于范仲淹与王安石,范仲淹不仅是政治家,且文采出众,也是一位文学家,生前更是曾多次与西夏作战,西夏人都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可见其文韬武略,俱是不凡。范仲淹身为文学家,自然也于宋词有所涉猎。其存世的词作仅有五首,但却风格不一、题材各异。譬如其著名的